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六卷 (3)
第六卷 (3)
1. 怔忡驚悸門
生生子曰:怔忡者,心中惕惕然動,不自安也。驚者從外而入,或耳聞異聲,目擊異物,驚而懼也。悸者,中心畏怯,動而怕驚也。怔忡止於心不自安,悸則心既動而又恐恐然畏懼,如人將捕之,驚而駭也。治怔忡之法,惟當益其心血,壯其神氣。治驚悸則有諸經之證,當分別治之。
治驚之法,《內經》曰:驚者平之。平,常也,使平日常見常聞,則何驚之有。張子和治衛德新之妻,被盜而驚,乃以平法治之良愈。
黃帝曰:足陽明病,惡人與火,聞木音,則惕然而驚。鐘鼓不為動,聞木音而動何也?岐伯曰:陽明者,胃也。胃者,土也,土惡木,故驚也。又曰: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其病發驚駭。脾移熱於肝,則為驚衄,臥而驚者屬肝,臥則血歸於肝,今血不靜,血不歸肝,故驚悸於臥也。
白話文:
生子子曰:怔忡,指的是心中有一種微微的、不安的震動感。驚則是外在事物或聲音突然進入,導致心神受到驚嚇。悸則是心內有種畏懼感,同時伴有震動。怔忡主要表現為心中不安,而悸則是在心神震動後,伴隨著一種深深的恐懼感,像是有人要來捕捉你,讓人感到驚訝和驚慌。治療怔忡的方法,主要是補充心脈的血液和強化精神氣質。對於驚悸的治療,則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治療。
《內經》提到,對於驚嚇的情況,應該讓其保持平和,即讓患者常見常聞,這樣就不會有驚嚇了。張子和曾用此法治療衛德新的妻子,由於被偷竊而受驚,結果這種平和的治療方法非常有效。
黃帝問道,足陽明經所表現的病症,包括對人和火的反感,聽到木頭的聲音會驚醒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?岐伯回答,因為陽明經是胃經,而胃屬土,土性畏懼木,因此會驚醒。此外,東方屬青色,與肝相應,肝病會引起驚駭。脾經的熱邪傳至肝經,會引起驚鼻出血的症狀。躺著時驚醒,可能與肝有關,因為躺著時血液會回歸肝臟,如果血液不靜止,不回到肝臟,就會引起驚悸。
仲景曰:食少飲多,水停心下,甚者則悸,微者短氣。飲水多必心下悸。五飲停蓄,閉於中脘,最使人驚悸。痰飲驚悸,皆屬於脾土。
東垣云:六脈俱大,按之空虛,必面赤善驚。上熱乃手少陰心之脈也,此氣盛多而亡血,以甘寒鎮墜之劑,瀉火與氣,以墜氣浮;以甘辛溫微苦,峻補其血,熟地、生地、柴胡、升麻、白芍、丹皮、川芎、黃耆之類,以防血溢上竭。(甘寒鎮墜之劑,謂丹砂之類。)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食量小但喝水多,水在心下積聚,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心悸,輕微的情況則會感到呼吸困難。喝水過多必定會引起心下悸動。五種飲食積聚,阻塞在中脘部位,最容易讓人產生驚悸的症狀。痰飲和驚悸都與脾土有關。
東垣說:六脈俱大,按壓時感覺空虛,必定面色紅潤且容易驚嚇。上部的熱症是手少陰心脈的表現,這是氣質過盛而失血的徵兆,應使用甘寒鎮墜的藥物,降火和氣,使氣質下降;使用甘辛溫微苦,強力補血的藥物,如熟地、生地、柴胡、升麻、白芍、丹皮、川芎、黃耆等類,以防止血液溢出上部而乾涸。(甘寒鎮墜的藥物,指的是丹砂這類的藥物。)
丹溪云:怔忡大概屬血虛與痰。有慮便動者屬虛,時作時止,痰因火動。瘦人多是血虛,肥人多是痰飲。真覺心跳者,是血少,宜四物安神之類。又曰:病自驚而得者,驚則神不守舍,舍空得液則成痰也。血氣入舍,則痰拒,其神不得歸焉。(控涎丹加辰砂、遠志。)
豬心血丸,治勞役心跳,大虛症。
歸身,白芍,側柏,川芎(各五錢),陳皮,甘草,黃連(各二錢),硃砂(一錢)
白話文:
丹溪先生說:心悸怔忡大體上屬於血虛或痰濕。如果因為思慮就心悸,屬於虛證;如果時而發作時而停止,則多是痰火擾動所致。瘦弱之人多是血虛,肥胖之人多是痰飲。如果真的感覺到心跳,那是血少,應該服用四物安神類的藥物。
他又說:如果因受驚嚇而導致心悸,驚嚇會使心神不安,心神不守其位,空虛則易於積聚津液形成痰濕。血氣充盈,則痰濕阻滯,心神不能歸位。(可以用控涎丹加辰砂、遠志來治療。)
豬心血丸,用來治療勞役過度導致的心悸,以及氣血虛弱的心悸。
處方:歸身、白芍、側柏、川芎(各五錢),陳皮、甘草、黃連(各二錢),硃砂(一錢)。
上用豬心血丸。
溫膽湯,治心膽虛怯,觸事易驚,或夢寐不詳,遂致心驚膽懾,氣鬱生涎,涎與氣搏,變生諸症,或短氣悸乏,或自汗。此膽虛能致脾,則脾之水飲作矣。
半夏,橘紅,竹茹,枳實(炒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兩),白茯苓(一兩半)
每服五錢,姜五片,棗一枚,水一盞,煎七分,食前服。
仲景,半夏麻黃丸,治心下悸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是用豬心血丸。溫膽湯主治心膽虛怯,容易受到驚嚇,或做噩夢,導致心驚膽戰,氣鬱生涎,涎與氣相搏,產生各種病症,例如短氣、心悸、乏力或自汗。這是因為膽虛會影響脾臟,導致脾臟的水飲停滯。
