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八卷 (12)
第二十八卷 (12)
1. 婦女痘
梔仁,黃芩,石膏(各二錢),知母,杏仁(各一錢半),大青,柴胡,豆豉,赤芍(各一錢),升麻(八分),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人參白虎湯,暑盛煩渴,痘出不快,又解麻痘斑疱等熱毒。
人參(五分),石膏(四錢),知母(一錢半),炙甘草(三分)
加粳米一撮,水煎服。
竹葉石膏湯,治痘,不惡寒,壯熱,煩渴,小水赤澀。
石膏,知母,甘草,麥冬,竹葉,上水煎服。
麥門冬湯,治斑疹,煩渴,吐瀉,及痂後餘熱。
麥冬,人參,甘菊,赤芍,赤茯苓,升麻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石膏(三錢),水煎服。
生脈散,止煩渴,首尾通用。
人參,五味子,麥冬
水煎,當茶飲。
參苓白朮散,治痘已痂未痂,身熱不退,煩渴不止,此藥極能清神生津,乃治脾虛之聖藥也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乾葛,木香,麥冬,藿香
各等分,水煎服。
柴胡麥門冬湯,治痘壯熱,經日不退。
柴胡,麥門冬,甘草,人參,玄參,龍膽草,水煎服,熱退即止。一方無人參。
涼膈散,上膈積熱,口舌生瘡,煩渴。
連翹,薄荷,黃芩,梔子,甘草,大黃,朴硝
各等分,水煎服。如痰火嗽加桔梗、竹葉、蜜一匙。
四順飲,治大便秘。
大黃,當歸,芍藥,甘草
各等分,水煎服。
通齒湯,大便秘結。
當歸,紅花,生地,熟地,桃仁,升麻,甘草,火麻子,水煎服。
通腸散,大便秘結。
枳殼,當歸,大黃(各一錢),芝麻(三錢),牛膝(一分),水煎服。
蔥白湯,治頭疼。
連須蔥白、生薑不拘多少,水煎,帶溫服。
當歸六黃湯,治自汗、盜汗。
當歸,黃耆,黃芩,黃連,黃柏,生地,熟地
各等分,水煎服。
甘露飲治牙根腫痛,腐爛,口臭,牙疳,出血,喉舌生瘡。
天冬,麥冬,生地,熟地,黃芩,枳殼,石斛,茵陳,枇杷葉(炙去毛),甘草
各等分,水煎服。
吹口丹,治口疳。
黃連、青黛、孩兒茶、冰片為末,吹之。
赴筵散,口瘡神效。
薄荷、黃柏等分,為末,入青黛少許搽之。
牙疳方,痘後餘毒攻牙根疳腐。(內宜服甘露飲。)
人中白(煅,三錢),枯礬(二錢),鹽梅(七個,煅存性),麝香(一分),白氁子灰(一錢),五穀蟲(焙乾,二錢)
為細末,先將蔥茶洗去腐肉,須見鮮血,然後搽藥。
鉤藤湯,痘後口噤僵直,繞臍腹痛。
鉤藤,紅花,木香,川芎,當歸,白芍,甘草,白朮,青皮,黃連,官桂,生薑
各等分,水煎,不拘時服。
消風散,治痰盛驚搐,譫語,狂急,口張,目作上視。
羌活,獨活,殭蠶,藿香,枳殼,防風,天麻,地骨皮,蟬蛻(各八分),前胡(一錢半),柴胡,黃芩,天花粉,桔梗,茯苓,荊芥,紫草,牛蒡子(各一錢),人參,川芎(各七分),甘草(四分)
白話文:
婦女痘
這個藥方使用梔子仁、黃芩、石膏(各八克)、知母、杏仁(各六克)、大青葉、柴胡、豆豉、赤芍(各四克)、升麻(三克)、甘草(二克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人參白虎湯,適用於夏天暑熱導致的煩渴,痘疹發不出來,也能解麻疹痘疹等熱毒。
使用人參(二克)、石膏(十六克)、知母(六克)、炙甘草(一克),再加一把粳米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竹葉石膏湯,適用於治療痘疹,沒有惡寒怕冷的症狀,但有高燒、煩渴、小便赤澀的狀況。
使用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麥門冬、竹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麥門冬湯,適用於治療斑疹,出現煩渴、嘔吐腹瀉,以及痘痂脫落後還有餘熱的狀況。
