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七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卷 (1)

1. 臟腑皆有咳

黃帝問曰:肺之令人咳何也?岐伯對曰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帝曰:願聞其狀。岐伯曰:皮毛者,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也。(此邪從外受之,王注云:邪謂寒氣。)其寒飲食入胃,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寒(邪從外受也。)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

(所謂肺先受邪也。)五臟各以其時受病。(王注云:時謂正月也。)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人與天地相參,故五臟各以治時,感於寒則受病。微則為咳,甚則為泄為痛。乘秋則肺先受邪,乘春則肝先受之,乘夏則心先受之,乘至陰則脾先受之,乘冬則腎先受之。帝曰:何以異之?岐伯曰:肺咳之狀,咳而喘息有音,甚則唾血。

白話文:

黃帝內經:肺咳之狀

黃帝問道: 肺為何會讓人咳嗽?

岐伯回答: 五臟六腑皆能導致咳嗽,並非只有肺臟。

黃帝說: 願聞其詳。

岐伯回答: 皮膚和毛髮是肺的表象,皮膚和毛髮最先受到外邪的侵襲,外邪就會順著表象進入肺臟。 (注:此處的邪是指寒氣。) 寒涼的飲食進入胃,再沿著肺脈上達肺臟,就會導致肺寒。 (注:此處的邪也是指寒氣,從外界侵入。) 肺寒之後,內外皆受到邪氣的侵犯,邪氣就會停留於肺臟,造成肺咳。

(注:此即為肺臟最先受到外邪的侵襲。) 五臟皆有其受病的特定時節。 (注:時節是指正月。) 在非其受病的時節,則會依次傳遞到其他臟腑。 人與天地相互聯繫,所以五臟各有其主治的時節,受到寒氣的侵襲就會生病。 輕則咳嗽,重則腹瀉或疼痛。 秋季是肺臟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的時節,春季是肝臟,夏季是心臟,冬季是腎臟,至於至陰之時(寒冬臘月)則是脾臟。

黃帝問道: 這些病症如何區分?

岐伯回答: 肺咳的症狀,會咳嗽並伴隨喘息,發出聲音,嚴重時會咳血。

(取太淵穴也。)心咳之狀,咳則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狀,甚則咽腫喉痹。(取大陵穴也。)肝咳之狀,咳則兩脅下痛,甚則不可以轉,轉則兩胠下滿。(取太衝穴也。)脾咳之狀,咳則右脅下痛,陰陰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,動則咳劇。(取太白穴也。)腎咳之狀,咳則腰背相引而痛,甚則咳涎。

(取太谿穴也。)帝曰:六腑之咳奈何?安所受病?岐伯曰:五臟之久咳,乃移於六腑。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。胃咳之狀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。(取三里穴也。)肝咳不已,則膽受之,膽咳之狀,咳嘔膽汁。(取陽陵泉穴也。)肺咳不已,則大腸受之,大腸咳狀,咳而遺失。

白話文:

心臟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心痛,喉嚨裡像是卡著東西,嚴重時還會咽喉腫痛。肝臟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兩側肋骨下方疼痛,嚴重時連轉身都困難,轉身就會感覺兩側肋骨下方脹滿。脾臟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右側肋骨下方疼痛,疼痛感會延伸到肩背,嚴重時連動一下都困難,動一下就咳嗽加劇。腎臟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腰背疼痛,嚴重時會咳出唾液。

皇帝問道:六腑的咳嗽該怎麼治療呢?它們是怎麼得的病?岐伯回答道:五臟的咳嗽如果久治不愈,就會轉移到六腑。脾臟的咳嗽如果一直不好,就會影響到胃。胃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嘔吐,嚴重時還會吐出蟲子。肝臟的咳嗽如果一直不好,就會影響到膽囊。膽囊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嘔吐膽汁。肺臟的咳嗽如果一直不好,就會影響到大腸。大腸引起的咳嗽,會伴隨咳嗽時失禁。

(取巨虛上廉也。)心咳不已,則小腸受之。小腸咳狀,咳而失氣,氣與咳俱失。(取巨虛下廉也。)腎咳不已,則膀胱受之。膀胱咳狀,咳而遺溺。(取委中穴也。)久咳不已,則三焦受之。三焦咳狀,咳而腹滿不欲食飲,此皆聚於腎,關於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。

(取支溝穴也。)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治臟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腫者治其經。(見咳論。)

〔按〕《素問》曰:咳嗽煩冤者,是腎氣之逆也。(「示從容論篇」。)一陽發病,少氣善咳善泄。夏腫不及,則令人上見咳唾,下為氣泄。

凡咳嗽面赤,胸腹脅常熱,惟於足乍有涼時,其脈洪者,熱痰在胸膈也。宜小陷胸湯、礞石丸之類,清膈降痰。甚而不已者,宜吐下其痰熱也。面目悲嚏,或脅急脹痛,或脈沉弦細遲而咳者,寒飲在胸腹也。宜辛熱去之。

