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八卷 (21)
第二十八卷 (21)
1. 原疹
一、表後看疹隱隱然見於肌膚,成片。切忌風寒生冷。如一犯之則皮膚閉塞,毒氣壅滯,遂變為渾身青紫而毒反內攻,煩躁,腹痛,氣喘,悶亂,諸症作矣。欲出不出,危亡立至。
一、疹已出而忽沒有,乃風寒所過而然也。若不早治,毒成內攻,必致癢塌而死。急用消毒飲合升麻湯熱服,則復出而安矣。
一、發熱之時,遍身汗出者,此毒從汗散,玄府開,疹易出也。有鼻中血出者,此毒從血解也。俱不可遽止之。若汗出太多,血出不止者,此又火甚逼迫太過,致液妄流妄行矣。急宜當歸六黃湯加浮小麥以止汗。茅花湯加玄參、百草霜以止血。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,血出多而精神散,為不治之症矣。
一、發熱之時,或嘔吐,或自利,或滯下者,此火邪內逼,毒氣上行則吐,下行則利,毒甚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也。吐者竹茹石膏湯,利者升麻澤瀉湯,滯下黃芩芍藥湯加黃連、生地、木通、人參、枳殼,或少加大黃微下之。
一、發熱之時,未有不口渴者,但宜以綠豆燈芯炒米湯飲之,人參白虎湯佐之。取生津解毒而已。若恣飲冷水,恐生水畜之症。故水入於肺,為喘為咳,宜用葶藶子以泄肺中之水。水入於脾,為腫為脹,為自利。水入於胃,為嘔為利,宜用豬苓、澤瀉、茯苓,以瀉脾胃之水。
水入於心,為悸為驚,宜赤茯苓燈芯湯,以泄心下之水。水入於肝為脅痛,用芫花以泄之。水入腎與膀胱,為小便不利,為陰囊腫,用車前子、木通以泄之。皆當隨症而治。
一、疹出之時,咽喉腫痛,不能飲食者,此毒火拂鬱上薰也。宜甘桔湯加玄參、牛蒡、連翹,更以十全散,玉鎖匙吹之。不可妄用針出血也。
一、疹出之際,咳嗽,口渴,心煩者,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。瀉白散加天花粉、連翹、玄參、黃連以瀉之。或黃連杏仁湯。
一、疹出之時,自利不止,或瀉稀水頻數者,有吉有凶。但要看其疹,若遍身稠密太盛,或紫色,或紅色,此則為吉。蓋毒在大腸,非瀉則毒不解。惟用平胃散加葛根、連翹以解之而已。疹一發透,依期而收,瀉自止也。若疹已收而瀉尤未止者,驗其體熱,疹必未盡,再用前藥加連翹、黃連、牛蒡、木通、澤瀉以分利之。六一散亦妙絕。
若用訶子、肉果等澀滯之劑,則變喘急、腹滿、痞脹不治之症矣。若疹色淡而體不熱,口不渴,大小便利,飲食少進,此為凶,乃虛寒之症,方可溫補,或兼收澀。
一、疹出常以六時辰即收為率,如子時為陽,午後收,午後為陰,子後即收。乃陽生陰成,陰生陽成,造化自然之妙也。故漸出而漸收者,其勢輕可,若一出之後,熱不退,連綿三四日而不收者,此毒火太盛,外發未盡,內有餘邪所致。須以化斑湯、三味消毒飲加玄參、石膏、桔梗為治。
白話文:
一、疹子在表皮之後,看起來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皮膚上,成片狀。這時最忌諱吹風受寒和吃生冷的食物。如果犯了這些禁忌,皮膚就會閉塞,毒氣會積聚阻塞,進而轉變成全身青紫,毒氣反而會向內侵襲,引起煩躁不安、腹痛、氣喘、胸悶等各種症狀。疹子想出卻出不來,情況危急,隨時可能死亡。
一、疹子已經出來了,卻突然消失不見,這是因為受到風寒的影響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毒素會向內侵襲,一定會導致皮膚潰爛而死亡。應趕快服用消毒飲搭配升麻湯,趁熱服下,這樣疹子就會重新出現,病情就能穩定下來。
