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六卷 (14)
第十六卷 (14)
1. 疸門
白朮,桂心(各二錢),枳實,豆豉,葛根,杏仁(炒,去皮尖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水煎服。
桂枝加黃耆湯,黃汗身腫,汗出已輒輕,久久必身潤,腫中痛,腰以下無汗,其腰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,劇者,不能飲食,煩躁,小便不利。
桂枝(二錢),芍藥(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,黃耆(三錢)
姜五片,棗三枚,水煎服,忌生冷。
茵陳散,黃疸食已即飢,身體、面目、爪甲、牙齒及小便悉黃,寒熱,或身體多赤多青,皆由酒食過度,為風濕所搏,熱氣鬱蒸而成。
茵陳,木通,大黃(炒),梔子仁(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,瓜蔞(一個),甘草(炙,半兩)
每五錢,姜五片,蔥白一莖,煎至八分服。大小便秘加枳實、赤茯苓、葶藶。
又有傷寒瘀血不解,鬱於表,發為黃疸,其脈浮緊,當以汗解,獨煎麻黃湯飲之。
黃耆湯,黃汗身體腫,發熱不渴,汗出染衣黃色。
黃耆(蜜炙),赤芍,茵陳(各二兩),石膏(四兩),麥門冬,淡豆豉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竹葉(十四片)
姜三片,水煎服。
滑石散,治女勞疸。
枯礬(五錢),滑石(一兩半)
為細末,每二錢,用大麥粥湯調服,以小便出黃水為度。
㗜瓜蒂散,黃疸遍身如金色,累效。
瓜蒂(二錢),母丁香(四錢),黍米(四十九粒),赤小豆(五分)
為末,每夜以少許吹兩鼻內,㗜入便睡,明日取下黃水,次服黃連散。
黃連散,黃疸大小便秘,臟腑壅熱。
黃連,大黃(醋炒。各二兩),黃芩,甘草(炙。各一兩)
每服二錢,白湯下,日三次。
犀角散,發黃心膈煩躁,目赤痛。
犀角屑,黃芩,梔子仁,升麻(各一兩),茵陳,朴硝(各二兩)
每五錢,竹葉七片,水煎服。
紫金丸,脾胃食積結塊,令人四肢怠惰,身面俱黃,肚腹膨脹,俗名黃胖病,此藥能理脾胃,消積聚,退黃,去脹,進飲食。
針砂(銀鍋內醋炒赤色,研),紫金皮(酒浸),香附(炒),京三稜(煨),蒼朮(米泔浸,炒),陳皮,厚朴,砂仁(各一兩)
麵糊丸,梧子大,每三十丸,白湯下,或酒或川椒湯亦可。忌牛肉、沙魚等物。
大溫中丸,食積黃腫病。
蒼朮,厚朴,陳皮,三稜,蓬朮,青皮(各五兩),香附(一斤),甘草(二兩),針砂(醋炒紅,三兩)
醋糊丸,梧子大,每五十丸,空心薑湯下,午後鹽湯下,臨臥酒下。
金黃丸,食積、酒積、諸積面黃,積塊堅硬,疸症。
京三稜,黑醜(各二錢),巴豆(四十九粒,去油為末),黍米粉,香附(各半兩),澤瀉(一錢半)
為末,梔子煎湯和丸,綠豆大,每三五丸,食遠白湯下。
谷疸丸,專治谷疸。
白話文:
針對黃疸的藥方:
藥方一:
白朮二錢、桂心二錢、枳實一錢、豆豉一錢、葛根一錢、炒過的杏仁(去皮尖)一錢、炙甘草一錢,用水煎服。
藥方二:桂枝加黃耆湯
這個藥方適用於黃汗,身體腫脹,出汗後症狀會稍微減輕,但久了身體會變得濕潤,腫脹的地方會疼痛,腰部以下不出汗,腰部無力疼痛,感覺皮膚裡面有東西,嚴重的話會食不下嚥、煩躁、小便不順。
藥材:桂枝二錢、芍藥三錢、炙甘草一錢、黃耆三錢,加上生薑五片、紅棗三枚,用水煎服,忌吃生冷食物。
藥方三:茵陳散
