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卷 (5)

1. 經水或紫或黑論

紫色成塊者,熱也,本方加黃連、柴胡。肥人不及日數,而多痰者,乃血虛有熱,本方加香附、南星、半夏、黃連、白朮。瘦人血枯經閉者,本方加桃仁、紅花,或越鞠丸。

四物加減調經例:經水微少,漸漸不通,手足煩痛,肌漸瘦,生潮熱,脈微數,本方去川芎、地黃,加澤蘭葉三倍,甘草半分。經水過多,本方去熟地,加生地。經行身熱脈數,頭昏,本方加黃芩、柴胡各半兩。經行微少,或脹或疼,四肢疼痛,加玄胡、沒藥。經候不調,心腹㽲痛,只用芎歸二味,名君臣散。

《元戎》,加味四物湯,氣充經脈,故月事頻並,臍下多痛,本方加芍藥。經欲行,臍腹絞痛,本方加玄胡、檳榔、苦楝、木香。經水過多,本方加黃芩、白朮。經水澀少,本方加葵花、紅花。經水適來適斷,或往來寒熱,宜先服小柴胡去寒熱,後以四物湯和之。

《簡易》,當歸散,經候不勻,或三四月不行,或一月再至,或天癸已過期,經脈不調。

川歸,白芍,川芎,黃芩,白朮(各半兩),山茱萸肉(一兩半)

上為末,每服空心溫酒調二錢,日三服。

《寶鑑》,生地黃丸,治婦人血實,厥陰脈弦而長,惡風體倦,乍寒乍熱,面赤心忪,或時自汗,如傷寒狀。宜服抑陽藥。

生地(二兩),柴胡,秦艽,黃芩(各半兩),芍藥(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,梧子大,烏豆湯吞三四十丸,日三服。

薑黃散,治血臟久冷,月水不調,臍腹刺痛。

當歸,丹皮,玄胡(各二兩),芍藥(三兩),川芎,紅花,桂心,莪朮(各一兩),川薑黃(四兩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酒水同煎服。

【理氣之劑】

《澹寮》,煮附丸,經候不調,血氣刺痛,腹脅膨脹,頭暈噁心,崩漏帶下,並宜服之。

香附子(擦去毛,米醋浸一日,磁器煮醋盡,炒乾)

上醋糊為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淡醋湯下。

艾附丸,治同前。

艾葉(四兩),川歸(二兩),香附子(一斤)

照上製為丸,服亦同。

嚴氏,抑氣散,婦人氣盛於血,變生諸證,頭暈膈滿。

香附(四兩),茯神,炙甘草(各一兩),陳皮(二兩)

上為末,每食遠,沸湯調下二錢。

正氣天香散,治婦人一切氣。氣上湊心,心胸攻築,脅肋刺痛,月水不調。

臺烏藥(二錢),香附(八錢),陳皮,蘇葉(各一錢),乾薑(半錢)

上分二帖,水煎服。

丹溪治一婦人,年四十八,因有白帶,口渴月經多,初血黑色,後來血淡,倦怠食少,臍上急。

白朮(一錢半),紅花(少許),陳皮(一錢),木通,黃芩(各五分),縮砂,炙甘草(各三分),枳殼(五分),白朮(一錢)

水煎,吞保和丸三十丸,抑青丸二十丸。

經水過多。

黃芩(炒),芍藥(炒。各一兩),黃柏(炒,三錢),龜板(炙,一兩),香附(二錢半),椿根白皮(七錢半)

白話文:

月經顏色呈現紫色且有血塊,是因為體內有熱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再加入黃連、柴胡。體型肥胖的人,月經週期還沒到,但痰很多,這是因為血虛且有熱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再加入香附、南星、半夏、黃連、白朮。體型瘦弱的人,血氣枯竭導致月經停閉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再加入桃仁、紅花,或者服用越鞠丸。

四物湯加減調經的例子:月經量很少,慢慢地不再來,手腳感到煩躁疼痛,身體逐漸消瘦,出現潮熱,脈象微弱且快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去除川芎、地黃,加入三倍的澤蘭葉和少量的甘草。月經量過多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去除熟地,加入生地。月經來時身體發熱、脈象快、頭昏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加入半兩的黃芩和柴胡。月經量少,有時會脹痛或疼痛,四肢也疼痛,可以加入玄胡、沒藥。月經不規律,心腹絞痛,只用川芎和當歸這兩味藥,稱為君臣散。

《元戎》的加味四物湯,如果氣血充足,導致月經頻繁且下腹部疼痛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加入芍藥。月經要來之前,肚臍周圍和腹部絞痛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加入玄胡、檳榔、苦楝、木香。月經量過多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加入黃芩、白朮。月經量少且澀滯,可以用原來的藥方加入葵花、紅花。月經時來時斷,或出現忽冷忽熱,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來去除寒熱,之後再用四物湯來調和。

《簡易》的當歸散,用於治療月經週期不規律,可能三四個月才來一次,或一個月來兩次,或月經延期,經脈不調。藥方組成是: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黃芩、白朮各半兩,加上山茱萸肉一兩半。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空腹用溫酒調服二錢,一天服用三次。

《寶鑑》的生地黃丸,用於治療婦女因血實而導致的厥陰脈弦長,出現怕風、身體疲倦、忽冷忽熱、臉色發紅、心悸、有時會自汗,症狀像傷寒。應該服用抑制陽氣的藥。藥方組成是:生地二兩,柴胡、秦艽、黃芩各半兩,芍藥一兩。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,用黑豆湯吞服三四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

薑黃散,用於治療因血臟長期受冷而導致的月經不調和臍腹刺痛。藥方組成是:當歸、丹皮、玄胡各二兩,芍藥三兩,川芎、紅花、桂心、莪朮各一兩,川薑黃四兩。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和酒一起煎服。

【理氣的藥方】

《澹寮》的煮附丸,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血氣刺痛、腹部和脅肋脹滿、頭暈噁心、崩漏、白帶等症狀。藥方組成是:香附子(去除毛,用米醋浸泡一天,在磁器中煮至醋盡,炒乾)。用醋調製成糊狀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淡醋湯送服。

艾附丸,治療的症狀和煮附丸相同。藥方組成是:艾葉四兩,當歸二兩,香附子一斤。按照煮附丸的做法製成藥丸,服用方法也相同。

嚴氏的抑氣散,用於治療婦女因氣盛於血而引起的各種症狀,如頭暈和胸膈脹滿。藥方組成是:香附四兩,茯神、炙甘草各一兩,陳皮二兩。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在飯後用開水調服二錢。

正氣天香散,用於治療婦女各種氣病。症狀包括:氣往上衝到心臟,心胸不適,脅肋刺痛,月經不調。藥方組成是:臺烏藥二錢,香附八錢,陳皮、蘇葉各一錢,乾薑半錢。分成兩帖,用水煎服。

丹溪曾經治療一位四十八歲的婦女,她因為有白帶、口渴、月經量多,初期月經顏色呈黑色,後來顏色變淡,感到疲倦、食慾不佳,肚臍上方有緊迫感。藥方組成是:白朮一錢半,紅花少許,陳皮一錢,木通、黃芩各五分,縮砂、炙甘草各三分,枳殼五分,白朮一錢。用水煎服,同時吞服保和丸三十丸和抑青丸二十丸。

治療月經量過多的藥方:黃芩(炒)、芍藥(炒)各一兩,黃柏(炒)三錢,龜板(炙)一兩,香附二錢半,椿根白皮七錢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