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八卷 (2)
第二十八卷 (2)
1. 異痘須知
伏陰痘,痘不灌膿而瀉膿血,故名伏陰。急宜溫里。
空倉痘,痘雖肥滿而內實幹枯,全無血水,乃空倉也。決死之症。
石臼痘,痘中有凹,而四弦特起,明亮好看,內實,漿板不化,以手摸之,其硬如石,因形猶石臼,故名之。此症斷不可治。
茱萸痘,痘不甚起而中亦有凹,四弦皆有皺紋,以其形似茱萸,故名之也。若得根窠紅活者,服內托散,去防風、白芷。頂中發黑點者,保元湯加芎桂。身壯熱者,入酒炒黃芩。
蟲痘,痘瘡癢甚者,不必夏月中蠅生蛆,雖寒月亦有,用簪挑去而愈。或謂用柳條鋪下,令兒臥於上,則蛆自出。此蓋毒留於皮膚,延綿日久,臍膚熱腐故耳,譬之腐草為螢,朽木生蠹,其理一也。
血疱痘,血疱痘者,血脅熱毒而自漿也。刺疱血猶紅者尚可治,急與犀角地黃湯加白芍以制血解毒。血黑者不治。身熱者,小柴胡湯加生地。血漿不能收靨者,紫草煎湯調下龍腦膏。
血靨豆,痘出稀少,四五日胖如碗豆,六七日血靨痂干,亦似丹砂,九日而痂落,此氣血充足,毒少,故隨出隨痂,不及釀膿也。此痘極佳,百無一二。
白漿痘,痘初起發,瘡頭便帶白漿者,此疫癘痘也。但有此便不可治,主七日死。
四圍痘,若瘡起發,根窠四畔,又旋出小痘,攢簇本瘡,或發似粟米,不待養漿,即加搔癢而死。
漏瘡痘,瘡出頭有孔,膿水漏出,堆聚乾結,其色如天疱瘡,及癩頭之形者,或清水非膿,無事自破,水去而乾黑者,此皆屬氣所為,傳染相似,俗名漏瘡,未有能治者矣。
蛀痘,起腫時痘上有小孔,不黑不白,名曰蛀痘,皆腠理不密,而有是痘,大泄元氣。急用保元湯加丁香、肉桂,其孔一密,而痘自起矣。
隱血斑,其形如豆殼,灰白全無血色,擦破而後血出,亦無膿血,故曰隱血斑也。不治。
赤萍瘡,痘已出齊,或未齊,如赤浮萍,微微高起,若爬出有血,急以解毒升發藥救之,如成爛痘則無妨矣。
紫萍瘡,痘已出齊,紫色不起,不灌漿,如浮萍貼在肉上者,不治。
白萍瘡,同上。
草尾珠,其痘遍身俱陷,惟尻骨一團,飽滿如珠,此症可治。補托灌膿即痊矣。
黑痘,盧廉夫曰:黑痘多屬血熱,黑痘本為惡證,世醫恆棄而不治,然形狀多端,猶可解救,須當辨而治之。但血不活者則難救矣。
一、痘紫黑,或黑點子隱在皮膚之間者,無比散或人牙散,用豬尾血三五滴,酒調下。小兒三分,大人五分。
一、初出便是黑點,急用紫草茸二三錢,醇酒半盞,煎至三分,濾渣與服為妙。
一、其形如痣,皮膚髮青紫紋者,服透肌散或加防風、荊芥。
一、形如牽牛,而色瘀敗,又黑痕並黑靨者,並用蟬蛻二十五個,紫草茸一錢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異痘須知
**伏陰痘:**這種痘子不會化膿,而是直接流出膿血,所以叫做伏陰痘。要趕快用溫熱藥物來調理身體內部。
**空倉痘:**這種痘子看起來飽滿肥大,但裡面卻是乾枯的,完全沒有血水,這就叫做空倉痘。這是死亡的徵兆。
**石臼痘:**這種痘子中間凹陷,四周凸起,看起來明亮好看,但裡面是硬的,漿液無法化開,用手摸起來像石頭一樣,因為形狀像石臼,所以叫做石臼痘。這種痘子是無法醫治的。
**茱萸痘:**這種痘子不會突出很高,中間也會凹陷,四周有皺紋,因為形狀像茱萸果實,所以叫做茱萸痘。如果痘根周圍呈現紅潤活絡的樣子,可以服用內托散,但要去掉防風和白芷這兩味藥。如果痘子頂端出現黑點,可以服用保元湯並加入川芎和肉桂。如果身體發熱,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黃芩。
