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四卷 (19)
第十四卷 (19)
1. 不得臥
四君子加酸棗仁、生薑煎服。
許學士,珍珠母丸,肝虛內受風邪,臥則寬散而不收,狀若驚悸。
珍珠母(另研末,三錢),當歸,熟地(各一兩半),人參,茯苓,酸棗仁,柏子仁,犀角(各一兩),沉香,龍齒(各五錢)
為末,蜜丸,梧子大,辰砂為衣,每四五十丸,金銀薄荷湯下,日午及夜服。(一方多虎睛一對,麝香一錢。)
獨活湯,治同前,相兼服。
獨活,羌活,人參,前胡,細辛,半夏,酸棗仁,沙參,茯苓,甘草,五味子(各等分)
每七錢,姜三片,烏梅一個,不拘時煎服。
紹興癸丑,予待次四明,有董生者,患神氣不寧,每臥則魂飛揚,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,驚悸多靨,通夕無寐,更醫不效。予為診視,詢之曰:醫作何病治?董曰:眾皆以為心病。予曰:以脈言之,肝經受邪,非心病也。肝氣因虛,邪氣襲之。肝,藏魂者也。遊魂為變,平人肝不受邪,臥則魂歸於肝,神靜而得寐。
今肝有邪,魂不歸,是以臥則魂飛揚若離體也。肝主怒,故小怒則劇。董欣然曰:前此未之聞,雖未服藥,已覺沉疴去體矣。願求治之。予曰:公且持此說,與眾醫議所治之方,而徐質之。閱旬日,復至云:醫遍議古今方無與病相對者,故予處此二方以贈,服一月而病悉除。
此方用真珠母為君,龍齒佐之,真珠母入肝經為第一,龍齒與肝同類也。龍齒、虎睛今人例以為鎮心藥,殊不知龍齒安魂,虎睛定魄,各言其類也。蓋東方蒼龍木也,屬肝而藏魂;西方白虎金也,屬肺而藏魄。龍能變化,故魂遊而不定。虎能專靜,故魄止而有守。予謂治魄不寧者,宜以虎睛,治魂飛揚者,宜以龍齒。
萬物有成理而不失,在夫人達之而已。
益榮湯,血不足,不寐,及怔忡驚悸。
當歸,黃耆,遠志,配棗仁(炒),茯神,柏子仁,麥冬,白芍,人參,紫石英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,甘草(五分)
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[不得臥]
用四君子湯加上酸棗仁、生薑一起煎服。
許學士的病,是因為肝虛,內受風邪侵襲。當他躺下時,氣血就容易鬆散而不收斂,出現類似驚悸的症狀。
珍珠母丸的配方:珍珠母(另外研成粉末,用三錢)、當歸、熟地(各用一兩半)、人參、茯苓、酸棗仁、柏子仁、犀角(各用一兩)、沉香、龍齒(各用五錢)。
將這些藥材研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再用辰砂(硃砂)作為外衣。每次服用四、五十丸,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,在中午和晚上服用。(另一個配方加虎睛一對、麝香一錢)。
另一個方子是獨活湯,也用來治療前面描述的症狀,可以和珍珠母丸搭配服用。
獨活湯的配方:獨活、羌活、人參、前胡、細辛、半夏、酸棗仁、沙參、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(各用等分)。
每次用七錢,加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,不拘時間煎服。
紹興癸丑年,我(作者,下同)在四明等待任職,當時有個姓董的書生,患有神情不寧的毛病,每次躺下睡覺,就感覺魂魄飛散,覺得身體躺在床上,但魂魄卻離開了身體,經常驚悸,整晚都睡不著,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效。我為他診斷後,問他:「醫生都說你得了什麼病啊?」董生回答:「大家都認為是心病。」我說:「從脈象來看,是肝經受到邪氣侵擾,不是心病。肝氣虛弱,所以邪氣才會侵入。肝臟是藏魂的地方。當魂魄遊離不定時,就會出現變異。正常人的肝臟沒有受到邪氣,躺下睡覺時,魂魄就會歸藏於肝,神志安靜就能入睡。」
「現在你的肝臟有邪氣,魂魄無法歸藏,所以躺下時就會感覺魂魄飛散,好像離開了身體。肝臟主怒,所以稍微生氣就會使病情加重。」董生聽了很高興,說:「以前從未聽過這樣的說法,雖然還沒吃藥,但已經感覺沉疴去除了一部分。希望您能幫我治療。」我說:「你先拿我的說法去和別的醫生討論,看看他們怎麼說,然後再慢慢驗證。」過了十天,董生又來找我,說:「找遍了所有醫生,研究了各種古方,都沒有能對應我病情的,所以希望我能開藥方給他。」於是我開了這兩個藥方給他,他服用一個月後,病就完全好了。
這個方子用珍珠母作為主要藥物(君藥),龍齒輔助它,珍珠母入肝經的效果最好,龍齒與肝臟同屬一類。龍齒、虎睛現在的人都把他們當作鎮靜心神的藥物,但其實龍齒是安魂的,虎睛是定魄的,各自有不同的作用。因為東方蒼龍屬木,屬於肝臟而藏魂;西方白虎屬金,屬於肺臟而藏魄。龍能變化,所以魂魄會遊離不定;虎能安靜,所以魄才能安定不散。我認為,治療魄不寧的人,應該用虎睛;治療魂飛揚的人,應該用龍齒。
萬物都有其道理,不會有差錯,就看人能不能通達這些道理而已。
益榮湯:適用於血虛、失眠,以及出現心悸、驚悸的症狀。
配方:當歸、黃耆、遠志、炒過的酸棗仁、茯神、柏子仁、麥冬、白芍、人參、紫石英(各用一錢)、木香(七分)、甘草(五分)。
加生薑三片、大棗兩枚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