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六卷 (4)
第六卷 (4)
1. 心澹澹動
《綱目》云:澹澹因痰動也。心澹澹動者,謂不怕驚而心自動也。驚恐,亦曰心中澹澹,恐謂怕驚而心亦動也。
其澹澹自動之病,屬二經,一屬厥陰心主。經曰:心主手厥陰之脈,是動則病,心中澹澹大動,面赤目黃,喜笑不休,視盛虛寒熱,陷下取之,是刺灸之法也。又曰:太陽司天,寒淫所勝,病心澹澹大動,胸脅胃脘不安,治以甘熱,是運氣之寒傷心主也。其二屬少陰病。經云:一陽發病,少氣善咳,善噫,其傳為心掣是也。
白話文: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「澹澹因痰動也。」意思是說,心神不寧、心悸不安,是因為痰濕阻滯心脈而引起的。
「心澹澹動者,謂不怕驚而心自動也。」是指有些人天生膽大,即使遇到突發狀況,也不會感到害怕,心神依然平穩。
「驚恐,亦曰心中澹澹,恐謂怕驚而心亦動也。」意思是說,當人受到驚嚇時,也會出現心神不寧、心悸不安的症狀,這表示因為害怕而導致心神不寧。
至於「澹澹自動之病」,可以分為兩種情況:
第一種屬於厥陰心主經病變:
- 《經》中說:「心主手厥陰之脈,是動則病,心中澹澹大動,面赤目黃,喜笑不休,視盛虛寒熱,陷下取之,是刺灸之法也。」意思是說,心主手厥陰經脈,一旦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導致心神不寧、心悸不安,症狀表現為面色發紅、眼睛發黃、喜歡無緣無故地笑,根據脈象和病情,選擇在身體的特定穴位進行針灸治療。
第二種屬於少陰病變:
- 《經》中說:「一陽發病,少氣善咳,善噫,其傳為心掣是也。」意思是說,少陰經陽氣不足,容易導致氣短、咳嗽、呃逆等症狀,如果不及時治療,就會發展成心神不安、心悸等症狀。
總之,《本草綱目》中所述的「澹澹自動」,指的是因痰濕阻滯心脈、心神不寧、心悸不安的病症,其病因主要與厥陰心主經或少陰經的病變有關,需要根據病情和脈象進行針灸或其他適當的治療。
2. 怒
怒在陰陽,為陰遏而不得伸也。經云:陰出之陽則怒。又云:血並於上,氣並於下,心煩冤善怒。東垣云:多怒者,風熱陷於地是也。
怒屬肝膽。經云:在臟為肝,在志為怒。又云:肝藏血,血有餘則怒。又云:膽為怒。
丹溪治怒方
香附末(六兩),甘草末(一兩)
上和勻,每服五錢,白湯調下。
運氣:怒皆屬木太過。《內經)曰:陽氣者,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又云:暴怒傷陽,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是也。
生生子曰:百青善怒,亦是肝氣太過,當益肺金以制之。毋徒平木,此五行勝復之理。用藥之法,亦當要識此意,不然,必不能杜根也。
白話文:
怒氣源於陰陽失調,是陰氣受阻無法舒展的結果。古籍記載,陰氣外泄則易怒。另外,血液上涌,氣息下沉,也會讓人心煩意亂,容易發怒。醫家認為,經常發怒的人,是因為風熱之氣侵入體內。
怒氣主要與肝膽有關。古籍記載,怒氣在臟腑中屬肝,在精神狀態中屬怒。肝臟藏血,血液過多則容易發怒。膽汁也與怒氣相關。
治療怒氣的方法:
香附六兩,甘草一兩,研末混合,每次服用五錢,用白湯送服。
怒氣屬於木性過盛。古籍記載,陽氣過盛,大怒則氣血逆亂,導致昏厥。暴怒傷陽,氣逆上衝,嚴重者會吐血或腹瀉。
醫家指出,經常發怒的人,是肝氣過盛,應當滋養肺金來制衡。不可只平抑肝木,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。用藥時也要明白這個道理,否則無法治本。
3. 善太息
運氣:善太息,皆屬燥邪傷膽。經云:陽明在泉,燥淫所勝,病善太息。又云:陽明之勝,太息嘔苦。又云:少陰司天,地乃燥,悽愴數至,脅痛善太息是也。
