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一卷 (24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卷 (24)

1. 惡寒非寒惡熱非熱論

四順清涼飲子,治一切丹毒,積熱壅滯,咽痛。

川歸,甘草(炙),赤芍,大黃

每服七錢,水煎服。

黃連解毒湯,治大熱甚,煩躁不得眠。

黃連(七錢半),黃柏,梔子(各五錢),黃芩(一兩)

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加防風、連翹為大金花丸,治風熱。加柴胡,治小兒潮熱。與四物相合,治婦人潮熱。

當歸承氣湯,治熱發於上,不利於下,陽狂奔走,罵詈,不避親疏。

當歸,大黃(各五錢),芒硝(四錢半),甘草(二錢半)

上分二帖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人參散,治身熱頭痛,積熱在胸,服此神妙。

石膏,甘草(各一兩),滑石(四兩),寒水石(三兩),人參(五錢)

為末,每服一錢,或二錢,溫水調下,早晚各一服。兼服金花丸妙。

四制黃柏丸

黃柏(去粗皮淨四斤,一斤以好酒浸,一斤米泔水浸,一斤蜜糖水浸。)

上俱用瓷器浸之,三味俱要沒二指為度。冬月浸七日,夏浸三日,春秋五日,濾出曬乾,仍存余汁待後用。再將黃柏一斤,切作五寸長,用真酥油半斤,以瓷碗盛之。先將銅銚將水熬滾,再將酥油連碗入水溶化,將黃柏以微火炒熱,用棕刷蘸酥,徐徐刷上,且刷且炙,各使透徹,切忌焦黑,炙畢放於冷地上,以瓷碗覆之二日去火毒,並前共為細末,以前存原汁和為丸,如汁不敷,再加蜜酒兌均和之。丸如梧子大,每空心及臨臥,酒吞下五七十丸,徐以乾物壓之。

此藥滋腎降火化痰之聖藥也。若吐血遺精,服半月即愈。如相火周身疼痛,減黃柏二斤,加犀角一兩,為末,入前丸中。

天門冬膏

以生天門冬不拘多少,去皮心,搗絞汁,盛瓷器內,以鍋熬滾水,入門冬,連瓷器於中,煮至滴水成珠,以瓷罐收貯,每服二三匙,沸湯點服。如無生者,以乾者煮汁熬膏亦可。或以天門冬製為末,每服二三錢亦可。

前胡散,治胃氣實熱,唇口乾裂,中心熱躁,大便秘結,非時煩渴,睡中口內生涎。

大黃(五錢),桔梗,枳殼,前胡,杏仁(各一錢),葛根(二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入姜煎服。

赤茯苓湯,治膀胱實熱,腹脹,小便不通,口苦舌乾,咽腫不利。

豬苓,葵子,枳實,瞿麥,木通,黃芩,滑石,甘草,赤苓,車前子(各等分)

入姜水煎,食前服。

東垣,瀉陰火升陽湯,治肌熱,煩熱面赤,食少,喘咳痰盛,脈右關緩弱,或弦,或浮數。

羌活,甘草(炙),黃耆,蒼朮(各一兩),升麻(八錢),柴胡(一兩半),人參,黃芩(各七錢),黃連(酒炒,五錢),石膏(五錢,深秋勿用)

上每服一兩,或五七錢,水煎服。

升麻散火湯,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,肌熱,筋痹熱,骨髓中熱,發睏熱如燎,捫之烙手,此多血虛而得之。或胃虛過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,火鬱則發之。

白話文:

四順清涼飲子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皮膚發炎、紅腫熱痛的疾病,以及因體內積熱導致的咽喉疼痛。 藥方組成:當歸、炙甘草、赤芍、大黃。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七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黃連解毒湯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體內熱氣極重、煩躁不安、難以入睡的情況。 藥方組成:黃連(七錢半)、黃柏、梔子(各五錢)、黃芩(一兩)。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加上防風、連翹,可以製成大金花丸,用來治療風熱引起的疾病;如果加上柴胡,可以治療小孩的發燒;如果與四物湯合用,可以治療婦女的潮熱。

