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三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卷 (3)

1. 頭風

丹溪云:屬痰者多,有熱,有風,有血虛。在左屬風,薄荷、荊芥,血虛川芎、當歸。在右屬痰,蒼朮、半夏,熱則酒芩為主。

沖和膏,偏正頭風腫痛,並眼痛者,塗上立止如神。

紫荊皮(炒,五兩),獨活(去節炒,三兩),赤芍(炒,二兩),白芷(一兩),菖蒲(一兩)

上為末,蔥頭煎濃湯調塗,藥到痛止。

又方,酒芩(一兩),蒼朮,羌活,防風(各五錢),細辛(二錢),蒼耳(三錢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生薑一大片,同擂均,茶湯蕩起服之。

又方,酒芩(五錢),蒼朮(二錢半),羌活,蒼耳,川芎,甘草(生),酒黃連(各一錢半),半夏曲(三錢半,炒)

上為末,服法同前。

頭癢、風屑、發黃,用大黃酒浸炒為末,茶調服。

川芎散,偏頭痛、頭風神效。

甘菊,石膏,川芎(各三錢)

為末,每服一錢,茶清調下。一方有白殭蠶六錢,生用。

經驗方,頭風頭痛。

藿香,防風(各二兩),辰砂,薄荷(各一兩),天麻,白朮,白附子,白芷(各一兩五錢)

上為末,糊丸,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

菊花茶調散,諸風頭目昏重,偏正頭風,鼻塞。

菊花,川芎,荊芥穗,羌活,甘草,白芷(各二兩),細辛(一兩),防風(一兩,洗淨),蟬蛻,殭蠶,薄荷(各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食後,用茶清調下。

有一婦人患偏頭痛,一邊鼻塞,不聞香臭,常流清涕,或作臭氣一陣。服遍治頭痛藥,如芎蠍皆不效,人無識此病者,或曰腦癰。偶有善醫云,但服局方芎犀丸。不十數服,忽作嚏涕,突出一鋌稠膿,其疾自愈。(方見鼻淵。)

秘方,貼頭風熱痛。

大黃,朴硝(各等分)

上為末,井底泥和捏作餅,貼兩太陽穴,神效。否則防壞目。

祛風清上丸,風熱上攻,眉稜骨痛。

酒芩(二錢),白芷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),柴胡(一錢),荊芥(八分),川芎(一錢二分),羌活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芎辛導痰湯,痰厥頭痛。

川芎,細辛,南星(各一錢半),半夏(二錢),陳皮,茯苓,片芩(酒炒。各一錢二分),枳實(一錢),甘草(五分),如挾風熱甚者,加石膏三錢,菊花一錢。

水二盅,姜三片,煎至八分,食後服。

清空膏,偏正頭痛年深,及療風濕熱痛,上壅損目,及腦痛,年深不止。

羌活,防風(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甘草(炙,一兩半),黃連(炒,一兩),黃芩(三兩,一半炒,一半酒製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熱盞內入茶少許,湯調和如膏,抹在口內,少用白湯送下,臨臥服。如苦頭痛,每服中加細辛二錢。如太陰脈緩有痰,名曰痰厥頭痛,加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,又加半夏一兩半。如偏正頭痛,服之不愈,減羌活、防風、川芎一半,加柴胡一倍。如發熱惡熱而渴,正陽明頭痛,只與白虎湯加白芷。

白話文:

頭風

丹溪先生說:頭痛多半是痰引起的,也可能有熱、風、血虛等原因。左側頭痛多屬風證,可用薄荷、荊芥;若屬血虛,則用川芎、當歸。右側頭痛多屬痰證,可用蒼朮、半夏;若有熱,則以酒芩為主。

沖和膏,適用於偏頭痛、正頭痛、頭腫痛及眼痛,塗抹患處,療效迅速如神。配方:紫荊皮(炒,五兩)、獨活(去節炒,三兩)、赤芍(炒,二兩)、白芷(一兩)、菖蒲(一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蔥頭煎煮濃湯調和成膏狀塗抹,藥到病除。

另有一方:酒芩(一兩)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(各五錢)、細辛(二錢)、蒼耳(三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片生薑一起搗碎,用茶水送服。

又一方:酒芩(五錢)、蒼朮(二錢半)、羌活、蒼耳、川芎、甘草(生)、酒黃連(各一錢半)、半夏曲(三錢半,炒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服用方法同上。

若出現頭皮癢、頭皮屑、頭髮發黃等症狀,可用大黃酒浸泡後炒制成粉末,用茶水送服。

川芎散,治療偏頭痛、頭風效果顯著。配方:甘菊、石膏、川芎(各三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清水送服。另一方另加白殭蠶六錢,生用。

經驗方,治療頭風頭痛:藿香、防風(各二兩)、辰砂、薄荷(各一兩)、天麻、白朮、白附子、白芷(各一兩五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菊花茶調散,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頭目昏重、偏頭痛、正頭痛、鼻塞等症狀。配方:菊花、川芎、荊芥穗、羌活、甘草、白芷(各二兩)、細辛(一兩)、防風(一兩,洗淨)、蟬蛻、殭蠶、薄荷(各五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清水送服。

曾有一婦人患偏頭痛,伴隨一邊鼻塞,嗅覺失靈,經常流清水鼻涕,有時還會流出臭鼻涕。她服用過很多治療頭痛的藥物,如芎犀丸等,均無效,有人懷疑是腦癰。偶然遇到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,只讓她服用局方芎犀丸,服藥不到十劑,便開始打噴嚏、流鼻涕,排出大量濃稠膿液,疾病痊癒。(詳細配方見鼻淵條目。)

秘方,貼敷治療頭風熱痛:大黃、朴硝(各等分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井底泥混合捏成餅狀,貼在兩側太陽穴,療效神奇。但需注意避免損傷眼睛。

祛風清上丸,治療風熱上攻、眉稜骨疼痛。配方:酒芩(二錢)、白芷(一錢半)、防風(一錢)、柴胡(一錢)、荊芥(八分)、川芎(一錢二分)、羌活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用兩盅水煎煮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芎辛導痰湯,治療痰厥頭痛。配方:川芎、細辛、南星(各一錢半)、半夏(二錢)、陳皮、茯苓、片芩(酒炒,各一錢二分)、枳實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若伴有明顯風熱症狀,可加石膏三錢、菊花一錢。用兩盅水,加三片薑,煎煮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清空膏,治療久治不愈的偏頭痛、正頭痛,以及風濕熱痛、頭頂脹痛損傷眼睛、久治不愈的頭痛。配方:羌活、防風(各一兩)、柴胡(七錢)、川芎(五錢)、甘草(炙,一兩半)、黃連(炒,一兩)、黃芩(三兩,一半炒,一半酒製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少量熱茶水調和成膏狀,塗抹在口中,少量白開水送服,睡前服用。若頭痛劇烈,每次服用可加細辛二錢。若脈象為太陰脈緩,伴有痰證,即痰厥頭痛,可加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,再加半夏一兩半。若偏頭痛、正頭痛服用後無效,可減少羌活、防風、川芎用量一半,增加柴胡用量一倍。若發熱、惡寒、口渴,屬正陽明頭痛,則只服用白虎湯加白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