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三卷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三卷 (8)

1. 傷食

上末,水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薑湯或茶清下。

木香檳榔丸,一切氣滯,心腹痞滿,脅肋脹悶,大小便結澀不利者。

木香,檳榔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),枳殼,莪朮(煨),黃連,黃柏(各一兩),香附,大黃(炒),黑醜(取頭末。各三兩)

上末,水丸,梧子大。每服六十丸,生薑湯下,以利為度。

枳實導滯丸,傷濕熱之物,不得施化,痞悶不安。

茯苓,黃芩,白朮,黃連(各三錢),澤瀉(二錢),大黃(一兩),枳實(炒),神麯(各五錢)

上蒸餅糊丸,綠豆大,每服七十丸。

三黃枳朮丸,傷食肉濕面,辛辣厚味之物,填塞悶亂。

黃芩(二兩),黃連,大黃(煨),神麯(炒),白朮,陳皮(各一兩),枳實(炒,五錢)

上蒸餅為丸,服如上。

海藏,神應丸,一切冷物、冷水及潼乳酪,小腹痛,腸鳴,水穀不化。

巴豆,杏仁,乾薑,百草霜(各五錢),木香,丁香(各二錢),黃蠟(一兩)

先將黃蠟用醋煮,去渣,將巴豆、杏仁同炒黑煙盡,研如泥,將蠟再上火,入少油溶化,入在杏仁等藥內攪勻,旋下丁香等藥,研勻,搓作挺子,油紙裹子旋丸。每用三五丸,食前米飲下。

秘方,化滯丸,理一切氣,化一切積。奪造化,有通塞之功;調陰陽,有補瀉之妙。久堅瀉沉疴,磨之自消;暴積乍留,導之立去。

丁香(去苞),木香,青皮(去白),橘紅,黃連(各二錢半),京三稜(煨),莪朮(煨。各五錢),半夏曲(二錢,俱為末,五分),巴豆(去殼,滾湯泡過,再研開,去心膜,以瓦器,用好酒煮乾,用六錢,研細和前藥末,再研入後藥),烏梅(肉厚者去核,焙乾為末,用五錢,以米醋調,略清,慢火熬成膏,入前藥)

上共和勻,以麵糊為丸,粟米大。每服五七丸,人盛者十丸,五更陳皮湯下。常服磨積。不欲瀉者,津液嚥下。停食飽悶,枳殼湯下。但有所積物,取本物煎湯,冷下。因食吐不止,津液嚥下即止。食瀉不休,及霍亂嘔吐,俱用冷水下。赤痢,甘草湯冷下。白痢,乾薑湯冷下。

心痛,石菖蒲湯下。小腸氣痛,茴香酒下。婦人血氣,當歸湯下。若欲攻積熱,薑湯下,仍加丸數,未利再服,瀉不止,飲冷水一口立止。小兒量歲數加減服。疳積米飲下。孕婦勿服此藥,得熱則行,冷則止。

丹溪,小胃丹

芫花(好醋拌勻,過一宿,於瓦器上不住手炒至黑色,勿令焦),甘遂(濕面色,水浸半日,洗曬乾。一雲水浸,冬七日,春秋五日,或用水煮亦可),大戟(水煮一時,洗,曬乾,各半兩),大黃(濕紙裹煨,勿焦,焙乾,再以酒潤,炒熟,焙千,一兩半),黃柏(炒,三兩)

上末,以白朮膏丸,蘿蔔子大,臨臥津液吞下,或白湯送下。取其膈上濕痰熱積,以意消息之,欲利,空心服。一方加木香、檳榔各五錢,蒸餅糊為丸,每服七八十丸。

白話文:

傷食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薑湯或清淡茶水送服。

木香檳榔丸,主治一切因氣滯引起的症狀,如心腹脹滿、胸脅脹悶、大小便不順暢等。

配方:木香、檳榔、青皮(去白)、陳皮(去白)、枳殼、莪朮(煨製)、黃連、黃柏(各一兩)、香附、大黃(炒)、黑醜(取頭末,各三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六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

