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八卷 (1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八卷 (12)

1. 小柴胡湯證註釋

治太陽病十日已去,脈細而嗜臥,外雖已解,設胸滿痛,與服之。若脈浮者,麻黃湯。傷寒五六日,來往寒熱,胸脅苦痛,默默不飲食,心煩喜嘔,或煩而不嘔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脅下痞硬,或心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熱者,此湯主之。血氣弱,腠理開,邪氣因與正氣相搏結於胸下,邪正分爭,往來寒熱。

休作有時,默默不飲食,臟腑相連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致使嘔也,此湯主之。服柴胡湯已,渴者屬陽明,以法治之。傷寒五六日,身熱惡風,頭項強,脅下滿,手足溫而渴者,此湯主之。傷寒陽脈澀,陰脈弦,腹中急痛,先與小建中湯,不差者,此湯主之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,發汗吐下後四五日,柴胡湯證仍在者,先以小柴胡湯,嘔不止,心下郁微煩者,為未解也,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

婦人中風七八日,續得寒熱,發作有時,經水適斷者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,致如瘧狀,此湯主之。傷寒五六日,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不欲食,大便硬,脈細者,為陽微結,必有表復有里,脈沉亦裡也,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,不得復有外症,悉入在裡,此為半在表半在裡也。

脈雖沉緊,不得為少陰病,所以然者,陰不得有汗也,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,可與此湯。設不了了,得尿而解。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熱者,柴胡湯症具,而以他藥下之。柴胡症在者,復與小柴胡湯。心下痞為逆,必蒸蒸而振,卻發熱汗出而解;若心下滿而腹痛者,此為結胸也,大陷胸湯主之;但滿而不痛者,此為痞氣,柴胡不中與之,宜半夏瀉心湯。以上屬太陰經。

末後五六日,嘔而發熱至太陰經一段,俱太陰證。節庵並及者,見太陰證,柴胡亦有當與不當與者。

陽明病發潮熱,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脅不利者,與此湯。陽明病脅下硬滿,不大便而嘔,舌上白苔,皆可與之。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腎氣因和,濈然汗出而解。陽明中風,脈弦浮大而短氣,腹部滿,脅下及心痛,久按之氣不通,鼻乾不得臥,一身及目悉黃,小便難,有潮熱,時時噦,身前後腫,刺之少差,外不解,病過十日,脈續浮者,此湯主之。以上屬陽明經。

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,脅下滿,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尚未吐下,脈沉緊者,此湯主之。若已吐下後,發汗,溫針,譫語,小柴胡湯證罷,此為壞證,知犯何逆,以法治之。以上屬少陽經,嘔而發熱,宜服此湯。傷寒已後更發熱,此湯主之。若脈浮者,以汗解之。屬陽易差後勞復脈證。

彭用光加減法:如胸中煩而不嘔,去半夏、人參,加瓜蔞仁。煩者熱也,嘔者逆氣也,今煩而不嘔,則熱聚而氣不逆,邪氣欲漸成實也。參甘恐補,去之無助熱,夏味辛散,去之以無逆氣也。瓜蔞仁苦寒,用之以通鬱熱於胸中。若渴者去半夏,恐燥津液,加人參之甘潤,瓜蔞根之苦潤相合,則津液生而渴已也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證註釋

治療太陽病十天後,脈象細弱且嗜睡,雖然外證已解,但仍胸部滿悶疼痛,可用小柴胡湯。如果脈象浮的,則用麻黃湯。傷寒五六天,寒熱往來,胸脅部疼痛,默默不語,不想吃東西,心煩想吐,或者心煩但不吐,或者口渴,或者腹部疼痛,或者脅下痞塊堅硬,或者心悸,小便不利,或者不渴但身體微熱,這些情況都適合用小柴胡湯。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肌膚疏鬆,邪氣乘虛而入,與正氣相搏結於胸下,邪正相爭,導致寒熱往來。

