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三卷 (2)
第二十三卷 (2)
1. 產後陰脫玉門不閉
此因坐產努力舉動房勞所致。或脫肛、陰挺,逼迫腫痛,小便淋瀝。
薛氏謂:氣血虛弱,宜用十全大補湯。若腫脹焮痛,肝經虛熱也,加味逍遙散。若憂怒,肝脾氣血傷也,加味歸脾湯。若暴怒肝火,血傷也,龍膽瀉肝湯。
一產婦玉門不閉,發熱惡寒,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數劑而寒熱退,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數劑而玉門閉矣。
硫黃散,產後陽氣虛寒。
硫黃,烏賊魚骨,五味子(各半兩)
為末,摻患處。一方蛇床子一升,炒熱,帛包,熨患處,亦治陰腫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產後女性會出現的一種情況,即陰部脫垂,私密部位無法緊閉。這種狀況可能是由於分娩時過度用力,或是產後性生活導致的。有時也會伴隨肛門脫垂,陰道膨出,造成局部的脹痛感,甚至小便時會有灼熱刺痛的感覺。
薛醫生認為,如果這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。若是伴有腫脹和劇烈疼痛,可能是肝臟虛熱造成的,這時候應選擇加味逍遙散。如果是因為情緒壓力大,影響了肝脾的正常運作,導致氣血受損,則應服用加味歸脾湯。若是由於極度生氣導致肝火旺盛,傷及血液,則需用龍膽瀉肝湯來治療。
舉例來說,有一位產婦在產後出現私密部位無法閉合的情況,並伴有發燒與畏寒的症狀。在使用了添加五味子的十全大補湯幾次後,她的發燒和畏寒症狀逐漸消失,再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幾次後,私密部位也恢復了正常。
硫磺散是針對產後女性體內陽氣虛弱,感到寒冷的治療方子。所需材料有硫磺、烏賊魚骨以及五味子,每樣各半兩,磨成粉末後敷在患處。另一個方法是使用一升的蛇牀子,炒熱後用布包裹,放在患處進行熱敷,這也能治療陰部腫脹的問題。
2. 產後乳少或止
乳汁乃氣血所化,若元氣虛弱,則乳汁短少。初產乳房焮脹,此乳未通。若暴怒乳出,肝經風熱。若累產無乳,此內亡津液。蓋乳汁資於衝任,若婦人疾在衝任,乳少而色黃,生子則怯弱而多疾。
薛氏云:此氣血虛弱,而不能化生,宜壯脾胃。怒動肝膽而乳腫汁出,宜清肝火。屢產無乳,或大便澀滯,當滋化源,氣血旺則乳汁溢。
一產婦因乳少服藥通之,致乳房腫脹,發熱作渴。此氣血虛,以玉露散補之而愈。
湧泉散,能通乳。
王不留行,麥門冬,瞿麥,龍骨(各二錢)
上用豬蹄汁一碗,酒一杯,煎服,良久,以木梳於乳房上梳下,忌姜椒辛辣。
玉露散,乳脈不通,身體壯熱,頭目昏痛,大便澀滯。
人參,茯苓,桔梗(炒),芍藥(各一錢),甘草(炙,六分)
上㕮咀,水煎服愈。
凡未產而乳先出,謂之乳泣,生子多不育。
產婦氣血方盛,乳房作脹,或無兒飲,因而脹痛,憎寒發熱。用麥芽二三兩,炒熟,水煎,服之立消。
一產婦勞役,或乳汁來如湧泉,昏昧吐痰,此陽氣虛而厥也。灌以獨參湯而蘇,更以十全大補湯數劑而安矣。
一婦乳頭裂破。以秋茄子裂開者,陰乾,燒存性,為末,水調塗之而愈。
白話文:
【產後乳量不足或停止分泌】
乳汁是由氣血轉化而成的,如果一個人的元氣虛弱,乳汁的分泌就會減少。剛生產完的女性,乳房可能會出現紅腫,這通常是因為乳汁尚未完全排出。若是突然生氣導致乳汁大量分泌,可能是肝臟有風熱。如果多次生產後都沒有乳汁,可能是體內的津液流失。乳汁主要來自衝脈和任脈,如果女性的這兩個部位有疾病,乳汁會變得稀少且顏色偏黃,出生的孩子體質也會較弱且容易生病。
根據薛氏的說法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有效轉化乳汁,應該要強化脾胃功能。生氣影響肝膽,導致乳房腫脹、乳汁分泌,應清除肝火。多次生產後沒有乳汁,或是大便乾燥,應滋養身體,當氣血旺盛時,乳汁自然會增加。