《內經》善太息,皆取心膽二經。岐伯曰:思憂則心系急,心系急則氣道約,約則不利,故太息以出之。又曰:膽病者善太息,口苦,嘔宿汁,視足少陽脈之陷下者,灸之。
徐仲子士偉曰:家君肆業過勞,場屋屢北,志堅不懈,吐衄盈盆,虛羸骨立,夜臥合睫則夢爭鬥,轉鬥轉負,恐畏之態,無可名狀。呼號之聲,轟然若雷,而不能騰出於口。家人侍睡者,莫不縮首伸舌,如是者十年所矣。每五七夜必一發,過勞則連發,發尤猛。歷訪師友,多作心血不足,治惟補心安神。
白話文:
經常嘆氣,都是因為燥邪傷了膽。古書上說,陽明經位於泉脈,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襲,病人就會經常嘆氣。還說,陽明經盛極了,也會出現嘆氣、嘔吐苦水的症狀。又說,少陰經當令,而地氣乾燥,病人就會感到悲傷、心煩,肋骨疼痛,並伴隨嘆氣。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經常嘆氣,都是因為心經和膽經受損。岐伯說,思慮過度就會心神不寧,心神不寧就會導致氣道阻塞,阻塞就會不順暢,所以會嘆氣來舒解。他也說,膽病的病人容易嘆氣,嘴巴苦,嘔吐宿食,要觀察足少陽經脈是否下陷,如果有,就用艾灸治療。
徐仲子士偉說,他的父親因為工作過度勞累,考試屢次落榜,卻依然堅持不懈,結果吐血不止,身體虛弱,瘦骨嶙峋。晚上睡覺閉上眼睛就做噩夢,夢見打鬥,輸了又輸,充滿恐懼,難以形容。他呼喊的聲音,如同雷聲般響亮,卻無法從口中發出來。家人照顧他睡覺,都不敢看他,就好像被嚇到一樣。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十年,每隔五到七天就會發作一次,過度勞累的時候就會連續發作,發作時特別猛烈。他遍訪師友,大多認為是心血不足,治療方法都是補心安神。
補心安神藥投之漠如也,終不識為何症。捫心苦思,思每達旦,更幾寒暑矣。一日,偶觀《素問·臟氣法時篇論》有曰:肝病令人善怒,虛則目𥉂𥉂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,如人將捕之。恍然驚悟,乃知為魂遊症也。何言之?夫夜臥屬氣於肝,肝主藏血藏魂者,作文既苦,衄血過度,則魂失養,惟是效睫若魘,則夢爭鬥,肝虛則膽怯,故多負多恐也。非峻補不奏功。
又思草木之劑,不堪任重。乃以鹿角膠三錢,侵晨酒溶服。五日而睡臥安,半月而肌肉生,一月而神氣完,始能出戶。厥後每見血癥虛憊者,崩中眩暈者,投前劑莫不響應。夫人徒知鹿角膠補虛之功勝於參耆,而不知鹿角可以峻補肝血,蓋血盛而魂自安也。
白話文:
過去我用補心安神的藥方治療病人,卻毫無效果,始終不明白是什麼病症。我苦苦思索,常常思考到深夜,已經好幾個春秋了。有一天,我偶然翻閱《素問·臟氣法時篇論》,上面寫著:「肝病令人善怒,虛則目眩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,如人將捕之。」頓時恍然大悟,才明白是魂遊症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晚上睡覺時,氣歸屬於肝,肝主藏血藏魂,這位病人因為寫文章過度勞累,又大量吐血,導致魂魄失養,所以才會出現眼皮跳動、像是被魘住的症狀,做夢時總是爭鬥,肝虛則膽怯,因此才會經常驚恐不安。只有用峻補的藥方才能奏效。
我又想,一般的草藥藥性不夠強,難以負擔重任。於是,我用鹿角膠三錢,每天清晨用酒溶化服用。五天後,病人睡眠安穩,半個月後肌肉長回來,一個月後精神恢復,終於可以出門了。後來,我遇到任何血虛體弱、崩漏眩暈的病人,只要服用這個藥方,都非常有效。一般人只知道鹿角膠補虛的效果比人參、黃耆好,卻不知道鹿角膠可以峻補肝血,其實是因為血氣充盈,魂魄自然安穩。
4. 恐
