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卷 (14)
第二卷 (14)
1. 論結燥病本不同
曾令人剜取之,僅下一兩塊。渾身燥癢,皮膚皺揭枯澀如麩片。戴人既得病之虛實,隨用大承氣湯以薑棗煎之,加牽牛頭末二錢,不敢言是瀉劑,蓋病者聞暖則悅,聞寒則懼,說補則從,說瀉則逆。
此弊非一日也,而況一齊人傅之,眾楚人咻之乎!及煎成,使稍熱咽之,從少至多,累至三日,天且晚,臟腑下泄四五行,約半盆,以燈視之,皆燥糞、燥痹,及瘀血雜臟,穢不可近。須臾痛減九分,昏睡,鼻息調自常人。睡至明日將夕,始覺飢而索粥,溫涼與之。又因睡一二日,其痛盡去。
次令飲食調養,日服導飲丸,甘露飲,滑利便溺之藥,四十餘日乃復。嗚呼!世傳三十六虎書,三十六黃經,及小兒三十六吊,誰為之耶!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?古人以醫為重,故醫之道行。今之人以醫為輕,故醫之道廢。學者自局於朮藝,病者亦不擇精粗,一概待之。常見官醫迎送常吏,馬前折腰,真可羞也。
由是博古通今者少,而師傳遂絕。《靈樞經》謂:刺與汙雖久,猶可拔而雪;結與閉雖久,猶可解而決。夫腰脊胯痛者,足太陽膀胱經也。胯痛,足少陽膽經之所過也。《難經》曰:諸痛為實。《內經》曰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注曰:心寂則痛微,心躁則痛甚。人見巫覡僧道禁師至,則痛稍去者,心寂也。
然去其後來者,終不去其本也。古之稱痛隨利減,不利則痛何由去?病者既痊,乃壽八十歲。故凡燥症,皆三陽病也。
《內經》燥治法:燥淫於內,治以苦溫,佐以甘辛,以辛潤之,以苦下之。
【治風之劑】
機要大秦艽湯,治血弱陰虛,不能養筋,筋燥而手足不能運動,指爪乾枯,屬風熱甚者。
秦艽,石膏(各二兩),甘草,川芎,當歸,芍藥,羌活,獨活,防風,黃芩,白芷,生地黃,熟地,白朮,茯苓(各一兩),細辛(五錢),春夏加知母一兩。
上銼,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(天陰雨加生薑七片。)
麻仁丸
郁李仁,麻仁(各六兩),檳榔(五錢),大黃(二兩五錢,一半炒),山藥,防風,枳殼(炒。各七錢半),羌活,木香(各五錢半)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溫湯下。
東垣潤腸丸,治脾胃中伏火,大便秘澀,或乾燥閉塞不通,全不思食。乃風結秘,血結秘,皆令閉塞也。以潤燥、和血、疏風,自然通矣。
麻子仁(一兩),羌活,歸尾,大黃(煨),皂角仁,秦艽(各五錢),桃仁(去皮尖,一兩)
上除二仁另研,余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食前,白湯下。又有潤燥丸一方,於本方加郁李仁、防風。
東垣導滯通幽湯,治大便難,幽門不通,上衝吸門不開,噎塞不便,燥閉,氣不得下,治在幽門,以辛潤之。
白話文:
曾經讓人用刀挖取他的糞便,結果只挖出一兩塊。他全身皮膚乾燥發癢,皮膚皺摺起皮,乾枯粗糙像麥麩一樣。醫生判斷他得了虛實夾雜的病,於是用了大承氣湯,用薑和棗一起煎煮,並加入二錢牽牛子末。醫生不敢說是瀉藥,因為病人聽到溫熱的藥就高興,聽到寒涼的藥就害怕,說要補養他就聽從,說要瀉下他就反抗。
這種弊病不是一天造成的,何況一人這樣做,眾人就跟著起鬨呢?等藥煎好後,讓他稍微熱一點就喝下去,從少量到多量,連續喝了三天,天快黑的時候,他腸胃開始排泄,拉了四五次,約有半盆,用燈光看,都是乾燥的糞便、硬塊,以及夾雜著瘀血和雜物的髒東西,臭氣難聞。過了一會兒,疼痛減輕了九成,昏昏睡去,呼吸變得像正常人一樣平穩。他一直睡到第二天傍晚,才感到飢餓想吃粥,給他溫涼的粥。他又睡了一兩天,疼痛就完全消失了。
之後讓他注意飲食調理,每天服用導飲丸、甘露飲等有助於排便的藥物,四十多天后才恢復健康。唉!世上流傳的三十六虎書、三十六黃經,以及小兒三十六吊之類的說法,是誰編造的呢?最早做這種事的人,恐怕會斷子絕孫吧?古人重視醫學,所以醫學才能發展。現在的人輕視醫學,所以醫學就衰敗了。學醫的人只拘泥於技術,病人也不分辨醫生的好壞,一概對待。常見官府的醫生對待小吏都卑躬屈膝,實在可恥。
因此,博古通今的人很少,師徒傳授的途徑也斷絕了。《靈樞經》說:即使是扎針或汙染引起的疾病,時間久了也能拔除或清除;即使是結塊或閉塞的疾病,時間久了也能疏通或解決。腰部、背部和髖部疼痛,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病;髖部疼痛,是足少陽膽經經過的地方。《難經》說:各種疼痛都是實證。《內經》說:各種疼痛、搔癢、瘡瘍,都屬於心火。註解說:心靜則疼痛輕微,心煩躁則疼痛加劇。人們看到巫師、和尚、道士或禁咒師來了,疼痛稍有減輕,是因為心靜了。
然而,這只是去除表面現象,最終無法去除病根。古人說,疼痛會隨著排泄而減輕,如果不排泄,疼痛怎麼會消除呢?這個病人痊癒後,活到了八十歲。因此,凡是乾燥的病症,都屬於三陽經的疾病。
《內經》治療乾燥的方法是:乾燥邪氣侵犯體內,要用苦溫的藥物治療,輔以甘辛的藥物,用辛味的藥物來滋潤,用苦味的藥物來瀉下。
【治療風邪的藥方】
機要大秦艽湯,治療血虛陰虧,不能滋養筋脈,導致筋脈乾燥,手腳不能活動,指甲乾枯,屬於風熱很嚴重的證狀。
秦艽、石膏(各二兩),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黃芩、白芷、生地黃、熟地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兩),細辛(五錢)。春夏加知母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服一兩,用水煎服。(陰天或下雨天,加生薑七片。)
麻仁丸
郁李仁、麻仁(各六兩),檳榔(五錢),大黃(二兩五錢,一半炒),山藥、防風、枳殼(炒。各七錢半),羌活、木香(各五錢半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,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
東垣潤腸丸,治療脾胃內伏火熱,導致大便乾澀、秘結不通,完全沒有食慾。這是風邪或血瘀導致的便秘,使腸道閉塞。用滋潤乾燥、調和氣血、疏散風邪的方法,自然就能通便了。
麻子仁(一兩),羌活、歸尾、大黃(煨)、皂角仁、秦艽(各五錢),桃仁(去皮尖,一兩)。
將麻子仁和桃仁另外研磨,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,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另外還有一個潤燥丸的配方,在本方基礎上加入郁李仁、防風。
東垣導滯通幽湯,治療大便困難,幽門不通,導致上沖,吸門不開,噎塞不順,乾燥閉塞,氣機不能下行。病變在幽門,用辛潤的方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