使用麥門冬、人參、甘菊、赤芍、赤茯苓、升麻(各四克)、甘草(二克)、石膏(十二克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生脈散,可以止渴,從頭到尾整個病程都適用。
使用人參、五味子、麥門冬,用水煎煮後,當茶飲用。
參苓白朮散,適用於治療痘疹,在結痂或未結痂時,出現身體發熱不退、煩渴不止的情況,這個藥方特別能清神生津,是治療脾胃虛弱的良藥。
使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葛根、木香、麥門冬、藿香,各藥等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柴胡麥門冬湯,適用於治療痘疹,出現高燒,持續多日不退的情況。
使用柴胡、麥門冬、甘草、人參、玄參、龍膽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,燒退就停止用藥。另一個藥方沒有使用人參。
涼膈散,適用於上膈積熱,導致口舌生瘡、煩渴等症狀。
使用連翹、薄荷、黃芩、梔子、甘草、大黃、芒硝,各藥等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是有痰火咳嗽的狀況,可以加桔梗、竹葉,並加入一匙蜂蜜。
四順飲,適用於治療大便秘結。
使用大黃、當歸、芍藥、甘草,各藥等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通齒湯,適用於治療大便秘結。
使用當歸、紅花、生地、熟地、桃仁、升麻、甘草、火麻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通腸散,適用於治療大便秘結。
使用枳殼、當歸、大黃(各四克)、芝麻(十二克)、牛膝(零點四克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蔥白湯,適用於治療頭痛。
使用帶鬚的蔥白、生薑,不限用量,用水煎煮後,趁溫熱服用。
當歸六黃湯,適用於治療白天出汗和盜汗。
使用當歸、黃耆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生地、熟地,各藥等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甘露飲,適用於治療牙根腫痛、腐爛、口臭、牙齦潰爛、出血、喉嚨舌頭生瘡。
使用天冬、麥冬、生地、熟地、黃芩、枳殼、石斛、茵陳、枇杷葉(炙過去除絨毛)、甘草,各藥等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吹口丹,適用於治療口瘡。
使用黃連、青黛、孩兒茶、冰片磨成粉末,吹在患處。
赴筵散,對口瘡有神奇效果。
使用薄荷、黃柏等分,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青黛,塗抹在患處。
牙疳方,適用於痘疹後遺留的毒素侵襲牙根導致的牙齦潰爛。(內服宜配合甘露飲。)
使用人中白(煅燒過,十二克)、枯礬(八克)、鹽梅(七個,煅燒存性)、麝香(零點四克)、白氁子灰(四克)、五穀蟲(焙乾,八克),一起磨成細粉。先用蔥茶洗去腐肉,必須看到鮮血,然後塗抹藥粉。
鉤藤湯,適用於痘疹後出現口噤僵直、繞著肚臍的腹痛。
使用鉤藤、紅花、木香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白朮、青皮、黃連、官桂、生薑,各藥等分,用水煎煮後,不限時間服用。
消風散,適用於治療痰多引起的驚厥抽搐、胡言亂語、狂躁不安、口張開、眼睛向上看。
使用羌活、獨活、殭蠶、藿香、枳殼、防風、天麻、地骨皮、蟬蛻(各三克)、前胡(六克)、柴胡、黃芩、天花粉、桔梗、茯苓、荊芥、紫草、牛蒡子(各四克)、人參、川芎(各二點八克)、甘草(一點六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