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六卷 (1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六卷 (13)

1. 胎前產後喑

《素問》黃帝曰:人有重身,九月而喑,此為何也。岐伯曰:胞之絡脈絕也。帝曰:何以言之。岐伯曰:胞絡者繫於腎,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無治也,當十月復。

郭氏論產後不語者何?答曰:人身有七孔三毛,產後虛弱,多致停積敗血,閉於心竅,神志不能明瞭,心氣通於舌,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。故令不語,但服七珍散。

七珍散,產後敗血閉塞心竅,令人不語。

人參,石菖蒲,生地,川芎(各一兩),細辛,防風,辰砂(另研。各半兩)

為末,每服一錢,薄荷湯調下。

胡氏,孤鳳丹,產後閉目不語。

白礬研末,每一錢,熱水調服。

白話文:

【對於孕婦生產前後失聲的問題】

根據《素問》記載,黃帝曾問:有人在懷孕九個月時突然失聲,這是什麼原因呢?岐伯回答:這是由於連接子宮的脈絡斷裂所致。黃帝又問:你怎麼知道的?岐伯解釋:子宮的脈絡是與腎臟相連的,而少陰脈貫穿腎臟,並連接到舌頭的根本,因此當這些脈絡受損,就會導致無法說話。黃帝再問:那該如何治療呢?岐伯說:不需要特別治療,等到十個月後自然會恢復。

郭氏對產後無法說話的情況進行了討論,他認為人體有七孔三毛,產後身體虛弱,常會導致血液淤積,堵塞心臟的通道,使精神意識無法清晰。心臟的氣血通常會流通到舌頭,一旦心臟的氣血被堵塞,舌頭也會變得僵硬,所以就無法說話。這種情況可以服用「七珍散」來治療。

「七珍散」適用於產後因血液淤積堵塞心臟通道導致的無法說話。配方包括人參、石菖蒲、生地、川芎各一兩,細辛、防風、辰砂各半兩(辰砂需單獨研磨)。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薄荷茶調和服用。

胡氏提供了一種名為「孤鳳丹」的藥方,適用於產後眼睛閉合且無法說話的情況。配方為白礬,將其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熱水調和服用。

2. 疸門

夫疸者,謂濕與熱鬱蒸於脾,面目肢體為之發黃是也。疸之名有五:一曰黃汗者,身體俱腫,汗出不渴,其汗能染衣,黃如柏汁。此由脾胃有熱,汗出為風所閉,熱結於中,其汗黃也。二曰黃疸,食已即飢,遍身俱黃,但欲臥,小便澀黃,憎寒壯熱,此酒面煿炙蘊熱瘀滯而得也。

三曰谷疸,食畢即頭眩,心中怫鬱不安,遍身發黃,此脾胃有熱,因大飢過食,有傷胃氣所致也。四曰酒疸,身目俱黃,心中懊痛,足脛滿,小便黃,面發赤斑,此由飢中飲酒大醉,當風入水所致也。五曰女勞疸,大勞淫欲,大熱交接,衽席未幾,遽就浴室,以致發熱惡寒,不腹滿急而身目俱黃也。五者之證雖不同,而其為黃則一也。

原其所自,未有不由濕熱而致者也。濕也,熱也,而豈無輕重之別乎。濕氣勝,則如薰黃而晦,熱氣勝,則如橘黃而明。蓋脾主肌肉,土色本黃,濕熱內蒸,或重或輕,自然見於外矣。自其濕熱瘀而傷血,此又為血癥發黃。何以明之?疸症之黃,小便不利,血癥之黃,小便自利。

夫脾受濕熱,鬱而不行,亦多有腹脹之疾。治法大要,疏導濕熱於大小便之中,如茵陳、五苓、黃連、三黃之劑,皆要藥也。然又單陽無陰,病熱已極,疸而不渴,猶為可療;疸而後渴,加之腹膨,則為難治矣。甚者寸口無脈,鼻出冷氣,與夫形如煙薰,搖頭直視為心絕,環口黧黑柔汗發黃為脾絕,雖遇盧扁,亦將不救,孰謂黑疸其可療乎!

加減五苓散,飲食伏暑,郁發為疸,煩渴引飲,小便不利。

茵陳,豬苓,白朮,赤茯苓,澤瀉(各二錢)

水煎,食前服。(一方有桂心七分。)

葛根豆豉湯,治酒疸。

葛根(三錢),山梔仁,枳實(麩炒),豆豉(各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水煎服。

秦艽飲子,五疸口乾,發熱微寒。

秦艽,當歸,芍藥,白朮,官桂,熟地黃,茯苓,陳皮,小草,川芎,半夏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
加姜五片,水煎服。

山茵陳湯,疸症發熱,大小便秘澀。

山茵陳,梔子,赤茯苓,枳實(各一錢半),葶藶,甘草(各一錢)

姜二片,水煎服。

加味四君子湯,治色疸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白芍藥,黃耆(炙),白扁豆(炒。各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

