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四卷 (1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四卷 (13)

1. 痓門(附:勞風)

生生子曰:《內經》云:肺移熱於腎,傳為柔痓。痓,古云痙,勁切之謂也。仲景諸公傷寒書,皆以為太陽風濕所致,亦有兼陽明經者。仲景謂汗下過多,及瘡家發汗過度皆成痓。此指外感之邪,原系傷寒家法也。陳無擇、張子和諸公云,亦有風火痰熱之內因者。謂此病多由亡血,筋無所營,故邪得以所襲。

丹溪謂此癇為虛,此皆指內傷之症也。觀剛柔二字則亦當有虛實之別。大抵剛者多從外感,柔者多從內傷。故治斯疾者,但明知從外感而來,則用傷寒家法,若從雜症而來,則用陳無擇、丹溪、劉宗厚、張子和諸家之法。庶表裡詳盡,始無遺此失彼之患矣。

《內經》云:諸痓項強,皆屬於濕。(王注太陽傷濕。)又云: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。(王注陽內鬱而陰行於外。)劉宗厚云:按《內經》言痓,肺、腎、太陽、督脈與夫六氣皆能為之。大抵皆主於濕。

仲景云:太陽病,發熱無汗,反惡寒者,名曰剛痓。成無己曰:痓者痙也,強也。《千金》曰:太陽中風,重感寒濕變痓。太陽病,發熱無汗為表實,則不當惡寒,今反惡寒者,則太陽中風,重感於寒,為痓病也。以表實感寒,故曰剛痓。

太陽病,發熱,汗出,不惡寒者名曰柔痓。成無己曰:太陽病,發熱,汗出,為表虛,則當惡寒,其不惡寒者,為陽明病,今發熱,汗出,而不惡寒者,非陽明證,則是太陽中風,重感於濕,為柔痓也。表虛感濕,故曰柔痓。

太陽病,發熱,脈沉而細者,名曰痓。成無己曰:太陽主表,太陽病發熱為表病,脈當浮大,今脈反沉細,既不愈,則太陽中風,重感於濕,而為痓也。《金匱要略》曰:太陽病,其證備,身體強,𠘧𠘧然,脈反沉細,此為痓,栝蔞桂枝湯主之。

太陽病,發汗太多因致痓。成無己曰:太陽病,發汗太多則亡陽。《內經》曰: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,陽微不能養筋,則筋脈緊急而成痓也。

病身熱足寒,頸項強急,惡寒時頭熱,面赤,目脈赤,獨搖頭,卒口噤,背反張者,痓病也。

成無己曰:太陽中風為純中風也,太陽中寒為純傷寒也,皆不作痓。惟是太陽中風重感寒濕,乃變為痓也。身熱足寒者,寒濕傷下也。時頭熱面赤,目脈赤,風傷於上也。頭搖,風主動也。獨頭搖者,頭為諸陽之會,風傷陽也。若純傷風者,身亦為動搖,手足為之搐搦,此皆內挾寒濕,故頭搖也。

口噤者,寒主急也。卒口噤者,不常噤也,有時而緩。若風寒相搏,則口噤而不時開,此皆加之風濕,故卒口噤也。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,上額,交巔上,其支別者,從巔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循肩膊內,夾脊抵腰中,下貫臀以下至足。風寒客於經中,則筋脈拘急,故頸項強急而背反張也。

白話文:

痓門(附:勞風)

古籍記載,痓症(抽搐)是肺部熱邪傳至腎臟引起的。《內經》稱之為柔痓,古稱痙,指肌肉強直抽搐。張仲景認為是太陽經風濕所致,有時也兼及陽明經,並指出汗下過多或瘡瘍患者發汗過度都可能導致痓症。這是從外感角度解釋的傷寒學說。

陳無擇、張子和等醫家則認為,痓症也可能由風火痰熱等內因引起,多因失血導致筋脈失養,讓邪氣得以入侵。朱丹溪認為此病多為虛證。總體而言,痓症有虛實之分,外感者多為剛痓,內傷者多為柔痓。治療時,需明辨病因,外感者用傷寒療法,內傷者則需參考陳無擇、朱丹溪、劉宗厚、張子和等醫家的治療方法,才能做到標本兼治。

《內經》指出,各種痓症伴隨項強(頸項僵硬)都屬於濕邪所致;諸暴強直(突然肢體強直)皆屬於風邪所致。劉宗厚認為,《內經》所述痓症,與肺、腎、太陽經、督脈及六淫邪氣皆有關,但大多與濕邪相關。

張仲景認為,太陽經病邪,發熱無汗反而惡寒者為剛痓;成無己解釋為,痓是痙攣、強直的意思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太陽經中風,再次感受寒濕則變為痓症。太陽經病邪,發熱無汗屬表實,本不應惡寒,但反而惡寒,則表明太陽經中風,再次感受寒邪而致痓。因表實感寒,故稱剛痓。

太陽經病邪,發熱,汗出,不惡寒者為柔痓。成無己解釋為,太陽經病邪,發熱,汗出屬表虛,應當惡寒,但卻不惡寒,則不是陽明經證,而是太陽經中風,再次感受濕邪而為柔痓。因表虛感濕,故稱柔痓。

太陽經病邪,發熱,脈沉細者亦為痓症。成無己解釋為,太陽經主表,太陽經病邪發熱為表證,脈當浮大,但脈反沉細,且病情未愈,則表明太陽經中風,再次感受濕邪而為痓。 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太陽經病邪,證候齊全,身體強直,脈反沉細者為痓症,可用栝蔞桂枝湯治療。

太陽經病邪,發汗過多也可導致痓症。成無己解釋為,太陽經病邪,發汗過多則損傷陽氣。《內經》說,陽氣充足則滋養精神,和緩則滋養筋脈,陽氣不足則不能滋養筋脈,導致筋脈拘急而形成痓症。

症狀表現為:身體發熱,腳冷,頸項僵硬,時而頭熱,面赤,目赤,獨自搖頭,突然口噤,背部反弓,即為痓症。

成無己認為,太陽經中風為純粹的中風,太陽經中寒為純粹的傷寒,都不會導致痓症。只有太陽經中風再次感受寒濕,才會變為痓症。身熱足寒是寒濕傷及下焦;時而頭熱面赤,目赤是風邪侵犯上焦;頭搖是風邪導致的運動;獨自搖頭是頭為諸陽之會,風邪傷及陽氣。若純粹是風邪,則全身都會搖晃,手足抽搐,這是因為內有寒濕,所以只有頭搖。

口噤是寒邪導致的拘急;突然口噤,不是持續口噤,有時會緩解。如果風寒互相搏結,則會持續口噤,這是因為風濕加重所致。足太陽經脈從目內眥開始,上行額頭,交於頭頂,分支則從頭頂進入腦絡,再出來下行項部,沿肩胛內側,夾脊柱抵達腰部,下行臀部以下至足部。風寒邪氣侵犯經脈,則筋脈拘急,導致頸項僵硬,背部反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