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五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五卷 (3)

1. 仲景治水大法

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,,防己黃耆湯,主之。

防己(一兩),黃耆(一兩二錢五分),白朮(七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錢)

上每服五錢,生薑四片,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良久再服。腹痛加白芍藥。

因濕為腫者,前湯調下五苓散。又前湯治風濕脈浮為在表,其人或頭汗出,外無表證,惟腰以下常重而腫,難以屈伸,腰以上俱和者並效。

風水惡風,一身悉腫,脈浮,不渴,自汗出,而無實熱者,,越婢湯,主之。治里水加白朮四兩。

麻黃(去節,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甘草(二兩)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先煮麻黃,抹去上沫,入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惡風者,加大附子一枚,炮。《古今錄驗》治風水加朮四兩。

皮水為病,四肢腫,水氣在皮膚中,四肢聶聶動者,,防己加茯苓湯,主之。

防己,黃耆,桂枝(各三兩),茯苓(六兩),甘草(炙,二兩)

上五味,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里水為病,,越婢加朮湯,主之。又甘草,麻黃湯,亦主之。

甘草(炙,二兩),麻黃(去節,四兩)

水五升,先煎麻黃,去渣沫,內甘草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被覆出汗,汗不出再服,慎風寒。

水之為病,其脈沉小,屬少陰。浮者為風,無水,虛脹者為氣。水,發其汗即已。脈沉者,宜附子麻黃湯;浮者,宜杏子湯。

附子麻黃湯

附子(一枚,炮去皮臍,切作八片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。各三兩)

水七升,先煮麻黃再沸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二升半,溫服八合,日三服。

陰陽結邪,多陰少陽,名曰石水,小腹腫。石水者,謂冬月水冰如石之時,故曰石水也。火墓於盛冬,陽氣微,故石水而死也。(腎肝並沉為石水,並浮為風水。)

黃汗之為病,身體腫,發熱汗出而渴,狀如風水,汗沾衣,色其黃,如柏汁,脈自沉。問曰:從何得之?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從汗孔中入得之。黃汗者,,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,主之。

黃耆(五兩),芍藥(三兩),桂枝(去浮皮,三兩),苦酒(一升)

水七升,煮三升,溫服一升,當心煩也,至六七日乃解。若心煩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

黃汗之為病,兩頸自冷,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。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,此榮氣也。若汗出已反發熱者,久久其身必甲錯,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若身重汗出已,輒輕者,久久必身瞤,瞤即胸中痛。有又從腰以上必汗出,下無汗。腰下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,劇者不能食,身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,此為黃汗。桂枝加黃耆湯,主之。

桂枝(去浮皮),生薑,芍藥(各三兩),甘草(炙,二兩),黃耆

上入棗十二枚,擘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須臾,飲熱稀粥一升,以助藥力,被覆取汗,不汗更服之。

師曰:寸口脈遲而澀,遲則為寒,澀則為血不足。趺陽脈微而遲,微則為氣,遲則為寒,寒氣不足,則手足厥冷,則營衛不利,營衛不利,則腹滿脅鳴相逐,氣轉膀胱,營衛俱勞,陽氣不通則身冷,陰氣不通則骨痛。陽前通則惡寒,陰前通則痹不仁。陰陽相得,其氣乃行。大氣一轉,其氣乃散,實則失氣,虛則遺溺,名曰氣分。

氣分,心下堅大如盤,如旋杯,水飲所作,,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,主之。

桂枝(去浮皮),生薑,麻黃(去節),細辛(各二兩),甘草(炙,一兩),大棗(二十枚,擘),附子(二枚,炮去皮,切八片)

上水七升,先煮麻黃去沫,內諸藥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,當汗出,如蟲行皮中愈。

心下堅,大如盤,如旋杯,水飲所作,,枳朮湯,主之。

枳實,白朮(各三兩)

上二味,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腹中軟即當散也。

面目浮腫,喘嗽痰涎,,葶藶大棗瀉肺湯,主之。

甜葶藶,苦葶藶(等分),大棗

腰已下有水氣,牡蠣澤瀉散。

兩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,生薑瀉心湯。

十棗湯,大戟,芫花,甘遂(各等分)

三花神佑丸

十棗湯加牽牛、大黃、輕粉,水丸服。

除濕丹,神佑丸加乳香、沒藥。

玄青丹,神佑丸加黃連、黃柏、青黛。

以上四方,不可輕用,必看其有實候乃用之。

明理趁痛丸,治水氣浮腫,又治腳氣上攻,風毒走注疼痛,神效。

白芥子(生,為末),肥甘遂(生,為末),生大黃(末。各一兩)

上用白麵一兩半,滴水丸作餅子,煿令黃不可過焦,為末,醋糊丸,梧桐子大,冷酒下二十丸,不拘時,量虛實加減。

紫菀散

木香,人參,白朮,紫菀,川芎(各二兩)

上粗末,生薑烏梅煎服,次日又一服。

調胃白朮澤瀉散,治痰病化為水氣,傳為水鼓,不能食。

白朮,澤瀉,芍藥,陳皮,茯苓,生薑,木香,檳榔(各等分)

一法加白朮,本藥各半,治臍腹上腫如神。心下痞者加枳實,下盛者加檳榔。

胡洽方,治支飲、澼飲,於十棗湯中加大黃、甘草五兩,同煎服之。故以相反之劑,欲其上下俱去也。郁李仁破澼氣,能下四肢水。大抵去水藥多泄熱,當求脈之虛實下之。

消腫散,治水氣,喘呼不得臥,煩熱燥渴,大小便不利。

大黃(蒸),山梔(炒),甘草(炙),乾葛,陳皮,麻黃,川芎,馬牙硝(各等分)

為末,蜜湯調下二錢。

又方

千金子二百五十粒,姜三片,滾水煎,空心服,以利為度。

《集成》,尊重丸,治蠱證,水腫,氣腫,喘急,小水赤澀,大便秘結,一切中滿,單腹鼓脹。

人參,沉香,丁香,木香,檳榔,車前子,葶藶子(各四錢),胡椒,蠍梢,滑石,海金沙,赤茯苓,白豆蔻(各一錢半),蘿蔔子(六錢),郁李仁(一兩二錢)

上為末,薑汁糊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丸,薑湯下,一日服三次。

《簡易方》治蠱脹,身乾黑瘦,多渴煩悶。

馬鞭草細銼,曬乾,勿見火,以酒煮味出,去渣,溫服,立效。不善酒者,水煎亦可。(六月半時採。)

《元戎》神方

烏雞子一枚,去頂,取清黃汁,調膩粉一大錢,令勻,內殼中,以蒸餅劑裹之,蒸熟,去殼,取熟黃二,葶藶等分,炒為末,與上並黃蒸餅等為丸,豆大,每服三五十丸,車前子湯下。小便澀而不通,瞿麥湯下。

又攻擊泄下之劑。(去苑陳莝之法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