有一名產婦因為乳汁分泌不足,服用藥物來刺激分泌,結果導致乳房腫脹、發燒及口渴。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以玉露散補充氣血後,症狀得到改善。
「湧泉散」可以幫助乳汁流通。
配方:王不留行、麥門冬、瞿麥、龍骨各二錢,用豬蹄汁一碗,加上一杯酒,煎煮後服用,過一段時間後,使用木梳從乳房上方往下梳理,避免食用薑、辣椒等辛辣食物。
「玉露散」,可以疏通乳脈,緩解身體高溫、頭痛眼花以及大便乾燥。
配方:人參、茯苓、炒桔梗、芍藥各一錢,炙甘草六分,將所有材料切碎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在生產前乳汁就開始分泌,稱為「乳泣」,這種情況下出生的孩子大多不易養大。
產婦在產後,氣血正旺盛,乳房會產生脹痛感,若嬰兒未能即時吸吮,可能會導致乳房疼痛,畏寒及發燒。可用炒熟的麥芽二至三兩,用水煎煮後服用,症狀可立即緩解。
一名產婦勞累過度,或乳汁分泌過多,出現精神恍惚及嘔吐痰液的現象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所致。以單一味人參熬製的獨參湯進行灌注治療,患者甦醒後,再以十全大補湯連續服用幾次,即可康復。
一名女性乳頭破裂。可取秋天的茄子,將其切開後陰乾,燒燼後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塗抹於患處,即可痊癒。
3. 婦人繭唇
《內經》曰:脾氣開於口。又曰:脾之榮在唇。蓋燥則干,熱則裂,風則瞤,寒則揭。若腫起白皮皺裂如蠶繭,名曰繭唇。有腫重出如繭者。有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者。其因或胎產經行而陰血損,或七情動火而榮血虧,或心火傳授脾經,或厚味積熱傷脾。大要審本症,察兼症。
補腎水,生脾血,則燥自潤,火自除,風自息,腫自消。若患者忽略,治者不察,內用清熱消毒之藥,外用追蝕線結之法,反為敗症,慎哉。
一婦懷抱久郁,或時胃口嘈辣,胸膈不利,月水不調,晡熱,食少,體倦,唇腫,己年餘矣。此脾經鬱火傷血,用歸脾湯加薑汁炒黃連、山梔,少佐吳茱萸,嘈辣頓去,飲食少進,乃去黃連,加貝母、遠志,胸膈通利,飲食如常。又用加味逍遙散,歸脾湯,間服百餘劑,月水調而唇瘡愈。
一婦月經不調,兩足發熱。至年餘而身亦熱,勞則足腿痠疼。又年餘,唇腫裂痛,又半年,唇裂出血,形體瘦倦,飲食無味,月水不通,唇下腫如黑棗。此肝脾血虛火症也。彼不信,用通經藥而歿。
一婦口苦脅脹,此肝火之症也。用小柴胡加山梔、黃連,少愈,更以四君子加芍藥、當歸、柴胡。調補脾胃而瘥。
一婦每怒口苦發熱晡熱,此肝火盛而血傷也。以小柴胡合四物二劑,以清火而生血。更以四物加柴胡、白朮、茯苓、丹皮,生血健脾而安。
一婦因怒,齒痛,寒熱作嘔,用清胃散等藥益甚,乃肝火傷胃,寒涼復傷故也。用六君子加芍藥、柴胡、山梔而安。
一婦胃中嘈辣,甚則熱痛,後患齒痛,此胃中痰火也。以二陳加芩連,吞越鞠丸而瘳。
一婦因怒,牙疼,寒熱,此肝火侮脾土,用小柴胡加芎、歸、苓、朮、山梔而疼痛止,用加味逍遙散而寒熱退。
清胃散,治醇酒厚味,唇齒作痛,或齒齦潰爛,或連頭面頸項作痛。
黃連(炒,一錢半),川歸,生地,丹皮(各一錢),升麻(二錢)
上水煎服。如實熱便秘,加大黃。
加味清胃散,即前方加犀角、甘草、連翹。
涼膈散,治積熱煩渴,面赤內熱,頭昏咽痛,便溺赤澀,狂言譫語,睡臥不安。
大黃,朴硝(各一錢),甘草(一錢),連翹(二錢),梔子,黃芩,薄荷(各一錢),水煎服。
補黃散,治脾胃虛熱,口舌生瘡,畏冷飲食。
人參,白朮(炒。各一錢),白芍(炒),陳皮,甘草(炙。各五分)
上薑、棗,水煎服。
四順清涼飲,加山梔、大力子,名加味清涼飲。治臟腑實熱秘結,口舌生瘡。
當歸,赤芍,甘草,大黃(各一錢),上水煎服。
人參安胃散,治服峻劑損脾胃,口舌生瘡。
人參,茯苓(各一錢),黃耆(炒,二錢),生甘草,炙百草,黃連(炒。各五分),白芍(七分)
