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七卷 (9)
第七卷 (9)
1. 東垣調中益氣湯加減法
如秋冬月,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,並脅下少陽脈二道,而反上行,病名曰厥逆。其證氣上衝咽,不得息,而喘息有音,不得臥。加吳茱萸五分或一錢,觀厥氣多少而用之。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,蓋此證隨四時為寒熱溫涼,宜以酒黃連、黃柏、知母各等分,為細末,熱湯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百丸,白湯送下,空心服。仍多飲熱湯,服畢少時,便以美食壓之,使不得胃中停留,直至下元,以瀉衝脈之邪也。
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,乃虛勞七損症也,當用溫平、甘多辛少之藥,是治其本也。如時見寒熱,四時證也,又將理不如法,或酒食過多,或食辛熱寒冷之物作病,或居大寒大熱之處益其病,當暫用大寒大熱之藥而取效,此從權也。不可以得效之故,而久用之,必致夭橫矣。
白話文:
秋冬時節,胃經的四條經脈受到衝脈逆流的影響,同時脅下的少陽經脈也有兩條向上逆行,這種病症叫做厥逆。患者會感到氣逆上衝咽喉,無法順暢呼吸,呼吸時有聲音,而且無法平躺休息。可以使用吳茱萸五分或一錢,根據厥氣的多少來調整用量。如果在夏季出現這種病症,就屬於大熱證,因為這個病症會隨著四季變化而呈現寒熱溫涼的狀態。可以用酒黃連、黃柏、知母各等份,研成細末,用熱水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二百丸,用白湯送服,空腹服用。同時多喝熱湯,服藥後不久就用美食壓住藥力,避免藥物在胃中停留,一直往下到達下元,以瀉去衝脈的邪氣。
總之,治療因飲食勞倦所導致的疾病,屬於虛勞七損症,應該使用溫和、甘甜,辛味較少的藥物,這是治本的方法。如果患者偶爾出現寒熱症狀,這是季節性的變化,也可能是治療方法不當,或者過度飲酒食慾,或食用辛辣、溫熱、寒涼的食物而導致的疾病,或者居住在極寒或極熱的地方而加重病情,這時候可以暫時使用寒涼或溫熱的藥物來取得效果,這是權宜之計。不能因為取得了一時的效果,就長期使用,否則必會導致夭折。
平居則氣和,行動則氣促而喘者,亦衝脈之火。予族兄六旬有餘,素有喘症,或唾吐血痰,平居時則不喘,稍行動則氣促喘急,以黃柏知母滋腎丸,空心服七八十丸,其症大減,此黃柏知母能泄衝脈之火者,如此效也。
《簡易方》治肺氣喘嗽。
馬兜鈴(二兩,去殼取子,秋石半兩,入碗內和勻,慢火炒乾),甘草(一兩,炙)
二味為末,每一錢,水一盞,煎六分,溫呷之,以藥末含咽津亦得。
【肺氣虛者宜補之】
《本事方》治咳喘氣急,以參一味為末,雞子清投新水調下一錢。昔有二人同走,一含人參,一不含,俱走三五里許,其不含者大喘,含者氣息自如,乃人參之力也。
白話文:
平常呼吸平穩,但一運動就氣促喘不過氣的人,是衝脈的火氣旺盛。我六旬的族兄,平時就有喘症,還會吐血痰,平常不喘,稍微活動就氣促喘急,我用黃柏知母滋腎丸,空腹服用七八十粒,他的症狀就減輕很多,這是因為黃柏知母能泄掉衝脈的火氣。
治療肺氣喘嗽的簡易方法:用馬兜鈴去殼取子二兩,秋石半兩,一起放入碗中拌勻,小火炒乾,再加入炙甘草一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一錢,用一盞水煎煮六分,溫熱飲用,也可以將藥粉含在口中,讓唾液慢慢咽下。