姜五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茵陳湯,時行瘀熱在裡,鬱蒸不散,通身發黃。

茵陳(一兩),梔子仁(一錢半),大黃(三錢),水煎服。

當歸白朮湯,酒疸發黃,心胸堅滿,不進飲食,小便黃赤,脈弦澀。

當歸,黃芩,茵陳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白朮(二錢),半夏,杏仁(麩炒,去皮尖),枳實(麩炒),前胡(各一錢半),茯苓(二錢)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白朮湯,酒疸因下後變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下如啖蒜齏狀,大便黑,皮膚不仁,脈微而數。

白話文:

疸門

黃疸是指濕熱鬱積在脾臟,導致面目和肢體發黃的病症。黃疸的種類有五種:

一、黃汗:全身浮腫,出汗但不口渴,汗液能染黃衣物,顏色像柏樹汁一樣。這是由於脾胃有熱,汗液被風寒阻滯,熱邪鬱結於內,導致汗液發黃。

二、黃疸:飯後立即飢餓,全身發黃,只想臥床休息,小便顏色深黃且排尿困難,畏寒發熱。這是由於飲酒過量、辛辣炙烤食物積聚內熱,導致氣血瘀滯所致。

三、谷疸:飯後立即頭暈,心中煩悶不安,全身發黃。這是由於脾胃有熱,因過度飢餓後暴飲暴食,損傷了胃氣所致。

四、酒疸: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心中疼痛,小腿脹滿,小便黃,臉上出現紅斑。這是由於飢餓時飲酒過量,醉酒後受風寒或涉水所致。

五、女勞疸:由於過度勞累、房事過度,在性交後不久就洗澡,導致發熱惡寒,腹部不脹痛,但身體和眼睛都發黃。

以上五種黃疸的症狀雖然不同,但共同點都是皮膚發黃。其根本原因都是由於濕熱所致。濕熱的輕重程度不同,表現也不同:濕氣較重,皮膚顏色像薰染的黃色,比較暗沉;熱氣較重,皮膚顏色則像橘子一樣鮮亮。因為脾臟主管肌肉,土的顏色本是黃色,濕熱內蘊,輕重不同,自然就會表現在皮膚上。如果濕熱瘀滯傷及血液,就會導致血證型黃疸。區分方法是:黃疸的小便不利,而血證型黃疸的小便通暢。

脾臟受到濕熱的侵襲,氣機鬱滯不通,常常會伴隨腹部脹滿。治療黃疸的主要方法是疏通濕熱,使其從大小便排出,茵陳蒿、五苓散、黃連、三黃等藥物都是主要的藥方。但如果單純用溫陽的藥物而沒有陰柔的藥物配合,病情過於嚴重,出現黃疸但不口渴的情況,尚可治療;如果出現黃疸且口渴,同時腹部膨脹,則較難治療。病情嚴重者,寸關尺三部脈象消失,鼻孔排出冷氣,身體像煙熏一樣,搖頭瞪眼則是心臟衰竭的徵兆,嘴唇發黑,出汗,皮膚發黃則是脾臟衰竭的徵兆,即使是名醫扁鵲也無法治療,何況是已經發展到黑色黃疸的呢?

以下是一些治療黃疸的處方:

  • 加減五苓散:適用於因飲食中暑,鬱積化熱而引起的黃疸,症狀包括煩渴引飲,小便不利。藥物組成:茵陳、豬苓、白朮、赤茯苓、澤瀉(各二錢),水煎服,飯前服用。(一方加桂心七分。)

  • 葛根豆豉湯:治療酒疸。藥物組成:葛根(三錢)、山梔子仁、枳實(麩炒)、豆豉(各二錢)、炙甘草(一錢),水煎服。

  • 秦艽飲子:適用於五種黃疸伴有口乾、發熱、微寒的症狀。藥物組成:秦艽、當歸、芍藥、白朮、官桂、熟地黃、茯苓、陳皮、小草、川芎、半夏、炙甘草(各一錢),加薑五片,水煎服。

  • 山茵陳湯:治療黃疸伴發熱,大小便不通的症狀。藥物組成:山茵陳、梔子、赤茯苓、枳實(各一錢半)、葶藶子、甘草(各一錢),加薑二片,水煎服。

  • 加味四君子湯:治療顏色發黃的黃疸。藥物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白芍藥、炙黃耆、炒白扁豆(各二錢)、炙甘草(一錢),加薑五片,大棗二枚,水煎服。

  • 茵陳湯:治療時行性熱邪鬱積於裡,導致全身發黃。藥物組成:茵陳(一兩)、梔子仁(一錢半)、大黃(三錢),水煎服。

  • 當歸白朮湯:治療酒疸導致發黃,胸悶,不想吃東西,小便黃赤,脈象弦細的症狀。藥物組成:當歸、黃芩、茵陳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、白朮(二錢)、半夏、麩炒杏仁(去皮尖)、麩炒枳實、前胡(各一錢半)、茯苓(二錢),加薑三片,水煎服。

  • 白朮湯:治療酒疸發展成黑疸,症狀包括眼睛青黑,面容晦暗,心下感覺像吞食蒜泥一樣,大便黑色,皮膚感覺遲鈍,脈象微弱而頻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