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五卷 (2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五卷 (23)

1. 疝氣門

又方,治疝痛。

山楂(炒,四兩),枳殼(炒),茴香(炒),山梔仁(炒。二兩),牡丹皮,柴胡,桃仁(炒),大茴(炒。各一兩),吳茱萸(五錢)

酒糊丸,鹽酒吞下五十丸。

又方,治疝痛。

蒼朮(鹽炒),香附(鹽炒),黃柏(酒炒,為君),青皮,玄胡索,益智,桃仁(為臣),茴香(為佐),大附子(鹽炒),甘草(為使)

水煎服。一痛過,更不再作矣。

一人有疝,腹內有塊,每塊痛作疝痛止,疝痛作塊痛止。

三稜,莪朮(醋煮),神麯(炒),薑黃,南星(各一兩),山楂(二兩),木香,沉香,香附(各三錢),黃連(吳茱萸同炒,去茱萸用淨黃連,五錢),桃仁,蘿蔔子,山梔仁,枳核(炒。各五錢)

薑汁蒸餅糊為丸。

治小腸氣及木腎偏墜。

黑醜一斤,用豬尿胞裝滿,以線縫口,好酒、米醋各一碗,於砂鍋內煮乾為度,取出黑醜,用青紅娘子各十九枚,於鐵鍋內炒燥,去青紅娘子,將黑醜研,取頭末四兩,另入豬苓、澤瀉細末各二兩,醋糊為丸,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,鹽酒送下,不可多服,多服令人頭眩。如頭眩,可服黑錫丹。

《元戎》加味五苓散,治疝氣卒痛,小便澀,本方加川楝子一分。

《局方》三白散,治膀胱蘊熱,濕熱乘,陰囊腫痛,大小便不利。(方見前陰門。)

復元通氣散

舶上茴香,穿山甲,蛤粉(炒。各二兩),陳皮,玄胡索,黑醜(炒末),甘草(炒。各一兩),木香(一兩半)

為末,每一大錢,食前熱酒調服。

《寶鑑》,控引睪丸,小腸病結,上而不下,痛引心臆。

茴香(炒),川楝子(炒),食茱萸,陳皮,馬藺花(醋炒。各一兩),芫花(醋炒,五錢)

醋糊為丸,梧子大,每十丸至二十丸,空心,溫酒下。

《三因》,大烏頭桂枝湯,治風寒疝氣,腹中刺痛,手足不仁,身體拘急,不得轉側,或致陰縮。

大烏頭(五枚,去皮尖,蜜煎過,洗切),桂心,白芍(各三錢),甘草(一錢)

每服四錢,薑棗煎服。

《局方》,奪命丹,遠年近日小腸疝氣,偏墜搐痛,臍下撮痛,悶亂,外腎腫硬,日漸滋長,陰間濕癢,搔成瘡。

吳茱萸(淨一斤四兩,用酒醋湯、童便各浸一宿,焙乾),澤瀉(二兩)

酒糊為丸,梧子大,每五十丸,空心,鹽湯下。

葫蘆巴丸,小腸氣,蟠腸氣,奔豚疝氣,偏墜陰腫,小腹有形如卵,上下來去,痛不可忍。或絞結繞臍,攻刺嘔吐者。

葫蘆巴(炒,一斤),巴戟(炒,六兩),川楝子(炒,一斤二兩),川烏(泡,去皮,六兩),茴香(炒,二十兩),吳茱萸(湯洗七次,十兩)

酒糊為丸,梧子大,每二十丸,空心,酒下。

戴人,禹功散

黑醜(頭末,四兩),茴香(炒,一兩)

白話文:

疝氣門

又一個藥方,治療疝氣疼痛:

炒過的焦山楂四兩、炒過的枳殼、炒過的小茴香、炒過的梔子仁各二兩、牡丹皮、柴胡、炒過的桃仁、炒過的大茴香各一兩、吳茱萸五錢。

用酒調和藥粉做成藥丸,用鹽酒送服五十丸。

又一個藥方,治療疝氣疼痛:

鹽炒的蒼朮、鹽炒的香附、用酒炒的黃柏(作為主要藥材)、青皮、玄胡索、益智、桃仁(作為輔助藥材)、小茴香(作為佐藥)、鹽炒的大附子、甘草(作為引導藥)。

用水煎服。疼痛一旦緩解,就不會再發作了。

有一個人患有疝氣,腹內有腫塊,每次腫塊痛的時候,疝氣就不痛;疝氣痛的時候,腫塊就不痛。

三稜、用醋煮過的莪朮、炒過的麥芽、薑黃、南星各一兩、山楂二兩、木香、沉香、香附各三錢、用吳茱萸同炒後去除吳茱萸的淨黃連五錢、桃仁、蘿蔔子、梔子仁、炒過的枳殼各五錢。

用薑汁和蒸餅糊做成藥丸。

治療小腸疝氣和睪丸偏墜腫大:

黑醜一斤,用豬膀胱裝滿,用線縫好口,加入好酒、米醋各一碗,在砂鍋內煮到乾為止,取出黑醜,用青娘子、紅娘子各十九枚,在鐵鍋內炒乾,去除青紅娘子,將黑醜研磨成粉,取頭末四兩,另外加入豬苓、澤瀉細末各二兩,用醋調和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鹽酒送服,不能多服,多服會讓人頭暈。如果頭暈,可以服用黑錫丹。

《元戎》加味五苓散,治療疝氣突然疼痛、小便不暢,本方加入川楝子一分。

《局方》三白散,治療膀胱蘊積熱邪、濕熱侵襲,導致陰囊腫痛、大小便不暢。(藥方見前陰門。)

復元通氣散:

舶上茴香、穿山甲、炒過的蛤粉各二兩、陳皮、玄胡索、炒過的黑醜末、炒過的甘草各一兩、木香一兩半。

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飯前用熱酒調服。

《寶鑑》記載,此方能牽引睪丸、治療小腸病結,導致向上而不向下、疼痛牽引到胸部。

炒過的小茴香、炒過的川楝子、食茱萸、陳皮、用醋炒過的馬藺花各一兩、用醋炒過的芫花五錢。

用醋調和藥粉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

《三因》記載,大烏頭桂枝湯,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疝氣、腹中刺痛、手腳麻木、身體拘緊,不能轉動身體,甚至導致陰莖內縮。

大烏頭(五枚,去除外皮尖端,用蜜煎過,洗淨切開)、桂心、白芍各三錢、甘草一錢。

每次服用四錢,用薑和棗煎水服用。

《局方》記載,奪命丹,治療多年或近期發作的小腸疝氣,睪丸偏墜抽痛,臍下疼痛,煩悶不安,外陰腫硬,逐漸長大,陰部潮濕搔癢,搔抓成瘡。

吳茱萸(淨重一斤四兩,用酒、醋湯、童便各浸泡一夜,烘乾),澤瀉二兩。

用酒調和藥粉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
**葫蘆巴丸,**治療小腸疝氣、腸絞痛、疝氣疼痛、睪丸偏墜腫大、小腹有形狀像雞蛋的腫塊,上下移動,疼痛難忍,或者絞結在肚臍周圍,攻痛嘔吐。

炒過的葫蘆巴一斤、炒過的巴戟六兩、炒過的川楝子一斤二兩、泡過的川烏(去皮)六兩、炒過的小茴香二十兩、用熱水洗過七次的吳茱萸十兩。

用酒調和藥粉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用酒送服。

戴人,禹功散:

黑醜頭末四兩,炒過的小茴香一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