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八卷 (9)
第二十八卷 (9)
1. 婦女痘
上等分,加姜一片,蔥白三莖,水煎熱服。心煩加麥冬、赤茯苓。煩渴加生脈散。七、八、九日身如火者,加酒炒黃芩、地骨皮。
四聖散,黑陷倒靨,不起發,不紅活,小便不利。
紫草,黃耆,甘草,木通
上水煎服。熱甚色紫倍加紫草、芩、連、紅花。大便秘加枳殼,如常加糯米。
四味四聖散,痘出不快及變陷倒靨,小便赤,身熱未退,或覆冒風者。
紫草,黃耆,人參,甘草,川芎,蟬蛻,木通,木香
大便秘加枳殼,不秘加糯米百粒,水煎服。
涼血解毒湯,痘出熱不退,紅不分地,或痘苗乾枯黑陷,急用此方,可起壯灌漿。
紫草(一錢),生地,柴胡(各八分),牡丹皮(七分),赤芍,蘇木,防風,荊芥,黃連,木通(各三分),牛蒡子(四分),天麻,紅花,甘草(各二分)
姜一片,燈芯二十根,糯米百粒,水煎服。
惺惺散,治痘,頭痛壯熱,喘急,此攻毒散熱之劑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桔梗,細辛,川芎(各五分),薄荷,一方無川芎,加天花粉。
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內托散,痘不起發,根窠或紅或灰白色,咬牙寒戰等症。
人參,黃耆,甘草,川芎,當歸,防風,白芷,桔梗,白芍,厚朴,木香,肉桂
上姜一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色紅紫者,去肉桂、木香,加紫草、蟬蛻。漿不滿,水、酒各半煎服。色淡白者,去防風、白芷,加糯米。大便燥加人乳。
蟬蛻膏
蟬蛻(酒洗,去頭足),當歸,防風,甘草,川芎,荊芥穗,升麻,白芍(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化下。
粉紅丸,又名溫驚丸。治痘後癲癇症。
牛膽南星(四兩),辰砂(一錢半),天竺黃(五錢),冰片(五分),胭脂丕(一錢)
上為末,牛膽汁和為丸,雞豆子大,每服一丸,小者半丸,砂糖溫水化下。
大保元湯,治頂陷,根窠雖紅而皮軟薄,血有餘而氣不足。
黃耆(三錢),人參(一錢半),甘草,川芎(各一錢),官桂(一分)
加薑棗水煎服。如氣不行加木香,減去桂。若不食加人乳半盅。又方加白何首烏,黑豆蒸過用。
生脈健脾湯,治漿既成,皮軟,色白,乃氣不足也。氣不足當補氣,血不足宜養脾。脾旺則血生,是固其本也。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炙甘草,官桂(各三分),當歸,川芎,白芍,白朮(各八分),茯苓(五分),紫草(四分)
姜一片,紅棗一枚,糯米五十粒,或加酒洗紅花三分。
通天散,治痘發熱不出,或已出,而色不紅活。
人參,陳皮,桂枝(各八分),川芎,熟地,芍藥(各一錢),當歸,紫草(各一錢半),紅花,木香(各三分),甘草(六分),知母(八分),荔枝殼(十個)
白話文:
婦女痘
將藥材等分,加入一片生薑、三段蔥白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如果感到心煩,加入麥冬、赤茯苓。如果感到口渴,加入生脈散。如果在第七、八、九天出現身體發熱如火的狀況,加入用酒炒過的黃芩、地骨皮。
四聖散,用於痘疹顏色發黑、凹陷,無法順利發出,不紅潤、沒有生氣,同時小便不順暢的情況。
藥材包括:紫草、黃耆、甘草、木通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熱象嚴重、皮膚呈紫色,加倍紫草用量,並加入黃芩、黃連、紅花。如果大便秘結,加入枳殼,如果排便正常,加入糯米。
四味四聖散,用於痘疹發出不順暢,或出現凹陷倒塌,小便發紅,身體發熱不退,或感到頭暈目眩的情況。
藥材包括:紫草、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川芎、蟬蛻、木通、木香。
如果大便秘結,加入枳殼;如果排便正常,加入一百粒糯米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涼血解毒湯,用於痘疹發出後熱象不退,顏色不均勻,或痘疹乾枯變黑、凹陷的情況。此方可緊急使用,有助於痘疹恢復生機。
藥材包括:紫草(一錢)、生地、柴胡(各八分)、牡丹皮(七分)、赤芍、蘇木、防風、荊芥、黃連、木通(各三分)、牛蒡子(四分)、天麻、紅花、甘草(各二分)。
加入一片生薑、二十根燈芯草、一百粒糯米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惺惺散,用於治療痘疹,伴有頭痛、高燒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此方具有攻毒散熱的功效。
藥材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桔梗、細辛、川芎(各五分)、薄荷。另一個方子沒有川芎,加入天花粉。
加入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內托散,用於痘疹無法順利發出,痘根部位呈現紅色或灰白色,並伴隨咬牙、寒戰等症狀。
藥材包括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白芍、厚朴、木香、肉桂。
加入一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痘疹顏色呈紅色或紫色,去除肉桂、木香,加入紫草、蟬蛻。如果痘疹漿液不足,用水、酒各一半煎煮服用。如果痘疹顏色淡白,去除防風、白芷,加入糯米。如果大便乾燥,加入人乳。
蟬蛻膏
藥材包括:用酒洗過的蟬蛻(去除頭足)、當歸、防風、甘草、川芎、荊芥穗、升麻、白芍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芡實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粉紅丸,又名溫驚丸,用於治療痘疹後出現的癲癇症狀。
藥材包括:牛膽南星(四兩)、辰砂(一錢半)、天竺黃(五錢)、冰片(五分)、胭脂丕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牛膽汁調和製成丸劑,大小如雞豆。每次服用一丸,小兒服用半丸,用砂糖溫水化開送服。
大保元湯,用於治療痘疹頂部凹陷,痘根部位雖然發紅但皮膚軟薄,屬於血氣有餘而氣不足的情況。
藥材包括:黃耆(三錢)、人參(一錢半)、甘草、川芎(各一錢)、官桂(一分)。
加入生薑、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氣機運行不暢,加入木香,減少桂枝用量。如果食慾不佳,加入半盅人乳。另一個方子可以加入白何首烏,用黑豆蒸過後使用。
生脈健脾湯,用於治療痘疹漿液已經形成,但皮膚軟弱,顏色蒼白,屬於氣不足的情況。氣不足應當補氣,血不足應當養脾。脾胃功能強健,則能產生血液,這是鞏固根本的方法。
藥材包括:黃耆(一錢半)、人參(一錢)、炙甘草、官桂(各三分)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白朮(各八分)、茯苓(五分)、紫草(四分)。
加入一片生薑、一顆紅棗、五十粒糯米,也可以加入用酒洗過的紅花三分。
通天散,用於治療痘疹發熱但無法發出,或已經發出但顏色不紅潤的情況。
藥材包括:人參、陳皮、桂枝(各八分)、川芎、熟地、芍藥(各一錢)、當歸、紫草(各一錢半)、紅花、木香(各三分)、甘草(六分)、知母(八分)、荔枝殼(十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