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一卷 (6)
第十一卷 (6)
1. 東垣六經渴治例
上浸,蒸餅為丸,或捏作餅子,曬乾,碎如米大。每用淡薑湯下二錢。
黃連末治消渴要藥,加天花粉末、人乳,生地黃汁、生藕汁,二物為膏,入山藥末,搜和,以薑汁和煉蜜為膏,徐徐挑於舌上,以白湯少許送下亦可。能食而渴者,加石膏。
治消渴以天花粉為末,用人乳汁、生韭汁煎膏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食後白湯下。
《肘後方》治消渴,小便多者。煮瓜蔞根汁,飲之良。
《濟世方》云:治消渴無方可治者。用天花粉、大烏頭炒,等分,為細末,蒸餅丸。每服百丸,黑豆湯下。
已上四方,皆以天花粉為君。《本草》主消渴,止小便,通月水、乳汁。夫既能止小便,又能通月水,知其流濕潤燥,治消渴之要藥也。
《千金》,地黃丸,治腎渴。
黃連(四兩,為末),生地(半斤,取汁,連渣拌黃連末,和勻曬乾用)
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食後,麥門冬湯下五六十丸。
麥門冬湯,治消渴,日夜飲水無度,飲下即溲。
麥門冬,黃連,冬瓜(各一兩)
每服五錢,水煎,去渣,溫服。若無干冬爪,用新冬瓜肉三斤,去穰,分作十二片,為十二服,每服用一片,劈破,水煎,日三服。
冬瓜飲子,治消渴,能食而飲水多,小便如脂麩片,日夜無度。
冬瓜(一枚),黃連(十兩,為細末)
先以冬瓜破開去穰,摻黃連末在內,卻用頂蓋定,於熱灰中煨熟,去皮,切細,爛研,絞汁。每服一盞至二盞,日三服,夜一服。
三消丸,用好黃連為細末,不拘多少,切冬爪肉,研取自然汁,和成餅,陰乾,再為細末,用汁浸和,加七次即用,為末,仍以瓜汁為丸。煎大麥仁湯送下。尋常渴疾,只一服,效。
已上五方,黃連、冬瓜為君。丹溪云:冬瓜性走而急,久病與陰虛者忌之。又有黃連為佐,用者尤當裁酌。
治消渴,飲水不止,小便數。用田螺五升,水一斗,浸一宿。渴則飲之,每日一度,易水換螺為妙。又方,以水煮取汗,飲之,螺亦聽食。
愚按:已上諸方,列於下消之例,觀其用藥,在上中為多,亦是端本澄源之意。上中既平,不復傳下消矣。故於真陰虛腎消之病。而又自有補下焦之藥也。用藥者宜審焉。
張子和治飲水百杯,尚猶未足,小便如沙,或如杏色。此方三五日,小便毒大注下,十日除根。此方子和自云:此重劑也,試有驗。
水銀(四錢),錫(二錢,熔化,同水銀炒成砂子),牡蠣,知母,密陀僧,紫菀,苦參,貝母(各一兩),天花粉(半斤),黃丹(半兩)
俱為細末,用雄豬肚,婦人用獖豬肚,一具,納藥於內,以麻線縫之。用新瓦二片,繩縛一二遭,別用米一升,天花粉末半升,於新水內煮熟。取出放冷,不用米及天花粉,只將豬肚並肚中藥,爛搗和為丸,如硬加蜜。食前米湯下三四十丸。(《三因方)無貝母。)
白話文:
東垣六經渴治例
-
上浸(指浸泡藥材),用蒸熟的麵餅做成藥丸,或者捏成小餅狀,曬乾,弄碎成米粒大小。每次用少許淡薑湯送服二錢。
-
黃連粉是治療消渴病(糖尿病)的重要藥物,加上天花粉、人乳、生地黃汁、生藕汁,將後兩者熬成膏狀,加入山藥粉調和,再用薑汁和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膏,慢慢地塗在舌頭上,用少量白開水送服也可以。如果能吃卻還是口渴,可以加入石膏。
-
治療消渴病,用天花粉磨成粉,用人乳汁和生韭菜汁煎成膏狀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顆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-
