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八卷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八卷 (8)

1. 婦女痘

凡服牙齒不可過多,每服止三分,多則陽氣盡出於表,恐痘斑爛無血色。陰氣內盛,必裡寒而濡泄,急以四君子加芎歸服之。

無憂散,治臨危痘症,寒戰咬牙。

人牙(如上制,一錢),雄黃,珍珠(各五分),一方有牛黃五分。

上末,每服三五分,多則一錢,荔枝煎湯下。

無價散,治黑陷欲死者。一方加麝香、冰片少許。用無病小兒糞,臘月將傾銀罐二個,上下合定,鹽泥固濟,火煅通紅,取出,為末,蜜水調服一錢。

烏金膏,治發熱至七日已前,或因風寒痘不起發,或紅紫,或驚搐,俱可用。

殭蠶(酒洗),全蠍(去足尾,酒洗),甘草,紫草,白附子(味苦內白者真),麻黃(各五錢),穿山甲(炒末,二錢半),蟬蛻(去頭足,酒洗淨,二錢)

上為末,將紅花、紫草各一兩,好酒二盅,熬去大半,去渣入蜜五兩,慢火同熬,滴水成珠為度。丸如龍眼核大,每服一丸,燈芯湯化下。

紫金散,治出不快及倒靨。亦治遠年不愈惡瘡。

紫草,蛇蛻(炒焦),牛蒡子(炒。各五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水半盅,煎減半,溫服。

連翹升麻湯,治痘一發,密如針頭,形勢重者,當輕其表而涼其內。

連翹,升麻,黃芩,葛根(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,二錢)

上水煎服。

清地退火湯,治痘帶熱而出,名為火里苗,急用此方以退其熱,則後無青黑變陷之候。

地骨皮,地膚子(各一錢),牛蒡子,紫草,葛根(各八分),連翹(六分),當歸(五分),木通(三分),蟬蛻(二分)

上加姜一片,水煎服,如熱不退再服一劑,或為末,燈芯湯服。

紫草透肌湯,治痘熱而出不快,及頂陷者。

紫草(一錢),升麻(五分),牛蒡子,防風,荊芥,黃耆(各八分),甘草(三分),木香(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如色紫腹痛加蟬蛻一錢。

化毒湯,治痘已出而熱毒未解,宜清涼血,毒一解不致黑陷。血一涼不致紅紫。

紫草,升麻,甘草,蟬蛻,地骨皮,黃芩(酒炒),木通

各等分,水煎服。

解毒散,治毒先發腫者,名為痘母,後發者十有九死,先發者吉。

金銀花(五兩),甘草(一兩),木通,防風,荊芥,連翹,牛蒡子(各三錢)

上用酒、水各一盅,煎服。如泄加訶子、豆蔻。痘紅者加炒黃芩、芍藥。瘡癢者加歸身、生地,或加何首烏尤佳。疼痛者加赤芍。

透骨解毒湯,治寒戰咬牙。

紫草,甘草,當歸,防風,陳皮,赤芍

上等分,水煎服。

消毒飲,痘已出,上焦熱,胸膈不快,及痘後癰毒,麻疹熱毒。

荊芥,牛蒡子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

上姜二片,水煎服。

如聖湯,痘已出,身熱如火。

紫草,升麻,葛根,白芍,甘草,木通,猴梨

白話文:

婦女痘

服用人牙粉末不宜過量,每次服用三分即可。若服用過多,會使陽氣都散發到體表,可能導致痘斑沒有血色而呈現蒼白。若陰氣在體內過盛,則會造成體內虛寒而腹瀉,此時應立即服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、當歸來治療。

無憂散,治療痘症危急時出現的寒顫、牙關緊咬等症狀。

配方:人牙(如上法炮製,一錢)、雄黃、珍珠(各五分)。另一種配方則加入牛黃五分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分,嚴重時可服用一錢,用荔枝煎湯送服。

無價散,治療痘疹顏色發黑、下陷、危及生命的情況。另一種配方會加入少量麝香、冰片。用健康孩童的糞便,在臘月時將兩個傾斜的銀罐上下合蓋,用鹽泥密封固定,用火燒至通紅,取出後研磨成粉末,用蜜水調和,每次服用一錢。

烏金膏,治療發熱七天以內的痘疹,或因風寒導致痘疹難以發出,或是出現紅紫色、抽搐等情況。

配方:殭蠶(用酒洗過)、全蠍(去除足尾,用酒洗過)、甘草、紫草、白附子(味道苦且內裡白色的才是真品)、麻黃(各五錢)、穿山甲(炒過後研末,二錢半)、蟬蛻(去除頭足,用酒洗淨,二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另取紅花、紫草各一兩,用好酒兩盅熬煮至剩下一半左右,去除藥渣,加入蜂蜜五兩,用小火一起熬煮,直到藥液滴在水中能凝結成珠即可。將藥膏製成龍眼核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燈芯草湯送服。

紫金散,治療痘疹發出不暢快以及痘疹下陷的情況。也用於治療多年難癒的惡瘡。

配方:紫草、蛇蛻(炒焦)、牛蒡子(炒,各五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半盅煎煮至剩下一半,溫熱服用。

連翹升麻湯,治療痘疹初發,細密如針頭,情況嚴重者,應當疏散表邪並清熱解毒。

配方:連翹、升麻、黃芩、葛根(各一錢)、麥門冬(去心,二錢)。
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清地退火湯,治療痘疹伴隨熱象而出,屬於熱毒,應當立即用此方退熱,則之後不會出現痘疹顏色青黑、下陷的情況。

配方:地骨皮、地膚子(各一錢)、牛蒡子、紫草、葛根(各八分)、連翹(六分)、當歸(五分)、木通(三分)、蟬蛻(二分)。

加入生薑一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若熱象不退,可再服一劑,或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燈芯草湯送服。

紫草透肌湯,治療痘疹因熱而出不暢快以及痘疹下陷的情況。

配方:紫草(一錢)、升麻(五分)、牛蒡子、防風、荊芥、黃耆(各八分)、甘草(三分)、木香(五分)。

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。若出現痘疹顏色紫黑、腹痛的情況,則加入蟬蛻一錢。

化毒湯,治療痘疹已出但熱毒未解的情況,應當清熱涼血,毒素一解則不會導致痘疹顏色發黑、下陷,血熱一退則不會導致痘疹顏色紅紫。

配方:紫草、升麻、甘草、蟬蛻、地骨皮、黃芩(酒炒)、木通。

各藥等量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解毒散,治療毒素先發於體表出現腫脹的情況,此時的腫脹稱為「痘母」,若痘疹後發則十有九死,若先發腫脹則預後良好。

配方:金銀花(五兩)、甘草(一兩)、木通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牛蒡子(各三錢)。

用酒、水各一盅煎煮後服用。若腹瀉,則加入訶子、豆蔻。若痘疹顏色發紅,則加入炒黃芩、芍藥。若皮膚搔癢,則加入當歸身、生地,或加入何首烏效果更佳。若疼痛,則加入赤芍。

透骨解毒湯,治療寒戰、牙關緊咬的情況。

配方:紫草、甘草、當歸、防風、陳皮、赤芍。

各藥等量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消毒飲,痘疹已出,上焦有熱,胸膈不暢快,以及痘疹後的癰腫毒瘡、麻疹熱毒。

配方:荊芥、牛蒡子(各二錢)、甘草(一錢)。

加入生薑兩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如聖湯,痘疹已出,身體發熱如火。

配方:紫草、升麻、葛根、白芍、甘草、木通、猴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