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九卷 (3)
第十九卷 (3)
1. 問因
口苦口甜,口苦是膽熱,口甜是肝熱。
舌乾口燥,是胃家熱極。
心下滿,因下早致滿,為痞氣。手按拍之有聲又軟,此停水。手按則散,此虛氣。手按硬痛,此宿食。
喜明喜暗,喜明屬陽,元氣實。喜暗屬陰,元氣虛。
睡向壁向外,向壁屬陰,元氣虛。向外屬陽,元氣實。
病起覺不舒快,少情緒否有此證,是夾氣傷寒。
病起覺倦臥,骨腿痠疼脅痛否有此證,是勞力傷寒。要知病在肝經,問婦人乳頭縮不縮。
耳聾,耳聾邪氣入深難治;或兼虛證有少陽證,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[問病因]
如果嘴巴感覺苦或甜,嘴苦通常是因為膽臟過熱,而嘴甜則可能是肝臟熱度太高。
舌頭乾燥且口渴,這代表胃部的熱度已經達到極點。
感到胸口悶脹,這可能因為過早服用藥物導致,這種情況稱為痞氣。如果用手輕拍腹部會發出聲音且感覺鬆軟,這可能是體內有積水。若手一按壓就散去,這可能是虛弱的氣血。如果手按壓時感到硬且疼痛,這可能是食物消化不良。
喜歡光亮或昏暗,偏好光亮的人屬陽性,代表體內元氣充足。偏好昏暗的人屬陰性,代表體內元氣較為虛弱。
睡眠時面向牆壁或是面向外,面向牆壁睡覺的人屬陰性,元氣較為虛弱。面向外睡覺的人屬陽性,元氣較為充足。
生病後感覺不適,心情不佳,是否有這些症狀,這可能是夾雜情緒因素的感冒。
生病後感到疲倦想躺下,四肢痠痛及脅肋疼痛,是否有這些症狀,這可能是勞累引起的感冒。要知道病情是否影響到肝臟,可以詢問女性患者乳頭是否有縮小的情況。
耳鳴或聽力下降,這表示邪氣已深入體內,治療難度較高;如果同時出現虛弱症狀和少陽證,這是必須知道的重要資訊。
2. 切生死形狀六經六絕脈
雀啄連來三五啄,屋漏半日一點落,彈石硬來尋即散,搭提散亂解索,魚翔似有亦似無,蝦游靜中跳一躍,寄語醫家仔細看,六脈一見休下藥。
一動一止兩日死,兩動一止四日通。三動一止六日亡,四動一止八日事。五動一止只十日,十動一止一年去,春草生時即死期。二十一動二年住,清明前後始傾亡。三十動一止三年次,立秋節後病即危。四十動一止四年住,小麥一熟是死期。五十一動一止五年試,草枯水寒時死矣。此為太素脈弦秘。
左右手脈俱急緊盛,是夾食傷寒。
右手脈來空虛,左手脈來緊盛,是勞力傷寒。
左手脈來緊盛,右手洪滑,或寸脈沉,身熱惡寒,隱隱頭痛,喘咳煩悶,胸脅體痛,是夾痰傷寒。
左手脈來緊澀,右手脈沉數,心胸脅下小腹有痛處,是血鬱內傷外感。
鬼脈,得病之初便譫語或發狂,六部無脈,大指之下,寸口之上,有脈動者是。
後關脈,如病人六部無脈,便不可言其無,要在掌後切看,脈來動者是。
白話文:
【辨識生死形態與六經絕脈】
像麻雀啄食一樣,脈搏斷斷續續地跳動三到五次,就像房屋漏水,半天才滴下一滴,這象徵病情嚴重。若脈搏堅硬如彈石,但一會兒又散失,或者脈搏散亂無序,就像繩索解開一般,這顯示病情危急。脈搏如魚在水中游動,若有若無,或如蝦在靜水中突然跳躍,這些都是病情危象的信號。提醒醫者要仔細觀察,一旦出現這六種脈象,應停止給藥。
脈搏一動一停,患者可能兩天內離世;兩動一停,四天內病情會有所變化;三動一停,六天內可能生命垂危;四動一停,八天內病情關鍵;五動一停,僅限十天;十動一停,一年內將離世,春天草木生長之際,便是終結時刻;二十一動一停,可維持兩年;清明節前後,將面臨生命危險;三十動一停,限於三年;立秋後病情危急;四十動一停,可維持四年,待小麥成熟,便是終點;五十一動一停,需觀察五年,草枯水寒之際,生命將盡。這是太素脈弦的祕訣。
如果雙手脈象均呈現緊急強烈,這可能是食物中毒引發的感冒。
若右手脈象虛弱,左手脈象緊急強烈,這可能是因過度勞累引起的感冒。
左手脈象緊急強烈,右手脈象洪大滑利,或寸脈深沉,伴隨身體發熱、畏寒、頭痛、呼吸困難、胸悶、身體疼痛,這可能是夾雜痰濕的感冒。
左手脈象緊澀,右手脈象深沉且頻率快,胸部、側腹部或下腹有疼痛感,這可能是血液淤積導致的內傷,同時受外感影響。
鬼脈,患者一開始便胡言亂語或出現狂躁行為,六個脈位均無脈象,但在大拇指下方,寸口上方有脈搏跳動,這就是鬼脈。
後關脈,當患者六個脈位均無脈象,不能輕易判定為無脈。需在手掌後方仔細探查,若發現有脈搏跳動,這就是後關脈。
3. 傷寒不可發汗
