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六卷 (10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六卷 (10)

1. 眩暈門

川芎(一兩),川歸(三兩),羌活,旋覆花,蔓荊子,細辛,石膏,藁本,荊芥穗,半夏曲(炒),防風,熟地,甘草(各半兩)

每五錢,姜三片,水煎溫服。

天麻半夏湯,風痰內作,胸膈不利,頭旋眼黑,兀兀欲吐,上熱下寒,不得安臥。

天麻,半夏(各一錢),橘紅,柴胡(各七分),酒芩,前胡,甘草(炙),白茯苓(各五分),黃連(三分),姜(三片)

水煎,食後溫服,忌生冷酒面。

益氣補腎湯,淫欲過度,腎家不能納氣歸元,使諸氣逆奔而上,此眩暈出於氣虛也。

人參,黃耆(蜜炙。各一錢二分),白朮(二錢),山藥,山茱萸(各一錢半),白茯苓(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棗(二枚),水煎服。

補肝養榮湯,吐衄崩漏,肝家不能收攝榮氣,使諸血失道妄行,此眩暈生於血虛也。

當歸,川芎(各二錢),芍藥,熟地,陳皮(各一錢半),甘菊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水煎,食前服。若腎氣不降者,去菊花入煎補腎湯。

清眩化痰湯,痰火上攻作眩,及氣不降,胸滿者。

川芎,酒芩(各一錢半),天麻(一錢),半夏(湯泡,二錢),白茯苓,橘紅(各一錢二分),桔梗,枳殼(各一錢),甘草(四分)

痰結眩暈甚者,加南星、旋覆花(各一錢)。

六合湯,風虛頭暈,及血虛,或去血過多。

當歸,川芎(各二錢),白芍藥,熟地(各一錢半),秦艽(一錢),羌活(七分)

水煎,食遠服。

川芎散,勞倦後身體發熱,眩暈,神魂不安。

山茱萸(一兩),山藥,甘菊花,人參茯神,小川芎(各半兩)

上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

安腎丸,腎虛頭眩,牙齒疼痛,腰痛。

破故紙(炒),葫蘆巴(炒),茴香(炒),川楝(炒),續斷(炒。各三兩),桃仁(炒),杏仁(炒。各一兩),山茱萸,茯苓(各一兩半)

上末,蜜丸梧子大,空心,鹽湯下五十丸。

六味地黃丸(見虛損門。)

加味參夏湯,七情相干,眩暈欲倒者。

人參,半夏(各一兩半),肉桂(一兩),甘草(炙,五錢),乳香(三錢)

每五錢,姜五片,水煎服。

又治七情之氣鬱於心腹,不可忍,脈沉遲,一服立效。

枯礬散,治痰暈。

枯礬為末,薑湯調下一錢,吐之立愈。

清上丸,安神,治痰火眩暈。

石菖蒲,酸棗仁,膽星,茯苓,黃連,半夏,神麯,橘紅(各一兩),殭蠶,青黛,木香(各五錢),柴胡(七錢半)

竹瀝打糊為丸,食後,茶下一錢五分。

白話文:

眩暈門

川芎歸芍湯:用川芎(約37.5克),當歸(約112.5克),羌活、旋覆花、蔓荊子、細辛、石膏、藁本、荊芥穗、炒過的半夏曲、防風、熟地黃、甘草(各約18.75克)。

每次取約18.75克,加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
天麻半夏湯:用於風痰內生,導致胸口不適,頭暈眼花,昏昏沉沉想吐,上半身發熱而下半身寒冷,無法安穩入睡的症狀。

使用天麻、半夏(各約3.75克),橘紅、柴胡(各約2.6克),酒黃芩、前胡、炙甘草、白茯苓(各約1.9克),黃連(約1.1克),加上三片生薑。

用水煎煮後,飯後溫服,忌吃生冷食物、酒和麵食。

益氣補腎湯:用於因性慾過度,導致腎臟無法將氣納回丹田,使各種氣向上逆行,這種眩暈是由於氣虛引起的。

使用人參、蜜炙黃耆(各約4.7克),白朮(約7.5克),山藥、山茱萸(各約5.6克),白茯苓(約3.75克),炙甘草(約1.9克),紅棗(兩枚)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補肝養榮湯:用於吐血、流鼻血、月經過多等症狀,是由於肝臟無法收攝榮氣,導致各種血液不循常道妄行,這種眩暈是由於血虛引起的。

使用當歸、川芎(各約7.5克),芍藥、熟地黃、陳皮(各約5.6克),甘菊花(約3.75克),甘草(約1.9克)。

用水煎煮後,飯前服用。如果腎氣不能下降,則去除菊花,加入補腎湯服用。

清眩化痰湯:用於痰火上攻導致眩暈,以及氣不下降,胸悶的症狀。

使用川芎、酒黃芩(各約5.6克),天麻(約3.75克),用湯泡過的半夏(約7.5克),白茯苓、橘紅(各約4.7克),桔梗、枳殼(各約3.75克),甘草(約1.5克)。

如果痰結導致眩暈嚴重,則加入製南星、旋覆花(各約3.75克)。

六合湯:用於風虛引起的頭暈,以及血虛,或失血過多的情況。

使用當歸、川芎(各約7.5克),白芍藥、熟地黃(各約5.6克),秦艽(約3.75克),羌活(約2.6克)。

用水煎煮後,飯後稍久服用。

川芎散:用於勞累後身體發熱,眩暈,精神不安的情況。

使用山茱萸(約37.5克),山藥、甘菊花、人參茯神、小川芎(各約18.75克)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7.5克,用酒送服。

安腎丸:用於腎虛引起的頭暈、牙痛、腰痛。

使用炒過的補骨脂、炒過的葫蘆巴、炒過的小茴香、炒過的川楝子、炒過的續斷(各約112.5克),炒過的桃仁、炒過的杏仁(各約37.5克),山茱萸、茯苓(各約56.25克)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約50顆。

六味地黃丸(詳見虛損門)。

加味參夏湯:用於因情緒波動引起的眩暈欲倒的情況。

使用人參、半夏(各約56.25克),肉桂(約37.5克),炙甘草(約18.75克),乳香(約11.25克)。

每次取約18.75克,加五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此方又可以治療因情緒波動導致氣鬱積於心腹,難以忍受,脈象沉遲的情況,服用後效果顯著。

枯礬散:用於治療痰引起的眩暈。

將枯礬磨成粉末,用薑湯送服約3.75克,服用後嘔吐即可痊癒。

清上丸:用於安神,治療痰火引起的眩暈。

使用石菖蒲、酸棗仁、膽南星、茯苓、黃連、半夏、神麯、橘紅(各約37.5克),殭蠶、青黛、木香(各約18.75克),柴胡(約28.1克)。

用竹瀝調製成糊狀,製成藥丸,飯後用茶送服約5.6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