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一卷 (3)
第二十一卷 (3)
1. 交接輒血出痛
薛氏曰:一婦每交接便血出作痛,此肝火動脾而不能攝血。用補中益氣,濟生歸脾二湯而愈。若出血過多而見他症,但用前藥調補肝脾。
《千金方》療交接血出。
伏龍肝,桂心(等分)
為末,每服一錢,酒調下。
白話文:
薛氏表示:有一名婦女每次性交後都會出現出血並感到疼痛,這是因為肝火旺盛影響了脾臟,導致脾臟無法正常控制血液。使用補中益氣湯和濟生歸脾湯兩種藥方後,病情得到了治癒。如果出血過多並且出現其他症狀,只需使用前述藥物來調理肝脾。
《千金方》中有治療性交後出血的方法。
所需材料為:伏龍肝和桂心(兩者份量相等)。
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酒調和後吞服。
2. 胎前惡阻及痰逆不食
惡阻者,謂嘔吐噁心,頭眩,惡食,擇食是也。脈息和順,但覺肢體沉重,頭目昏弦,好食鹹酸。甚者或作寒熱,心中憤悶,嘔吐痰水,不能支持。古謂之子病。由胃氣怯弱,中脘停痰之所致也。
薛氏曰:脾胃虛弱,嘔吐不食,用茯苓半夏湯。蓋半夏乃健脾化痰滯之主藥也。痰涎壅滯,飲食少思,胎氣不安,為必用之藥。須倍加白朮。然半夏、白朮、陳皮、砂仁,善能安胎氣,健脾胃也。予嘗用之驗甚,若兼氣惱,更加柴胡。因風寒須用參蘇飲。
生生子曰:前症亦有因火者。故丹溪用抑青丸。前人亦有用濟生竹茹湯者。予歷歷見為火症者多,寒者間而有之。亦有愈治而愈逆者,便當勿藥待之,俟胃氣和,當自瘳矣。
茯苓半夏湯,妊娠脾胃虛弱,飲食不化,嘔吐不止。
半夏(炮,炒黃),陳皮(各一錢),白茯苓(二錢),砂仁(炒,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
薑、棗、烏梅,水煎服。二貼後用茯苓丸。
茯苓丸,妊娠煩悶,頭暈,聞食吐逆,或胸腹痞悶。
赤茯苓,人參,桂心,炮姜,半夏(炮,炒黃),橘紅(各一兩),白朮(炒),葛根,甘草(炙),枳殼(麩炒。各二兩)
上蜜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米飲下,日三服。
白朮湯,胃虛惡阻,吐水,甚至十餘日粥湯不入。
白朮(炒,一錢),人參(五分),丁香,炙甘草(各二分)
上姜水煎服。
保生湯,妊娠惡阻,少食,嘔吐,或兼吐瀉作渴。
人參(一錢),炙甘草,白朮(炒),香附,烏梅,橘紅(各五分),上姜水煎服。
仲景,乾薑人參半夏丸,治妊娠嘔吐不止。
乾薑,人參,半夏(等分)
為末,薑汁糊丸,梧子大,米飲下,十日三服。
歸原散,惡阻嘔吐不止,頭痛全不入食,諸藥無效。
人參,甘草,川芎,當歸,芍藥,丁香(各五錢),茯苓,白朮,陳皮(各一兩半),桔梗(炒),枳殼(炒。各二兩半),半夏(炮,炒黃,一兩)
上每服五錢,加姜六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已上五方,治寒痰惡阻之劑也。
竹茹湯,惡阻,嘔吐,不下食。
青竹茹,橘紅(各二兩),生薑,茯苓(各四兩),半夏(五兩)
上水六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
人參橘皮湯,惡阻,嘔吐痰水。
人參,橘皮,白朮,麥冬(各一兩),甘草(三錢),厚朴(制),白茯苓(各五錢)
上每服五錢,加青竹茹一錢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妊娠嘔吐痰水不食。
生蘆根(一兩),橘紅(七錢),生薑(一兩),檳榔(三錢),上作三次,水煎服。
妊娠惡食,心中煩憒,熱悶,嘔吐。
竹茹,麥冬(各二兩),前胡(二兩),橘紅(一兩),蘆根(一握)
水一大升,煮半升,作二次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孕婦在懷孕期間遇到的晨吐與食慾不振的問題,以及痰多不願進食的情況。具體表現包括:噁心嘔吐,頭暈目眩,對食物反感,挑食。脈搏平穩,但感覺身體沉重,頭腦昏沉,偏好鹹酸的食物。嚴重時可能感到冷熱交替,心情鬱悶,不斷嘔吐痰水,難以維持正常生活。古人稱這種情況為「子病」,主要原因是胃氣虛弱,中脘部位痰濕過重。
