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五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五卷 (3)

1. 噤風,撮口,臍風

(三症一種病也。)

噤風者,眼閉口噤,啼聲漸少,舌上聚肉如粟米狀,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皆通。蓋由胎中感受熱氣,毒流心脾,故形現於喉舌也。或生下復為風邪搏擊所致。一百二十日以前見此,皆多噤風。

撮口者,面目黃赤,氣血喘急,啼聲不出。蓋由胎氣挾熱,兼之風邪入臍,流毒心脾之經,故令舌強唇青,聚口撮面,妨於吮乳。若口出白沫,四肢冷者,不可救也。其或肚脹青筋,吊腸卵疝,內氣引痛,皆腸胃結滯不通,治宜疏利。蓋撮口最為惡候,月內見之,尤急候也。

臍風者,非獨謂斷臍之時,為水濕風邪所乘,多因胎中受熱,兼之風濕所激,遂令肚脹臍腫,身體重而四肢柔,直啼而不乳,甚則發為風搐。若臍邊青黑,兼之撮口,乃是內搐,不治。爪甲黑者即死。其或熱在胸膛,伸引努氣,亦令臍腫。可與千金龍膽湯。

此三症受病之源,皆緣胎毒。大概裡氣壅滯,總宜取下胎毒為好。不可因循畏手畏足,姑息誤事。古方天麻丸,定命丹,朱銀丸,可量與之,頻危多活,每見臍風撮口七日內見之,百難一生。

凡見此三症,急看口中齒齦上有小白點如粟米大,即宜以溫水蘸帛裹指揩去,或用銀簪挑去,即能開口吮乳,不必服藥,此感之淺者也。感之重者,照後方按治。

安臍散,治臍中汁出或赤腫。

白石脂,研極細,一日三度敷之。或用油頭髮燒灰敷。或當歸末敷亦佳。

《千金》,龍膽湯,治胎驚。月內氣盛發熱,臍風撮口,壯熱,四肢搐掣,發熱,大吐及變蒸不解,中惡,客忤,鬼氣,並諸驚癇,悉皆治之。十歲以下者皆可服。有⿱⻗吟氣者,加人參當歸。兒大者,一歲加五錢。

龍膽草,鉤藤,柴胡,黃芩,桔梗,芍藥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,蜣螂(二枚,去足翅,炙),大黃(煨,二錢半)

上每服二錢,水煎去半服之,以漸加之。候大便行即止。《直指方》加防風、麥門冬,以導心熱。黃芩減半,加北棗,無蜣螂亦可。

控痰散,治噤風,先用此吐風涎,次與益脾散和胃。

蠍尾,銅青(各五分),硃砂(一錢),膩粉(一字),麝香(一分)

為細末,每服一字,茶清調下,或用甘草湯吐痰亦可。

甘草湯,治撮口,取吐風痰。

甘草(三錢)

水煎服,令吐出痰涎,卻以豬乳點入口中即愈。

益脾散,和胃進乳。

白茯苓,人參,草果(煨),木香(濕紙包煨),甘草,陳皮,厚朴(薑製),蘇子(炒。各等分)

上每服二三錢,看大小,水煎服。

辰砂膏,治眼閉口噤,啼聲不出,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皆通。

辰砂(三錢),硼砂,牙硝(各一錢半),玄明粉(二粉),麝香(一字),全蠍,珍珠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噤風、撮口、臍風三種症狀,其實都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表現。

噤風:症狀包括眼睛閉合、嘴巴緊閉、哭聲越來越弱、舌頭上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肉粒、無法吸吮乳汁、口吐白沫,但大小便正常。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感受了熱氣,毒素流入心脾,因此症狀表現在喉嚨和舌頭上。也可能是出生後受到風邪的侵襲導致。一百二十天以內的嬰兒,出現這種症狀的比較多。

撮口:症狀包括臉色黃赤、呼吸急促、無法哭泣。這是因為胎氣夾雜熱氣,加上風邪侵入肚臍,毒素流入心脾的經絡,導致舌頭僵硬、嘴唇發青、嘴巴緊閉、臉部抽搐,影響吸吮乳汁。如果同時出現口吐白沫、四肢冰冷的症狀,則難以救治。如果肚子脹、青筋暴露、腸子脫出、疝氣、內臟疼痛,這些都是腸胃阻塞不通暢引起的,治療應該著重於疏通。撮口症狀非常危急,尤其是在嬰兒一個月內出現,更需緊急處理。

臍風:不只是斷臍時受到水濕風邪侵襲,也可能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熱,再加上風濕的刺激,導致肚子脹、肚臍腫脹、身體沉重、四肢無力、哭鬧不止、無法吸吮乳汁,嚴重者會抽搐。如果肚臍周圍發青發黑,並且伴隨撮口症狀,這是內部抽搐的徵兆,難以治療,指甲發黑則預示死亡。如果胸膛發熱,呼吸費力,也會導致肚臍腫脹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千金龍膽湯。

這三種症狀的病因都與胎毒有關,主要是體內氣機壅塞,治療應該以排出胎毒為優先。不可以猶豫不決,延誤治療。可以使用古方天麻丸、定命丹、朱銀丸等藥物,緊急情況下使用,效果往往很好。尤其臍風、撮口,在七天內出現的,即使情況危急,也有很大機會痊癒。

如果發現這三種症狀,要仔細檢查嬰兒口腔齒齦是否有小米粒大小的白點,如果有,可以用溫水浸濕的布裹住手指擦拭去除,或用銀簪挑去,就能夠開口吸吮乳汁,不必服用藥物,這是病情較輕的情況。病情較重的,則需按照下面的處方治療。

安臍散:治療肚臍流出液體或紅腫。用白石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一天三次塗敷。或者用燒過的油頭髮灰敷,或者用當歸末敷,效果也很好。

千金龍膽湯:治療胎驚。嬰兒一個月內,如果出現氣盛發熱、臍風、撮口、壯熱、四肢抽搐、發熱、嘔吐、以及其他熱症、中惡、客忤、鬼氣,以及各種驚癇,都可以使用此方治療。十歲以下的兒童都可以服用。如有氣虛的症狀,可以加入人參和當歸。較大的孩子,一歲可以加服五錢。

藥物組成:龍膽草、鉤藤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芍藥、茯苓、甘草(各五錢),蜣螂(二枚,去足翅,炙),大黃(煨,二錢半)。每服二錢,水煎,服用一半,然後逐漸增加劑量,大便通暢後即可停止。直指方中加防風、麥門冬,以瀉心熱。黃芩減半,加北棗,沒有蜣螂也可以。

控痰散:治療噤風,先用此方吐出風涎,然後再服用益脾散和胃。

藥物組成:蠍尾、銅青(各五分),硃砂(一錢),膩粉(一分),麝香(一分)。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分,用茶水送服,或者用甘草湯送服也行。

甘草湯:治療撮口,用於吐出風痰。

藥物組成:甘草(三錢)。水煎服用,令其吐出痰涎,然後用豬乳滴入口中即可痊癒。

益脾散:和胃,促進吸吮乳汁。

藥物組成:白茯苓、人參、草果(煨)、木香(濕紙包煨)、甘草、陳皮、厚朴(薑製)、蘇子(炒,各等分)。每次服用二三錢,根據嬰兒大小調整劑量,水煎服用。

辰砂膏:治療眼閉口噤、哭聲不出、吮乳不得、口吐白沫,但大小便正常。

藥物組成:辰砂(三錢),硼砂、牙硝(各一錢半),玄明粉(二錢),麝香(一分),全蠍、珍珠(各一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