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七卷 (12)
第七卷 (12)
1. 哮門
丹溪曰:哮喘必用薄滋味,專主於痰,宜大吐,不用涼藥,須常帶表散,此寒包熱也。亦有虛而不可吐者。
哮喘遇冷則發者有二:其一屬中外皆寒者,治法乃東垣參蘇溫肺湯,調中益氣加吳茱萸湯及紫金丹,劫寒痰者是也。(紫金丹,即砒霜、豬肉煅為末,蒸餅丸者。)其二屬寒包熱,治法乃仲景趁未寒之時,先用大承氣湯下其熱,至冬寒時,無熱可包,哮自不發是也。
食積痰壅,哮喘咳嗽,清金丹。遇厚味發者用之。
蘿蔔子(淘淨,蒸熟,曬乾為末,一兩),豬牙皂角(燒存性,三錢)
用生薑汁浸蒸餅丸,如小綠豆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嚥下。劫喘以薑汁煉蜜,如梧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噙下止之。
遠年近日,哮喘痰嗽。
蟬蛻(去足),輕粉(另研),馬兜鈴(各一兩),五靈脂(生),雄黃(生),杏仁(去皮尖),砒(生。各五錢),淡豆豉(四十九粒)
上為末,用生薑、葶藶自然汁,合輕粉諸藥為丸,小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細嚼,臨睡生薑湯下。
治齁嗽。
蘇子(三錢),麻黃(去節,三錢),款花,桑葉(蜜炙),半夏(各三錢),杏仁(去皮尖,一錢半),甘草,白果(二十一枚,去衣炒黃色)
水三盅,不用姜,煎二盅,徐徐頻服。
一方,治同上。
用糯米泔水磨茶子,滴入鼻中,令吸入口內服之。口中橫咬竹管一個,片時間,則涎自口鼻中流出如綿,當日立愈,二次絕根。
治水咻。
芫花(為末),大水浮浡(濾過),大米粉
上三味,搜為粿,清水煮熟,恣意食之。
又方
青皮(一枚,半開者),入巴豆(一粒,鐵線縛定,燒存性。)
為末,薑汁並酒各一呷,同調服,過口便定。
定喘湯
白果(二十一枚,去殼切碎,炒黃),麻黃,款冬花,桑皮(蜜炙),法制半夏(如無以甘草湯泡七次,去皮用。各三錢),甘草(一錢),蘇子(一錢),杏仁(一錢半),黃芩(炒,一錢半)
上用水三盅,煎二盅,分二服,不用姜,不拘時,徐徐服。
詩曰:諸病原來有藥方,惟愁齁喘最難當。麻黃桑葉尋蘇子,白果冬花更又良。甘草黃芩同半夏,水煎百沸不須姜。病人遇此仙丹藥,服後方知定喘湯。金陵有一浦舍,用此方專治齁疾,無不取效,此其真方也。
壓掌散,治男婦哮喘痰嗽。
麻黃(去節,二錢半),炙甘草(二錢),白果(五個,打碎)
水煎臨臥服。
二黃丸(《濟生方》)治停痰在胃,喘息不通,呼吸欲絕。
好雌黃(一錢),雄黃(一兩)
研極細末,熔黃蠟為丸,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於半夜時煮糯米粥,乘熱以藥投入粥內,攪轉和粥吃。
白話文:
[哮門]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中醫對於哮喘治療的一些方法和理論。
丹溪指出:對於哮喘患者,飲食應以清淡為主,重點在於處理痰液問題,適宜進行大吐療法,但避免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,同時應常保持表散,這是因為哮喘往往是由寒邪包裹熱邪所導致。當然,也有虛弱的患者不宜使用吐療法。
遇到因寒冷而發作的哮喘,可分為兩種情況:一種是內外皆寒的情況,治療上可以參考東垣的參蘇溫肺湯,以及調中益氣加吳茱萸湯和紫金丹,這些都是用來劫除寒痰的。紫金丹是用砒霜和豬肉煅燒成粉末,再與蒸餅混合製成的丸劑。另一種情況是寒邪包裹著熱邪,這種情況下,仲景提出在寒冷到來前,先使用大承氣湯來清除體內的熱邪,等到冬天真正來臨,體內沒有熱邪可以被寒邪包裹,哮喘自然就不會發作了。
對於因食物積累和痰液阻塞導致的哮喘咳嗽,可以使用清金丹。如果是在食用了濃厚食物後發作,可以使用蘿蔔子(洗淨、蒸熟、曬乾後磨成粉,1兩)、豬牙皁角(燒至灰燼,3錢)等材料,加入薑汁和蒸餅製成丸劑,大小如小綠豆,每次服用三五十粒,吞服即可。若要抑制喘息,可用薑汁和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七八十粒,含服即可。
對於長久以來或最近纔出現的哮喘痰嗽,可以使用蟬蛻(去腳)、輕粉(單獨研磨)、馬兜鈴、五靈脂、雄黃、杏仁(去皮尖)、砒霜(生)、淡豆豉(49粒)等材料,將其磨成粉末,加入薑汁和葶藶自然汁,與輕粉等藥材混合製成丸劑,大小如小彈珠,每晚睡前服用一粒,細嚼慢嚥,用薑湯送服。
對於治療哮喘,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糯米淘米水磨茶子,滴入鼻中,讓人吸入,同時在口中橫咬一根竹管,過一段時間,口水和鼻涕會大量流出,當天就會痊癒,第二次使用就可以根治。
另一種治療水咻的方法是使用芫花、大米粉等材料,將其混合製成粿狀,用水煮熟後食用。
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青皮(半開的,一顆)、巴豆(一粒,用鐵線綁住,燒至灰燼),磨成粉末,用薑汁和酒各一小口,混合服用,效果立竿見影。
