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卷 (9)
第二十卷 (9)
1. 月經不調(出《婦人良方》)
《養生必用論》曰:女子十四天癸至,任脈通,月事以時,於是有子。天癸者,物之自然,月者,以月至。經者,有常也。其來過與不及,皆謂之病。若榮血虧損,不能滋養百骸,即發落面黃,羸瘦燥熱。燥氣盛,則金受邪,金受邪則為咳,為嗽,為肺癰,為肺痿必矣。但助胃壯氣則榮血生而經自行,須慎飲食,調七情,保神氣,庶可得生。
若暴怒氣逆,經閉不行,當用行氣破血之劑。
劉宗厚曰:榮者水穀之精氣,和調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,乃能入於脈也。源源而來,生化於脾,總統於心,藏受於肝,宣布於肺,施泄於腎,灌溉一身。目得之而能視,耳得之而能聽,手得之而能握,足得之而能步,髒得之而能液,腑得之而能氣。注之於脈,少則澀,充則實。
常以飲食滋養,則陽生陰長,變化而為血。諸經恃此,則百脈長養,耗竭,則百脈空虛,可不慎哉!若陰氣一傷,變症百出。妄行於上,即吐衄。衰涸於下,則癃閉。血滲腸間,則為腸風。陰虛陽搏,即為崩。濕蒸熱瘀,則為滯下。熱極腐化,即為膿血。火極似水,則血紫黑。
熱勝於陰,發為瘡瘍。濕滯於血,則為痛癢癮疹。蓄之在上,則善忘,蓄之在下,則善狂。
寇宗奭曰:夫人之生,以氣血為本。人之病,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。若室女童男,積想在心,思慮過度,多致勞損。男子即神色消散,女子即月水先閉。且心病即不能養脾,故不嗜食。脾虛即金虧,故發嗽。腎水絕,則木氣不榮,而四肢干痿,故多怒,鬢髮焦,筋骨痿。若五臟傳遍則死。
苟或自能改易心志,用藥扶持,庶可保生。切不可用青蒿、虻蟲等涼血行血。宜柏子仁丸,澤蘭湯,益陰血、制虛火也。按《內經》五穀入於胃,其糟粕、津液、宗氣分為三隧。故宗氣積於胸中,出於喉嚨,以貫心脈而行呼吸。營氣者,泌其津液,注之於脈,化以為血,以營四末,內養五臟六腑。
若服苦寒之劑,復傷胃氣,是犯生生之戒,必致於不起也。
薛氏曰:按經水,陰血也,屬衝任二脈,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。其為患,有因脾虛而不能生血者,有因脾鬱而血不行者,有因胃火而血消燥者,有因脾胃損而血少者,有因勞傷心而血少者,有因怒傷肝而血少者,有因腎水少,不能生肝而血少者,有因肺氣虛,不能行血者,治療之法,若脾虛而不能行者,調而補之。脾鬱而不行者,解開而補之。
胃火而不行,清而補之。脾胃損而不行,溫而補之,勞傷心血而不行,逸而補之。怒傷肝而不行,和而補之。肺氣虛而不行,補脾胃。腎虛而不行,補脾肺。經云:損其肺者益其氣。損其心者調其營衛。損其脾者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。損其肝者緩其中。損其腎者益其精。皆當審而治之。
白話文:
月經不調
《養生必用論》說:女子大約十四歲時,腎氣開始旺盛,任脈暢通,月經會按時來潮,這時就具備了生育能力。「天癸」是指自然而然的生理現象,「月」指的是月經按月來潮。「經」指的是月經有規律。月經來潮過多或過少,都屬於病態。如果體內營養血液不足,無法滋養全身,就會導致頭髮脫落、面色蠟黃、身體消瘦、燥熱等症狀。如果燥熱之氣過盛,會影響肺部功能,導致咳嗽、肺癰(肺部化膿)、肺痿(肺部萎縮)等疾病。所以,應該增強脾胃功能,使營養血液得以生成,月經自然會恢復正常。平時要特別注意飲食,保持情緒穩定,保護好身體的精氣神,這樣才能維持健康。
如果因為突然發怒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月經停止,就應該使用疏通氣血、破除瘀血的藥物。
