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七卷 (6)
第十七卷 (6)
1. 傷寒至捷法
發熱惡寒身體痛,脈浮無汗怎生醫,十神湯與香蘇散,有汗傷風用桂枝。
四五日來口舌乾,發熱身疼臥不安,先服人參敗毒散,小柴胡湯在後番。
七八日來熱在內,口渴心煩腹脹匯,小便赤少大便難,大柴胡湯好通利。
發熱口乾大便瀉,小便赤少煩燥結,小柴胡湯兼五苓,加上黃連真一絕。
汗下之後病不解,依然熱渴如見怪,解毒湯兼小柴胡,諸般熱病皆無礙。
白話文:
[對於傷寒最快速的治療方法]
如果出現發燒、怕冷、全身疼痛,脈象浮動且無汗,該如何治療呢?可以使用十神湯或是香蘇散來治療,如果有出汗則可用桂枝湯。
四到五天後若感到口乾舌燥,持續發燒、身體疼痛且無法安穩躺臥,可以先服用人參敗毒散,再接續服用小柴胡湯。
到了七八天時,熱氣轉移到體內,口渴、心煩、腹部脹滿,小便呈現紅色且量少,大便排泄困難,這時候適合服用大柴胡湯,有助於通腸利便。
若出現發燒、口乾、大便瀉痢,小便紅色且量少,且有煩躁感,可使用小柴胡湯搭配五苓散,再加上黃連,效果極佳。
當發汗或下藥後病情仍未改善,仍然有高燒及口渴等症狀,可以使用解毒湯和小柴胡湯,對於多種熱性疾病都能有效控制。
2. 十勸歌(彭用光)
一、傷寒頭痛及身熱,便是陽證,不可服熱藥,傷寒傳三陰三陽共六經,內太陰病,頭不痛,身不熱,少陰病有反熱而無頭疼,厥陰病有頭疼而無發熱,故知頭疼身熱即是陽證,若妄投熱藥,決致死亡。
二、傷寒必須直攻毒氣,不可補益邪氣。在經絡中,若隨證早攻之,只三四日痊安,若妄謂先須正氣,卻行補益,使毒氣流熾,多致殺人。
三、傷寒不思飲食,不可服溫脾胃藥,且傷寒不思飲食自是常事,終無餓死之理,如理中丸之類,不可輕服。若陽病服之,致熱氣增重,或致不救,丁香巴豆之類,尤不可服。
四、傷寒腹痛亦有熱證,不可輕服溫暖藥。《難經》云:疼為實。故仲景論腹滿時痛之證有曰:疼甚者加大黃。疼甚而加大黃,意可見也。惟身冷厥逆而腹疼者,方是陰證,須消息之。每見腹疼便投熱藥,多致殺人。
五、傷寒自利當看陰陽證,不可例服補藥、止瀉藥,自利惟身不熱,手足溫者屬太陰,身冷四逆者屬少陰、厥陰,其餘身熱下利皆屬陽,當隨證依仲景法治之。每見下利,使投暖藥及止瀉藥者,致多死亡。
六、傷寒胸脅疼及腹脹滿,不可妄用艾灸。常見村落間有此證,無藥便用艾灸,多致毒氣隨火而盛,膨脹發喘,以不知胸脅疼自屬少陽,腹脹雖屬太陰,仲景以為當下之病,此外惟陰證脈微弱可灸。
七、傷寒手足厥冷當看陰陽,不可例作陰證,有陰厥,有陽厥,醫者少能分辨,陽厥而投熱藥,殺人速於用刃,蓋陽病不至極熱,不能發厥。仲景所謂熱深厥亦深。熱深更與熱藥,寧復得生。而身熱至三四日後,熱氣已深,大便秘,小便赤,或譫言昏憒,及別熱證而發厥,必是陽厥,宜急用承氣湯以下之。
若初得病,身不熱,大便不秘,自引衣蓋身,或下利,或小便數,不見熱證而厥者,即是陰厥,方可用四逆湯之類。二厥所以使人疑者,緣為其脈皆沉。然陽厥脈沉而滑數,陰厥脈沉而弱。又陽厥時復指爪卻溫,或有時發熱,陰厥則常冷,此可為別。
八、傷寒病已在裡即不可用藥發汗,然傷寒證須看表里,如發熱惡寒則是在表,正宜發汗;如不惡寒反惡熱,即是里證,若一例發汗,則真氣已涸,死者必矣。又別有半在表半在裡之證,不惟皆不可下,亦皆不可汗,但隨證治之。
九、傷寒飲水為欲愈。不可令病人恣飲過度。病人大渴,當與之水以消熱。故仲景以飲水為欲愈,人見此說,遂令病者縱飲,因而為嘔、為喘、為咳逆、為下利、為腫、為悸、為痞、為結胸、小便不利者,多矣。且如病人慾飲一碗,只可與半碗,常令不足為善。
十、傷寒病初安,不可過飽及勞動,或食羊肉,行房,及食諸肉骨汁,並飲酒。如病方愈,不須再服藥,兼脾胃尚弱,食飽不能消化,病即再來,謂之食復。病方好,氣血尚虛,勞動太早,病即再來,謂之勞復。又食羊肉,行房並死。食諸肉骨汁,並飲酒再病,必重。上傷寒十勸,誠可為病家醫家之便益治法也。
白話文:
[十勸歌(彭用光)]
一、如果你感冒了,有頭痛和身體發熱的症狀,這表示你可能有陽性反應,千萬不要吃熱性的藥物。感冒會影響到身體的六條經絡,對於不同部位的病變有不同的表現。例如,如果病在太陰,通常不會有頭痛和發燒;少陰的病可能只有發熱,沒有頭痛;厥陰的病可能只有頭痛,沒有發燒。因此,如果出現頭痛和身體發熱,就是有陽性反應。如果亂吃熱性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。
