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五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五卷 (2)

1. 初誕門

輕號散,初生大便不通。

輕粉(二錢),生蜜拌熱湯調點兒口中一二次立通。

初生六七日不小便。蔥白三四寸,搗爛入乳拌,入兒口內,再與乳吮,嚥下即通。

楊氏曰:小兒在胎,受病非一。大抵裡氣蘊結,壅閉不通,宜早取下胎毒。

《千金》論曰:小兒始生,其氣尚盛,若遇疾病,即須下之。下不及時,必成別症。

凡下胎毒,只宜用淡豆豉濃煎汁,與三五口,其毒自下。又能助養脾氣,消化乳食。

初出胞胎而不吮乳者,或由產母過度,胎中受寒則令兒腹痛,故不吮乳。亦有口中惡物,拭之不及,嚥下腹中致令嘔吐,茯苓丸,木香散治之。

茯苓丸,治惡血入腹,腹脹氣短,不能吮乳。

赤茯苓,黃連,枳殼(炒。各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梧子大,每一丸,乳汁磨下,冷者去黃連。

木香散治惡穢入腹,嘔吐不止。

木香,乾薑,茯苓,木瓜,甘草(炙),丁香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生薑一片,水煎,綿蘸,捏入口中效。

奇方,治初生不乳及不小便,蔥號散。

蔥白一寸,四界破之。以乳汁砂銚內煎,灌之立效。

小兒初生穀道不通,多致不救,非藥石可治。曾有人以銀箸頭燒紅,穿通其竅,大便始出。亦有用玉簪穿通者。

初生下周身無皮,俱是紅肉。宜速取白秈米粉,遍身撲之,其皮漸生。一日撲三四次,以皮遍為度。

初生下遍身如魚泡,或如水晶,擦破則水滲流。以密陀僧研極細,炒過乾摻,仍服蘇合香丸。

初生六七日後,陰囊收縮入腹,啼哭不止者。受寒所致,蓋寒則收引也。

硫黃,吳茱萸(各五錢)

為細末,研大蒜調塗臍下,仍以蛇床子微炒,帛包熨,其囊即下。

初生受風,鼻塞不能吮乳。不可輕易發散。惟大天南星為末,生薑自然汁調成膏,貼於囟門即愈。

又方,草烏、皂莢為末,蔥汁搗膏,貼於囟門效。

白話文:

[初誕門]

輕號散,用於新生兒大便不通的情況。

使用輕粉(二錢),用生蜂蜜攪拌後,加入熱水調和,讓嬰兒口服一兩次,大便就會通暢。

新生兒出生六七天後沒有小便,可取蔥白三四寸,搗爛後加入乳汁攪拌,讓嬰兒含在口中,再給他吸吮乳汁,嚥下後小便就會暢通。

楊氏說:小兒在胎中,受到的病症不只一種。大多是體內氣機鬱結,阻塞不通,應該及早清除胎毒。

《千金方》論述:小兒剛出生,氣血旺盛,如果遇到疾病,就必須及時疏通。如果不及時疏通,一定會引起其他病症。

清除胎毒,只需用淡豆豉濃煎汁,餵服三五口,胎毒自然排出。還能幫助滋養脾胃,消化乳汁食物。

剛出生不吸吮乳汁的嬰兒,有時是因為產婦過度勞累,導致嬰兒在胎中受寒,引起腹痛,所以不吸吮乳汁。也有可能是嬰兒口中有穢物,沒有及時擦拭乾淨,嚥下腹中導致嘔吐。可用茯苓丸或木香散治療。

茯苓丸,用於治療惡血進入腹部,導致腹脹氣短,無法吸吮乳汁的情況。

使用赤茯苓、黃連、炒枳殼(各等份),將其研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藥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乳汁磨開後餵服,若是因寒冷引起的,則去掉黃連。

木香散,用於治療穢物進入腹部,導致嘔吐不止的情況。

使用木香、乾薑、茯苓、木瓜、炙甘草、丁香(各等份),將其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生薑一片加水煎煮,再用棉花蘸取藥液,放入嬰兒口中,效果很好。

有個奇方,叫做蔥號散,用於治療新生兒不吸吮乳汁和不小便的情況。

取蔥白一寸,將其切開四個方向,放入乳汁中,用砂鍋煎煮後,餵給嬰兒,立即見效。

新生兒出生後肛門不通,往往導致無法救治,不是藥物能治好的。曾經有人用燒紅的銀筷子頭,將其穿通肛門,大便才得以排出。也有人用玉簪穿通的。

新生兒出生後,全身沒有皮膚,都是紅肉,應該立即取用白秈米粉,均勻撲在全身,皮膚會逐漸長出來。一天撲三四次,直到皮膚長好為止。

新生兒出生後全身像魚泡一樣,或是像水晶一樣,擦破後會滲水流出。可以用密陀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炒過後乾撲在上面,同時服用蘇合香丸。

新生兒出生六七天後,陰囊收縮進入腹部,啼哭不止,是受寒引起的,因為寒冷會導致收縮。

使用硫黃、吳茱萸(各五錢),將其研磨成細末,用搗碎的大蒜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下方,再用微炒過的蛇床子用布包好後熨燙,陰囊就會下來。

新生兒受風,鼻塞無法吸吮乳汁,不可輕易發散。可以用大天南星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的自然汁調成膏狀,貼在囟門上,就會痊癒。

另一個方子,使用草烏、皂莢研磨成粉末,用蔥汁搗成膏狀,貼在囟門上,效果也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