**蟲痘:**這種痘子會非常癢,即使不是夏天,也可能會有蛆蟲在裡面,可以用簪子挑出來就會好。也有人說用柳條鋪在下面,讓小孩躺在上面,蛆就會自己跑出來。這是因為毒素留在皮膚裡面,時間久了,臍部的皮膚會發熱腐爛,就像腐爛的草會變成螢火蟲,朽木會生蟲一樣。
**血疱痘:**這種痘子是血中熱毒所造成的,自己會冒出漿液。如果刺破痘子流出的血還是紅色的,就還可以治療,要趕快服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白芍來抑制血毒。如果流出的血是黑色的,就無法醫治。如果身體發熱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並加入生地。如果血漿無法結痂,可以用紫草煎湯調龍腦膏服用。
**血靨痘:**這種痘子長得很少,四五天就脹得像碗豆一樣大,六七天血痂乾掉,看起來像丹砂,九天痂就會脫落。這是因為氣血充足、毒素少,所以痘子一出來就馬上結痂,不會化膿。這種痘子是最好的,很少見。
**白漿痘:**這種痘子剛開始發的時候,瘡頭就帶有白色漿液,這是瘟疫痘。只要出現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,通常七天就會死亡。
**四圍痘:**這種痘子發出來的時候,痘根四周又會長出小痘子,像小米一樣簇擁著本來的痘子,還沒等到化膿,就會因為搔癢而死亡。
**漏瘡痘:**這種痘子長出來的頭部會有孔,膿水會流出來,堆積乾結,顏色像天疱瘡或癩頭一樣,也有的流出來的是清水,自己會破掉,水流掉後會變乾黑色。這些都是氣所造成的,傳染性很強,俗稱漏瘡,沒有辦法醫治。
**蛀痘:**這種痘子剛開始腫起來的時候,痘子上會有小孔,不黑也不白,叫做蛀痘,都是因為皮膚的紋理不夠緊密造成的,會大量消耗元氣。要趕快服用保元湯並加入丁香、肉桂,等小孔密合,痘子就會自己長出來。
**隱血斑:**這種痘子形狀像豆殼,灰白色,完全沒有血色,擦破後才會出血,但也沒有膿,所以叫做隱血斑。這種情況無法醫治。
**赤萍瘡:**這種痘子已經全部長出來,或者還沒長齊,看起來像紅色的浮萍,微微凸起,如果抓破會有血流出來,要趕快用解毒升發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變成爛痘就沒關係了。
**紫萍瘡:**這種痘子已經全部長出來,是紫色的,不會凸起,也不會化膿,像浮萍一樣貼在肉上,這種情況無法醫治。
**白萍瘡:**情況和紫萍瘡相同。
**草尾珠:**這種痘子全身都凹陷下去,只有尾椎骨的地方飽滿像珠子一樣,這種情況可以醫治,用補氣托毒、促進化膿的方法就可以痊癒。
**黑痘:**盧廉夫說,黑痘多半是血熱引起的,雖然是惡證,一般醫生都會放棄治療,但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況,還是可以想辦法救治,要仔細辨別。不過,如果血液循環不好,就很難救了。
以下是針對黑痘不同情況的治療方法:
-
如果痘子是紫黑色,或是有黑點子隱藏在皮膚裡面,可以用無比散或人牙散,再用三到五滴豬尾血,用酒調和後服用,小孩用三分的量,大人用五分。
-
如果剛長出來就是黑點,要趕快用二到三錢紫草茸,用半杯醇酒煎到剩三分,濾掉藥渣後服用。
-
如果痘子的形狀像痣,皮膚發青紫色,可以服用透肌散,或加入防風、荊芥。
-
如果痘子的形狀像牽牛花,顏色瘀敗,又有黑色的痕跡,要用二十五個蟬蛻和一錢紫草茸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