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六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六卷 (18)

1. 厥證門

《靈樞經》云:邪客於手足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之絡,此五絡者皆會於耳中,上絡左角。若臟氣相刑,或外邪相忤,則氣遏不行,五絡俱絕,諸脈伏匿,令人身脈皆動,而形無所知,其狀若屍,故名屍厥。昔扁鵲治虢太子之屍厥,針三陽五會而愈,正此謂也。

有人七情內傷,卒然氣逆身冷,僵仆,牙關緊急,痰涎潮壅,昏不知人者,此氣厥也。凡忿怒太甚,多有此病,勿誤作中風,而用疏風散之藥。急以蘇合香丸灌之,候省,以八味順氣散,或木香調氣散,調降其氣,自然平復。有痰者,以四七湯,加南星、木香治之。然暴厥不知人,有不治自愈者。

昔宋仁宗最寵貴妃,一日食飲,忽仆倒,遍身卒冷。急召孫尚、杜任至,奏曰:不妨,此氣厥耳,少頃吐即復甦。御坐良久,果而蘇。上問因何而得?二人並奏曰:貴妃方食,因憂怒氣上,與食相併,故如此。吐即氣通,故復甦也。《素問》云:厥,或令人腹滿,或令人暴不知人,或至半日,遠至一日,乃知人者。

陰氣盛於上則下虛,下虛則腹脹滿,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,逆則陽氣亂,陽氣亂則不知人也。又云:血之與氣並走於上,則為大厥,厥則暴死,氣復反則生,不反則死者是也。

厥因氣虛而得者,其脈細小,宜四君子湯加黃耆、附子。因血虛而得者,脈洪大,宜四物湯加酒炒黃柏、知母。因氣血兩虛而得者,宜十全大補氣血加附子。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,此血厥也,治之無論其脈,急用芎歸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獨參湯以救之。厥因飲酒而得者,宜二陳湯加黃連、梔子、乾葛、青皮,或葛根解酲湯加減治之。

有人醉飽之後,或感風寒,或著惱怒,忽然厥逆,昏迷,口不能言,肢不能舉者,此食厥也。蓋食滯胸中,陰陽痞隔,升降不通,故生此症。若誤作中風而用祛風散氣之劑,則胃氣重傷,死可立待。宜煎姜鹽湯探吐其食,後以平胃散加茯苓、白朮、麥芽、半夏之類調理,若有風寒尚在者,以藿香正氣散解之,氣滯不行者,以八味順氣散調之。

有小兒手足搐搦而發厥者,此風厥也,宜加減續命湯。

「五色篇」雷公曰:人不病而卒死,何以知之?黃帝曰:火氣入於臟腑者,不病而卒死矣。雷公曰:病小愈而卒死者,何以知之?黃帝曰:赤色出兩顴,大如拇指者,病雖小愈,必卒死。黑色出於天庭,大如拇指,必不病而卒死。

姜附湯

乾薑(炮),附子,水煎,涼服。

星香散

南星(四錢),木香(臨熱磨五分)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順元散

木香(磨,五分),川烏(炮,一錢),南星(二錢),附子(炮,一錢)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導痰湯

南星,半夏,枳實,橘紅,赤茯苓,甘草(炙)

白話文:

厥證

《靈樞經》說:邪氣侵入手足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等經絡,這五條經絡都匯集到耳朵,再往上連到頭部的左側。如果體內臟腑功能失調,或是受到外來邪氣的侵擾,導致氣機阻塞不通,這五條經絡的氣都斷絕,各條脈絡都潛伏隱藏起來,就會使人全身的脈動仍在,但身體卻像沒有知覺一樣,就像屍體一樣,所以稱作「屍厥」。以前扁鵲治療虢國太子的屍厥,就是用針刺三陽五會穴而治好的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
有的人因為情緒波動太大,導致突然氣機逆亂,身體冰冷,僵硬倒地,牙關緊閉,痰涎湧出,昏迷不醒的,這就是氣厥。通常是過度憤怒引起的,不要誤以為是中風,而使用疏散風邪的藥物。應該趕快用蘇合香丸灌服,觀察情況,等患者稍有意識後,再用八味順氣散或木香調氣散來調理氣機,使之平順,自然就會恢復。如果有痰,可用四七湯,加上南星、木香來治療。但是,突然昏厥不醒的人,有的也會自己好轉。

以前宋仁宗最寵愛的貴妃,有一天吃飯時,突然昏倒,全身冰冷。急忙召來孫尚、杜任兩位太醫,他們回奏說:「沒事,這是氣厥而已,過一會兒吐出來就會醒來。」皇帝等了很久,貴妃果然醒了。皇上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兩位太醫一同回答說:「貴妃吃飯的時候,因為憂慮生氣,導致氣往上衝,和食物一起阻塞,所以才會這樣。吐出來氣就通了,所以就恢復了。」《素問》說:厥,有時會使人腹脹,有時會使人突然昏迷,有的半天,甚至一天後才會醒來。

陰氣過盛在上面,下面就會虛弱,下面虛弱就會腹脹。陽氣過盛在上面,下氣就會往上逆,逆亂就會導致陽氣紊亂,陽氣紊亂就會使人昏迷。又說:血和氣同時往上衝,就會形成大厥,厥就會導致猝死,氣恢復正常就活,不恢復就死。

厥是因為氣虛引起的,脈象細小,適合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、附子來治療。厥是因為血虛引起的,脈象洪大,適合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黃柏、知母來治療。厥是因為氣血兩虛引起的,適合用十全大補氣血湯加上附子來治療。有的人吐血或流鼻血而昏迷的,這屬於血厥,治療時不論脈象如何,要趕快用芎歸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者獨參湯來急救。厥是因為喝酒引起的,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黃連、梔子、乾葛、青皮,或者用葛根解酲湯加減來治療。

有的人在酒足飯飽後,或者感受風寒,或者因為惱怒,突然昏厥,昏迷不醒,口不能言,肢體不能動彈的,這是食厥。是因為食物積滯在胸中,陰陽不協調,升降功能失常,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如果誤以為是中風而使用祛風散氣的藥物,會嚴重損傷胃氣,很快就會死亡。應該煎姜鹽湯催吐,把食物吐出來,然後用平胃散加上茯苓、白朮、麥芽、半夏之類的藥來調理。如果有風寒症狀,就用藿香正氣散來解表。如果氣機不順暢,就用八味順氣散來調理。

有的小孩手腳抽搐而昏厥的,這是風厥,適合用加減續命湯來治療。

「五色篇」雷公問:人沒有生病卻突然死亡,要如何知道?黃帝說:火氣侵入臟腑的人,就會無病而突然死亡。雷公問:病稍微好轉就突然死亡,要如何知道?黃帝說:兩頰出現像大拇指大小的紅色斑點,即使病情稍微好轉,也一定會突然死亡。額頭出現像大拇指大小的黑色斑點,一定會無病而突然死亡。

姜附湯

乾薑(炮製過)、附子,用水煎煮,放涼後服用。

星香散

南星(四錢),木香(將要煎好的時候磨五分)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

順元散

木香(磨成粉,五分),川烏(炮製過,一錢),南星(二錢),附子(炮製過,一錢)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

導痰湯

南星,半夏,枳實,橘紅,赤茯苓,甘草(炙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