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七卷 (18)
第二十七卷 (18)
1. 痘宜依期施治治貴通變
連翹升麻湯
連翹(一錢),升麻,葛根,桔梗,甘草(各七分),木通(八分),牛蒡子(一錢),白芍藥(五分),薄荷葉(少許)
淡竹葉燈芯水煎服。
消毒飲,治咽喉腫痛,上膈熱盛。一方加升麻。
牛蒡子(炒二錢),荊芥(一錢),甘草,防風(各五分),水煎服。
翁仲仁,十神解毒湯,專治身發壯熱,腮紅臉赤,毛焦色枯,已出未出。三日已前,痘點煩紅,燥渴欲飲,睡臥不寧,小便赤澀,此熱盛也。並皆治之。
歸尾,生地,紅花,丹皮,赤芍,桔梗,木通,大腹皮,連翹,川芎
此方治血熱痘疹,以涼血活血為主。佐以桔梗、川芎,有開提發散之功。引以大腹皮、木通,有疏利熱毒之效。臣以連翹、丹皮,有解毒之良。用此以治血熱痘疹,則能內外分消,熱毒雖盛,庶幾解散表裡,自然和平矣。古人用黃連解毒湯,恐驟用寒涼,不惟冰伏熱毒,及出不快,抑且熱毒為其所抑,則鬱於臟腑,或肚痛腹脹,內潰而死者有之。豈若此方,用之為穩當。
若不得已而用黃連、芩、柏,亦須酒炒,一以制其寒涼之性,二以助其上行之勢,借連、柏,以解毒耳。
加減法:身熱壯盛加葛根、前胡。毒盛綿密加荊芥、鼠黏子。渴加天花粉、竹葉、滑石。小便血加犀角、山梔。大便黑加犀角。發紅斑加犀角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、玄參。小便赤加山梔。小便短澀加豬苓、澤瀉。小便秘加滑石、瞿麥。大便秘加枳殼、前胡。嘔加橘紅。泄瀉加豬苓、澤瀉、防風。
大便秘加枳殼、前胡、大黃。煩躁加麥門冬、天花粉。煩渴狂亂譫語加知母、門冬、石膏。嘔吐加豬苓、澤瀉、黃連。咽喉痛加甘草、鼠黏、荊芥。以上並用燈芯十四根,水煎服。
羌活散郁湯,專治實熱壅盛,郁遏不得達表,氣粗喘滿,腹脹煩躁,狂言譫語,睡臥不寧,大小便秘,毛豎面浮,眼張若怒,並有神效。併為風寒外搏,出不快者同治。
防風,羌活,白芷,荊芥,桔粳,地骨皮,川芎,連翹,甘草,紫草,大腹皮,鼠黏子
上為粗散,水一盅,燈芯十四根,煎六分,溫服。
身初發熱及見點之際,毒氣壯盛,外為風寒所抑,或肌肉粗厚,腠理堅閉,肌竅不通,經絡阻塞,使清氣不得引毒達表,循竅而出,則熱毒壅遏於內,為腹脹,為喘急,為秘結,為狂煩,為驚搐,為失血。皮燥毛直,面急眼脹,睡臥不寧,驚啼多哭,此熱毒壅遏之症。辨認不錯,急宜用發散開提之劑,佐以和解透肌之法,則熱毒不壅而其出自易矣。
羌活、白芷、防風,有升提發散解毒之長。桔梗有開提勺氣之能。荊芥、連翹、鼠黏,善解鬱熱。地骨皮消壅熱於筋骨之間,且能肅清臟腑。紫草滑肌通竅。大腹皮引熱下行。使內外有所分消。用此以治熱壅之症,效大而功用極妙。若驟用寒涼,如芩、連、升麻之類,則熱為寒氣所抑,不得伸越,逗留經絡,為疽為癤者有之。冰伏硬閉者有之。
白話文:
痘疹應該按照病程階段治療,治療的關鍵在於靈活變通
連翹升麻湯
連翹(3.75克),升麻、葛根、桔梗、甘草(各2.625克),木通(3克),牛蒡子(3.75克),白芍藥(1.875克),薄荷葉(少量)。 用水和淡竹葉、燈芯草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消毒飲,治療咽喉腫痛,胸膈上方熱盛的症狀。有個方子會加入升麻。
牛蒡子(炒過,7.5克),荊芥(3.75克),甘草、防風(各1.875克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翁仲仁的 十神解毒湯,專門治療身體發高燒,腮部發紅臉色赤紅,頭髮乾枯沒有光澤,痘疹將出未出的情況。如果在發病三天前,痘點呈現煩躁的紅色,口渴想喝水,睡不安穩,小便赤黃澀痛,這些都是熱盛的表現。這個方子都可以治療。
