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卷 (20)
第二十卷 (20)
1. 赤白帶下
白石脂(燒赤,水飛,研細,曬乾),柴胡(各一錢),炮姜(四錢),黃柏(酒洗),白芍(各五分),龍骨(酒煮水飛,二錢),當歸(酒洗,三錢)
上為末,水煮稀糊為丸,芡實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腹時滾湯送下,即以美膳壓之。忌生冷硬物酒濕面。
補真潤陽湯,治白帶、陰戶中痛,控心而急痛,身黃皮緩,身重如山,陰中如冰,一名助陽湯。即前固真湯減人參加防風、高良薑。
海藏,香附六合湯,治赤白帶下,即四物加茴香、桂也。
《大全》方,治赤白帶下,年深月久不瘥。
白芍藥(二兩),乾薑(半兩)
各炒黃色為末,米飲下二錢,日二服。
丹溪治赤白帶下大法:或十棗湯、神佑丸,或玉燭散,皆可用之。虛者,不可峻攻。實者,可行。血虛加減四物湯。氣虛以人參、白朮、陳皮間與之。主治燥濕為先。濕甚者固腸丸。陰火動者,諸藥中加炒黃柏。滑者加龍骨、赤石脂、滯者加葵花。(白者治白,赤者治赤。)性躁者加黃連。
寒月少加姜附,臨機應變,先須斷厚味。帶下與夢遺同法治之。肥人有帶,多是濕痰,用海石、半夏、南星、黃柏炒、青黛、蒼朮、川芎。瘦人帶病少,如有者,多是濕熱,用炒柏、蛤粉、滑石、川芎、青黛、樗皮。帶漏俱是胃中痰積流下,滲入膀胱,出於大腸小腸,宜升提,甚者,上必用吐以提其氣,下用二陳湯加白朮、蒼朮。治結痰白帶,以小胃湯,半飢半飽,津液下數丸,俟郁行卻用補藥:
白朮(一兩),蒼朮(半兩),紅白葵花(二錢半),白芍藥(七錢半)
上蒸餅為丸,空心,煎四物湯吞二十丸。
一婦年六十,形瘦善啖,白帶。食前薑湯吞大補丸五十丸,一二次。午膳後及臨臥時,各與小胃丹十五丸愈。
乳香散,治赤白帶下。
草果一枚,去皮,入乳香一小塊,用麵包煨焦存性,連面為末。每服二錢,重者三錢,陳皮湯調下。
帶下不止用椒目、白芷。治白帶以椒目為末,米飲下。
樗皮丸,治赤白帶有濕熱者。
白芍(五錢),良薑(炒灰,三錢),黃柏(炒成炭,二錢),椿皮(一兩半)
上為末粥丸,每服三五十丸,米飲下。
治白帶因濕熱而勝下者。
蒼朮(鹽炒),白芍藥,滑石(炒。各一兩),枳殼,甘草(各三錢),椿根皮(炒),乾薑(炮。各二兩),地榆(半兩)
為末,粥丸,米飲下。
治帶下。
椿根皮(二兩),神麯(炒),麩曲(炒),黃柏(炒),蒼朮(各一兩),白芍(一兩半),滑石,枳殼(各五錢)
上為末,糊丸,梧子大。空心服五十丸。
赤白帶皆屬於血,有出於大小腸之分。黃荊子炒焦為末,米飲調三錢。
固腸丸,治濕氣下利大便血,白帶。去脾胃陳積之後,用此以燥下濕,亦不曾單用,看病作湯使。椿根白皮為末,粥糊為丸,此藥性涼而燥,須炒用。一方加滑石一半。
白話文:
赤白帶下
將白石脂(燒紅後用水研磨,磨細後曬乾)、柴胡(各用一錢)、炮薑(四錢)、黃柏(用酒洗)、白芍(各五分)、龍骨(用酒煮過再水磨,二錢)、當歸(用酒洗,三錢),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煮成稀糊狀,做成芡實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熱開水送服,然後吃些食物壓住藥性。服藥期間忌吃生冷、堅硬的食物、酒以及濕麵類。
補真潤陽湯,主要治療白帶、陰部疼痛,這種疼痛會牽引至心口,令人感到急痛。患者還可能出現皮膚發黃、身體浮腫、感覺沉重如山、陰部冰冷等症狀。此方又名助陽湯。是在固真湯的基礎上減少人參,加入防風和高良薑而成。
海藏的香附六合湯,主要治療赤白帶下,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茴香和桂枝而成。
《大全》中記載了一個方子,用來治療久治不癒的赤白帶下。
這個方子包括:白芍藥(二兩)、乾薑(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分別炒至黃色,磨成粉末,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,每天服用兩次。
