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四卷 (18)
第十四卷 (18)
1. 不得臥多臥門
2. 不得臥
《靈樞》曰:病而不得眠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衛氣不得入於陰,常留於陽。留於陽則陽氣滿,陽氣滿則陽蹻盛,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,故目不冥矣。(大惑論。)
黃帝問於伯高曰:夫邪氣之客人也,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,何氣使然?伯高曰:五穀入於胃也,其糟粕、津液、宗氣分為三隧。故宗氣積於胸中,出於喉嚨,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。營氣者,泌其津液,注之於脈,化以為血,以榮四末,內注五臟六腑,以應刻數焉。衛氣者,出其悍氣之剽疾,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。
晝日行於陽,夜行於陰,常從足少陰之分間,行於五臟六腑。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,則衛氣獨衛其外,行於陽,不得入於陰。行於陽則陽氣盛,陽氣盛則陽蹻陷,不得入於陰,陰虛故目不瞑。黃帝曰:善。治之奈何?伯高曰:補其不足,瀉其有餘,調其虛實,以通其道而去其邪。
飲以半夏湯一劑,陰陽已通,其臥立至。黃帝曰:善。此所謂決瀆壅塞,經絡大通,陰陽和得者也。願聞其方。伯高曰: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,揚之萬遍,取其清者五升煮之。炊心葦薪,火沸,置秫米一升,治半夏五合,徐炊,令竭為一升半,去其滓,飲汁一小杯,日三稍益,以知為度。故其病新發者,覆杯則臥,汗出則已矣。
久者三飲而已。(此去飲之劑也。)
《內經》曰:胃不和則臥不安。帝曰:人之不能偃臥者何也?岐伯曰:肺者臟之蓋也。肺氣盛則肺大,肺大不能偃臥。
王海藏云:膽虛不眠寒也。(《聖惠方》酸棗仁炒,為末,以竹葉湯調服。)
張子和治一富家婦人,因思慮過甚,二年不得寐,無藥可療,其夫求治。脈之兩手俱緩,此脾受邪也。脾主思故也。乃與其夫議以怒激之,多取其財,飲酒數日,不處一法而去。其婦大怒汗出,是夜困眠。如此者八九日不寤,自是食,其脈得平。(此怒勝思法也。)
水腫病,令人不得臥,臥則驚,驚則咳甚,此水氣凌肺也。
溫膽湯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,或則驚悸,極效。
丹溪治煩不得眠,益元散加牛黃服之。
有心血不足而不寐者,用益榮湯。
仲景,酸棗湯,治虛煩不得眠。
酸棗仁(二升),甘草(一兩),知母,茯苓,川芎(各二兩)
水八升,煮酸棗仁得六升,內諸藥,煎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一方加生薑二兩。
《本事》,鱉甲丸,膽虛不得眠,四肢無力。
酸棗仁,鱉甲,羌活,牛膝,黃耆,人參,五味子(各等分)
蜜丸,梧子大,每四五十丸,溫酒下。
《聖惠》,酸棗地黃湯,骨蒸勞,煩心不得眠。
酸棗仁(一兩)
水一大碗半,研,絞取汁,下米二合,煮粥熟,再入地黃汁一合,更煮過,不計時服之。
六物湯,治振悸不得眠。
白話文:
不得臥
《靈樞》記載:生病睡不著覺,是什麼氣導致的?岐伯說:衛氣無法進入陰經,常停留在陽經。停留在陽經則陽氣充盈,陽氣充盈則陽經的經脈盛,無法進入陰經則陰氣虛弱,所以眼睛閉不上。《大惑論》也是這樣說的。
黃帝問伯高:邪氣入侵人體,有時讓人眼睛閉不上,睡不著覺,這是什麼氣導致的?伯高說:五穀進入胃裡,會分成糟粕、津液、宗氣三種物質。宗氣積聚在胸中,從喉嚨出來,貫通心脈,用來進行呼吸。營氣則是由津液分泌,注入脈絡,化為血液,滋養四肢末端,內注五臟六腑,以配合時間的規律。衛氣則是由強悍之氣組成,快速地運行於四肢末端、肌肉、皮膚之間,不停地運行。
白天衛氣運行在陽經,晚上運行在陰經,通常循著足少陰經的分支,運行於五臟六腑。現在邪氣入侵五臟六腑,則衛氣只能守護體表,運行在陽經,無法進入陰經。運行在陽經則陽氣盛,陽氣盛則陽經的經脈虛弱,無法進入陰經,陰氣虛弱,所以眼睛閉不上。黃帝說:很好。怎麼治療?伯高說:補充不足之處,瀉去多餘之處,調和虛實,疏通經絡,去除邪氣。
服用半夏湯一劑,陰陽就通暢了,就能夠睡覺了。黃帝說:很好。這就是所謂的疏通阻塞,使經絡暢通,陰陽調和的意思。我想知道它的方劑。伯高說:此湯方劑使用來自千里之外的流水八升,攪拌一萬遍,取其清澈的五升來煮。用葦薪燒火,水沸騰後,放入秫米一升,炮製好的半夏五合,慢慢地煮,直到煮成一升半,去掉渣滓,服用一小杯湯汁,每天三次,逐漸增加用量,直到病情好轉為度。所以如果是新發的病症,喝完一杯湯就能睡著,出汗後就好了。
久病則喝三次即可。(這是治療的藥方。)
《內經》記載:胃不和則睡不安穩。黃帝問:人為什麼不能平躺著睡覺?岐伯說:肺是臟腑的蓋子。肺氣盛則肺部膨脹,肺部膨脹則不能平躺著睡覺。
王海藏說:膽虛則睡不著覺並伴有寒症。(《聖惠方》用炒酸棗仁研末,用竹葉湯調服。)
張子和治療一個富家婦人,因為思慮過度,兩年睡不著覺,沒有藥能治好,她的丈夫來求醫。把脈發現她的雙手脈象都緩慢,這是脾受邪氣侵襲。脾主思慮。於是就和她的丈夫商量,用激怒她的方法,奪取她的財物,讓她飲酒數日,不採用任何治療方法。她的妻子大怒,出汗,那天晚上睡得很香。這樣持續八九天沒醒,從此之後就能吃飯了,脈象也正常了。(這是用怒氣勝過思慮的方法。)
水腫病會讓人睡不著覺,躺下就驚嚇,驚嚇則咳嗽加重,這是水氣侵犯了肺部。
溫膽湯治療大病後虛煩不得眠,或伴有驚悸,效果極佳。
朱丹溪治療煩躁不得眠,用益元散加牛黃服用。
有心血不足而失眠者,用益榮湯。
張仲景的酸棗湯,治療虛煩不得眠。
酸棗仁(二升),甘草(一兩),知母、茯苓、川芎(各二兩)
水八升,煮酸棗仁到六升,加入其他藥物,煎煮到三升,分溫三次服用。一方加生薑二兩。
《本事方》記載,鱉甲丸治療膽虛不得眠,四肢無力。
酸棗仁、鱉甲、羌活、牛膝、黃耆、人參、五味子(各等分)
製成蜜丸,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溫酒送服。
《聖惠方》記載,酸棗地黃湯治療骨蒸勞熱,煩躁心煩不得眠。
酸棗仁(一兩)
水一大碗半,研磨,擠出汁液,加入米二合,煮粥,再加入地黃汁一合,繼續煮,不計時服用。
六物湯,治療心悸不得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