對於肺氣虛弱的人,應該要補益肺氣。
治療咳嗽喘氣急的有效方法:取人參一味研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,每次服用一錢。以前有兩個人一起走路,一個人含著人參,另一個人沒有含,走了三五里路後,沒有含人參的人喘得厲害,含著人參的人卻依然呼吸平穩,這就是人參的功效。
仲景治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以麥門冬湯主之,止其逆而下其氣也。
麥冬(七升),半夏(一升),人參(四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三合),大棗(二十枚)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溫服一升,日三夜一。
許學士治一婦,年五十餘,素有痰嗽,忽一日大喘,痰出如泉,身汗如油,脈浮而洪,似命絕之狀。予適在彼,速用麥門冬四錢,人參二錢,五味子一錢五分,煎服一帖,喘定汗止,三帖後痰亦漸少。再與前方內加瓜蔞仁一錢五分,白朮、當歸、芍藥、黃芩各一錢,服二十餘帖而安。此實麥冬五味人參之功也。如自汗兼腹滿脈沉實而喘者,裡實,宜下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治療火氣上逆,導致咽喉不適,主要使用麥門冬湯,可以止住逆氣,使氣下降。
麥門冬七升,半夏一升,人參四兩,甘草二兩,粳米三合,大棗二十枚。
以上六味藥,用一斗二升水煮至六升,溫熱服用一升,一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許學士曾治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,平時就有痰嗽,突然有一天大喘氣,痰像泉水一樣涌出,全身出汗像油一樣,脈搏浮而洪,看起來快要斷氣了。我剛好在那裡,立刻用麥門冬四錢,人參二錢,五味子一錢五分,煎服一帖,喘息平定,汗也止住了,服了三帖後痰也漸漸減少。再在這個方子裡加入瓜蔞仁一錢五分,白朮、當歸、芍藥、黃芩各一錢,服用二十多帖後就痊癒了。這確實是麥門冬、五味子、人參的功效。如果患者同時伴有自汗,腹部脹滿,脈搏沉實而喘,這是裡實證,應該要下瀉。
《活人》,五味子湯,治喘促,脈伏而數者。
五味子(二錢),人參,麥冬,杏仁,橘紅(各二錢半)
姜三片,紅棗三枚,水煎服。
喘凡遇冬而發,此寒包熱也,解表則熱自除。
枳殼(三錢,炒),麻黃,防風,黃芩,桔梗(各二錢),陳皮,木通(錢半,通利九竅,治肺壅甚當),蘇葉(五葉)
白話文:
《活人》中五味子湯方劑解讀
治喘促,脈伏而數者。
這方子用來治療喘息,脈象沉伏而脈搏快速的病症。
五味子(二錢),人參,麥冬,杏仁,橘紅(各二錢半)
方中使用五味子兩錢、人參、麥冬、杏仁、橘紅各兩錢半。
姜三片,紅棗三枚,水煎服。
再加入三片生薑、三枚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喘凡遇冬而發,此寒包熱也,解表則熱自除。
冬天容易發作的喘息,屬於寒包熱的病症。解表散寒,就能消除內熱。
枳殼(三錢,炒),麻黃,防風,黃芩,桔梗(各二錢),陳皮,木通(錢半,通利九竅,治肺壅甚當),蘇葉(五葉)