口燥舌乾者,口苦咽乾者,咽喉痛者,吐血下血者,淋血者,小便淋瀝者,大便瀉利者,內傷勞倦者,盡脈微弱者,房勞陰虛者,夢遺泄精者,風濕者,濕溫者,中暑者,瘡漏者。
白話文:
這些都是不適合使用發汗療法的情況:嘴巴乾燥舌頭也乾的人,口中感覺苦且喉嚨乾燥的人,有咽喉疼痛的人,有吐血或便血癥狀的人,尿血的人,小便頻繁且排尿困難的人,有嚴重腹瀉的人,因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內部受損的人,脈搏極為微弱的人,因性行為過度導致腎陰虛的人,有夢遺或早洩問題的人,患有風濕病的人,有濕熱疾病的人,中暑的人,以及有傷口或膿瘡的人。
4. 傷寒發汗不出熏法
用發表藥汗不出,將蘇葉燒湯,以哭盛之,至於被內兩膝下熏之。又法用姜柤綿裹,周身擦之,其汗自出,此良法也。
白話文:
如果使用了發汗的藥物但汗仍無法排出,可以使用紫蘇葉來煮湯,然後用盆子盛裝這湯水,放在被子裡面,位於雙膝下方進行蒸燻。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包裹在布中的薑,全身擦拭,這樣汗自然會出來,這兩種都是很有效的方法。
在這裡,「紫蘇葉」和「薑」都是傳統中醫認為能幫助發汗的草藥。"汗不出"指的是患者服用發汗藥後仍無法達到發汗效果的情況。
5. 傷寒汗出不住止法
將病人發披在水盆中,足冷於外,用炒麩皮、糯米粉,龍骨、牡蠣煅為末,和勻,周身撲之,其汗自止。此良法也。
白話文:
[處理傷寒持續出汗的方法]
具體做法是,先讓病人的頭髮浸泡在水盆裡,雙腳則裸露在外讓其保持冷卻。然後,取用炒過的小麥麩皮、糯米粉,以及煅燒過的龍骨和牡蠣,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狀,再充分混合均勻。最後,將調好的粉末塗抹全身,這樣一來,病人因傷寒而持續不止的汗水就會停止。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療法。
6. 傷寒可吐
胸中懊惱者,喉中有痰聲者,胸滿鬱郁微煩者,中風寒痰涎壅塞者,乾霍亂心腹刺痛欲死者,傷寒三四日邪在胸中者,脈大胸滿多痰者。下利日數行,寸口脈滑者。寸口脈沉伏,或浮滑有痰者。
白話文:
[對於可能透過催吐治療的傷寒症狀]
-
感到胸口悶悶不舒暢的人。
-
喉嚨中有明顯痰音的人。
-
胸口感覺飽脹,情緒有些鬱悶且輕微煩躁的人。
-
因感受風寒導致痰液增多,造成呼吸道阻塞的人。
-
有乾霍亂症狀,心臟及腹部劇烈疼痛,彷彿瀕臨死亡的人。
-
感染傷寒三、四天,病邪仍在胸口區域未深入人體的人。
-
腕部脈搏跳動強而有力,胸口感覺飽脹且痰多的人。
-
有下痢症狀,一天多次排便,手腕脈搏滑順快速的人。
-
腕部脈搏沉隱或時沉時浮,且伴有痰多症狀的人。
7. 傷寒不可吐
病人元氣虛羸者,房勞陰虛者,勞倦內傷者,胎產崩漏者,寸脈虛細弱無力者,經水適斷適來者,少陽膽病者。
白話文:
[不適合催吐的傷寒症狀]
- 患者若是原本體質虛弱的。
- 因性生活過度導致腎陰虛損的。
- 長期過度勞累,內傷身體的。
- 剛剛生產或有月經過多情形的女性。
- 脈搏微弱,顯示體力衰弱的。
- 正值月經期間或剛結束的女性。
- 有少陽膽病(類似現代醫學中的肝膽疾病)的患者。
以上情況皆不適合使用催吐療法治療傷寒。
8. 傷寒吐不出探法
用梔子豉湯、大瓜蒂散,不得吐,隨用三山丸合解毒散煎服,再不吐,將鵝羽在喉中探吐。
白話文:
[處理傷寒無法催吐的方法]
使用梔子豉湯和大瓜蒂散來試圖引發催吐,如果還是無法達成效果,接下來可採用三山丸搭配解毒散一起煎煮服用。若依然無法達到催吐的目的,則可以使用鵝毛輕觸咽喉部位,以刺激催吐。
9. 傷寒吐不住止法
用炒糯米一撮,生薑自然汁少許,水煎服。凡嘔吐止者,亦用此二味入各藥中同煎服,嘔吐自止。如胃實嘔吐不可用。
白話文:
[治療不停止的傷寒嘔吐方法]
使用一把炒過的糯米,加上一些新鮮生薑榨出的汁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嘔吐,都可以使用這兩種材料加入其他藥物中一起煎煮服用,嘔吐就會停止。但如果因為胃部實滿而引起的嘔吐,則不適用這個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