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三卷 (8)
第三卷 (8)
1. 鼻門
東垣曰:「金匱真言論」云: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開竅於鼻,藏精於肺。夫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氣血皆上升於面,而走空竅,其宗氣出於鼻,而為臭。《難經》云:肺氣通於鼻,肺和則鼻知香臭矣。夫謂陽氣宗氣者,皆胃中生髮之氣也,其名雖異,其理則一。若因飢飽勞役,損傷脾胃生髮之氣,弱則營運之氣不能上升,邪塞孔竅,故鼻不利而不聞香臭也。宜養胃,實營氣,陽氣、宗氣上升,鼻管則通矣。
又一說,《難經》云:心主五臭,肺主諸氣,鼻者肺竅也,反聞香臭者何也。蓋以竅言之,肺也。以用言之,心也。因沖氣失守,寒邪客於頭面,鼻亦受之,不能為用,是不聞香臭矣。經云:五氣入鼻,藏於心肺,心肺有病,而鼻為之不利也。潔古曰: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。
白話文:
東垣說:「金匱真言論」中提到,西方屬白色,與肺經相通,開口於鼻,精氣藏於肺。人體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氣血都上升到面部,並通過竅穴,其中宗氣從鼻孔出來,形成氣味。 《難經》也說:肺氣與鼻子相通,肺氣平和則鼻子能聞香臭。所謂陽氣、宗氣,都是由胃中生髮出來的氣,雖然名稱不同,但道理是一樣的。如果因飢餓、飽食、勞累損傷了脾胃的生髮之氣,就會導致營氣不足,無法上升,邪氣阻塞竅穴,因此鼻子不通,聞不到香臭。應該養胃,充實營氣,使陽氣、宗氣上升,鼻竅就能通暢。
還有一種說法,《難經》中提到:心主五臭,肺主諸氣,鼻子是肺的竅穴,為什麼反而是鼻子能聞香臭呢?這是因為,從竅穴的角度來說,是肺;從功能的角度來說,是心。由於衝氣失守,寒邪侵犯頭面,鼻子也受到影響,無法正常運作,因此聞不到香臭。經書中也說:五氣進入鼻子,藏於心肺,心肺有病,就會影響鼻子。潔古說:視力聽力清晰,鼻能辨清香臭,代表身體健康。
而溫暖治法,宜先散寒邪,後補胃氣,使心肺之氣得以交通,則鼻利而香聞矣。
麗澤通氣散,鼻不聞香臭。
羌活,獨活,防風,升麻,葛根(各二錢),麻黃(一錢,不去節,冬月加之),蒼朮(三錢),川椒(一錢),白芷,黃耆(各四錢),炙甘草(二錢)
白話文:
針對溫暖的治療方式,應該先驅散寒邪,再補益胃氣,讓心肺之氣能夠通暢,這樣鼻子才能通氣並聞到香味。
麗澤通氣散可以用來治療鼻塞聞不到香味或臭味。
配方如下: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各二錢,麻黃一錢(冬月可加,不去節),蒼朮三錢,川椒一錢,白芷、黃耆各四錢,炙甘草二錢。
上每服一兩,水二盅,生薑三片,棗二枚,蔥白三寸,煎至一盅,積熱服,行坐之間,宜避風寒。
溫肺湯,鼻不聞香臭。
升麻,黃耆(各二錢),葛根,羌活,甘草,防風(各一錢),麻黃(不去節,四錢),丁香(一分)
上作二服,水二大盅,蔥白三根,煎至一盅,稍熱服。
治鼻不聞香臭,多年不愈者,皆效。
生蔥分作三段,早用蔥白,午用中段,晚用蔥末段,塞入鼻中,令氣透方效。出《本事方》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藥材一兩,加入兩碗水,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、蔥白三寸,煎煮至剩下一碗,服用時要趁熱,並注意行坐之間避免風寒。
若患鼻塞不聞香臭,可服用溫肺湯,將升麻、黃耆各二錢,葛根、羌活、甘草、防風各一錢,麻黃(不去節)四錢,丁香一分,一同煎煮成兩劑。加入兩大碗水,蔥白三根,煎煮至剩下一碗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
對於多年鼻塞不聞香臭久治不癒者,此方均有療效。
此外,可將蔥分為三段,早晨用蔥白,中午用中段,晚上用蔥末段,塞入鼻中,讓氣流通暢,效果更佳。此方出自《本事方》。
陳無擇,通草散,鼻塞不通,不聞香臭,並鼻息肉。
通草,細辛,附子(各等分),為末,蜜和,綿裹少許,納入鼻內。
