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五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五卷 (1)

1. 第二十五卷

2. 幼科

3. 小兒金鏡

生生子曰:人知醫學之難也,而不知小兒之醫為猶難也。先正有言,寧醫十男子,莫治一婦人。寧醫十婦人,莫治一小兒。蓋甚言小兒為啞症,非質稟靈明,性通造化者,不易治也。矧痘疹又為小兒最急者哉。世之業是者,未嘗不言秘密,稱專科。然究其所蘊類淺表而徒執方書,鮮有融洽理道,識諳經絡,而隨症通變者。

又何怪其有偏熱偏寒,遺此失彼之誤也。余不敏,固嘗研究此術,而師問寰中,遊心象外,晝思夜惟,遠搜近探,積有歲年,頗得肯綮。匯而成帙,命曰《指歸》。乃夢一老人,黃冠羽扇,揖余而語曰:此集固後學指歸矣,子以心融千古之秘,故纂輯撰著,可以印證前賢而傳之後,蓋命名心印,以志子苦心乎。余夢而敬諾,覺則更名痘疹心印云。

欲鐫而附於小兒金鏡之末,苦力綿而未授剞劂,會良韞張君,慨然損貲以梓,君端愨恬靜,三代古心,不務外好,而樂與人為善,且天性惻隱,生平濟痌癏惠孤獨,梁津舟渡,除道築堤,莊嚴象教,修輯梵宇,他若排難解紛用思於人所不知者,種種不可枚舉。歲丁亥戊子,江南大飢,疫癘盛行,死者載道漲河,君拊膺而深憫之,顧謂鄉人曰:此皆我同類,可忍使若此耶。且水者人之藉以生活,毒染於水,沿流而飲者必疾,此為害非小,而去此害者,勢不可緩。

出金傭人,收百里之暴骸而瘞之,疫亦尋息。君之德被鄉人,澤及枯骨,彰彰較著者若此。及臺院議加旌獎,君堅辭之再三。有而不居,君又有焉。余自甲戌交君歡,迄今二十四年如一日也。先是君二子皆厄於痘,因銳意訪痘書以惠元元,見餘集而擊節稱賞曰:此不啻大海慈航,異日令赤子登彼岸者。繡之梓,以副吾夙願。

然則君子德與是集並傳不朽也。余不佞,有感於君,而並記其事於末簡。君名瑤,字良溫,世為苕上人。

萬曆丁酉長至日新安生生子孫一奎

書於苕之水晶仙館

白話文:

生生子說:人們都知道醫學難以掌握,但卻不知道兒童醫學更是困難重重。古人曾說,寧願治療十個男人,也不願治療一個女人;寧願治療十個女人,也不願治療一個小孩。這是因為小孩無法清楚表達病情,除非醫生具有超凡的理解力和洞察力,能通曉自然法則,否則很難有效治療。更何況,痘疹對於小孩來說是最緊急的疾病。從事這一領域的人,總是聲稱自己擁有獨家祕訣,但實際上他們的知識往往淺薄,只會死板地依賴醫書,很少有人能夠深入理解病理,熟悉經絡,根據病情變化靈活應對。

因此,他們在治療時常會出現過度偏重熱性或寒性,忽略某些病症的錯誤。我雖然不是特別聰明,但確實投入大量精力研究這一技藝。我日夜思索,廣泛探索,經過多年的努力,終於掌握了其中的精髓。我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冊,命名為《指歸》。後來,我夢見一位戴黃色帽子、手持羽毛扇的老人向我鞠躬致意,他告訴我:這本書確實可以作為後學者的指導,你用心融合了千古以來的醫學祕密,編輯撰寫,可以驗證前人的智慧,傳承後世,命名為心印,以此紀念你的辛勤付出。我在夢中恭敬地答應了,醒來後,我將書名改為《痘疹心印》。

我打算將這本書刻版印刷,附在《小兒金鏡》的最後,但由於缺乏資金,一直未能實現。此時,張良韞先生慷慨捐資,願意出版此書。他是一個端莊誠懇、淡泊名利的人,不追求虛榮,樂於助人,天性善良,一生致力於幫助病患、孤兒和窮人,修建橋樑、道路和堤壩,維護佛教信仰,修繕佛寺,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善行,無法一一列舉。在丁亥和戊子年間,江南地區發生大饑荒和瘟疫,死者遍地,河流泛濫。張先生深感悲痛,他對鄉親們說:這些都是我們的同胞,我們怎能忍受他們遭受如此痛苦呢?水是人類生存的基礎,如果水被污染,飲用它的人一定會生病,這種危害非常嚴重,必須立即採取行動。