這個藥方適用於黃疸,吃了東西很快就餓,身體、臉、指甲、牙齒、小便都是黃色,會發冷發熱,或者身體出現很多紅色或青色的斑點,這些通常是因為飲酒過度,飲食不節制,被風濕侵襲,導致體內熱氣鬱積而形成。
藥材:茵陳一兩、木通一兩、炒過的大黃一兩、梔子仁一兩、石膏二兩、瓜蔞一個、炙甘草半兩。
每次使用五錢,加上生薑五片、蔥白一根,煎煮至剩八分服用。如果大小便不順暢,可以加入枳實、赤茯苓、葶藶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傷寒後瘀血沒有消散,鬱積在體表,也會引發黃疸,這種情況的脈象會浮而緊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,單獨煎麻黃湯服用。
藥方四:黃耆湯
這個藥方適用於黃汗,身體腫脹,發熱但不口渴,出汗後衣服會被染成黃色。
藥材:蜜炙黃耆二兩、赤芍二兩、茵陳二兩、石膏四兩、麥門冬一兩、淡豆豉一兩、炙甘草半兩、竹葉十四片。
加上生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
藥方五:滑石散
這個藥方適用於婦女勞累引起的黃疸。
藥材:枯礬五錢、滑石一兩半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二錢,用大麥粥湯調服,以小便排出黃色液體為度。
藥方六:㗜瓜蒂散
這個藥方適用於黃疸,全身呈現金黃色,效果顯著。
藥材:瓜蒂二錢、母丁香四錢、黍米四十九粒、赤小豆五分。
將藥材研磨成末,每晚取少量吹入兩個鼻孔,吸入後就睡,第二天會排出黃色液體,之後再服用黃連散。
藥方七:黃連散
這個藥方適用於黃疸,大小便不通暢,內臟積熱。
藥材:黃連二兩、醋炒大黃二兩、黃芩一兩、炙甘草一兩。
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,每天三次。
藥方八:犀角散
這個藥方適用於發黃,心胸煩躁,眼睛紅腫疼痛。
藥材:犀角屑一兩、黃芩一兩、梔子仁一兩、升麻一兩、茵陳二兩、朴硝二兩。
每次使用五錢,加上竹葉七片,用水煎服。
藥方九:紫金丸
這個藥方適用於脾胃因食物積滯而結塊,導致四肢無力、身面發黃、肚子脹大,俗稱黃胖病。這個藥方可以調理脾胃,消除積滯,退黃,消腫脹,增進食慾。
藥材:醋炒至紅色的針砂(研磨)一兩、酒浸泡過的紫金皮一兩、炒香附一兩、煨過的京三稜一兩、米泔水浸泡後炒過的蒼朮一兩、陳皮一兩、厚朴一兩、砂仁一兩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也可以用酒或川椒湯送服。忌吃牛肉、鯊魚等食物。
藥方十:大溫中丸
這個藥方適用於食積引起的黃疸、腫脹。
藥材:蒼朮五兩、厚朴五兩、陳皮五兩、三稜五兩、蓬朮五兩、青皮五兩、香附一斤、甘草二兩、醋炒至紅色的針砂三兩。
用醋製成糊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薑湯送服,下午用鹽水送服,睡前用酒送服。
藥方十一:金黃丸
這個藥方適用於食物積滯、飲酒積滯、各種積滯導致面黃,積塊堅硬,以及黃疸等症狀。
藥材:京三稜二錢、黑醜二錢、去油後的巴豆末四十九粒、黍米粉半兩、香附半兩、澤瀉一錢半。
將藥材研磨成末,用梔子煎湯和丸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五丸,在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藥方十二:谷疸丸
這個藥方專門治療谷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