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卷 (3)

1. 明暑篇

來復丹,治伏暑泄瀉,身熱脈弱。

硝石(一兩,同硫黃火上微炒,用柳條攪,結砂子,不可火大),太陰玄精石(一兩,研),硫黃(一兩),青皮,五靈脂(去砂土),陳皮(各二兩)

上為末,好醋糊為丸,綠豆大,空心米飲下二三十丸。

大黃龍丸,中暑昏暈,身熱惡寒,頭痛,或往來寒熱,煩渴吐瀉。

舶上硫黃,硝石(各一兩),雄黃,滑石,白礬(各五錢),寒食麵(四兩)

上為末,滴水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丸至七丸,漸加至四十丸。

劉宗厚曰:此藥通利三焦,分理陰陽,溫胃開結,治揮霍變亂,神志昏憒,元氣下降者甚捷。然病因實火濕熱者勿用。

子和,桂苓甘露飲

桂,人參,藿香(各半兩),茯苓,白朮,甘草,葛根,澤瀉,石膏,寒水石(各一兩),木香(一錢)

為末,白湯調三錢。

宣明桂苓甘露飲

茯苓,澤瀉(各一兩),石膏,寒水石(各二兩),滑石(四兩),白朮,桂,豬苓(各半兩)

為末,溫湯調下二三錢。

生脈散

人參,五味子,麥門冬(各二錢)

水煎服。一方加黃耆、甘草。

卻暑散,治冒暑伏熱,頭目眩暈,嘔吐,瀉痢,煩渴,背寒,面垢。

赤茯苓,甘草(生。各四兩),寒食麵,生薑(各一斤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白湯下。

冷香飲子,治傷暑暍,霍亂,腹痛,煩躁,脈沉微或伏。

草果仁(三兩),附子,陳皮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

每服一兩,水煎,入姜,冷服。

黃連解毒湯(方在火門)

二氣丹,伏暑傷冷,二氣交錯,中脘痞悶,或頭痛惡心並治。

硝石,硫黃(各等分)

上為末,銀器內文武火炒令鵝黃色,再輾細,用糯米煮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新汲水下。

香薷丸,大人小兒傷暑伏熱,燥渴瞀悶,頭目昏眩,胸膈煩滿,嘔噦噁心,口苦舌乾,肢體困倦,不思飲食。或發霍亂,吐利,轉筋,並治。

香薷(去根,一兩),木瓜,紫蘇葉,藿香(洗),茯神(去心。各半兩),甘草(炙),檀香,丁香(各二錢半)

上為末,煉蜜和丸,雞頭子大,每服一丸至二丸,細嚼,溫湯下,或新汲水化下。

春澤湯,伏暑發熱,煩渴引飲,小便不利,兼治傷寒陰陽不分,疑似之間,最宜服此。

澤瀉(三錢),豬苓,茯苓,白朮(各一錢),桂心,柴胡(各一錢),人參,麥門冬(各一錢半)

渴甚去桂,加五味子、黃連各二錢。

香樸飲子,大人小兒伏暑,吐瀉,虛煩,悶亂。

人參,烏梅肉,茯苓,甘草(炙),紫蘇,澤瀉,香薷,半夏曲,白扁豆,木瓜,厚朴(薑製。各一錢)

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清暑六和湯,心脾不調,氣不升降,霍亂轉筋,嘔吐泄瀉,寒熱交作,痰喘咳嗽,胃脘痞滿,頭目昏痛,肢體浮腫,嗜臥倦怠,小便赤澀。並傷寒陰陽不分,冒暑伏熱煩悶,或成痢疾,中酒煩渴畏食。

白話文:

來復丹,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導致的腹瀉,伴隨身體發熱、脈象虛弱。

藥材:硝石(一兩,與硫磺一同用小火炒,用柳條攪拌,使其結成砂狀,火不可過大),太陰玄精石(一兩,磨成粉末),硫磺(一兩),青皮、五靈脂(去除砂土)、陳皮(各二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好醋調成糊狀製成藥丸,如綠豆大小,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二三十丸。

大黃龍丸,治療中暑引起的昏迷、頭暈,身體發熱又怕冷,頭痛,或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口渴煩躁、嘔吐腹瀉。

藥材:舶上硫磺、硝石(各一兩),雄黃、滑石、白礬(各五錢),寒食麵(四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滴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丸至七丸,可逐漸增加至四十丸。

劉宗厚說:此藥能疏通全身氣機,調和陰陽,溫暖胃部、開解鬱結,對於因暑熱而導致的突然昏厥、意識不清、元氣虛弱下陷的症狀,效果非常迅速。但是,如果病因是實火或濕熱則不宜使用。

桂苓甘露飲(子和方)

藥材:桂枝、人參、藿香(各半兩),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葛根、澤瀉、石膏、寒水石(各一兩),木香(一錢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沖服三錢。

宣明桂苓甘露飲

藥材:茯苓、澤瀉(各一兩),石膏、寒水石(各二兩),滑石(四兩),白朮、桂枝、豬苓(各半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溫水沖服二三錢。

生脈散

藥材:人參、五味子、麥門冬(各二錢)。

製法:用水煎服。有一個方子會再加入黃耆、甘草。

卻暑散,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引起的頭暈目眩、嘔吐、腹瀉、煩渴、背部發冷、面部垢膩。

藥材:赤茯苓、甘草(生用,各四兩),寒食麵、生薑(各一斤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
冷香飲子,治療因中暑、中熱引起的霍亂、腹痛、煩躁不安、脈象沉微或幾乎摸不到。

藥材:草果仁(三兩),附子、陳皮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。

製法: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,放涼後服用。

黃連解毒湯(此方在《火門》中記載)

二氣丹,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又感受寒冷,導致寒熱交錯、胸腹部脹滿不適、或頭痛噁心等症狀。

藥材:硝石、硫磺(等量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銀器盛裝,以文火和武火交替炒至鵝黃色,再研磨成細末,用糯米煮成的糊製成藥丸,如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新打上的井水送服。

香薷丸,治療大人小孩因暑熱潛伏體內,導致口渴、頭暈、胸悶、噁心嘔吐、口苦舌燥、身體困倦、食慾不振,或發生霍亂、吐瀉、抽筋等症狀。

藥材:香薷(去根,一兩),木瓜、紫蘇葉、藿香(洗淨)、茯神(去心,各半兩),甘草(炙)、檀香、丁香(各二錢半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如雞頭子大小,每次服用一丸至二丸,細嚼後用溫水送服,或用新打上的井水化開服用。

春澤湯,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而發熱、口渴、小便不利,也可用於治療傷寒陰陽不分、病情不明確的情況,此方最為適宜。

藥材:澤瀉(三錢),豬苓、茯苓、白朮(各一錢),桂心、柴胡(各一錢),人參、麥門冬(各一錢半)。

如果口渴嚴重,則去掉桂心,加入五味子、黃連各二錢。

香樸飲子,治療大人小孩因暑熱潛伏體內而出現吐瀉、虛煩、胸悶心亂等症狀。

藥材:人參、烏梅肉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紫蘇、澤瀉、香薷、半夏曲、白扁豆、木瓜、厚朴(用生薑炮製,各一錢)。

製法: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清暑六和湯,治療因心脾不調、氣機升降失常引起的霍亂抽筋、嘔吐腹瀉、忽冷忽熱、痰多咳嗽、胃脘脹滿、頭暈目痛、肢體浮腫、嗜睡倦怠、小便赤澀等症狀。也可用於治療傷寒陰陽不分、因暑熱潛伏體內而煩悶、或形成痢疾、飲酒過度後口渴厭食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