生生子曰:恐與驚悸相似,實非驚悸也。張子和云:驚者為自不知,恐者為自知故也。蓋驚者聞響即驚,恐者心中恍恍然,自知如人將捕之狀,及不能獨自坐臥,必須人為伴侶,方不恐懼。或夜必用燈照,無燈燭亦恐懼者是也。
臟腑有四:一曰腎。經云:在臟為腎,在志為恐。又云:精氣並於腎則恐是也。二曰肝膽。經云:肝藏血,血不足則恐。戴人曰:膽者敢也,驚怕則膽傷矣。蓋肝膽實,則怒而勇敢,肝膽虛,則善怒而不敢也。三曰胃。經云:胃為恐。四曰心。經云:心怵惕、思慮則傷神,傷神則恐懼自失。
周本心年六十歲,形氣俱實,因大怒,正月間染病,心不自安,如人將捕之狀,夜臥亦不安。兩年後,欲飲,以人參、白朮、當歸身為君,陳皮為佐,加鹽炒黃柏、炙玄參各少許,煎服月餘而安。
白話文:
生子說:恐懼和驚悸看似相似,但實際上並非同類。張子和指出:驚悸是自己不知情的情況,而恐懼是知道自己正在遭受威脅。驚悸的人聽到聲音就會驚慌失措,而恐懼的人心中會有一種模糊的感覺,就像被他人追捕的狀態,並且無法獨自坐著或躺著,必須有人陪伴才能感到安心。例如,有些人晚上必須有燈光,沒有燈光就感到害怕。
中醫認為,恐懼由四個主要臟器控制:一、腎,腎主恐;二、肝膽,肝藏血,血不足則恐;三、胃,胃主恐;四、心,心受到驚嚇或思考過度會傷害心神,從而導致恐懼。
周本心,六十大壽時,身體和精神都十分強壯,因大怒導致患病,從一月開始感到不安,如同被他人追捕一般,夜晚也不能安睡。兩年後,他想要飲食,於是選擇了人參、白朮、當歸身作為主藥,陳皮作為輔助藥物,再加入少量的鹽炒黃柏和炙玄參,煎煮後服用一個多月,情況得到改善。
(經云:恐傷腎。丹溪用鹽炒黃柏、炙玄參,引參歸等藥入補腎足少陰絡也。)
治膽虛常多畏恐,不能獨臥,如人捕之狀,頭目不利。
人參,枳殼,桂心,甘菊,茯神,五味子,山茱萸,枸杞子(各三分),柏子仁,熟地(各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服。
治膽虛冷,目眩頭疼,心神恐畏,不能獨處,胸中滿悶。
白話文:
經書說:恐懼會傷腎。丹溪先生用鹽炒黃柏、炙玄參,引參歸等藥補腎足少陰經。
治療膽虛常多畏懼,無法獨自睡覺,像被人追捕的樣子,頭昏腦脹,視力模糊。
人參、枳殼、桂心、甘菊、茯神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枸杞子(各三分)、柏子仁、熟地(各一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。
治療膽虛寒,頭暈頭痛,心神恐懼,無法獨處,胸悶。
茯神(一兩),枳殼(半兩),遠志,防風,細辛,白朮,人參,前胡,桂心,甘菊,熟地黃(各三分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六分,溫服,不拘老幼,皆可服。
治膽虛目暗,喉痛,數唾,眼目眩冒,五色所障,夢見被人爭訟,恐懼,面色變者,補膽防風湯。
防風(一錢),細辛,川芎,茯苓,甘草,獨活,前胡(各八分),人參(七分)
白話文:
茯苓一兩、枳殼半兩、遠志、防風、細辛、白朮、人參、前胡、桂心、甘菊、熟地黃各三分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、三片薑煎煮至六分,溫熱服用。不分男女老幼,皆可服用。此方名為「補膽防風湯」,用於治療膽虛目暗、喉嚨痛、頻繁吐口水、眼花目眩、五色障眼、夢中被人爭訟、恐懼不安、面色變色等症狀。
另外,防風一錢、細辛、川芎、茯苓、甘草、獨活各八分、人參七分,也可用於治療相關症狀。
棗二枚,水煎,食前服。
運氣:善恐皆屬肝木虛。經云:木不及曰委和。委和之紀,其病淫動注恐是也。
生生子曰:經云:恐傷腎。予在苕,見一友人與一女子私合,正值陽敗之際,為人驚破,恐懼走歸,精流不止而斃。又觀六十家小說載一女子與一少年,亦如上故事。特揭附此,以為好色傷生者之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