另外,可用枳殼三錢(炒制)、麻黃、防風、黃芩、桔梗各兩錢、陳皮、木通一錢半(木通能通利九竅,特別適合治療肺部壅塞),以及蘇葉五片。
解釋:
- 脈伏而數:指的是脈象沉伏在手腕深處,但脈搏跳動頻率卻很快,這在中醫上是寒包熱的典型表現。
- 寒包熱:指外感風寒,但寒邪阻遏於外,無法透達,反而導致機體內熱鬱積,出現表寒裡熱的症狀。
- 解表:指使用辛溫解表藥物,驅散寒邪,使之從體表排出。
- 肺壅:指肺氣閉塞,呼吸困難。
- 木通:能通利九竅,對於肺部壅塞的治療效果顯著。
- 蘇葉:辛溫解表,能散寒解表。
總結:
五味子湯用於治療冬天發作的喘息,以解表散寒,消除內熱為主要治療原則,方中藥物具有溫肺化痰、補氣潤肺、通利九竅等功效,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喘息症狀。
上分四帖,水煎服之。
又方,治寒包熱而喘,必用發散。
半夏,枳殼(炒),桔梗,黃芩(炒),紫蘇,麻黃,杏仁,甘草,如天寒加桂枝。
東垣,麻黃定喘湯,小兒寒鬱喘,喉中鳴,腹內響,堅滿,鼻流清涕,脈沉急而數。
麻黃,草蔻,益智仁(各兩分半),甘草,歸身,紅花,黃芩(生),柴胡(各一分),升麻,神麯(各五分),吳茱萸(三分),蘇木(半分),全蠍
白話文:
上部分有四個藥方,需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另外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寒氣包裹在熱氣中的情況並導致喘息,必定要使用發散性藥物。
藥方包括:半夏、炒枳殼、桔梗、炒黃芩、紫蘇、麻黃、杏仁、甘草,若天氣寒冷,則加入桂枝。
東垣的麻黃定喘湯,適用於小孩因寒氣鬱積所引起的喘息,喉嚨會發出聲音,腹部會有響聲,感覺堅實且脹滿,鼻孔流出清涕,脈搏沈重且快。
藥方包括:麻黃、草蔻、益智仁(各兩分半)、甘草、歸身、紅花、生黃芩、柴胡(各一分)、升麻、神麯(各五分)、吳茱萸(三分)、蘇木(半分)、全蠍。
上分二服,水煎,微微汗愈。
麻黃蒼朮湯,治秋暮冬月,每夜連聲嗽不絕口,喘至天明日高方緩,口苦,兩脅下痛,臥而多驚,筋攣肢節痛,痰吐涎沫,日晚呵欠,不能飲食。
柴胡,羌活,蒼朮(各五分),麻黃(一分),防風,甘草梢(生),歸尾,黃芩(各四分),炙甘草(三分),五味子(九分),草豆蔻(六分),黃耆(一錢半)
上分二帖,水煎,稍熱服。
此二方發中外之寒。
白話文:
將藥方分成兩劑,用水煎煮,微微出汗即可痊癒。
麻黃蒼朮湯,適用於秋季末冬季,每晚不停咳嗽,一直到第二天太陽升高才緩解,口苦,兩肋疼痛,躺著容易驚醒,筋骨痠痛,痰液中帶泡沫,傍晚打哈欠,吃不下飯。
柴胡、羌活、蒼朮各五分,麻黃一分,防風、甘草梢生品、歸尾、黃芩各四分,炙甘草三分,五味子九分,草豆蔻六分,黃耆一錢半。
將藥方分成兩帖,用水煎煮,稍熱服用。
這兩種藥方都能驅散內外寒氣。
七情氣鬱,宜,四磨湯,以解之,庶下其氣而止其喘急也。
人參,檳榔,沉香,天台烏藥
上四味,各濃磨水,取七分,煎一二沸,放溫服,加木香、枳殼為六磨湯。有苦寒者,加丁香亦可。《衍義》云:烏藥、檳榔,氣稍走泄,但不甚剛猛,與沉香同磨作湯,治胸中氣膈甚當。
丹溪治一婦人發熱,氣喘。與解表藥,汗出而定。因夜半食粥,早喘再作,心痞口乾。
白話文:
