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五卷 (2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五卷 (22)

1. 疝氣門

大凡邪氣襲於人之經也,隨各經而名之,襲於腎為腎氣,襲於膀胱,為膀胱氣,襲於小腸,為小腸氣。腎與膀胱相為表裡,其氣通於外腎,繫於睪丸,此三經與厥陰互相聯絡,而又俱在下部,與衝任督諸脈會也。戴人亦曰,腎之穴十,而言疝者五。丹溪乃言與腎絕無相干。絕之一字,未細考爾,實相須也。

凡久立過內則傷腎,勞力遠行則傷筋,腎傷則膀胱虛,筋傷則肝氣弱,一有所傷風寒濕邪,乘虛而襲人於腎,則脬囊腫,小腹痛,而足冷,舌本強,此腎經受病之候。入於肝,則先從陰器冷痛,上抵胠脅,唇青足厥,甚則舌卷囊縮,此肝經受病之候也。膀胱乃胞之室,《素問·骨空論篇》曰:任脈起於中極之下,以上毛際,循腹裡上關元,自胞上過帶脈,貫臍而上。故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或指膀胱氣者,以此也。

又衝脈為病,逆氣裡急,督脈起少腹以下,骨中央。女子入系廷孔,其孔溺孔之端也。其絡繞陰器,合篡間,繞篡後,別繞臀至少陰。其男子循莖下至篡,與女子等,其少腹直上者,貫臍中央,上貫心,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,不得前後為沖疝。注曰:衝任督皆奇經,一源而三歧,都與腎肝會也,由是考之,各有所本,匪謬也。

惟肝腎居多,腎不得無相干,肝不得獨主疝,從可知矣。揣戴人之意,若獨屬之肝,則東方實,為有餘,有餘者瀉之,庶可以行生平所長之技也。師者誠能體認不謬,則通塞一適其宜。丹溪、戴人不多讓矣。

挾虛者當用參朮為君,佐以疏導之藥。其脈豁大,按之無力者虛也,又按之不定者,亦屬虛,必用桂枝、山梔炒過,烏頭細切炒過,為末,以薑汁糊為丸,每服三四十丸,薑湯下,大能劫痛。食積與死血成痛者,梔子、桃仁、山楂、枳實、吳茱萸並炒,以生薑汁、順流水煎湯,調服。一方加茴香、附子。

戴元禮曰:木腎者,心火下降,則腎水不患乎不溫,真陽下行,則腎水不患乎不和,安有所謂木強者哉。夫惟嗜欲內戕,腎家虛憊,故陰陽不相交,水火不相濟,而沉寒、痼冷凝滯,脹大作痛,頑痹結硬,不可純用燥熱,當溫散溫利以逐其邪。邪氣內消,榮衛流轉,盎如寒谷春回,蓋有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之妙矣。

橘核散,單止痛,此蓋濕熱,因寒鬱而發。用梔子仁以除濕熱,用烏頭以散寒鬱,況二藥皆下行之藥。而烏頭又為梔子所引,其行尤速,不使胃中停留也。

橘核,桃仁,梔子,川烏(炒),吳茱萸水煎服。

又方,劫痛。

烏頭(細切,炒),梔子仁(炒等分)

為末,或加,或減,白湯丸服亦可。

積疝方

山楂(炒,一兩),茴香(炒),柴胡(炒。各三錢),牡丹皮(一錢)

酒糊丸,如梧子大,鹽湯下六十丸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邪氣侵襲人體的經絡時,會隨著侵入的經絡而有不同的名稱。如果邪氣侵襲腎經就叫做腎氣,侵襲膀胱經就叫做膀胱氣,侵襲小腸經就叫做小腸氣。腎和膀胱互為表裡,它們的氣通到外生殖器,並聯繫著睪丸。這三條經脈與肝經(厥陰經)互相聯絡,而且都在身體的下部,與衝脈、任脈、督脈等經脈會合。戴人也說,腎經有十個穴位,但談到疝氣的卻有五個。朱丹溪卻說疝氣和腎沒有任何關係,這「絕」字,沒有仔細考察,其實它們是互相需要的。

