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九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九卷 (2)

1. 聞聲

聲清聲濁,病邪在表,其聲清而響亮。邪入里,其聲濁而不亮。

聲輕聲重,病在陽分,其聲前輕後重。病在陰分,其聲前重後輕。

聲斷聲續,病邪表淺,並有余陽症,其聲續。病邪入深,並內傷不足,其聲斷。

言壯言怯,外感陽病有餘,出言壯厲,則寒熱交作。內傷陰證不足,出言懶怯,則寒熱間作。

嘆,嘆是心變動之聲。

欠,腎主欠,陰氣積下,陽氣未盡,陽引而上,陰引而下,陰陽相引,故數欠也。

噫,噫是心變動之聲,是胸中氣不交通,寒氣客於胃,厥逆從上,下復出於胃,故為噫。

嚏,嚏是腎變動之聲。有病發嚏是傷風或傷熱,無病發嚏是陽氣和滿於心。

吞,吞是脾變動之聲。

呃,其聲皆從胃中至胸嗌間而為呃。有胃中實熱失下者,有胃中痰飲者,有服寒涼藥過多者,有胃中虛冷者。

咳,咳是肺變動之聲,欲呼為嗽,肺為邪干,氣逆不下也。有肺寒咳者,有停食咳者,有邪在半表半裡咳者。

唏,陰氣實,陽氣虛,陰氣速,陽氣遲,陰氣盛,陽氣絕,故為唏。

怒,怒是肝變動之聲。

歌,歌是脾變動之聲。

哭,哭是肺變動之聲。

笑,笑是心變動之聲。

太息,憂思則心系急,急則氣約,氣約則不利,故太息以伸屈之。

錯語,意錯言亂,自知言錯,邪氣尚輕。自不知覺,此熱盛正氣衰。

呢喃,病邪入輕則睡中發此聲也。

聲嘶,肺有風熱。

聲啞,聲啞唇口見生瘡,是狐惑病。有風熱傷心肺而聲啞者,少陰病咽中生瘡者,有痓病口噤者,有熱病三四日不得汗出者,死。

口噤,口噤難言,見手足攣搐是風痓。口噤不言難治。陽明病渴欲飲水,口噤舌乾,白虎加人參湯。咽乾不可汗。

舌硬舌短舌強,病邪入深,主難治。

口噤咬牙,是風痓。

喉中有聲,喉中漉漉有聲者是痰也。

卒然無音,寒氣客於厭會則厭不能發,發不能下,至其開闔不便,故無音。

聲如鼻鼾,聲如鼻鼾者難治。

久病耳聾,屬氣虛。

咽喉不得息,寸脈微浮或沉伏,胸中痞硬,氣上衝,此胸中有寒,宜吐之。

鼻息如鼾睡,屬風溫。

耳聾兼脅痛,宜和解。寒熱,咽而口苦,屬少陽。

耳聾兼耳腫耳痛,是少陽風熱。

白話文:

[聽聲音辨病]

聲音清脆響亮或渾厚模糊:如果病邪在體表,患者聲音會顯得清脆且響亮。一旦邪氣深入體內,聲音就會變得渾厚且不明亮。

聲音輕飄或沉重:若病在身體的陽性部分,聲音會呈現前輕後重的特徵。反之,若病在陰性部分,聲音則會前重後輕。

聲音連貫或斷裂:病邪在體表且伴隨陽氣剩餘的情況下,聲音會保持連貫。然而,當病邪深入且伴隨體內傷損及陰氣不足時,聲音就會出現斷裂。

言語強壯或膽怯:外感陽性疾病的患者,由於體內陽氣過剩,說話時聲音會顯得強壯且尖銳,同時可能伴隨寒熱交錯。對於內傷陰性的患者,因體內陰氣不足,說話時聲音顯得懶散膽怯,寒熱交替出現。

嘆息:嘆息是心臟活動異常的表現。

打哈欠:腎臟主宰打哈欠,當陰氣在下部積聚,陽氣尚未完全發揮作用時,陽氣向上提昇,陰氣向下拉扯,陰陽相互牽引,因此頻繁打哈欠。

打嗝:打嗝是心臟活動異常的聲音,表明胸中氣流不暢,寒氣侵襲胃部,導致氣流逆轉,再由胃部排出,形成打嗝。

打噴嚏:打噴嚏是腎臟活動異常的聲音。生病時打噴嚏可能是因為感冒或熱傷,而無病時打噴嚏則表示心臟陽氣充沛。

吞嚥:吞嚥是脾臟活動異常的聲音。

呃逆:聲音通常從胃部上升到胸腔,形成呃逆。可能的原因包括胃部實熱未被適時排除、胃部痰飲過多、服用過量寒涼藥物、或是胃部虛寒。

咳嗽:咳嗽是肺部活動異常的聲音,想要發聲時即為咳嗽,這表明肺部受到病邪幹擾,氣流逆轉無法下降。咳嗽可能由肺寒、食物積滯或病邪在半表半裡所引起。

呼吸聲細弱:陰氣實足,陽氣虛弱,陰氣運行迅速,陽氣運行緩慢,陰氣旺盛,陽氣殆盡,因此呼吸聲細弱。

憤怒:憤怒是肝臟活動異常的聲音。

唱歌:唱歌是脾臟活動異常的聲音。

哭泣:哭泣是肺部活動異常的聲音。

笑聲:笑聲是心臟活動異常的聲音。

長歎:憂慮思慮會使心臟功能緊張,緊張會導致氣血受阻,氣血受阻不利健康,因此長歎有助於調節。

胡言亂語:精神混亂,言語錯亂,但自己知道說錯了,表示邪氣還不算嚴重。如果自己毫無察覺,這表明邪氣熾烈,正氣衰弱。

呢喃自語:病邪輕微時,患者在睡眠中可能會出現呢喃自語的現象。

聲音沙啞:肺部風熱所導致。

聲音嘶啞:若嘴脣與口腔出現生瘡,聲音嘶啞可能是狐惑病的症狀。風熱影響心肺也可能導致聲音嘶啞,此外,少陰病、痓病、熱病等情況也可能出現聲音嘶啞,甚至致死。

口齒不清:口齒不清且難以言語,若伴隨手腳抽搐,可能是風痓病。口齒不清且無法言語,治療困難。陽明病患者口渴想喝水,口齒不清舌頭乾燥,可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。咽喉乾燥不宜出汗。

舌頭僵硬、縮短、強直:病邪深入,預後不良。

咬牙切齒:可能是風痓病的症狀。

喉嚨有聲音:喉嚨內持續有漉漉聲,可能是痰多所致。

突然失去聲音:寒氣侵入咽喉部位,導致聲帶無法正常開合,因而失去聲音。

聲音如鼻鼾:聲音像鼻鼾,治療困難。

長期耳聾:屬於氣虛的症狀。

咽喉喘不過氣:若脈搏微弱浮動或沉伏,胸部堅硬且氣上沖,表明胸中有寒,應採取催吐法。

鼻息如鼾睡:屬於風溫的症狀。

耳聾伴隨脅痛:應採用調和法治療。寒熱交替,咽喉疼痛且口苦,屬於少陽病。

耳聾伴隨耳腫耳痛:可能是少陽風熱所導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