七情鬱結,導致氣悶,可以用四磨湯來解開,希望可以讓氣順下來,止住喘息。四磨湯的藥材包括人參、檳榔、沉香和天台烏藥,這四味藥各濃磨成水,取七分,煎煮兩三次沸騰後,放溫服下,再加入木香、枳殼,就成了六磨湯。如果患者體質偏寒,也可以加入丁香。書中記載,烏藥、檳榔的氣味稍微疏泄,但並不強悍,與沉香一起磨成湯,治療胸中氣結非常適合。丹溪先生曾經治療一位婦女,她發燒、氣喘,用解表藥治療後,出了一身汗,症狀暫時緩解。但半夜吃了粥後,早上又開始喘不過氣,並且胸口悶、口乾。
半夏,枳實(炒。各三錢),黃連,白朮(各二錢),木通,陳皮(各一錢半),麻黃,紫蘇(各一錢),炙甘草
加姜,水煎服。
分氣紫蘇飲,治脾胃不和,灑淅惡寒,氣逆喘促。
五味子,桑白皮,茯苓,炙甘草,草果,大腹皮,陳皮,桔梗(各等分),紫蘇(減半)
姜三片,水煎服。
東垣,人參平肺散,治心火刑肺,傳為肺痿,咳嗽喘嘔,痰涎壅盛,胸膈痞悶,咽嗌不利。
白話文:
半夏、枳實(炒)、黃連、白朮各三錢,木通、陳皮各一錢半,麻黃、紫蘇各一錢,炙甘草,加薑,水煎服用,稱為「分氣紫蘇飲」,用於治療脾胃不和、惡寒發熱、氣逆喘促。
五味子、桑白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草果、大腹皮、陳皮、桔梗各等分,紫蘇減半,加薑三片,水煎服用。
東垣的人參平肺散,則用於治療心火傷肺,導致肺痿,出現咳嗽喘嘔、痰涎壅盛、胸膈痞悶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
桑皮(一錢),知母(七分),炙甘草,地骨皮,人參(各五分),茯苓,天冬(各四分),青皮,陳皮(各三分),五味子(三十粒),如熱甚加黃芩、紫蘇葉、半夏各五分。
參蘇溫肺湯,治形寒飲冷則傷肺,喘煩心胸滿,短氣不能宣暢。
人參,肉桂,甘草,木香,五味子,陳皮,半夏,白朮,桑皮,紫蘇,莖葉(各二兩),茯苓(一兩)
每五七錢,姜三片,水煎服。如冬寒月,每服加不去節麻黃半分。
白話文:
桑皮一錢,知母七分,炙甘草、地骨皮、人參各五分,茯苓、天冬各四分,青皮、陳皮各三分,五味子三十粒。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黃芩、紫蘇葉、半夏各五分。
此方名為參蘇溫肺湯,用於治療因寒飲入侵而傷及肺部,導致呼吸急促、胸悶、氣短的症狀。
處方:人參、肉桂、甘草、木香、五味子、陳皮、半夏、白朮、桑皮、紫蘇、莖葉各二兩,茯苓一兩。
用法:每劑五至七錢,加薑三片,水煎服。冬季寒冷時,可加不去節的麻黃半錢。
加味華蓋散,肺受風寒,胸滿聲重。
蘇子,陳皮,赤茯苓,桑皮,麻黃,杏仁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
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九寶湯,咳而身熱,喘急惡寒。
麻黃,薄荷,陳皮,肉桂,紫蘇,杏仁,甘草,桑皮,大腹皮(各等分)
加薑蔥,水煎服。
【發時有痰吐出者,宜化痰】
《婦人大全》,千緍湯
半夏(七枚,破四片制之),皂角(去皮弦),炙甘草(各一寸),生薑(如指大)
白話文:
加味華蓋散,用於治療肺部受到風寒影響所引起的胸部脹滿和聲音沈重。藥物配方包括:蘇子、陳皮、赤茯苓、桑皮、麻黃、杏仁(每種二錢),甘草(一錢)。服法是將三片薑和二枚棗加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飲服。
九寶湯,用於治療咳嗽伴隨身體發熱,呼吸急促且畏寒的情況。藥物配方包括:麻黃、薄荷、陳皮、肉桂、紫蘇、杏仁、甘草、桑皮、大腹皮(每種等量分量)。在煎煮時需加入薑蔥,並服用煎煮後的湯液。