發作有時,默默不語,不想吃東西,臟腑相連,疼痛必向下傳,邪氣在上,疼痛在下,所以會嘔吐,這些情況都適合用小柴胡湯。服用小柴胡湯後,如果口渴,屬於陽明經證,應按照陽明經的治療方法處理。傷寒五六天,身體發熱惡風,頭項僵硬,脅下滿悶,手足溫暖但口渴,也適合用小柴胡湯。傷寒病陽脈澀滯,陰脈弦緊,腹部急痛,先服用小建中湯,如果沒有好轉,則用小柴胡湯。太陽病超過十多天,發汗、吐瀉後四五天,小柴胡湯證仍在者,先服用小柴胡湯,如果嘔吐不止,心下鬱悶煩躁,說明邪氣未解,可用大柴胡湯攻下則可痊癒。

婦女中風七八天,繼而出現寒熱,發作有時,月經剛停止,這是熱邪侵入血室,導致血液瘀結,表現得像瘧疾一樣,適合用小柴胡湯。傷寒五六天,頭部出汗,略微惡寒,手足冰冷,心下滿悶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燥,脈象細弱,這是陽氣虛弱而邪氣凝聚,表裡俱病,脈沉也是裡證,出汗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如果純粹是陰邪凝聚,沒有外在症狀,邪氣完全在裡,這是半表半裡的證候。

雖然脈象沉緊,但不能認為是少陰病,原因是少陰病不會出汗,而現在頭部出汗,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症狀沒有好轉,排尿後症狀就會減輕。傷寒五六天,嘔吐伴隨發熱,符合小柴胡湯證,卻用其他藥物攻下,小柴胡湯證仍在者,再用小柴胡湯。心下痞塊是逆氣,必然會有蒸蒸而振的感覺,然後發熱出汗而痊癒;如果心下滿悶且腹部疼痛,這是結胸,用大陷胸湯;只是滿悶而不痛,這是痞氣,小柴胡湯不適用,宜用半夏瀉心湯。以上都屬於太陰經證。

末期五六天,嘔吐伴隨發熱,到太陰經這一段,都是太陰證。節庵(指某醫家)所說的,見太陰證,小柴胡湯也有應該用和不應該用的情況。

陽明病發熱潮紅,大便溏瀉,小便正常,胸脅部不適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陽明病脅下堅硬滿悶,不大便且嘔吐,舌苔白色,都可以用小柴胡湯。上焦通暢,津液下降,腎氣調和,自然出汗而痊癒。陽明中風,脈象弦緊有力且氣短,腹部滿悶,脅下及心痛,久按氣機不通,鼻乾不能臥睡,全身及眼睛都發黃,小便困難,有潮熱,時時呃逆,身體前後腫脹,針刺後略微好轉,外證未解,病程超過十天,脈象仍然浮大,可用小柴胡湯。以上都屬於陽明經證。

太陽病沒有痊癒,轉入少陽,脅下滿悶,乾嘔不能進食,寒熱往來,尚未吐瀉,脈象沉緊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已經吐瀉後,又發汗,溫針治療,出現譫語,小柴胡湯證消失,這是病情惡化的徵兆,要根據病情變化,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以上都屬於少陽經證,嘔吐伴隨發熱,宜服小柴胡湯。傷寒病之後再次發熱,也可用小柴胡湯。如果脈象浮的,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屬於陽證容易痊癒,之後勞累復發的脈證。

彭用光加減法:如果胸中煩躁但不嘔吐,去掉半夏、人參,加入瓜蔞仁。煩躁是熱證,嘔吐是逆氣,現在煩躁但不嘔吐,說明熱邪積聚,氣機不逆,邪氣將要化實。人參甘甜,恐怕助熱,去掉它不增加熱邪;半夏辛溫散邪,去掉它不助逆氣。瓜蔞仁苦寒,用它來疏通胸中鬱熱。如果口渴,去掉半夏,擔心它會耗傷津液,加入人參的甘潤,和瓜蔞根的苦潤,這樣津液就會生成,口渴也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