於是,他出資僱傭工人,收集周圍百里的屍體進行妥善埋葬,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。張先生的美德惠及鄉民,連枯骨都受到了他的恩澤,這些事蹟顯而易見。當地方官員建議表彰他的善行時,他卻堅決拒絕。他做了好事卻不求回報,這正是張先生的高尚品德。我和張先生自甲戌年相識,至今已有二十四年的友誼,就像一天一樣。之前,他的兩個兒子都因痘疹受苦,因此他決心尋找痘疹相關的醫書,以幫助更多的人。當他看到我的著作時,讚不絕口,稱之為“如大海中的慈航”,相信它將引導無數兒童遠離病痛。他決定將其付諸印刷,以實現自己的夙願。

因此,張先生的美德和這本書將一同傳世,永垂不朽。我雖非才智之人,卻深受張先生的啟發,因此在書的結尾記錄了這些事情。張先生的名字叫瑤,字良韞,世代居住在苕上。

萬曆丁酉冬至日,新安生生子孫一奎

在苕之水晶仙館寫下

4. 小兒門

諸雜症,大方脈可以概治者,茲不復錄。所錄惟異於大方脈者,省繁瑣,便應治也。顧余不文,然幼科但當闡明證候,選擇良方,俾婦人女子皆可通曉,庶為法旨。

白話文:

對於兒童各種複雜病症,如果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治療方法來概括處理的,在這裡就不會再重複記載。我們只會記錄那些無法用常規方法處理的特殊情況,以避免繁複,讓醫生在治療時能更方便。我雖然文筆不佳,然而在兒童醫學上,最重要的是清楚說明病徵,並選出有效的處方,使即使是女性或孩子也能理解,這樣才能真正符合醫學的宗旨。

5. 初誕門

小兒初誕,猶如嫩蕊嬌花,切當調和得宜,庶無不測之症。古謂初離母體,口有液毒,啼聲未出,急用絲綿裹指,拭去口中濁穢為妙。此固良法,然倉卒多不暇及,且亦多有拭之而不見物。古人有落地解毒法、回氣法、將護法,種種森立,搜輯於下,以為保生良式。

甘草法:臨月預備甘草少許,以綿裹之,臨產時用沸湯浸盞內,俟兒落地未出聲時,急取綿裹指頭蘸甘草汁拭其口,次用朱蜜法。

朱蜜法:用甘草湯飛過硃砂末三五分,以蜂蜜拌勻,旋抹口中,使其嚥下。不獨鎮心安神,能解一切胎熱惡物之毒,免痘熱之患。

又秘法:用本兒落下臍帶,瓦上焙燥為末,入辰砂、黃連、甘草各末五分,和勻蜜拌,做三五次塗乳母乳上,俟兒吞之,必使一日夜吞盡。次日惡毒皆從大便而出,日後不但痘疹稀疏,竟有不出痘者。俟臍帶落下,即便制服,在六、七、八日之間為妙。其辰砂必須研極細末,以甘草湯飛過,任服無害。

此方一以解毒,一以補養。蓋臍帶乃有生初之河車也。繫於母之命門,兩腎之所主,乃以腎補腎,腎既充足,即不受邪,故無他日變黑歸腎之症,亦無囟門不合之疾,生一兒即得一兒,真保生最上一乘良法。

斷臍法:《千金》論云:凡結束所留臍帶,大約六寸,長則傷肌。又斷臍切不可用刀割,蓋鐵器寒冷,恐傷生氣。只須隔單衣咬斷後,將暖氣呵七口,庶無內吊之疾。必先用熟湯浴過方斷臍,若斷後浴之,恐水氣入內。令兒腹疼。

回氣法:初生氣欲絕不能啼者,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。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,未可斷臍,且置炭火上燒之,仍作大紙捻蘸芝麻油點著於臍帶上往來遍燎之,使火氣入臍,則腹中溫暖。更用熱醋湯蕩洗臍帶,須臾氣回啼哭如常,方可浴洗斷臍。切記。

戒灸:北方誕後三日,每用艾灸囟門,以免驚風。緣北方地土嚴寒,故俗灸之以禦寒。善調護者,何必令兒受此一翻痛苦也。今南方每亦仿效,予屢見灸後發熱,大小便秘,因而驚搐,遂致不救,良切憫焉!殆無事生事也。詎思南方地熱,耽孕者又不斷欲食淡,厚味是貪,恣情肆意,胎已受毒,加之以灸,是以油濟火也,曷克當之。

浴兒法:第三日浴兒,予每用五枝湯極妙。五枝湯者:桑、槐、榆、桃、柳是也。各取嫩枝三寸長者二三十節,煎湯看冷熱入豬膽汁二個浴之。周歲內可免瘡疥丹毒。又可以避邪惡。蓋三日浴兒,俗禮也。倘兒生脆弱,遲十數日或半月亦無害。擇晴明吉日,於無風房內浴之。