當歸承氣湯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熱氣向上衝,導致下腹不暢通,以致於出現情緒失控、胡言亂語、不分親疏的情況。 藥方組成:當歸、大黃(各五錢)、芒硝(四錢半)、甘草(二錢半)。 服用方法:將藥分成兩帖,加三片生薑、兩枚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人參散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身體發熱、頭痛、胸悶等因體內積熱引起的症狀,效果很好。 藥方組成:石膏、甘草(各一兩)、滑石(四兩)、寒水石(三兩)、人參(五錢)。 服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,用溫水調服,早晚各一次。同時服用金花丸效果更好。

四制黃柏丸: 藥材準備:取黃柏四斤,去除粗皮,分成四份,分別用好酒、米泔水、蜜糖水浸泡。 浸泡方法:用瓷器盛裝浸泡,藥材要被浸過兩個指節的深度。冬季浸泡七天,夏季浸泡三天,春秋季浸泡五天,然後取出曬乾,保留浸泡的汁液備用。 酥油炮製:再取黃柏一斤,切成五寸長的段,用半斤酥油,用瓷碗裝盛。將水煮開,把瓷碗連同酥油放入熱水中溶化,再用微火將黃柏炒熱,用棕刷蘸上酥油,慢慢刷在黃柏上,邊刷邊烤,務必讓酥油滲透到黃柏中,但要避免燒焦。烤好後放在冷地上,用瓷碗蓋住兩天,去除火毒。 製丸:將浸泡過和酥油炙過的黃柏一起磨成細末,用之前保留的浸泡汁液調和成丸,如果汁液不夠,可以加入蜂蜜酒調和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 服用方法:每次空腹或睡前,用酒吞服五七十顆藥丸,然後吃點乾的東西壓住。 藥效:這個藥是滋補腎陰、降火、化痰的良藥。如果出現吐血、遺精的情況,服用半個月就能痊癒。如果相火(一種體內虛火)導致全身疼痛,可以減少黃柏的用量,加入犀角一兩,磨成粉末加入藥丸中。

天門冬膏: 製作方法:取新鮮天門冬,去除皮和中間的芯,搗爛絞汁,盛在瓷器中。將鍋內水燒開,把裝有天門冬汁的瓷器放入鍋中,隔水煮至汁液濃稠、滴水成珠時,用瓷罐盛放。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三匙,用沸水沖泡後服用。如果沒有新鮮的天門冬,可以用乾的天門冬煮汁熬膏,效果一樣。或者將天門冬製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三錢也可以。

前胡散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胃熱過盛、導致嘴唇乾裂、內心煩躁、大便乾結、經常口渴、睡覺時口內流口水的情況。 藥方組成:大黃(五錢)、桔梗、枳殼、前胡、杏仁(各一錢)、葛根(二錢)。 服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。

赤茯苓湯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膀胱實熱、腹脹、小便不通暢、口苦舌乾、咽喉腫痛的情況。 藥方組成:豬苓、葵子、枳實、瞿麥、木通、黃芩、滑石、甘草、赤茯苓、車前子(各等分)。 服用方法: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,在吃飯前服用。

東垣瀉陰火升陽湯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肌肉發熱、煩躁不安、面色發紅、食慾不振、氣喘咳嗽、痰多的情況。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脈搏右關緩弱,或者脈弦、浮數。 藥方組成:羌活、炙甘草、黃耆、蒼朮(各一兩)、升麻(八錢)、柴胡(一兩半)、人參、黃芩(各七錢)、酒炒黃連(五錢)、石膏(五錢,深秋不宜用)。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一兩或五七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升麻散火湯: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男女四肢發熱、肌肉發熱、筋骨痺痛發熱、骨髓中發熱、感到困倦、發熱如火燒、觸摸皮膚有烙手感。這種情況多因血虛導致,或者因為脾胃虛弱,過食寒涼食物,導致陽氣被壓制在脾土之中,鬱積成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