對於發病期間出現痰多並能吐出的患者,應使用化痰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《婦人大全》中的千緍湯,主要成分包括:半夏(七枚,切為四片並進行處理)、皁角(去除皮和繩狀部分)、炙甘草(每種一寸長)、生薑(大小約為手指粗細)。這些材料需按照指示進行煎煮後飲用。
上用水一碗,煮去半,頓服。一方不用甘草,但用半夏末一兩,皂角去皮弦半兩,生薑七片,同入紗袋中,水三升,煎至一盞五分,以手揉洗取清汁,分作三服,連進之效。
咳逆上氣,時時濁唾,但坐而不得臥者,氣鬱主之。(方在咳嗽門。)
【水氣凌肺者宜徹之】
東垣,神秘湯,治病人不得眠,眠則喘急,水氣逆行,上乘於肺,肺得水而浮,使氣不流通,其脈沉大。
蘇葉,陳皮,生薑,桑皮,人參(各五錢),茯苓,木香(各二錢)
上分二帖,水煎服。
防己葶藶丸,治肺氣喘嗽,面目浮腫,小便赤澀,喘促不得臥。
白話文:
用一碗水,煮到剩下半碗,趁熱一次喝下。另一種方法不放甘草,只用半夏末一兩,皂角去皮去筋半兩,生薑七片,一起裝進紗布袋裡,用三升水煎煮到剩下五分之一,用手揉搓紗布袋,取清汁分三次喝下。
咳嗽不止,呼吸困難,經常吐出濁痰,只能坐著不能躺下,這是氣鬱所致。
水氣上犯肺部,應該徹底清除。
東垣所創的“神秘湯”,用來治療病人失眠,睡覺時喘不過氣,水氣逆流向上,侵犯肺部,肺部積水而浮腫,導致氣機不流通,脈象沉而有力。
配方:蘇葉、陳皮、生薑、桑皮、人參(各五錢)、茯苓、木香(各二錢)
將藥材分成兩帖,用水煎煮服用。
“防己葶藶丸”,治療肺氣喘咳,面容浮腫,小便赤紅澀痛,呼吸急促不能平躺。
漢防己,木通,貝母(各一兩),苦葶藶(炒),杏仁
上為末,棗肉膏為丸,梧子大,桑白皮湯下。
喘咳倚息不得臥,仲景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。(方在痰飲門。)
【汙血凝滯胸膈者,宜活之】
丹溪治卒上氣喘鳴,息急欲死者,韭汁飲一升,瘥。蓋韭汁能去胸中惡血滯氣。
又方,治上氣咳嗽,胸膈妨悶氣喘。
桃仁二兩,去皮尖,又水一升,研取汁,和粳米二合,煮粥食之。
白話文:
防己、木通、貝母各一兩,苦葶藶炒過,杏仁研成粉末,用棗肉膏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用桑白皮湯送服。這種藥方用於治療喘咳嚴重,無法平躺休息的病人,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中提到,可以服用小青龍湯加石膏來治療。如果胸膈有瘀血阻滯,需要活血化瘀。丹溪翁治療突然發作的喘鳴,呼吸急促,快要窒息的病人,用一升韭菜汁治療,效果很好。因為韭菜汁可以去除胸中淤血和滯氣。另一個方子用於治療上氣咳嗽,胸悶氣喘,將兩兩桃仁去皮尖,研磨取汁,加入二合粳米煮粥服用。
東垣,加味瀉白散,治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咳嗽喘促。
桑皮(一兩),青皮(二兩),茯苓(三錢),甘草,地骨皮(各七錢),陳皮,五味,人參(各五錢)
每五七錢,入粳米百粒,水煎服。
清金湯,治男婦不拘遠近,肺氣咳嗽,上氣喘急,喉中涎聲,胸滿氣逆,坐臥不安,飲食不下。(方在咳嗽門。)
丹溪清金丹(見哮門)。治食積痰喘哮嗽,因厚味而發者。
調氣化痰丸,快脾、順氣、化痰、消食。治久喘或作或止者。
白話文:
東垣用加味瀉白散治療陰氣在下、陽氣在上,導致咳嗽喘促的病症。藥方為:桑皮一兩、青皮二兩、茯苓三錢、甘草、地骨皮各七錢、陳皮、五味、人參各五錢。取五七錢藥材,加入一百粒粳米,水煎服用。
清金湯用於治療男女不分,因肺氣受損而引起的咳嗽、上氣喘急、喉嚨有痰聲、胸悶氣逆、坐立不安、飲食不下的病症。
丹溪的清金丹用於治療因食用厚味而引發的食積痰喘哮嗽。
調氣化痰丸具有健脾、順氣、化痰、消食的功效,用於治療久喘,時作時止的病症。
半夏,南星,白礬,皂角,生薑
上各一斤,水煮南星無白點為度,揀去皂角不用,將生薑切作片,同半夏、南星曬乾,再加青皮(去白),橘紅,蘇子(炒),蘿蔔子(炒,另研),乾葛,杏仁(去皮尖,另研),神麯(炒),麥糵(炒),山楂,香附子
上各半斤淨,與前藥合和一處,為細末,生薑汁浸蒸餅,打糊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食後,茶湯送下。
【飲水多者滲利之】
仲景云:病人飲水多,必暴喘滿,以五苓散主之。
白話文:
將半夏、南星、白礬、皂角、生薑各取一斤,先將南星用水煮至無白點,再將皂角挑去不要。將生薑切片,與半夏、南星一起曬乾,再加入青皮(去白)、橘紅、蘇子(炒)、蘿蔔子(炒,另研)、乾葛、杏仁(去皮尖,另研)、神麴(炒)、麥芽(炒)、山楂、香附子各半斤,與前藥混合研成細末,用生薑汁浸泡蒸餅打成糊狀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飯後用茶湯送服。
如果病人飲水過多,容易出現暴喘滿的症狀,可用五苓散治療。
白朮散,治夏月飲冷酒生痰,膈滿而喘。
白朮,茯苓,黃芩,半夏(各等分)
每服六七錢,姜三片,水煎,調陳皮、神麯末各一錢,食後服。
【開提之劑】
《簡易方》治喘急。
桔梗一兩半,為末,童便半升,煎取四合,去渣,溫服。
【開闔之劑】
安肺散,治痰嗽,不問新舊,喘急氣逆。
麻黃(去節,二兩),炙甘草(二兩),御米殼(去蒂,炒黃四兩)
上為末,每五錢,水一盞,入烏梅一枚,煎七分溫服。
白話文:
【白朮散】,用於治療夏季飲用冰冷酒導致產生痰,造成胸部脹滿和喘息。
- 白朮
- 茯苓
- 黃芩
- 半夏(以上各成分等量)
每次服用約六到七錢,加入三片薑,用水煎煮,調和一錢的陳皮末和神麯末,於飯後服用。
【開提之劑】
《簡易方》用於治療呼吸急促。
- 桔梗(一兩半)研成粉末,童子尿半升,煎煮至四合,去渣,溫熱服用。
【開闔之劑】
【安肺散】,用於治療咳嗽,無論是新發或舊疾,以及喘息、呼吸困難。
- 麻黃(去節,二兩)
- 炙甘草(二兩)
- 御米殼(去蒂,炒黃四兩)
以上材料研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,加入一杯水,放入一枚烏梅,煎煮至七分後溫熱服用。
人參理肺散,治喘嗽不止。
麻黃(去節,炒黃),川歸,木香(各一兩),御米殼(炒,三兩),人參,杏仁(麩炒。各二兩)
每服六錢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一道中藥方劑,名為「人參理肺散」,用來治療咳嗽和哮喘不癒的情況。 配方中的草藥包括:麻黃(去除葉子後炒至金黃色)、當歸、沈香(各重約 1 盎司)、人參、苦杏仁(用麵粉炒過)。所有這些草藥都需等量混合在一起使用。 每次服用時,取約 6 錢的草藥放入水中煮沸,然後飲用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