兒生下地,即不啼哭,不能吞乳,奄奄如死者。急看喉間懸雍前齶上有一泡,用指摘破,以帛拭去惡血,勿令嚥下,即能通聲吞乳。

初生大小便不通,腹脹欲絕者。急令人溫湯漱淨口,吸咂兒之前後心,臍下,兩手足心共七處。每處吸咂五七日,取紅赤色,氣透為度。氣透則便自通。

白話文:

初誕門

嬰兒初生,就像嬌嫩的花蕊,必須細心調養,才能避免意外疾病。古人說,嬰兒剛離開母體,口中會有污穢之物,若尚未啼哭,就應該用棉花裹住手指,擦拭乾淨嬰兒口腔中的髒東西,這是最佳的方法。但這種方法在緊急情況下往往來不及,而且也未必每次都能擦拭乾淨。古人還有落地解毒法、回氣法、保護法等各種方法,我將其整理如下,以作為良好的保命措施。

甘草法:臨產前準備少量甘草,用棉花包裹好。生產時用沸水浸泡在碗裡,待嬰兒出生尚未哭泣時,立即用棉花裹住手指蘸取甘草汁擦拭嬰兒口腔,然後再用朱砂蜜法。

朱砂蜜法:用甘草湯沖洗三到五分朱砂末,再用蜂蜜拌勻,塗抹在嬰兒口中,使其吞咽。此法不僅能鎮靜安神,還能解胎熱毒物,預防麻疹。

另一秘方:取嬰兒脫落的臍帶,在瓦片上焙乾研磨成粉,加入朱砂、黃連、甘草粉末各五分,與蜂蜜混合,多次塗抹在哺乳母親的乳頭上,讓嬰兒吸吮,務必在一天一夜內吞服完畢。次日,毒邪就會隨大便排出,日後不僅麻疹較輕,甚至可能完全不會長出麻疹。最好在臍帶脫落後六到八天內施行此法。 其中朱砂必須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甘草湯沖洗過後服用,才不會有害。

此方一方面解毒,一方面補養。因為臍帶是嬰兒與母親連結的生命通道,與母親的命門、腎臟相連,此法相當於以腎補腎,腎氣充足後就不易受邪氣侵犯,因此能避免日後腎虛等問題,以及囟門閉合不良的疾病。真正做到保命,是上乘的良方。

斷臍法: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結束臍帶的長度大約六寸,太長會傷及肌肉。而且斷臍不能用刀割,因為鐵器冰冷,恐傷及生機。只需隔著單衣咬斷,然後用溫暖的氣息呵七口气,就能避免內臟下垂的疾病。必須先用溫水洗浴後再斷臍,如果斷臍後再洗浴,則水氣容易進入體內,導致嬰兒腹痛。

回氣法:新生兒氣息微弱無法啼哭,大多是難產或受寒所致。應立即用棉絮包裹抱在懷裡,暫時不要斷臍,放在炭火上烤,同時用大紙捻蘸上芝麻油點燃,在臍帶上往返燎燒,使火氣進入臍部,使腹部溫暖。再用熱醋湯清洗臍帶,很快就會恢復氣息啼哭如常,然後再洗澡斷臍。務必記住。

戒灸:北方地區,產後三天常用艾灸囟門,以預防驚風,因為北方地氣寒冷,所以民間用艾灸禦寒。但如果調養得當,何必讓嬰兒承受這種痛苦?南方也常常效仿這種做法,但我多次見到艾灸後嬰兒發熱、便秘或腹瀉,甚至驚厥,導致無法挽救,實在令人惋惜!南方地氣溫暖,孕婦又經常食用清淡食物,如果孕婦嗜食肥甘厚味,胎兒已受毒邪,再用艾灸,無異於火上澆油,效果適得其反。

浴兒法:第三天給嬰兒洗澡,我常用五枝湯,效果極佳。五枝湯的成分是:桑、槐、榆、桃、柳,各取三寸長的嫩枝二三十節,煎湯後待冷卻後加入兩個豬膽汁一起洗澡,周歲內可以預防瘡疥丹毒,還能避邪。三日洗澡是民間習俗,如果嬰兒體弱,延遲十幾天或半個月也沒關係。選擇晴朗吉利的日子,在無風的房間內洗澡。

嬰兒出生後,如果沒有哭泣,不能吸吮乳汁,像死去一樣。應立即查看喉嚨懸雍垂和前齶上是否有水泡,用針挑破,用布擦拭掉污血,不要讓嬰兒吞咽,這樣就能啼哭並吸吮乳汁。

新生兒大小便不通,腹部脹滿幾乎要死掉,應立即用溫水漱口,吸吮嬰兒的心臟前後、肚臍下、雙手雙腳心共七個部位。每個部位吸吮五到七次,直到皮膚呈現紅潤色,氣血通暢為度。氣血通暢後,大小便自然會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