白話文:

心臟咳嗽不停,就會影響小腸,小腸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氣息衰弱,氣息和咳嗽同時消失。腎臟咳嗽不停,就會影響膀胱,膀胱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尿失禁。久咳不癒,就會影響三焦,三焦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腹部脹滿,不想吃東西喝水,這些症狀都積聚在腎臟,影響肺臟,讓人容易流鼻涕口水,面部浮腫,呼吸不順暢。

皇帝問:要怎麼治療呢?岐伯回答:治療臟腑就應該針對其俞穴,治療腑臟就應該針對其合穴,治療浮腫就應該針對其經絡。咳嗽煩躁,是腎氣逆行造成的。一陽發病,就會容易氣喘咳嗽,容易腹瀉。夏季水腫不及時治療,就會導致上半身咳嗽吐痰,下半身氣虛。

凡是咳嗽、臉紅、胸腹脅肋經常發熱,只有腳稍微感覺涼的時候,脈象洪大,屬於熱痰停滯在胸膈部位。應該服用小陷胸湯、礞石丸等藥物,清熱降痰。如果症狀嚴重,就應該催吐瀉下,排出痰熱。如果面部悲傷,打噴嚏,或者脅肋脹痛,或者脈象沉而弦,細而遲,伴隨咳嗽,屬於寒飲停滯在胸腹部位。應該用辛熱藥物祛除寒飲。

【脈治】

《脈經》曰:關上脈微為咳,脈緊者肺寒,雙弦者寒。咳而脈弦澀為少血。浮緊者虛寒。脈細傷濕。脈浮而緩傷風。數則為熱,沉數者裡熱。脈弦為水,偏弦為飲。洪滑多痰。脈沉為留飲。肺脈微急,為咳而唾血。咳脈浮直者生,浮軟者生。

【咳證死脈】

咳而脈緊者。咳而嬴瘦脈形堅大者。肌瘦下脫形熱不去。咳而脫形發熱,脈小堅急者。咳而嘔,腹脹且泄,其脈弦急者,皆死不治。

仲景曰:人嗽十年,其脈弱者可治,實大數者死。其脈虛者,必苦冒,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,治屬飲家。上氣面浮腫,肩息,其脈浮大不治,又加利尤甚。脈浮短者,其人肺傷,諸氣微少,不過一年死,法當嗽也。咳嗽羸瘦,脈形堅大者死。咳而脫形,身熱,脈小堅急以疾,是逆也,不過十五日死。全文見診。

白話文:

【脈治】

《脈經》說:關上脈微弱,表示咳嗽,脈緊則肺寒,兩側脈弦緊者也寒。咳嗽而脈弦澀,表示血少。脈浮緊者虛寒。脈細表示傷濕。脈浮而緩表示傷風。脈數則為熱,沉數者裡熱。脈弦為水,偏弦為飲。脈洪滑者痰多。脈沉為留飲。肺脈微急,表示咳嗽帶血。咳嗽脈浮直者生機旺盛,浮軟者也生機旺盛。

【咳證死脈】

咳嗽而脈緊者。咳嗽而消瘦,脈形堅大者。肌肉消瘦,下半身虛浮,體熱不退。咳嗽而消瘦發熱,脈小堅緊者。咳嗽而嘔吐,腹脹且腹瀉,脈弦緊者,皆是無法治癒的死症。

仲景說:人咳嗽十年,脈弱者可以治療,脈實大數者就會死亡。脈虛者,一定會感到胸悶,因為此人本來就有積存在胸中的痰飲,治療應屬治飲。上氣,臉浮腫,肩部呼吸困難,脈浮大者無法治癒,而且如果腹瀉更厲害,則情況更糟。脈浮短者,此人肺部受損,氣息微弱,一年內就會死亡,這是必然會咳嗽的。咳嗽消瘦,脈形堅大者會死亡。咳嗽而消瘦,身體發熱,脈小堅緊且病情迅速惡化,這是逆轉的徵兆,不超過十五天就會死亡。全文請見《傷寒論》。

2. 論咳與嗽本一證

子和云:《內經·陰陽應象論》云:秋傷於濕,冬生咳嗽。「五臟生成篇」云:咳嗽上氣。「診要經終篇」云:春刺秋分,環為咳嗽。「示從容篇」云:咳嗽煩冤者,腎氣之逆也。此四篇中連言咳嗽。其餘篇中止言咳而不言嗽。如「生氣通天論」云:秋傷於濕,上逆而咳。與大象論文義同,而無嗽字,乃知咳即嗽明矣。