二、對於感冒,應該直接對抗病毒,而不是補充邪氣。如果在病初就針對症狀治療,通常三到四天就可以康復。如果認為應該先補充正氣,然後才開始治療,讓病毒在體內肆虐,這通常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三、感冒時不想吃東西,千萬不要隨便吃溫胃的藥。感冒時不想吃東西是很正常的,並不會因此餓死。像理中丸這樣的藥,不要輕易服用。如果是陽性反應,服用這種藥會讓病情加重,甚至無法救治。丁香和巴豆這類的藥,更是不可以服用。
四、感冒時腹部疼痛,可能是熱性反應,千萬不要隨便吃溫暖的藥物。《難經》中提到,疼痛代表實證。因此,張仲景在討論腹部疼痛的症狀時提到,疼痛嚴重時可以加大黃。從這可以看出,腹部疼痛可能代表有實證。只有當身體冰冷,四肢冰涼,腹部疼痛時,纔是陰性反應,需要進一步觀察。經常看到有人一感到腹部疼痛就服用熱性的藥物,結果導致病情加重。
五、感冒時有腹瀉,要看是陰性反應還是陽性反應,千萬不要隨便服用補藥或者止瀉藥。腹瀉只有在身體不發熱,手腳溫暖的情況下,才屬於太陰;身體冰冷,四肢冰涼的情況下,才屬於少陰和厥陰。其他情況下,身體發熱和腹瀉都屬於陽性反應,應該根據病情,按照張仲景的理論來治療。經常看到有人一腹瀉就服用暖藥或者止瀉藥,結果導致病情加重。
六、感冒時胸部和肋骨疼痛,腹部脹滿,千萬不要隨便使用艾灸。常見在鄉村地區,有人出現這種症狀,沒有藥物,就會使用艾灸,結果導致病情加重,呼吸困難。要知道,胸部和肋骨疼痛屬於少陽,腹部脹滿雖然屬於太陰,但張仲景認為這是需要治療的病症,除此之外,只有在陰性反應,脈搏微弱的情況下,纔可以使用艾灸。
七、感冒時手腳冰涼,要看是陰性反應還是陽性反應,千萬不要一概而論地認為是陰性反應。有陰厥,也有陽厥,醫生很少能夠分辨。對於陽厥,服用熱性的藥物,比用刀殺人更快。因為陽性反應如果不達到極度發熱,不會出現厥冷。張仲景所說的"熱深厥亦深"。熱性反應更深,再服用熱性的藥物,怎麼可能活下來。如果身體發熱三到四天後,熱性反應已經很深,大便乾燥,小便顏色深,或者出現胡言亂語,神志不清,或者其他熱性反應,並出現厥冷,肯定是陽厥,應該立即服用承氣湯來治療。
如果剛剛生病,身體不發熱,大便不乾燥,自己拉被子蓋住身體,或者有腹瀉,或者小便頻繁,沒有熱性反應,而出現厥冷,就是陰厥,這時候可以服用四逆湯。為什麼兩種厥冷會讓人困惑,因為兩者的脈搏都是下沉的。然而,陽厥的脈搏下沉而滑數,陰厥的脈搏下沉而微弱。另外,陽厥時,手指和指甲溫暖,或者有時候發熱,陰厥則始終冰冷,這可以作為區分。
八、感冒已經進入身體內部,就不可以用藥物發汗。然而,對於感冒,應該看是表面還是內部的問題。如果發熱和畏寒,那就是表面問題,應該發汗;如果不畏寒反而畏熱,那就是內部問題,如果一概而論地發汗,真氣已經枯竭,死亡是必然的。還有一種情況,既不是表面也不是內部,既不能下也不能汗,只需要根據病情治療。
九、感冒時喝水錶示病情正在好轉。但是,千萬不要讓病人喝太多水。當病人非常口渴,應該讓他喝水來降溫。因此,張仲景認為喝水錶示病情正在好轉。人們看到這種說法,就會讓病人放開喝水,結果導致嘔吐,呼吸困難,咳嗽,腹瀉,腫脹,心悸,脹氣,結胸,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例如,如果病人想喝一碗水,只給他半碗,讓他覺得不夠,這樣更好。
十、感冒剛好,千萬不要吃得太飽,或者過度勞動,或者吃羊肉,性行為,或者吃各種肉類和骨頭湯,或者喝酒。如果病情剛剛好轉,不需要再服藥,而且脾胃還很虛弱,吃得太多無法消化,病情可能會再次出現,稱為"食復"。病情剛剛好轉,氣血還很虛弱,過度勞動,病情可能會再次出現,稱為"勞復"。另外,吃羊肉,性行為,可能會導致死亡。吃各種肉類和骨頭湯,喝酒,可能會再次生病,病情可能會加重。以上是感冒的十個忠告,確實可以為病人和醫生提供便利和有效的治療方法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