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六卷 (1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六卷 (11)

1. 喑門

2. 舌喑,喉喑

喑者,邪入陰部也。經云:邪搏陰則為喑。然喑有二症,一曰舌喑,乃中風舌不轉運之類是也。一曰喉喑,乃勞嗽失音之類是也。蓋舌喑,但舌本不能轉運言語,而咽喉音聲則如故也。喉喑,但喉中聲嘶,而舌本則能轉運言語也。

痰涎乘虛閉塞舌本之脈道,令人喑。丹溪謂一人年三十五,連日勞倦,發啖發瘧,醫與瘧藥三發後,變為發熱,舌短,言語不辯,喉間痰吼有聲,脈洪數似滑,遂以獨參湯加竹瀝兩蚶殼許,兩服後,吐膠痰三塊,舌本正而言可辯,餘症未退,遂煎人參黃耆湯,服半月而諸症皆退,粥食調補,兩月方能起。

一中年,舌短言語不辯,始傷寒身熱,師以傷寒藥五帖後,變神昏而喑。遂作體虛有痰治,以人參五錢,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陳皮各一錢,煎湯入竹瀝薑汁飲之十二日,其舌始能語得一字。又服之半月,舌漸能轉運言語,熱除而痊。

足少陰脈挾舌本,足太陰之脈連舌本,手少陰別系舌本,若此三脈虛,則痰涎乘虛而閉塞其脈道,故舌不能轉運言語也。若此三脈亡血,則舌無血營養而喑。

經云:刺舌下中脈太過,血出不止,為喑。治當補氣血。

一男子年五十餘,嗜酒,吐血桶許,後不食,舌不能語,但渴飲水,脈略數。與四物各一兩,參朮各二兩,陳皮一兩半,甘草二錢,入竹瀝童便薑汁,至二十餘帖乃能言。凡此三脈,風熱中之,則其脈弛縱,故舌亦弛縱,不能轉運而喑。風寒客之,則其脈縮急,故舌強舌卷而喑,治在中風半身不收求之也。

「脈要精微篇」岐伯謂:心脈搏堅而長,當病舌轉不能言。

丹溪治俞繼道,遺精誤服參耆及升浮劑,遂氣壅於上焦,而音聲不出。用童便浸香附為末,調服而疏通上焦以治喑。又用蛤粉青黛為君,黃柏、知母、香附佐之為丸,而填補下焦,以治遺,十餘日良愈。《本草》云:童便主久嗽失音。故治喑多用之,由其能降火故也。

出音聲方

訶子炮去核,木通各一兩,甘草半兩,用水三升,煎一升半,入生薑地黃汁一合,再數沸,放溫分六服,食後,日三服。訶子治逆氣,破結氣。木通利九竅,治肺癰甚當。

訶子湯,治失音不能言語。

訶子(四兩,半生半煨),桔梗(一兩,半生半炒),甘草(二寸,半炙半生)

上末,每服二錢,童便一盞,水一盞,煎至七沸,溫服,甚者不過三服愈。桔梗通利肺氣,訶子泄肺導氣,童便降火甚速。

又方

桔梗(三兩),大訶子(四個),甘草(炙,二兩)

每服三四錢,水煎,入砂糖一小塊,不入童便,時時細呷,一日服盡,其效甚速。

發聲散,治咽喉語聲不出。

括姜皮,白殭蠶(去頭),甘草

俱炒黃,等分,為末,每溫酒調下三錢,或生薑自然汁調下。用五分,綿裹噙化,咽津亦可,日二三次,不拘時。

白話文:

舌喑與喉喑皆因邪氣入侵陰部所致,經書記載邪氣阻塞陰部則會導致喑啞。喑啞分為兩種:舌喑,是中風導致舌頭無法轉動說話;喉喑,是因勞累咳嗽而失聲。舌喑患者舌頭無法轉動說話,但咽喉發聲功能正常;喉喑患者喉嚨聲音嘶啞,但舌頭轉動說話功能正常。

痰涎乘虛而入,阻塞舌根的經脈通道,也會導致喑啞。丹溪先生曾治療一位三十五歲的病人,連日勞累後患上瘧疾,服用瘧疾藥後病情轉為發熱,舌頭短縮,說話不清,喉嚨有痰聲,脈象洪數而略滑。於是,醫生用獨參湯加入竹瀝(竹汁)和蚶殼(蛤蜊殼),服用兩劑後吐出三塊膠狀痰,舌頭恢復正常,說話清晰,但其他症狀未完全消失。之後再服用人參黃耆湯半個月,所有症狀才痊癒,經過兩個月的調養才恢復健康。

另一位中年病人,舌頭短縮,說話不清,起初是傷寒發熱,服用五劑傷寒藥後,神志昏迷並失聲。醫生認為是體虛痰盛,處方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陳皮等藥材,加入竹瀝和薑汁服用十二天,舌頭才勉強能說出一個字。又服藥半個月,舌頭逐漸能轉動說話,發熱也消退痊癒。

足少陰經、足太陰經和手少陰經的經脈都與舌根相連。如果這三條經脈虛弱,痰涎就會乘虛而入,阻塞經脈通道,導致舌頭無法轉動說話。如果這三條經脈血虛,舌頭缺乏血液滋養,也會導致喑啞。

經書記載:針刺舌下脈絡過度,導致出血不止,也會引起喑啞,治療應當補益氣血。

一位五十多歲嗜酒的男子,曾吐血過多,之後不進食,舌頭不能說話,只渴飲清水,脈象略數。醫生用四物湯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等藥材,加入竹瀝、童尿和薑汁,服用二十多劑藥後才能說話。這三條經脈若受風熱侵襲,經脈就會鬆弛,舌頭也會鬆弛,無法轉動而失聲;若受風寒侵襲,經脈就會收縮,舌頭僵硬捲曲而失聲,治療應參考中風半身不遂的治療方法。

《脈要精微篇》中岐伯說:心脈搏動有力而持久,如果生病,舌頭會轉動困難,不能說話。

丹溪先生曾治療俞繼道,因遺精而誤服人參黃耆和升麻附子等藥物,導致氣機壅塞於上焦,而不能發聲。於是用童尿浸泡香附子研成粉末服用,疏通上焦,治療喑啞。又用蛤粉、青黛為主藥,黃柏、知母、香附為輔藥製成丸藥,來填補下焦,治療遺精,十餘日痊癒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童尿可以治療久嗽失音,所以治療喑啞常用童尿,因為它能降火。

治療失聲的方劑:

訶子湯: 治療失音不能言語。訶子(炮製去核)、木通各一兩,甘草半兩,水三升,煎至一升半,加入生薑、地黃汁一合,再煮沸幾次,放溫後分六服,飯後服用,每日三次。訶子能理氣,破結;木通能通利九竅,治療肺癰效果很好。

另一個訶子湯方劑: 訶子(四兩,半生半煨)、桔梗(一兩,半生半炒)、甘草(二寸,半炙半生)。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童尿一盞,水一盞,煎至七沸,溫服,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桔梗能通利肺氣,訶子能泄肺導氣,童尿能迅速降火。

又一方劑: 桔梗(三兩)、大訶子(四個)、甘草(炙,二兩)。每次服用三四錢,水煎,加入少量砂糖,不加童尿,隨時少量服用,一天服完,療效很快。

發聲散: 治療咽喉失聲。括樓根皮、白殭蠶(去頭)、甘草,都炒黃,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溫酒調服三錢,或用生薑汁調服。也可以取五分,用棉花包裹含化,咽下津液,每日兩三次,不拘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