謹按:咳與嗽本兩字義,《內經》已作一證連言之。愚詳大抵咳者氣動也,陽也。嗽者兼血也,陰也。況是證其本雖殊,其標則一,故世俗不以為疑。唯潔古發《內經》微旨,其義見下。

《病機機要》云:咳謂無痰而有聲,肺氣傷而不清也。嗽謂無聲而有痰,脾濕動而為痰也。咳嗽謂有聲有痰也。因傷肺氣,動於脾濕而然也。夏月嗽而發熱者,謂之熱嗽,小柴胡四兩加石膏一兩,知母半兩;冬月嗽而發寒熱,謂之寒嗽,小青龍加杏仁服之。蜜煎生煎湯,蜜煎橘皮湯,燒生煎胡桃,皆治無痰而嗽者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裡提到,秋天受濕邪侵襲,冬天就會咳嗽。其他醫書也多次提及咳嗽,例如說咳嗽是肺氣上逆,或是腎氣逆上導致。這些醫書都用「咳」或「嗽」來描述同一種病症,只是用字不同。《內經》裡把「咳」和「嗽」當作同一個病症,表示「咳」是陽氣上逆,而「嗽」則帶有陰氣的成分,但都是指同一種病症。後人則進一步區分「咳」和「嗽」,認為「咳」是沒有痰但有聲音,是肺氣受損,而「嗽」則是有痰但沒聲音,是脾濕引起的。無論是「咳」還是「嗽」,都是因為肺氣受損、脾濕過盛導致的。治療上,夏天的熱咳可以用小柴胡湯加石膏、知母,冬天的寒咳可以用小青龍湯加杏仁。沒有痰的咳嗽則可以用蜜煎橘皮湯、燒生煎胡桃等方法治療。

此乃大例。更當隨時隨證加減之。痰而能食者,大承氣微下之;痰而不能食者,厚朴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重要的例子。在治療時還應根據當時的情況和症狀進行增減藥物。如果患者有痰但能夠進食,可以使用大承氣法稍微通便來治癒;如果患者有痰且無法進食,則應該用厚朴湯來治療。

3. 論嗽分六氣無熱無寒

子和因《素問》言皮毛者肺之合也,邪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後人見是斷嗽,然可以辯其六者之狀。

風乘肺者,日夜無度,汗出頭痛,痰涎不利。熱乘肺者,急喘而嗽,面赤,潮熱,手足寒,乳子亦每多有之。

火乘肺者,咳喘上壅,涕唾出血,甚者,七竅血溢。

燥乘肺者,氣壅不利,百節內痛,頭面汗出,寒熱往來,皮膚乾燥,細瘡燥癢,大便秘澀,涕唾稠黏。

寒乘肺者,或因形寒飲冷,冬月臥濕地,或冒冷風寒,秋冬水冷中感之。嗽急而喘。此非六氣之云乎。

白話文:

子和因《素問》言皮毛者肺之合也,邪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後人見是斷嗽,然可以辯其六者之狀。

子和根據《素問》中所言,皮毛是肺臟的表裡相合之處,外邪侵襲皮毛,就會進入肺臟,導致咳嗽。後人根據這個原理判斷咳嗽的病因,但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來辨別咳嗽的具體症狀。

風乘肺者,日夜無度,汗出頭痛,痰涎不利。

風邪侵入肺臟,會導致患者晝夜咳嗽不止,出汗頭疼,痰液黏稠難以咳出。

熱乘肺者,急喘而嗽,面赤,潮熱,手足寒,乳子亦每多有之。

熱邪侵入肺臟,會導致患者劇烈咳嗽伴有喘息,面部發紅,身體發熱,手腳冰冷,乳汁分泌減少。

火乘肺者,咳喘上壅,涕唾出血,甚者,七竅血溢。

火邪侵入肺臟,會導致患者咳嗽喘息,痰液中帶血,嚴重者甚至七竅出血。

燥乘肺者,氣壅不利,百節內痛,頭面汗出,寒熱往來,皮膚乾燥,細瘡燥癢,大便秘澀,涕唾稠黏。

燥邪侵入肺臟,會導致患者呼吸不暢,全身關節疼痛,頭面出汗,寒熱交替,皮膚乾燥,出現小瘡並瘙癢,大便乾燥,痰液黏稠。

寒乘肺者,或因形寒飲冷,冬月臥濕地,或冒冷風寒,秋冬水冷中感之。嗽急而喘。此非六氣之云乎。

寒邪侵入肺臟,可能是因為受寒飲冷,或冬季睡在潮濕的地方,或冒著冷風寒,或秋冬在水中受寒,都會導致患者咳嗽急促並喘息。這都是因為六氣的影響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