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卷 (4)

1. 經水或紫或黑論

丹溪曰:經水者,陰血也。陰必從陽,故其色赤,稟火色也。血為氣之配,氣熱即熱,氣寒即寒,氣升則升,氣降即降,氣凝則凝,氣滯則滯,氣清則清,氣濁即濁。往往見有成塊者,氣之凝也。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也。來後作痛者,氣血俱虛也。色淡者,亦虛也,而有水混之也。

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也。紫者,氣之熱也。黑者,熱之甚也。今人但見其紫者,黑者,作痛者,成塊者,率指為風冷而行溫熱之劑,則禍不旋踵矣。良由病原論月水諸病,皆曰風冷乘之,宜其相習而成俗也。或曰:黑,北方水色也,紫淡於黑,非冷而何。予曰:經云:亢則害,承乃制。

熱甚者,必兼水化。所以熱則紫,甚則黑也。況婦人性執而見鄙,嗜欲加倍,臟腑厥陽之火,無日不起,非熱而何?若曰風冷,必須外得,設或有之,蓋千百一二者也。

【治經水紫黑為熱例】

海藏四物芩連湯,治經水如黑豆汗。

四物湯(四兩),黃芩,黃連(各一兩)

為末,醋糊為丸服。

丹溪治月水黑,口渴倦怠,脈不勻似數。

黃柏(炒),黃芩(各三錢),甘草(二錢),赤芍藥,香附(各半兩)

上醋糊丸,白湯下五六十丸。

一婦二十歲,月水二月不行,忽行小腹痛,有塊血紫色。

白芍,白朮,陳皮(各半兩),黃芩,川芎,木通(各二錢),甘草(五分),上水煎服。

一婦氣滯血澀,脈不澀,經不調,或前或後,紫色,兩大腿外臁麻木,或時癢而生瘡,大便秘滯。

火麻仁,桃仁,芍藥(各二兩),枳殼,威靈仙,白朮,歸頭,訶子肉,生地,陳皮(各五錢),大黃(煨,七錢)

為末,粥丸,梧子大,白湯下五六十丸。

【調經之劑】

《局方》,四物湯,治衝任虛損,月水不調,臍腹㽲痛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藥,熟地黃(各等分),水煎服。

逍遙散,治血虛煩熱,月水不調,臍腹脹痛,潮熱咳嗽。

炙甘草(五分),當歸,茯苓,白芍,白朮,柴胡(各一錢)

上加薄荷葉、生薑,水煎服。

膠艾湯,治勞傷血氣,衝任虛損,月水過多,淋瀝不斷。

阿膠(炒),川芎,炙甘草(各五分),當歸,艾葉(炒。各一錢),熟地,白朮(各二錢),水煎服。

溫經湯,婦人血海虛寒,月水不利,繞臍疼痛。(桂枝桃仁湯、萬病丸皆可用。)

當歸,川芎,芍藥,桂心,丹皮,莪朮(各五分),人參,甘草,牛膝(各一錢),水煎服。

丹溪加味四物湯調經例:經候過而作痛,血氣俱虛也,宜本方對四君子。將來而痛者,血實也,本方加桃仁、黃連、香附。經水不及期者,血熱也,本方加黃連。過期者,血少也,本方加參朮。有痰加半夏、陳皮。過期紫黑有塊者,血熱也,必作痛,加香附、黃連。過期而淡色者,痰多也,芎歸二味入二陳湯。

白話文:

經水顏色紫黑之論述

朱丹溪說:月經是女性的陰血。陰血的產生需陽氣的配合,所以月經顏色通常是紅色的,這是因為它帶有火的顏色。血液是氣的伴侶,氣熱則血熱,氣寒則血寒,氣升則血升,氣降則血降,氣凝則血凝,氣滯則血滯,氣清則血清,氣濁則血濁。月經經常出現成塊的情況,是氣凝結的結果;行經前疼痛,是氣滯的表現;月經來潮後疼痛,則是氣血兩虛的症狀;月經顏色淡薄,也是氣血虛弱的表現,並且伴有水液混濁。

月經週期紊亂,是氣亂的表現;月經顏色發紫,是氣熱的表現;月經顏色發黑,是熱盛的極致。現在很多人看到月經顏色發紫發黑、疼痛、成塊,就認為是風寒導致,而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,這樣很快就會造成禍患。這是因為以往的醫書在論述月經病時,都歸咎於風寒,所以才會造成這種普遍的誤解。有人說:黑色是北方水之色,紫色比黑色顏色淺,不都是風寒嗎?我說:《內經》說:「亢則害,承乃制。」

熱盛到一定程度,必然會伴隨水液代謝的異常。所以,熱盛會導致月經顏色發紫,更甚則發黑。況且婦女天生性情執拗,容易被外物所迷惑,慾望又比男性強,臟腑中的陽氣之火,每天都在燃燒,怎麼會不是熱證呢?如果說是風寒,就必須是外感風寒,即使有外感風寒,也只佔千分之一二而已。

【治療經水紫黑(熱證)的藥方】

海藏四物芩連湯,治療月經顏色像黑豆汁一樣的病症。

處方:四物湯(四兩)、黃芩、黃連(各一兩)研磨成粉,用醋糊做成藥丸服用。

丹溪治療月經發黑,口渴倦怠,脈象不規則且偏快。

處方:黃柏(炒)、黃芩(各三錢)、甘草(二錢)、赤芍藥、香附(各半兩),用醋糊做成藥丸,用白開水送服五六十丸。

一位二十歲的婦女,月經兩個月沒來,突然小腹疼痛,排出帶有血塊的紫色經血。

處方:白芍、白朮、陳皮(各半兩)、黃芩、川芎、木通(各二錢)、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
一位婦女,氣滯血瘀,脈象不澀,月經不調,時而提前時而延後,顏色發紫,大腿外側小腿麻木,偶爾發癢並長瘡,大便秘結。

處方:火麻仁、桃仁、芍藥(各二兩)、枳殼、威靈仙、白朮、歸尾、訶子肉、生地、陳皮(各五錢)、大黃(煨,七錢),研磨成粉,用粥做成藥丸,梧子大小,白開水送服五六十丸。

【調經藥方】

《局方》四物湯,治療衝任虛損,月經不調,臍腹隱痛。

處方: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(各等分),水煎服。

逍遙散,治療血虛煩熱,月經不調,臍腹脹痛,潮熱咳嗽。

處方:炙甘草(五分)、當歸、茯苓、白芍、白朮、柴胡(各一錢),另加薄荷葉、生薑,水煎服。

膠艾湯,治療勞傷血氣,衝任虛損,月經量過多,尿頻尿急。

處方:阿膠(炒)、川芎、炙甘草(各五分)、當歸、艾葉(炒,各一錢)、熟地、白朮(各二錢),水煎服。

溫經湯,治療婦女血海虛寒,月經不通,繞臍疼痛。(桂枝桃仁湯、萬病丸也可用。)

處方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桂心、丹皮、莪朮(各五分)、人參、甘草、牛膝(各一錢),水煎服。

丹溪加味四物湯調經:月經結束後疼痛,是氣血俱虛,需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四君子湯;行經前疼痛,是血實,需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桃仁、黃連、香附;月經提前,是血熱,需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黃連;月經延後,是血少,需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人參、白朮;有痰者,加半夏、陳皮;月經延後,顏色紫黑並有血塊,是血熱,必然疼痛,需加香附、黃連;月經延後,顏色淡薄,是痰多,需將川芎、當歸加入二陳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