枳實導滯丸,主治因食用濕熱食物導致消化不良,引起胸腹痞悶不適。

配方:茯苓、黃芩、白朮、黃連(各三錢)、澤瀉(二錢)、大黃(一兩)、枳實(炒)、神麯(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用蒸熟的餅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七十丸。

三黃枳朮丸,主治因食用肉類、濕麵、辛辣油膩等難以消化的食物,導致胸腹悶亂。

配方:黃芩(二兩)、黃連、大黃(煨製)、神麯(炒)、白朮、陳皮(各一兩)、枳實(炒,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用蒸熟的餅糊製成藥丸,服用方法如上。

海藏神應丸,主治因食用寒冷食物、冷水或牛乳酪等導致小腹疼痛、腸鳴、消化不良。

配方:巴豆、杏仁、乾薑、百草霜(各五錢)、木香、丁香(各二錢)、黃蠟(一兩)。

先將黃蠟用醋煮過,去除殘渣,將巴豆、杏仁一起炒至冒黑煙,研磨成泥狀。再將黃蠟加熱融化,加入少量油,再加入杏仁等藥材攪拌均勻,接著加入丁香等藥材,研磨均勻,搓成長條狀,用油紙包好後搓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

秘方化滯丸,能調理一切氣滯,化解一切積滯。有疏通閉塞、調理陰陽、補瀉兼施的功效。對於久積的病症,能使其逐漸消散;對於新生的積滯,能使其迅速排出。

配方:丁香(去花苞)、木香、青皮(去白)、橘紅、黃連(各二錢半)、京三稜(煨製)、莪朮(煨製,各五錢)、半夏曲(二錢,皆磨成粉末,各取五分),巴豆(去殼,用開水浸泡過,再研開,去心膜,用瓦器,用好酒煮乾,取六錢,研磨成細粉末和前面的藥末混合,再加入後面的藥),烏梅(選擇肉厚的,去核,烘乾後磨成粉末,取五錢,用米醋調勻,稍微澄清後,用小火熬成膏狀,加入前面的藥材)。

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,用麵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粟米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體質強壯者可服十丸,在清晨用陳皮湯送服。經常服用能消磨積滯。如果不想排泄,可以直接用津液嚥下。因停食而腹脹悶,用枳殼湯送服。如果有積滯,用積滯的食物煎湯,冷服。因食物中毒導致嘔吐不止,用津液嚥下即可停止。如果因食物中毒導致腹瀉不止或霍亂嘔吐,都用冷水送服。赤痢,用甘草湯冷服。白痢,用乾薑湯冷服。

心痛,用石菖蒲湯送服。小腸氣痛,用茴香酒送服。婦女的血氣問題,用當歸湯送服。如果要攻散積熱,用薑湯送服,並且增加藥丸數量,如果沒有排泄,可以再次服用,如果腹瀉不止,喝一口冷水即可停止。兒童根據年齡酌情增減用量,疳積,用米湯送服。孕婦忌服此藥,藥性遇熱則起效,遇冷則停止。

丹溪小胃丹

配方:芫花(用好醋拌勻,過一夜,在瓦器上不停翻炒至黑色,不要炒焦)、甘遂(用濕麵包裹,用水浸泡半日,洗淨曬乾。另一說法是用水浸泡,冬季七日,春秋五日,或用水煮也可以)、大戟(用水煮一小時,洗淨,曬乾,各半兩)、大黃(用濕紙包裹煨製,不要焦,烘乾,再用酒潤濕,炒熟,烘乾,一兩半)、黃柏(炒製,三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白朮膏製成藥丸,大小如蘿蔔籽,臨睡前用津液吞服,或用白水送服。目的是清理膈上的濕痰熱積,根據情況調整用量,如果想要排便,可在空腹時服用。有個方子會另外加入木香、檳榔各五錢,用蒸熟的餅糊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