丹溪治療赤白帶下的主要原則:可以根據情況選用十棗湯、神佑丸或玉燭散等方劑。對於體虛的患者,不宜使用峻烈的藥物攻伐;對於體質強壯的患者,則可以使用。血虛的患者可酌情加減四物湯。氣虛的患者可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陳皮等藥材。治療上以燥濕為首要,濕氣重的患者可使用固腸丸。陰火妄動者,可在藥方中加入炒黃柏。如果帶下過多,可加入龍骨和赤石脂;如果帶下不暢,可加入葵花。白色帶下用治白的藥,紅色帶下用治赤的藥。性情急躁者可加入黃連。
寒冷的季節可適量加入薑和附子,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,首先要斷絕肥甘厚味的飲食。帶下和遺精的治療方法類似。肥胖的人患有帶下,多是濕痰所致,可使用海石、半夏、南星、炒黃柏、青黛、蒼朮、川芎等藥材。瘦弱的人患帶下的情況較少,如果患病,多是濕熱所致,可使用炒黃柏、蛤粉、滑石、川芎、青黛、樗皮等藥材。帶下和漏下都是因為胃中的痰積下流,滲入膀胱,從大腸和小腸排出,應該用升提之法治療,嚴重者應先用催吐的方法來提升氣機,然後再用二陳湯加白朮、蒼朮來調理。對於因痰結引起的白色帶下,可使用小胃湯,在半飢半飽時服用津液下數丸,待痰鬱緩解後再用補藥。
這個方子包括:白朮(一兩)、蒼朮(半兩)、紅白葵花(二錢半)、白芍藥(七錢半)。
將上述藥材蒸熟,做成藥丸,空腹時用四物湯送服二十丸。
一位六十歲的婦女,形體消瘦但食慾旺盛,患有白帶。在飯前用薑湯送服大補丸五十丸,服用一到兩次。午飯後和睡前,各服用小胃丹十五丸,病癒。
乳香散,主要治療赤白帶下。
這個方子包括:草果一枚(去皮),加入一小塊乳香,用麵包包裹後煨焦,然後連同麵包一起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症狀嚴重者可服用三錢,用陳皮湯送服。
如果帶下不止,可使用椒目和白芷。治療白帶,可將椒目磨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。
樗皮丸,主要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赤白帶下。
這個方子包括:白芍(五錢)、良薑(炒至灰狀,三錢)、黃柏(炒至炭狀,二錢)、椿皮(一兩半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做成粥丸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此方主要治療因濕熱而導致帶下過多的情況。
這個方子包括:蒼朮(鹽炒)、白芍藥、滑石(炒,各一兩)、枳殼、甘草(各三錢)、椿根皮(炒)、乾薑(炮製,各二兩)、地榆(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做成粥丸,用米湯送服。
此方主要治療帶下。
這個方子包括:椿根皮(二兩)、神麯(炒)、麩曲(炒)、黃柏(炒)、蒼朮(各一兩)、白芍(一兩半)、滑石、枳殼(各五錢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空腹時服用五十丸。
赤白帶下都屬於血症,但有從大腸和小腸排出的區別。可將黃荊子炒焦後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服三錢。
固腸丸,主要治療濕氣導致的下痢便血和白帶。在清除脾胃中的積滯後,用此方來燥濕。此方不能單獨使用,要根據病情來決定是否用藥以及如何配伍。將椿根白皮磨成粉末,用粥糊做成藥丸。此藥藥性偏涼而燥,使用時需要炒製。另一個方子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一半的滑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