當歸尾、生地黃、紅花、丹皮、赤芍、桔梗、木通、大腹皮、連翹、川芎。
這個方子治療血熱引起的痘疹,以涼血活血為主。輔助使用桔梗、川芎,有開提發散的作用。用大腹皮、木通來引導,有疏通熱毒的功效。再用連翹、丹皮,有解毒的功效。用這個方子治療血熱痘疹,能夠使體內外的熱毒分散消解,即使熱毒很嚴重,也能達到表裡兼顧,自然能使身體恢復平和。古人使用黃連解毒湯,擔心直接使用寒涼藥物,不僅會使熱毒被冰伏,導致痘疹難以順利發出,而且會使熱毒被壓制,鬱積在臟腑中,可能導致肚子疼痛腹脹,甚至內潰而死。哪裡比得上這個方子來得穩妥。
如果不得已必須使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,也必須用酒炒過,一是為了減輕它們的寒涼性質,二是為了幫助藥性向上走,借助黃連、黃柏來解毒。
加減法:
-
如果身體發熱很嚴重,就加入葛根、前胡。
-
如果毒邪旺盛密集,就加入荊芥、鼠黏子。
-
如果口渴,就加入天花粉、竹葉、滑石。
-
如果小便出血,就加入犀角、山梔子。
-
如果大便發黑,就加入犀角。
-
如果出現紅色斑疹,就加入犀角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子、玄參。
-
如果小便赤黃,就加入山梔子。
-
如果小便短少澀痛,就加入豬苓、澤瀉。
-
如果小便不暢,就加入滑石、瞿麥。
-
如果大便不暢,就加入枳殼、前胡。
-
如果嘔吐,就加入橘紅。
-
如果腹瀉,就加入豬苓、澤瀉、防風。
-
如果大便不通暢,就加入枳殼、前胡、大黃。
-
如果煩躁不安,就加入麥門冬、天花粉。
-
如果煩渴、狂亂說胡話,就加入知母、麥門冬、石膏。
-
如果嘔吐,就加入豬苓、澤瀉、黃連。
-
如果咽喉疼痛,就加入甘草、鼠黏子、荊芥。
以上這些加減法,都使用十四根燈芯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羌活散郁湯,專門治療實熱壅盛,熱邪鬱積在體內無法發散出來,導致呼吸粗重氣喘,腹部脹滿煩躁,說胡話,睡不安穩,大小便不暢,汗毛豎立,面部浮腫,眼睛睜得很大像發怒一樣,這個方子有神奇的療效。同時,對於風寒侵襲導致痘疹難以順利發出的情況也有效。
防風、羌活、白芷、荊芥、桔梗、地骨皮、川芎、連翹、甘草、紫草、大腹皮、鼠黏子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粗散,加水一盅,燈芯草十四根,煎煮六分,溫服。
在剛開始發燒或出現痘點的時候,毒氣旺盛,但可能因為外感風寒所抑制,或者因為肌肉粗厚,皮膚紋理閉塞,導致肌膚竅道不通,經絡阻塞,使清氣無法引導毒邪到達皮膚表面,從竅道排出,導致熱毒鬱積在體內,引起腹脹、氣喘、便秘、狂躁、驚厥、失血等症狀。皮膚乾燥,汗毛直立,面部繃緊,眼睛脹大,睡不安穩,驚哭,這些都是熱毒鬱積的症狀。如果辨別正確,應該立即使用發散開提的藥物,輔助使用調和透肌的方法,那麼熱毒就不會鬱積,排出也會變得容易。
羌活、白芷、防風,具有升提發散解毒的特長。桔梗能夠開提肺氣。荊芥、連翹、鼠黏子,善於解除鬱積的熱邪。地骨皮能消除筋骨之間的壅熱,並且能夠清理臟腑。紫草能夠潤滑肌膚,疏通竅道。大腹皮能夠引導熱邪向下走。使得體內外的熱邪都得到分消。用這個方子治療熱毒壅盛的症狀,效果顯著且功用極其巧妙。如果貿然使用寒涼藥物,如黃芩、黃連、升麻之類,熱邪就會被寒氣所抑制,無法伸展發散,停留在經絡中,可能導致癰疽或癤腫。有的會被寒涼藥物冰伏硬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