方劑:半夏、橘紅、竹茹、枳實(炒,各一兩)、甘草(炙,一兩)、白茯苓(一兩半)。
用法:每服五錢,加姜五片、棗一枚,水一盞,煎至七分,飯前服用。
仲景的半夏麻黃丸治療心下悸。
半夏,麻黃(等分為末)
煉蜜丸,小豆大,飲服三丸。
鎮心丸,治驚悸。
辰砂(用黃松節油浸),龍齒(用遠志苗醋煮)
上只取辰砂、龍齒等分,為末,豬心血為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,以麥門冬葉、綠豆、燈心、白蜜水煎,豆熟為度,臨臥湯下,小兒磨化半丸,量歲數與之。
密陀僧散,治驚氣入心絡,不能語者。昔有為狼及大蛇所驚,皆服此而安。
白話文:
【半夏,麻黃(等分研成粉末)
煉製蜂蜜丸,大小如小豆,飲用水服用三顆。
鎮心丸,用於治療驚悸。
辰砂(使用黃松節油浸泡),龍齒(使用遠志苗醋煮)
以上只取辰砂和龍齒等分研成粉末,再加入豬的心血製成丸子,大小如芡實,每次服用一顆。以麥門冬葉、綠豆、燈心、白蜜加水煎煮,直到綠豆煮熟為止,於睡前湯藥下。對小孩來說,可以將半顆丸子磨碎後,按照年齡大小給予。
密陀僧散,用於治療驚嚇進入心脈,導致無法說話的情況。過去有人被狼或大蛇驚嚇,都通過服用這種藥物而得到安撫。】
密陀僧研極細末,茶調下一錢匕,服即愈。
寒水石散,治因驚心氣不行,鬱而生涎,結為飲,遂為大疾忪悸,少遇驚則發,尤宜服之。
寒水石(煅),滑石(飛),生甘草(各等分)
為末,每服二錢,熱則新汲水下,怯寒則薑棗湯下。(加龍腦少許尤佳。)
定志丸,心氣不足,驚悸恐怯。
石菖蒲(炒),遠志(去心),茯苓(各二兩),人參(一兩),辰砂(五錢為衣)
白話文:
將密陀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茶水調和服用一錢匕,即可痊癒。
寒水石散用於治療因驚嚇而心氣不暢,鬱結而生涎,凝結成飲,進而導致嚴重疾病,出現心悸、稍遇驚嚇就發作的情況,尤其適合服用。
將寒水石(煅燒)、滑石(飛過)、生甘草(各等分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熱則用新汲取的水送服,畏寒則用薑棗湯送服。(加入少許龍腦效果更佳。)
定志丸用於治療心氣不足,驚悸恐懼。
將石菖蒲(炒過)、遠志(去心)、茯苓(各二兩)、人參(一兩)、辰砂(五錢做為藥衣)研磨成丸。
為末,蜜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米湯下。
安神鎮心丸,治驚悸,消風痰。
石菖蒲,遠志,人參,茯神,川芎,山藥,麥門冬,鐵粉,天麻,半夏,南星
茯苓(各一兩),細辛,辰砂(各五錢)
上為末,生薑五兩,取汁,入水煮糊為丸,綠豆大,另以硃砂為衣。每服二十五丸,夜臥生薑湯下,小兒減半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粉末,做成蜜丸,大小像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安神鎮心丸可以治療驚悸,消除風痰。藥材包括:石菖蒲、遠志、人參、茯神、川芎、山藥、麥門冬、鐵粉、天麻、半夏、南星、茯苓(各一兩)、細辛、辰砂(各五錢)。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五兩生薑榨汁,加入水中煮成糊狀,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再用硃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二十五丸,睡前用生薑湯送服,小孩減半。
茯苓丸,治驚悸。(方在癲門。)
東垣,羌活勝濕湯,治臥而多驚悸,多魘冒,邪在少陽厥陰也,加柴胡五分。如淋加澤瀉五分。此下焦風寒,二經合病也。經曰:肺腎之病同一治,為俱在下焦,非風藥行經不可也。
羌活,獨活,防風,藁本(各一錢),蔓荊子(三分),川芎(二分),甘草(炙,五分)
白話文:
茯苓丸可以治療心悸,方子在癲門篇。
東垣說,羌活勝濕湯可以治療睡覺時多驚悸、多噩夢,這是邪氣在少陽、厥陰經的症狀,要加柴胡五分。如果患者還有淋症,則加澤瀉五分。這是下焦風寒,兩經合病。經書說:肺腎疾病的治療方法相同,因為它們都在下焦,必須用祛風藥物行經才能治癒。
方藥: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藁本各一錢,蔓荊子三分,川芎二分,甘草(炙)五分。
水二盅,煎服。
東垣,硃砂安神丸,治外物所驚,宜鎮平之。
黃連(一錢半),甘草(炙),當歸,生地(各五分),硃砂(一錢,飛)
上為細末,浸蒸餅為丸,黍米大,硃砂為衣,每服十五丸,食後,津唾嚥下。(一方當歸、地黃各一錢。)
白話文:
用兩盅水煎煮藥物,服用。
東垣用硃砂安神丸治療外物驚嚇,適合鎮定安神。
黃連一錢半,炙甘草、當歸、生地各五分,硃砂一錢,研成細末,用蒸餅浸泡成丸,大小如黍米,外裹硃砂,每次服用十五丸,飯後用唾液送服。(另一方當歸、地黃各一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