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三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三卷 (5)

1. 傷食

丁香,甘草(炙),三稜(炮),廣朮(炮),木香(各一錢),丁皮,甘松(淨),砂仁,益智仁(各三錢),香附(五錢)

上浸蒸餅糊為丸,每服七十丸。

香砂和中湯,治飲食所傷,脾胃嘔吐,胸滿噯意,或胸腹脹疼。

藿香,砂仁(各一錢半),蒼朮(二錢),厚朴,陳皮,半夏,茯苓,青皮,枳實(麩炒。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,大便瀉去枳實、青皮,加麥糵、山楂。
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加味枳朮丸

白朮(米泔浸,四兩),枳實(去白,麩炒,二兩),陳皮,半夏(炮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山楂肉(各一兩半),如胃寒或冬月加砂仁一兩;氣滯不行加木香五錢;常有痰火,又兼胸膈痞悶加黃連薑汁炒、茯苓各一兩。

上末,荷葉飯為丸,每服五六十丸。

化食養脾湯

人參,白茯苓,陳皮,半夏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山楂(各一錢),砂仁(八分),甘草(三分),白朮(一錢半),胸膈痞脹甚者加厚朴、枳實各一兩;胃脘痛加草蔻仁一錢;氣滯痰盛者去人參,加香附一錢半,夏倍之。

水三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秘方,思食調中丸,脾胃久弱,飲食不消,氣滯,胸膈痞悶,嘔逆痰水。

白朮(米泔浸,二兩),人參(七錢),木香(五錢),砂仁,香附,陳皮,半夏曲(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四錢)

上末,陳米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白湯下。

治中湯,即理中湯加青皮、陳皮。

十香丸,傷飲食,胸膈腹疼,或氣滯積聚,皆可服。

甘松(炒),益智仁(炒),香附子(各四兩),京三稜(二兩),莪朮(二兩),青皮,陳皮(各三兩),砂仁(一兩半),木香,甘草(炒,一兩)

水浸,蒸餅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薑湯下。

枳實半夏湯

枳實(麩炒),半夏(泡。各五錢)

姜五片,水二盅,煎服。

治心腹膨脝,多食積所致。

南星(薑製),半夏(薑製),瓜蔞仁(各一兩半),香附(童便浸,一兩),黃連(薑汁炒,三兩),青礞石(煅),蘿蔔子(炒),連翹,陳皮(各五錢),麝香(少許)

上末,神麯糊為丸。

治因面內傷發熱頭痛作吐。

白朮(一錢半),白芍,陳皮,蒼朮(各一錢),茯苓,黃連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,姜三片,口渴加葛根二錢。

《楊氏家藏》,豆蔻橘紅散,溫脾養胃,升降陰陽,和三焦,化宿食。

丁香,木香(各一兩),人參,白豆仁,厚朴(薑製),橘紅,神麯(炒),乾薑(炒),半夏曲,甘草(炒),藿香,白朮(各五錢)

每服五七錢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紅丸子,溫脾胃,消寒冷食積,並治冷瘧。

白話文:

[傷食]

藥丸配方一:

丁香、炙甘草、炮製過的三稜、炮製過的廣朮、木香(各一錢),丁皮、淨甘松、砂仁、益智仁(各三錢),香附(五錢)。

以上藥材用蒸餅糊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粒。

香砂和中湯: 治療因飲食損傷導致脾胃不適、嘔吐、胸悶、打嗝,或胸腹脹痛。

藿香、砂仁(各一錢半),蒼朮(二錢),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青皮、麩炒過的枳實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。如果腹瀉,則去掉枳實、青皮,加入麥芽、山楂。
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加味枳朮丸:

用米泔水浸泡過的白朮(四兩),麩炒過的枳實(去白,二兩),陳皮、炮製過的半夏、炒神麯、炒麥芽、山楂肉(各一兩半)。如果胃寒或冬天服用,可加入砂仁一兩;氣滯不通,則加入木香五錢;如果常有痰火,兼有胸膈痞悶,則加入薑汁炒過的黃連和茯苓各一兩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的米飯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五六十粒。

化食養脾湯:

人參、白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炒神麯、炒麥芽、山楂(各一錢),砂仁(八分),甘草(三分),白朮(一錢半)。如果胸膈痞脹嚴重,則加入厚朴、枳實各一兩;如果胃脘疼痛,則加入草蔻仁一錢;如果氣滯痰多,則去掉人參,加入香附一錢半,夏天加倍。

用水三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秘方,思食調中丸: 治療脾胃長期虛弱、飲食難消化、氣滯、胸膈痞悶、嘔吐痰水。

用米泔水浸泡過的白朮(二兩),人參(七錢),木香(五錢),砂仁、香附、陳皮、炒過的半夏曲、炒神麯、炒麥芽(各一兩),炙甘草(四錢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用白開水送服。

治中湯: 即理中湯,再加入青皮、陳皮。

十香丸: 治療因飲食損傷導致的胸膈腹痛,或氣滯積聚,均可服用。

炒過的甘松、炒過的益智仁、香附子(各四兩),京三稜(二兩),莪朮(二兩),青皮、陳皮(各三兩),砂仁(一兩半),木香、炒甘草(各一兩)。

用水浸泡,用蒸餅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

枳實半夏湯:

麩炒過的枳實、泡製過的半夏(各五錢)。

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兩碗,煎煮後服用。

治療因飲食過多導致的心腹脹滿。

藥丸配方二:

薑製過的南星、薑製過的半夏、瓜蔞仁(各一兩半),用童子尿浸泡過的香附(一兩),薑汁炒過的黃連(三兩),煅過的青礞石、炒過的蘿蔔子、連翹、陳皮(各五錢),麝香(少許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做成藥丸。

治療因面食內傷導致的發熱頭痛、嘔吐。

白朮(一錢半),白芍、陳皮、蒼朮(各一錢),茯苓、黃連、人參、甘草(各五分),加入生薑三片。如果口渴,則加入葛根二錢。

《楊氏家藏》,豆蔻橘紅散: 溫補脾胃,調理陰陽升降,調和三焦,消化積食。

丁香、木香(各一兩),人參、白豆蔻、薑製過的厚朴、橘紅、炒神麯、炒乾薑、半夏曲、炒甘草、藿香、白朮(各五錢)。

每次服用五七錢,加入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紅丸子: 溫補脾胃,消除寒冷導致的食積,並治療寒性瘧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