《肘後方》記載:治療消渴病,小便多的情況,煮栝樓根的汁液飲用,效果很好。
-
《濟世方》記載:治療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治療的消渴病,用天花粉和大烏頭炒過後,等量磨成細末,用蒸熟的麵餅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顆,用黑豆湯送服。
以上四個方子,都以天花粉作為主要藥物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它能治療消渴病,減少小便,疏通月經、乳汁。它既能減少小便,又能疏通月經,可知它有潤燥、調濕的功效,是治療消渴病的重要藥物。
-
《千金方》的地黃丸,治療腎虛引起的口渴。
-
黃連(四兩,磨成粉),生地黃(半斤,取汁,連同殘渣與黃連粉混合均勻曬乾使用)。
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。飯後用麥門冬湯送服五六十顆。
- 麥門冬湯,治療消渴病,日夜不停地喝水,喝下去就小便。
麥門冬、黃連、冬瓜(各一兩)
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如果沒有乾冬瓜,可以用新鮮冬瓜肉三斤,去除瓜瓤,分成十二片,分成十二次服用,每次取一片,切開,用水煎煮,每天服用三次。
- 冬瓜飲子,治療消渴病,能吃卻喝很多水,小便像油一樣浮著雜質,日夜沒有節制。
冬瓜(一個),黃連(十兩,磨成細末)
先將冬瓜切開,去除瓜瓤,將黃連粉撒在裡面,再把頂蓋蓋回去,放在熱灰中煨熟,去除皮,切細,搗爛,絞出汁液。每次服用一到兩小碗,每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- 三消丸,用優質的黃連磨成細末,不拘多少,切冬瓜肉,研磨取出自然汁,調和成餅狀,陰乾,再磨成細末,用汁液浸泡調和,重複七次後使用,磨成粉末,仍用瓜汁做成藥丸。用煎煮過的大麥仁湯送服。平常的口渴病,只需服用一次,就有效果。
以上五個方子,都以黃連、冬瓜作為主要藥物。朱丹溪說:冬瓜藥性走竄而且快速,久病和陰虛的人忌用。再加上黃連輔助,使用時更要仔細斟酌。
- 治療消渴病,口渴不停,小便頻繁。用田螺五升,用水一斗,浸泡一個晚上。口渴就喝這個水,每天一次,換水和螺肉效果更好。另一個方法,用水煮取汁液飲用,螺肉也可以吃。
我認為:以上這些方子,列在下消病症的例子中,但觀察它們使用的藥物,大部分作用在上中焦,這也是從根本上清除病源的意思。上中焦平和,就不會再傳到下焦。所以對於真正陰虛腎虛的消渴病,還需要有補益下焦的藥物。用藥的人要仔細考慮。
- 張子和治療喝水百杯仍然不足,小便像沙子一樣,或者像杏黃色的情況。用這個方子三五天,小便排泄的毒素就會大量減少,十天就能徹底治癒。這個方子張子和自己說:這是重劑,試用過效果很好。
水銀(四錢),錫(二錢,熔化後,與水銀一同炒成砂狀),牡蠣,知母,密陀僧,紫菀,苦參,貝母(各一兩),天花粉(半斤),黃丹(半兩)。
全部磨成細末,用雄性豬的胃,女性用閹割過的豬的胃,一個,把藥裝在裡面,用麻線縫好。用兩片新瓦片,用繩子捆綁一兩圈,另外用米一升,天花粉末半升,在新的水裡面煮熟。取出放冷,不用米和天花粉,只將豬肚和肚中的藥搗爛和成丸狀,如果太硬可以加入蜂蜜。飯前用米湯送服三四十顆。(《三因方》沒有貝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