最後介紹的「定喘湯」由白果(21枚,去殼切碎,炒黃)、麻黃、款冬花、桑皮(蜜炙)、法制半夏(如無可用甘草湯浸泡七次,去皮使用)、甘草、蘇子、杏仁、黃芩(炒)等材料組成,將其用水三盅煎煮至剩兩盅,分兩次服用,無需薑,不限時間,慢慢服用。
詩曰:各種疾病都有相應的藥方,但唯獨哮喘是最難應付的。麻黃、桑葉、蘇子、白果、冬花都是良藥,加上甘草、黃芩、半夏,用水煎煮至沸騰,無需薑。患者服用後,方知這是定喘湯,這是真實有效的方子。
另一種「壓掌散」由麻黃(去節,二錢半)、炙甘草(二錢)、白果(五個,打碎)等材料組成,用水煎煮後睡前服用。
「二黃丸」(出自《濟生方》)用於治療胃部痰液積聚,喘息不通,呼吸近乎停止的情況。將好雌黃(一錢)、雄黃(一兩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熔化黃蠟製成丸劑,大小如彈珠,每晚半夜時煮糯米粥,趁熱將藥丸放入粥中,攪拌均勻後與粥一起食用。
2. 肺痿
(《金匱要略》、《千金方》、《脈經》論同。)
論曰:寸口脈數,其人病咳,口中反有濁唾涎沫出,何也?師曰:此為肺痿之病。何以得之?師曰:病熱在上焦,因咳為肺痿。或從汗出,或從嘔吐,或從消渴,小便利數,或從便難,被快藥下,重亡津液,故得肺痿。又寸口脈不出而反發汗,陽脈早索,陰脈不澀,三焦踟躕,入而不出。
陰脈不澀,身體反冷,其內反煩,多唾唇燥,小便反難,此為肺痿。傷於津液,便如爛瓜,下如豚腦,但坐發汗故也。其病欲咳不得咳,咳出干沫,久久小便不利,其脈平弱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,其人不渴,必遺溺小便數。所以然者,上虛不能制下故也,此為肺中冷,必眩。
師曰:肺痿咳唾,咽燥欲飲者,自愈。自張口者,短氣也。
王海藏曰:此證初得可治,久則難愈。何者?上枯水之源,下竭水之本也。
又曰:寸口脈虛小者為肺痿,熱之所過,初結為膿,始萌可救,微發渴者欲愈。
又曰:凡傷風、傷寒後咳嗽唾血者,此肺虛也,若不治,恐乘虛而成肺痿。當以小柴胡去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乾薑、五味子。
又曰:肺痿、肺癰,其皮如麩糠。有胃脘成癰,其皮緊如甲錯。有腸癰裹大膿血於腸胃之間。
又經云:陽明司天,唾出白血者,其狀淺紅如肺色,故曰白血。
又曰:無汗惡寒,脈浮緊,得自傷寒,法從麻黃。有汗惡熱,脈沉實,得自傷酒,法從葛根。
生生子曰:痿,乾癟也。即早發還先痿之痿。
甘草乾薑湯,溫臟,治肺痿多涎唾,小便數,肺中冷,必眩,不渴,不咳,上虛下不能制溲,服此湯已。渴者屬消渴。
甘草(炙,四兩),乾薑(二兩,泡)
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分溫,日二服。《集驗》、《肘後》有大棗十二枚。
甘草湯,治肺痿,涎唾多出血,心中溫溫液液方。(《千金翼》名溫液湯。)
甘草(二兩)
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分三服。
生薑甘草湯,治肺痿,咳唾涎沫不止,咽燥而渴。
生薑(五兩),甘草(四兩),人參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上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
桂枝皂莢湯,治肺痿,吐涎沫不止。
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皂莢(一兩),大棗(十五枚)
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
《千金方》,麻黃湯仲景名小青龍加石膏湯。),治肺脹,咳而上氣,咽燥而喘,脈浮,心下有水。
麻黃,芍藥,生薑(仲景用乾薑),細辛,桂心(各三兩),半夏,五味子(各半升),石膏(四兩)
水一斗,先煮麻黃,去上沫,內諸藥,取三升。強壯服一升,羸者減之,日三服。(小青龍湯無石膏。)
知母茯苓湯,肺痿喘嗽不已,往來寒熱,自汗。
茯苓,炙甘草(各一兩),知母,五味子,人參,薄荷,半夏,柴胡,白朮,款花,桔梗,麥冬,黃芩(各五錢),川芎,阿膠(炒。各三錢)
上每服一兩,姜三片,水煎服。
久癆咳嗽,肺痿見血。
知母,貝母,天冬,麥冬,款花(各三分),川歸,地黃,苡仁,杏仁,天花粉(各五分),桔梗,甘草,馬兜鈴,紫菀,阿膠,白蠟(各一分半)
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,連進三服,立愈。
人參平肺散,治心火克肺,傳為肺痿,咳嗽喘嘔,痰涎壅盛,胸膈痞滿,咽嗌不利。
橘紅,甘草(炙),地骨皮,茯苓,青皮,蘇葉,半夏(各五錢),桑白皮(一兩),知母(七錢),人參,天門冬(各四錢),有熱加黃芩四錢,五味子三百粒。
每服五錢,姜三片,水煎服。或為末,薑汁丸如彈子大,噙化亦可。
人參款花膏,脾胃虛寒,久嗽不已,咽膈滿悶,咳嗽痰涎,嘔逆噁心,腹脅滿脹,腰背傷痛。或虛勞冷嗽,及遠年近日一切咳嗽,諸藥不效,欲成肺痿。
款花,人參,五味子,紫菀,桑白皮(各一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芡實大。每食後細嚼一丸,淡薑湯下,噙化亦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