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三卷 (6)
第十三卷 (6)
1. 傷食
京三稜,莪朮,陳皮(去白),青皮(去白。各五斤),乾薑(炮),胡椒(各二斤)
上末,醋煮糊為丸,梧子大,以礬紅為衣。每服二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消食化氣香殼丸,醒脾去積,順氣化痰。
青皮(炒),陳皮(炒。各四兩),蘿蔔子(炒),木香,三稜(炒),蓬朮,神麯,麥芽(各一兩,炒),枳殼(炒,二兩),半夏(二兩半),枳實(炒,一兩),香附子(醋炒,一兩半),檳榔,山楂,草果(各一兩),陳倉米(一升,同巴豆二十粒炒黃色,去巴豆不用)
上末,醋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四五十丸,漸加至七十丸,食後,白湯下。
青橘皮散,食過飽,痞悶,消食,化氣,醒酒。
青橘皮(去白,炒),葛根(一兩),砂仁(五錢)
為細末,濃茶調服。
寬中丸,治胸膈痞悶,停滯飲食。
山楂肉,蒸熟,為末,丸服。
除濕益氣湯,傷濕面,心腹滿悶,肢體沉重。
枳實(麩炒),白朮,黃芩(各一兩),蘿蔔子(炒半兩),神麯(一兩),紅花(三錢)
荷葉飯為丸,綠豆大,每服六十丸,白湯下。
二黃丸,傷熱食,痞悶,兀兀欲吐,煩亂不安。
黃芩(二兩),黃連(酒炒,一兩),升麻,柴胡(各三錢),甘草(一錢),枳實(炒,五錢)
蒸餅糊為丸,每服七十丸,薑湯下。
白朮和胃丸,病久不能食,而臟腑或結、或溏,此由胃虛弱也。常服則和中理氣,消痰去濕熱飲食。
厚朴(炒),半夏(各一兩),白朮(一兩二錢),陳皮(八錢),檳榔,枳實(各二錢半),木香(一錢),人參(七錢),甘草(炙,三錢)
上末,薑汁浸,蒸餅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送下。
吳梅坡,沖和健脾丸,益心開胃健脾,寬胸順氣,進食和中,資扶三焦,培植五內。凡體欠強盛者,多服大有益也。慎勿以人參見疑。膈氣、膈食、翻胃、噎食、中滿者亦效。
白朮(炒,四兩),白豆蔻(一兩,拌白朮末勻,飯上蒸),人參(三兩),陳皮(三兩,同參飯上蒸),白茯苓(二兩),山楂肉(二兩),石斛(鹽水洗,同茯苓、山楂飯上蒸熟),甘草(綿紙上炒焦黃色,七錢)
上各自為末,麥芽粉打糊為丸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家傳,三因沖和丸,養心扶脾,疏肝開胃,暢達三焦,通貫五臟,贊坎離有升降之能,和表裡無壅塞之患。利用一元,斡旋五內,家傳四世之秘也。歌曰:醫家綱領在三因,多少鑽研那得真,發出肺肝玄妙處,信乎一決騰千金。
人參,石斛,白豆仁,廣陳皮(各為末。各一兩),山楂肉(末,二兩)
已上五味合研勻,碗盛碟蓋,飯上蒸熟,取起待冷方開。此乃調胃補心。接丹田之氣也。
遠志(甘草湯泡,去心,取末,一兩),山梔(炒焦色,取末,二兩),香附(童便浸半日,洗淨,醋炒米,二兩)
白話文:
[傷食]
京三稜、莪朮、陳皮(去白)、青皮(去白)各五斤,乾薑(炮製過)、胡椒各二斤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煮成糊狀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外層用礬紅(一種礦物染料)包覆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消食化氣香殼丸,可以提振脾胃功能,消除積食,順暢氣機,化解痰液。
青皮(炒過)、陳皮(炒過)各四兩,蘿蔔子(炒過)、木香、三稜(炒過)、蓬朮、神麯、麥芽(炒過)各一兩,枳殼(炒過)二兩,半夏二兩半,枳實(炒過)一兩,香附子(用醋炒過)一兩半,檳榔、山楂、草果各一兩,陳倉米(一升,與巴豆二十粒一同炒至黃色,去除巴豆不用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煮成糊狀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可以逐漸增加到七十丸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青橘皮散,適用於吃太飽導致的腹部脹悶,可以幫助消化,疏通氣機,解酒。
青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,炒過)、葛根各一兩,砂仁五錢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濃茶調服。
寬中丸,可以治療胸部和膈膜部位的痞悶感,以及因飲食停滯而引起的不適。
山楂肉,蒸熟後研磨成粉末,做成藥丸服用。
除濕益氣湯,適用於因濕氣引起的身體不適,如面部浮腫,心腹脹悶,四肢沉重等。
枳實(用麩皮炒過)、白朮、黃芩各一兩,蘿蔔子(炒過)半兩,神麯一兩,紅花三錢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與荷葉飯一同做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六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二黃丸,適用於因熱性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,症狀包括腹部脹悶,想吐,煩躁不安。
黃芩二兩,黃連(用酒炒過)一兩,升麻、柴胡各三錢,甘草一錢,枳實(炒過)五錢。
用蒸餅糊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白朮和胃丸,適用於久病導致食慾不振,且腸胃時而便秘時而腹瀉,這是由於胃功能虛弱所致。經常服用可以調理胃腸功能,疏通氣機,消除痰濕和飲食積滯。
厚朴(炒過)、半夏各一兩,白朮一兩二錢,陳皮八錢,檳榔、枳實各二錢半,木香一錢,人參七錢,甘草(炙烤過)三錢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,再用蒸餅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吳梅坡的沖和健脾丸,可以增強心臟功能,開胃健脾,舒暢胸部氣機,促進食慾,調理胃腸,滋養三焦(上焦、中焦、下焦),增強五臟功能。對於身體虛弱的人,經常服用大有裨益。不要因為其中有人參而感到疑慮。對於膈膜氣滯、食物停滯、翻胃、噎食、腹脹等症狀也有效果。
白朮(炒過)四兩,白豆蔻(一兩,與白朮粉混合均勻後,放在米飯上蒸熟),人參三兩,陳皮(三兩,與人參一同放在米飯上蒸熟),白茯苓二兩,山楂肉二兩,石斛(用鹽水洗過,與茯苓、山楂一同放在米飯上蒸熟),甘草(用綿紙包著炒至焦黃色)七錢。
將上述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,用麥芽粉打成糊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家傳的三因沖和丸,可以滋養心臟,扶助脾胃,疏通肝氣,開胃健脾,暢通三焦,協調五臟功能,使陰陽升降有序,內外通暢無阻。能運用元氣,協調五臟,是家傳四代的秘方。歌訣說:醫家的精髓在於三因(天、地、人),多少人研究卻難以掌握其真諦。能夠發現肺和肝臟的奧妙之處,確實價值千金。
人參、石斛、白豆仁、廣陳皮(各研磨成粉末)各一兩,山楂肉(粉末)二兩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混合研磨均勻,用碗盛裝,蓋上碟子,放在米飯上蒸熟,取出放涼後再打開。這是一種調理胃腸、補養心臟、接續丹田之氣的方法。
遠志(用甘草湯浸泡,去除心,取粉末)一兩,山梔(炒至焦黃色,取粉末)二兩,香附(用童子尿浸泡半天,洗淨,再用醋炒米)二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