薛氏認為,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和食慾不振,可以使用茯苓半夏湯。因為半夏是健脾化痰的主要藥物。對於痰液淤積,食慾減退,胎兒不安的情況,這是一個必要的藥物。需要加倍使用白朮。半夏、白朮、陳皮和砂仁能夠有效地穩定胎兒,強健脾胃。如果伴有情緒煩躁,可以加入柴胡。若是因為風寒導致,應使用參蘇飲。
生生子表示,這種情況也可能由於火氣旺盛引起。因此,丹溪會使用抑青丸。前輩們也會使用濟生竹茹湯。他發現,火氣旺盛的情況更為常見,而寒涼的情況偶爾出現。有時候治療反而會使病情加重,這時應停止藥物治療,等待胃氣自然恢復,病情將自行痊癒。
茯苓半夏湯適用於孕期脾胃虛弱,食物消化不良,嘔吐持續的情況。其成分包括半夏(炒至黃色)、陳皮、白茯苓、砂仁(炒)、炙甘草,用水煎煮,加入薑、棗和烏梅服用。兩劑後改用茯苓丸。
茯苓丸用於孕期煩悶、頭暈、聞到食物就嘔吐,或是胸部腹部脹悶的情況。其成分包括赤茯苓、人參、桂心、炮姜、半夏(炒至黃色)、橘紅、白朮(炒)、葛根、甘草(炙)、枳殼(麩炒)。製成蜜丸,每日三次,每次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白朮湯適用於胃虛引起的噁阻,嘔吐清水,甚至十餘天連粥湯都無法入口。其成分包括白朮(炒)、人參、丁香、炙甘草,用水煎煮薑水服用。
保生湯適用於孕期噁阻、食慾不振、嘔吐,或伴隨嘔吐、腹瀉、口渴的情況。其成分包括人參、炙甘草、白朮(炒)、香附、烏梅、橘紅,用水煎煮薑水服用。
仲景的乾薑人參半夏丸用於治療孕期嘔吐不止。其成分包括乾薑、人參、半夏(等量),研磨成末,加入薑汁製成丸,每日三次,每次用米湯送服。
歸原散適用於噁阻嘔吐不止、頭痛完全無法進食、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。其成分包括人參、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丁香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桔梗(炒)、枳殼(炒)、半夏(炒至黃色)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六片薑和一枚棗,用水煎煮服用。
以上五種配方是用於治療由寒痰引起的噁阻的。
竹茹湯適用於噁阻、嘔吐、食慾下降的情況。其成分包括青竹茹、橘紅、生薑、茯苓、半夏。用水六升煮至剩二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
人參橘皮湯適用於噁阻、嘔吐痰水的情況。其成分包括人參、橘皮、白朮、麥冬、甘草、厚朴(製)、白茯苓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錢青竹茹和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服用。
生蘆根、橘紅、生薑、檳榔,分三次用水煎煮服用,適用於孕期嘔吐痰水,無法進食的情況。
竹茹、麥冬、前胡、橘紅、蘆根,用水一大升煮至半升,分兩次,在飯前服用,適用於孕期厭食、心中煩悶、熱悶、嘔吐的情況。
羅太無的半夏茯苓湯適用於噁阻、心中煩悶、頭目眩暈、四肢疲倦、全身關節疼痛、胸膈痰逆、噁心嘔吐、厭惡食物氣味、喜愛酸鹹食物、多臥少動、完全無法進食的情況。先服用此湯,再服用茯苓丸。其成分包括半夏(泡、炒至黃色)、赤茯苓、熟地黃、芍藥、旋覆花、橘紅、人參、川芎、桔梗、甘草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七片薑,空腹服用。若有客熱、煩渴、口瘡,去除橘紅、細辛,加入前胡、知母。若腹部冷、下痢,去除地黃,加入炒桂心。若胃中有虛熱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紅澀,加入大黃,去除地黃,加入黃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