白話文:
標題:[婦女繭脣]
內容:《內經》指出,脾氣開於口。又說,脾的榮華在脣。大致來說,乾燥會使嘴脣乾,熱會使嘴脣裂,風會使嘴脣顫動,寒會使嘴脣緊縮。如果嘴脣腫起且出現白皮皺裂,如同蠶繭一般,這種情況被稱爲繭脣。有的腫脹突出像繭,有的根部細小末端大,形狀像繭或腫瘤。原因可能是在分娩或月經期間陰血受損,或情緒波動引起火氣導致血液虧損,或是心火傳給脾經,或是過度食用味道重的食物傷害了脾臟。重要的是要審查主要症狀和觀察伴隨的症狀。
補充腎水,生成脾血,那麼幹燥自然會變得滋潤,火氣自然會消除,風邪自然會停止,腫脹自然會消失。如果病人忽視,治療者沒有察覺,內在使用清熱消毒藥物,外在使用追蝕線結的方法,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,需謹慎。
一位女性長期心情抑鬱,有時感到胃部不適,胸隔不利,月經不調,午後發熱,食慾減少,身體疲倦,嘴脣腫脹,已經持續一年多。這是脾經鬱火傷血所致,使用歸脾湯加上薑汁炒黃連、山梔,少量吳茱萸,胃部不適立即緩解,飲食稍微增加,然後去掉黃連,加入貝母、遠志,胸隔通暢,飲食恢復正常。再使用加味逍遙散和歸脾湯,交替服用一百多劑,月經調整,脣瘡痊癒。
一位女性月經不調,兩腳發熱。一年後,全身也發熱,勞累時腿部痠痛。又過了一年,嘴脣腫裂疼痛,半年後,嘴脣裂出血,形體消瘦,飲食無味,月經不通,嘴脣下腫如黑棗。這是肝脾血虛火症。她不相信,使用通經藥後去世。
一位女性口苦脅脹,這是肝火的症狀。使用小柴胡加山梔、黃連,稍微好轉,再以四君子加芍藥、當歸、柴胡調理脾胃,病情痊癒。
一位女性每次生氣後口苦發熱,午後發熱,這是肝火旺盛傷血所致。使用小柴胡和四物湯兩劑,以清火生血。再使用四物湯加柴胡、白朮、茯苓、丹皮,生血健脾而安。
一位女性因生氣,牙齒痛,寒熱交替嘔吐,使用清胃散等藥物病情加劇,是肝火傷胃,寒涼復傷所致。使用六君子加芍藥、柴胡、山梔而安。
一位女性胃中嘈辣,嚴重時熱痛,後來患牙齒痛,這是胃中痰火。使用二陳加芩連,吞越鞠丸而痊癒。
一位女性因生氣,牙齒疼痛,寒熱,這是肝火侮脾土,使用小柴胡加芎、歸、苓、術、山梔疼痛停止,使用加味逍遙散寒熱退。
清胃散,治療飲酒過量和口味重,導致脣齒疼痛,或齒齦潰爛,或連頭面部頸部疼痛。
黃連(炒,一錢半),川芎,生地,丹皮(各一錢),升麻(二錢)
上述藥材用水煎服。如果實熱便祕,加大黃。
加味清胃散,即上述方劑加犀角、甘草、連翹。
涼膈散,治療積熱煩渴,面色赤紅內熱,頭暈咽痛,小便赤澀,狂言譫語,睡眠不安。
大黃,朴硝(各一錢),甘草(一錢),連翹(二錢),梔子,黃芩,薄荷(各一錢),用水煎服。
補黃散,治療脾胃虛熱,口舌生瘡,畏冷飲食。
人參,白朮(炒。各一錢),白芍(炒),陳皮,甘草(炙。各五分)
上述藥材加上姜、棗,用水煎服。
四順清涼飲,加山梔、大力子,名爲加味清涼飲。治療臟腑實熱祕結,口舌生瘡。
當歸,赤芍,甘草,大黃(各一錢),上述藥材用水煎服。
人參安胃散,治療服用猛劑損傷脾胃,口舌生瘡。
人參,茯苓(各一錢),黃芪(炒,二錢),生甘草,炙百草,黃連(炒。各五分),白芍(七分)
用水煎服。
溫中丸,又名人參理中丸,治療中氣虛熱,口舌生瘡,不喜歡喝冷飲,肢體倦怠,少思飲食。
人參,炙甘草,白朮(炒。各等分)
研磨爲粉末,薑汁糊爲丸,大小如梧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下。
柳華散,治療熱毒口瘡。
黃柏(炒),蒲黃,青黛,人中白(煅)
上述藥材等份,研磨爲細粉,敷在患處。
四物湯,治療血熱口舌生瘡。或牙齦腫潰,發熱煩躁不安。
加味四物湯,即四物湯加丹皮、柴胡、山梔。
四物二連湯,治療血熱、口舌生瘡,或夜間發寒熱。
當歸,熟地,白芍(炒),川芎,胡黃連,川連(炒。各一錢),用水煎服。
甘桔湯,治療咽喉腫痛。
甘草(六錢),苦梗(三錢),上述藥材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