丹溪曰:鼻為肺之竅,因心肺上病而不利,有寒,有熱。寒傷皮毛,熱壅清道,氣為之不利。寒則表之,熱則芩連。又曰:麵皮紫黑,面為陽中之陽,鼻居面中,一身之血,運至面鼻,皆為至清至精之血。多酒之人,酒氣薰蒸,熱血得冷,則凝汙而不行,故色紫黑。治宜化滯血,生新血,四物湯加酒芩、紅花酒拌,又加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,煎調五靈脂末服。氣弱加黃耆酒浸,酒齄鼻治法亦然。
白話文:
陳無擇治療鼻塞不通、聞不到香味,以及鼻息肉,用通草散。通草、細辛、附子各等份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用棉花包一小部分,塞入鼻孔。丹溪認為鼻子是肺的竅口,因為心肺有病,導致鼻塞不通,可能是寒症或熱症。寒症傷及皮毛,熱症阻塞清道,導致氣血不暢。寒症宜用表散藥物,熱症宜用芩連等寒涼藥物。丹溪還說,面部皮膚發紫發黑,是因為面部是陽中之陽,鼻子位於面部中心,全身精血運至面鼻,都是最清淨的精血。嗜酒的人,酒氣熏蒸,熱血遇冷,就會凝結阻塞,導致面部發紫發黑。治療方法應該化解瘀血,生成新血,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酒芩、紅花酒,再加入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煎服,並配合五靈脂粉末。如果氣虛,可以加黃耆酒浸泡服用。酒齄鼻的治療方法也類似。
陳無擇曰:鼻頭白者,亡血也。赤者,熱血也。
粉黃散,肺熱赤瘰,俗曰酒齄鼻。
硫黃,入蘿蔔內,糠火煨一宿,取出加輕粉、烏頭尖各少許,為末,以酥油調,不時敷。
白話文:
鼻子尖發白的人,容易流血;鼻子尖發紅的人,則是因為身體有熱。
對於肺熱引起的紅色瘰癧,俗稱酒齄鼻,可以用硫黃、輕粉、烏頭尖等藥材混合酥油敷患處。
2. 鼻息肉
《濟世方》云:息肉因胃中有食積,熱痰流注,宜治其本,消痰積是也。
蝴蝶礬(二錢),細辛(一錢),白芷(五分)
上為末,以舊綿裹藥納鼻中,頻頻換。又方蝴蝶礬三分,虢丹一分,細辛一錢,照此法塞鼻。《三因方》單用枯礬末,面脂,用綿裹少許,納鼻中,數換,息肉與藥消落。細辛、白芷、甘草,加消痰積之藥,服之為效。
辛夷膏,鼻生息肉,窒塞不通,有時疼痛。
白話文:
《濟世方》說,鼻息肉是因胃裡積食、熱痰流注所致,應該治本,也就是消痰積。方法是將蝴蝶礬、細辛、白芷研磨成粉,用舊棉花包裹後塞入鼻孔,經常更換。另外,《三因方》也記載,單用枯礬末和面脂,用棉花包裹少許,塞入鼻孔,經常更換,息肉就會隨著藥物消退。細辛、白芷、甘草加上消痰積的藥物,一起服用也有效果。辛夷膏也可用於治療鼻息肉,能通鼻竅,缓解疼痛。
辛夷葉(二兩),細辛,木通,木香,白芷,杏仁(湯泡去皮尖。各五錢)
上用羊髓豬脂二兩,和藥,於石器內,慢火熬成膏,取赤黃色,於冷水,入龍腦、麝香各一錢,為丸,綿裹入鼻中,數日脫落,良愈。此方有理。
羅太無,輕黃散,息肉。
輕粉,杏仁(去皮尖,一錢),雄黃(五錢),麝香(少許)
白話文:
取辛夷葉二兩、細辛、木通、木香、白芷、杏仁(湯泡去皮尖,各五錢),加入羊髓和豬脂二兩,混合後在石器中以慢火熬製成膏,待其呈赤黃色後,加入冷水,再放入龍腦、麝香各一錢,製成丸劑,用棉花包裹,塞入鼻中,數日後自行脫落,即可痊癒。此方效果顯著。
另外,羅太無可用輕黃散治療息肉;輕粉、杏仁(去皮尖,一錢)、雄黃(五錢)、麝香(少許)也可用于治療。
上四味,各為細末,先用杏仁研如泥,後入雄黃、麝香,同研極細,磁器收,勿走氣,不拘遠近,夜臥用箸頭點粳米大,在鼻中息肉上,隔一日夜一次,半月見效。
又方
瓜蒂,細辛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以綿包如豆許,塞鼻中,須臾即通。有人患息肉,垂出鼻外,用此藥則化為黃水,點滴至盡,三四日愈。《聖惠方》單用皮瓜蒂,以羊脂和傅上,日三次效。
《濟世方》久患鼻瘡,膿極臭者。用百草霜研末,冷水調服三錢。
白話文:
將杏仁、雄黃、麝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磁器收好,避免揮發。每晚睡覺前用筷子尖沾取米粒大小的藥粉,塗抹在鼻息肉上,隔一天一次,半個月就能見效。
另一個方法是用瓜蒂和細辛研磨成細末,用棉布包成豆子大小,塞入鼻中,很快就能通氣。有些人患有鼻息肉,長到鼻孔外,用這個藥方就能化為黃水,滴完後三、四天就能痊癒。《聖惠方》記載單獨使用瓜蒂,用羊脂混合後塗抹,一天三次也有效。
《濟世方》記載長期患有鼻瘡,膿液非常臭的人,可以用百草霜研磨成粉末,用冷水調服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