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八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卷 (1)

1. 痢門

小兒痢疾,外感少而內傷多。故曰無積不成痢也。但當審諦新久虛實。若新起而腹痛手不可近,後重裡急,日夜頻迸,小水短少,稠黏之物,若膿若血,不計遍數者,急宜下之。下後看輕重再為調補。噤口者,審其從時令之氣而來,體必發熱,用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。有熱毒熏蒸胃口,虛而不納穀,或乾噦嘔惡者,以辰砂益元散,用生薑汁調燈芯湯送下。

若痢久而腸胃虛弱者,但當補養氣血,虛回而痢自止也。脾胃健,飲食進,痢自旋止。日數雖多,而無誤於事也。小便不利者,當利之。清六丸佳。

人參敗毒散,治四時不正之氣,發為寒熱,瘧痢,或遍身作痛,嘔噦噁心噤口。(方見丹毒赤遊。)加陳皮,薑棗。

香脯,小兒刮腸下痢,噤口不食,閉口閤眼,至重危困。

精豬肉(一兩,批薄片),膩粉

將豬肉於炭火上慢炙,旋鋪膩粉令勻,成脯,每以少許與吃,如未知吃,且放鼻邊,自然要吃。此方治胃口有毒,食之神效。

《百一選方》治噤口痢。

蓮肉去殼留心,碾為末,每服半錢,陳米飲調下。此是毒氣上衝心肺,藉此以通心氣,便覺思食。

山藥散,噤口痢。

乾山藥(一兩,半炒熟,半生用)

為末,白湯調二錢,服之嘔噦立止。

茅花湯,吐血下血,鼻衄,血痢,黑痢。

茅花一大把,水煎服。無花用根代之。

枳殼寬腸散,順氣治痢。

甘草(炙,六錢),枳殼(炒,二兩四錢)

為末,每服一錢,空心白湯調下。

烏梅湯,治下痢津液少,臟腑虛燥,煩渴引飲。及諸病後,煩渴引飲無度。

烏梅肉(微炒,五錢),白茯苓,木瓜(各一兩)

上每三錢,姜一片,水煎服。

清六丸,治血痢,小水短少,及泄瀉。此方專清六腑濕熱,故名清六。內用紅曲者,以其能消食積而化淤血也。

桂府白滑石(飛過,六兩),炙甘草(一兩),紅曲(炒,五錢)

上滴水為丸,燈芯湯下二三十丸。

芍藥湯,治赤白膿血,裡急後重,腹中疼痛。劉守真云:行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而後重自除。此方是也。

白芍藥(二錢),當歸(一錢),酒連,酒芩(各八分),木香,檳榔(各五分),肉桂(四分),甘草(二分)

水煎服。小水短少,日夜後重者,加枳殼、升麻、桃仁各一錢,滑石三錢。若積滯重而熱甚者,加大黃一錢。

保和丸,食積痢,腹疼不知餓,用此消之。

山楂,神麯(各二兩),陳皮,半夏(各一兩),蘿蔔子,連翹(炒。各五分)

上末。仍以神麯糊為丸,綠豆大,每服一錢,白湯下。

小香連丸,裡急後重,腹疼,赤白痢。

黃連(吳茱萸各一兩,同炒,只用連),木香(二錢),訶子(煨,去核,五錢)

上為丸,曲糊為丸,綠豆大,每三十丸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痢門

小孩拉肚子,多是內傷,少是外感。所以說,沒有積滯就沒痢疾。但必須仔細判斷病情的新舊、虛實。如果剛開始發病,肚子痛得碰都碰不得,肛門墜脹,裡急後重,一天一夜拉肚子很多次,小便量少,黏稠的便便,像膿液或帶血,次數不計其數,就要趕緊用藥瀉下去。瀉完後根據病情輕重再調理滋補。如果孩子緊閉嘴巴不說話,要判斷是不是季節性疾病引起的,身體一定發熱,要用人參敗毒散加上陳倉米。如果因熱毒熏蒸導致胃口不好,吃不下東西,或者乾嘔、噁心,就用辰砂益元散,用生薑汁調燈芯湯送服。

如果拉肚子很久,腸胃虛弱,只要調理補益氣血,虛弱情況好轉,痢疾自然會停止。脾胃功能好,飲食正常,痢疾就會自然痊癒。即使拉肚子的次數很多,也不會有大礙。如果小便不利,就要利尿,清六丸效果很好。

人參敗毒散,治療一年四季不正之氣引起的寒熱、瘧疾、痢疾,或全身疼痛、嘔吐、噁心、緊閉嘴巴不說話。(處方見丹毒赤遊篇)。加陳皮、生薑、大棗。

香脯:小孩拉肚子,緊閉嘴巴不吃東西,閉著眼睛,病情危重。

精瘦豬肉一兩,切成薄片,塗上澱粉。將豬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烤,一邊烤一邊均勻地撒上澱粉,做成肉脯,每次給孩子吃一點點,如果孩子不肯吃,就放在鼻子邊,他自然就會吃了。這個方子治療胃中有毒,效果神奇。

《百一選方》治療緊閉嘴巴不說話的痢疾:

蓮子去殼留心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半錢,用陳米湯送服。這是因為毒氣上衝心肺,藉此來疏通心氣,就會想吃東西了。

山藥散:治療緊閉嘴巴不說話的痢疾。

乾山藥一兩,一半炒熟,一半生用,研磨成粉,用白開水調服二錢,嘔吐噁心就會立刻停止。

茅花湯:治療吐血、便血、鼻出血、血痢、黑痢。

茅花一大把,水煎服。沒有茅花可以用根代替。

枳殼寬腸散:順氣治療痢疾。

炙甘草六錢,炒枳殼二兩四錢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烏梅湯:治療拉肚子津液減少,臟腑乾燥,口渴想喝水。以及各種疾病後,口渴想喝水不止。

微炒烏梅肉五錢,白茯苓、木瓜各一兩,每次取三錢,加一片生薑,水煎服。

清六丸:治療血痢,小便量少,以及泄瀉。這個方子專門清熱利濕,所以叫清六丸。裡面用紅曲,是因為它能消食積化瘀血。

桂地白滑石(飛過,六兩),炙甘草(一兩),炒紅曲(五錢),加水做成丸藥,用燈芯湯送服二三十丸。

芍藥湯:治療赤白膿血,裡急後重,腹痛。劉守真說:行血則膿血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。這個方子就是這樣。

白芍藥二錢,當歸一錢,酒制川連、酒制黃芩各八分,木香、檳榔各五分,肉桂四分,甘草二分,水煎服。小便量少,日夜肛門墜脹者,加枳殼、升麻、桃仁各一錢,滑石三錢。如果積滯嚴重,而且熱盛,加大黃一錢。

保和丸:治療食積引起的痢疾,肚子痛卻不知道餓,用這個方子來消食。

山楂、神曲各二兩,陳皮、半夏各一兩,蘿蔔子、炒連翹各五分,研磨成粉,用神曲糊做成丸藥,綠豆大小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
小香連丸:治療裡急後重,腹痛,赤白痢疾。

黃連、吳茱萸各一兩(同炒,只用黃連),木香二錢,煨過的去核訶子五錢,做成丸藥,用麥芽糊做成丸藥,綠豆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