劉宗厚說:所謂「榮」,是指水穀精微之氣,它能調和五臟,輸送到六腑,然後進入經脈。它像源頭活水一般不斷產生,由脾臟負責生成,心臟主管,肝臟儲藏,肺臟宣佈,腎臟排泄,滋養全身。眼睛得到它就能看見,耳朵得到它就能聽見,手得到它就能握持,腳得到它就能行走,內臟得到它就能產生津液,六腑得到它就能運行氣機。如果注入經脈的血液不足,就會使經脈運行不暢,如果血液充足,經脈運行就會充實。
平時注意通過飲食來滋養身體,使陽氣生發,陰氣滋長,進而轉化為血液。各條經脈都依賴於血液的滋養,這樣才能使全身經脈暢通。如果血液耗盡,全身經脈就會空虛,必須謹慎對待!如果陰氣受到損傷,就會引發各種疾病。陰氣虛弱而陽氣上亢,就會導致嘔吐或鼻出血。陰氣衰竭而向下不能運行,就會導致小便不暢。血液滲入腸道就會形成腸風。陰虛陽亢就會導致崩漏(女性出血量過多)。濕熱瘀滯就會導致白帶異常。熱邪嚴重到一定程度會腐化組織,形成膿血。火熱之極會像水一樣,使血液變成紫黑色。
熱邪勝過陰液,就會引發瘡瘍。濕邪滯留在血液中,就會導致疼痛、瘙癢或出現蕁麻疹。如果瘀滯在上,就會健忘,如果瘀滯在下,就會出現狂躁。
寇宗奭說:人的生存根本依賴於氣血。人之所以生病,往往是因為氣血受到損傷。如果年輕男女,思慮過多,就會導致勞損。男子會精神萎靡,女子會月經先停止。而且心病會影響脾胃功能,導致食慾不振。脾虛會影響肺部功能,導致咳嗽。腎精不足會導致肝氣不榮,四肢萎軟,容易發怒,鬢髮焦枯,筋骨無力。如果五臟都受到損害,就會危及生命。
如果能夠改變心境,並用藥物調理,或許還可以保住性命。切記不可使用青蒿、虻蟲等寒涼活血藥物,應該服用柏子仁丸、澤蘭湯等來滋養陰血、抑制虛火。《內經》說,五穀進入胃中,其糟粕、津液和宗氣會分為三條通道。宗氣積聚在胸中,通過喉嚨,貫通心脈,維持呼吸。營氣則由津液轉化而來,注入經脈,化為血液,滋養四肢百骸和五臟六腑。
如果服用苦寒藥物,反而會損傷脾胃,這是違背生命根本的做法,一定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薛氏認為,月經屬於陰血,與衝脈和任脈密切相關。向上轉化為乳汁,向下則為月經。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,有的是因為脾虛無法生成血液,有的是因為脾氣鬱結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有的是因為胃火過盛導致血液乾枯,有的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血液不足,有的是因為勞傷心神導致血液虧損,有的是因為發怒傷肝導致血液減少,有的是因為腎精不足無法滋養肝臟導致血液虧損,有的是因為肺氣虛弱導致血液運行無力。治療方法上,脾虛無法生成血液的,應該調理並補益脾胃。脾氣鬱結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的,應該疏通並補益脾胃。
胃火旺盛導致血液乾枯的,應該清熱並補益脾胃。脾胃虛弱導致血液不足的,應該溫補脾胃。勞傷心血導致血液虧損的,應該靜養並補益心血。發怒傷肝導致血液虧損的,應該調和並補益肝血。肺氣虛弱導致血液運行無力的,應該補益脾胃。腎精不足導致血液虧損的,應該補益脾肺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損傷肺的,應該補益肺氣。損傷心的,應該調和營衛。損傷脾的,應該調理飲食,注意寒溫。損傷肝的,應該舒緩肝氣。損傷腎的,應該補益腎精。這些都應該仔細辨別,然後對症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