凡是久站過久會損傷腎,勞累奔波會損傷筋。腎損傷則膀胱虛弱,筋損傷則肝氣虛弱。一旦身體有所損傷,風寒濕邪就會趁虛而入,侵襲腎,就會導致陰囊腫大、小腹疼痛、足部冰冷、舌根僵硬,這是腎經受病的症狀。如果邪氣侵入肝經,就會先從陰莖部位開始出現冷痛,向上延伸至肋骨下方,嘴唇發青、手腳冰冷,嚴重時會出現舌頭蜷縮、陰囊收縮,這是肝經受病的症狀。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地方,《素問·骨空論篇》說:任脈起於中極穴的下方,沿著陰毛邊緣向上,經過腹腔內的關元穴,從膀胱上方經過帶脈,貫穿臍部向上。所以任脈出現問題,男子會發生內部結塊的七種疝氣,或者說是指膀胱氣,就是這個原因。

此外,衝脈發病,會出現氣逆衝急的症狀。督脈起於小腹下部,沿著骨頭中間向上。女性的督脈會進入陰道口的末端,其末端是尿道口。督脈的支脈環繞陰部,會合陰囊和會陰,再繞到會陰後方,分支繞到臀部到足少陰經。男子的督脈沿著陰莖向下延伸至會陰,和女子一樣。它從小腹直向上行的分支,貫穿肚臍中央,向上貫穿心臟,因此發生疾病時會從小腹向上衝到心部疼痛,無法前後活動,這就是衝疝。註解說:衝脈、任脈、督脈都是奇經八脈,同出一源,分為三支,都與腎經、肝經會合。由此看來,疝氣的發生各有其原因,並非謬誤。

其中,以肝、腎兩經的問題居多,腎的影響是不可少的,但也不能單獨歸咎於肝。從這裡可以明白。揣摩戴人(戴元禮)的意思,如果認為疝氣單單屬於肝,那麼肝屬東方,五行屬木,木氣太盛,應該瀉其有餘,這樣才能發揮他平生擅長的醫術。如果為醫者能真正理解這個道理,並能正確地疏通經絡,使氣血暢通,那麼就能和丹溪、戴人齊名了。

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,應當以人參、白朮等補氣藥為主要藥物,佐以疏導氣機的藥物。如果脈象寬大無力,按壓時感覺無力,或者按壓時跳動不定,都屬於虛證,必須使用桂枝、山梔(炒過)、烏頭(切成小片炒過)研磨成粉,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四十粒,用薑湯送服,能迅速止痛。如果是由於食物積滯或瘀血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梔子、桃仁、山楂、枳實、吳茱萸一同炒過,用生薑汁和流動的水煎煮後調服。也可以加茴香、附子。

戴元禮說:木腎,是因為心火下行,腎水就不會怕不溫暖,真陽下行,腎水就不會怕不調和,哪裡會有所謂木氣太過強盛的情況呢?只是因為縱慾過度,損傷了腎臟,導致腎氣虛弱,陰陽不相交,水火不相濟,所以會產生沉寒、頑固的冷滯凝結,導致腫脹疼痛、麻木僵硬,不能單純使用燥熱的藥物,應當使用溫散、溫利的藥物來驅除邪氣。當邪氣消退,營衛之氣流轉順暢,身體就會像寒冷的冬天迎來春天一樣,能達到不急卻能很快好轉,沒有行動卻自然康復的效果。

「橘核散」這個方子,單純有止痛的效果,這是因為濕熱之氣因寒氣鬱結而發病。用梔子仁來清除濕熱,用烏頭來散寒解鬱,何況這兩味藥都是下行的藥物,而且烏頭又被梔子所引導,它的藥效運行更快,不讓藥物停留在胃中。

橘核,桃仁,梔子,川烏(炒),吳茱萸,用水煎服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來快速止痛:

烏頭(切成小片,炒),梔子仁(炒),等分研成粉末。可以根據病情加減藥量,用白開水調和做成藥丸服用也可以。

治療積聚性疝氣的藥方:

山楂(炒,一兩),茴香(炒),柴胡(炒,各三錢),牡丹皮(一錢)

用酒調和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一樣大小,用鹽湯送服六十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