一、發燒的時候,全身都出汗,這是因為毒素從汗液中排出,汗毛孔打開,疹子就容易發出來。如果鼻子里出血,這是因為毒素從血液中排出。這兩種情況都不可以馬上停止。如果汗出太多,血流不止,這是因為火氣太盛,逼迫體液過度流失。應該馬上服用當歸六黃湯加入浮小麥來止汗,用茅花湯加入玄參、百草霜來止血。如果延誤治療,汗出太多會導致元氣虛弱,血流太多會導致精神渙散,就會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。
一、發燒的時候,有時候會嘔吐,有時候會腹瀉,有時候會拉肚子但排不乾淨,這是因為火邪內逼,毒氣向上走就會嘔吐,向下走就會腹瀉,毒氣太盛就會裡急後重,導致拉肚子排不乾淨。嘔吐的話,用竹茹石膏湯治療;腹瀉的話,用升麻澤瀉湯治療;拉肚子排不乾淨,用黃芩芍藥湯加入黃連、生地、木通、人參、枳殼,或者稍微加大黃來輕微地瀉下。
一、發燒的時候,沒有不口渴的,但是應該用綠豆、燈芯草、炒米煮成的湯來喝,再用人參白虎湯來輔助治療,目的是為了生津解毒。如果隨意喝冷水,可能會引起水濕停留在體內的疾病。如果水停留在肺,就會引起喘息咳嗽,應該用葶藶子來排除肺裡的水;如果水停留在脾,就會引起腫脹和腹瀉;如果水停留在胃,就會引起嘔吐和腹瀉,應該用豬苓、澤瀉、茯苓來排除脾胃裡的水。
水停留在心,就會引起心悸和驚恐,應該用赤茯苓燈芯湯來排除心裡的水;水停留在肝,就會引起脅痛,用芫花來排除;水停留在腎和膀胱,就會引起小便不利和陰囊腫大,用車前子、木通來排除。這些都要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。
一、疹子出來的時候,咽喉腫痛,不能吃東西,這是因為毒火積聚向上熏蒸引起的。應該用甘桔湯加入玄參、牛蒡、連翹,再用十全散和玉鎖匙吹入咽喉。不可隨意用針刺出血。
一、疹子出來的時候,咳嗽、口渴、心煩,這是因為毒素在心肺,還沒有完全發出來。可以用瀉白散加入天花粉、連翹、玄參、黃連來瀉火,或者用黃連杏仁湯。
一、疹子出來的時候,腹瀉不止,或者拉稀水很頻繁,這種情況有好有壞。但要看疹子的情況,如果全身疹子密集茂盛,或者顏色是紫色或紅色,這就是好的現象。因為毒素在大腸,不腹瀉就不能解毒。只需要用平胃散加入葛根、連翹來解毒就可以了。疹子完全發透,到了時間自然就會收回去,腹瀉也會停止。如果疹子已經收回去,腹瀉還沒有停止,檢查身體還是發熱,說明疹子還沒有完全發出來,再用之前的藥方加入連翹、黃連、牛蒡、木通、澤瀉來分利水濕。六一散也非常好用。
如果用訶子、肉果等收澀止瀉的藥,就會變成喘急、腹脹、痞悶等無法治癒的疾病。如果疹子的顏色很淡,身體不發熱,不口渴,大小便正常,吃東西也少,這是凶險的症狀,是虛寒的表現,這時才可以溫補,或者兼用收澀的藥。
一、疹子通常在六個時辰(十二小時)左右就會消退,例如子時(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)屬於陽,中午過後就會消退;午時(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)屬於陰,子時過後就會消退。這是陽氣產生陰氣形成,陰氣產生陽氣形成的自然規律。所以疹子逐漸出現,也逐漸消退,情況就比較輕微。如果疹子出來之後,熱度不退,連續三四天都沒有消退,這是因為毒火太盛,毒素在體表沒有完全發出,體內還有餘邪引起的。必須用化斑湯、三味消毒飲加入玄參、石膏、桔梗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