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一卷 (2)
第十一卷 (2)
1. 消癉門
【上消治例】(渴而多飲為上消。)
丹溪云:治消渴,養氣、降火、生血為主。瓜蔞根治消渴之神藥。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。
人參石膏湯,治膈消,中焦煩渴,不欲多食。
人參(五錢),石膏(一兩),知母(七錢),甘草(四錢)
每五錢,水煎,食後溫服。
潔古治能食而渴者,白虎倍加人參湯主之。
王海藏治脾胃虛弱,大渴不止而食少,小便不利,大便不調,精神短少,腹窄狹如繩束。
白茯苓,橘紅(各一兩),生薑(五錢)
上煉蜜丸,彈子大。每二丸,空心白湯化服。忌生冷硬物、怒發、思慮過度。如脈弦或腹中急甚者,加甘草三錢。
易老門,冬飲子,治老弱虛人大渴。
人參,枸杞子,白茯苓,甘草(各三分),五味子,麥門冬(各五錢)
加姜,水煎服之。
羅太無,門冬飲子,治膈消,胸滿心煩,精神短少,多為消渴。
知母,甘草(炙),瓜蔞仁,五味子,人參,葛根,茯神,生地,麥門冬(各一兩)
每五錢加竹葉十四片,同煎服。
火府丹治消渴。
《本事方》云:一卒病渴,日飲水三斗,不食者三月,心中煩悶。時孟冬,予謂心中有伏熱,與此丹數服,每服五十丸,溫水下。越二日來謝云:當日三服,渴止,又次日三服,飲食如故。此方本治淋,用以治渴得效。信乎,藥要變通,曷能執一?
丹溪治渴泄瀉,先用白芍藥、白朮、各炒,為末,調服,後隨症用藥。
錢氏,加減地骨皮散,治上消。
知母,柴胡,甘草(炙),半夏,地骨皮,赤茯苓,黃耆,石膏,黃芩,桔梗,白芍藥
每三錢,姜五片,水煎服,食遠服。
東垣,止渴潤燥湯,治消渴,大便乾燥,喜溫飲,陰頭縮,舌上白燥,唇裂,口乾,眼澀難開,及於黑處如見浮雲。
升麻(一錢半),柴胡(七分),甘草(五分),紅花(少許),杏仁(六個,研),桃仁(研),麻仁(研),防風,歸身,荊芥穗,黃柏,知母,石膏(各一錢),熟地(二錢),川椒,細辛(各一分)
水煎,食遠熱服。
化水丹,治手足少陰渴飲不止,或心痛者。(《本事》治飲冷水多者。)
川烏(臍大者,四枚,炮去皮),甘草(炙,一兩),牡蠣(生用,三兩),蛤粉(用厚者,炮,六兩)
為細末,醋浸,蒸餅為丸。每服十五丸,新水下。心痛者醋湯下,立愈。飲水一石者,一服愈。王海藏此藥能化停水。
甘草石膏湯,治渴病痊愈再劇。舌白滑微腫,咽喉嚥唾覺痛,嗌腫,時渴飲冷,白沫如膠,飲冷乃止。
升麻(一錢半),柴胡(七分),甘草梢(五分),石膏(六分),黃柏,桃仁,防風,荊芥穗,生地,知母,當歸身(各一錢),杏仁(六枚),熟地,黃連(各三分),細辛(一分),紅花(少許),川椒(三粒)
白話文:
[上消的治療案例](指口渴且飲水多的情況為上消。)
朱丹溪說:治療消渴症,主要以滋養氣血、降火、生津為主。天花粉的根(瓜蔞根)是治療消渴症的神奇藥物。心臟的熱傳到肺部,就會變成膈消。
人參石膏湯,治療膈消,症狀是中焦煩躁口渴,但不想多吃東西。
藥材:人參(15克),石膏(30克),知母(21克),甘草(12克)
用法:每次取15克,用水煎煮後,飯後溫服。
張潔古治療能吃但口渴的患者,使用白虎湯,並加倍人參的用量。
王海藏治療脾胃虛弱,導致極度口渴但食慾不佳,小便不暢,大便不規律,精神不振,腹部感覺像被繩子束縛一樣狹窄的症狀。
藥材:白茯苓,橘紅(各30克),生薑(15克)
用法:將以上藥材煉蜜做成丸子,像彈珠大小。每次服用兩丸,空腹時用白開水化開服用。禁忌生冷、堅硬的食物,以及發怒、思慮過度。如果脈象呈現弦狀或腹痛劇烈,可加入甘草9克。
李東垣的門冬飲子,治療年老體弱、口渴嚴重的患者。
藥材:人參、枸杞子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9克),五味子、麥門冬(各15克)
用法: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。
羅太無的門冬飲子,治療膈消,症狀是胸悶心煩,精神不濟,多為消渴病。
藥材:知母,炙甘草,瓜蔞仁,五味子,人參,葛根,茯神,生地,麥門冬(各30克)
用法:每次取15克,加入竹葉14片,一同煎服。
火府丹治療消渴症。
《本事方》記載:有個士兵患消渴病,每天喝三斗水,三個月不吃飯,心中煩悶。當時是初冬,我認為他心中有潛伏的熱,給他服用此丹藥數次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過了兩天他來道謝說:當天服用了三次,口渴就止住了,第二天又服用了三次,飲食恢復正常。這個方子本來是治療淋證的,用來治療口渴竟然有效。確實,藥要懂得變通,怎麼能固執己見呢?
朱丹溪治療口渴且腹瀉的患者,先用炒過的白芍藥和白朮,磨成粉末,調服,之後再根據症狀用藥。
錢乙的加減地骨皮散,治療上消。
藥材:知母,柴胡,炙甘草,半夏,地骨皮,赤茯苓,黃耆,石膏,黃芩,桔梗,白芍藥
用法:每次取9克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服,飯後服用。
李東垣的止渴潤燥湯,治療消渴症,症狀是大便乾燥,喜歡喝溫水,陰莖萎縮,舌苔白而乾燥,嘴唇乾裂,口乾,眼睛乾澀難以睜開,看東西時眼前好像有漂浮的雲。
藥材:升麻(4.5克),柴胡(2.1克),甘草(1.5克),紅花(少量),杏仁(6個,磨成粉),桃仁(磨成粉),麻仁(磨成粉),防風,當歸身,荊芥穗,黃柏,知母,石膏(各3克),熟地(6克),川椒,細辛(各0.3克)
用法:用水煎煮後,飯後趁熱服用。
化水丹,治療手足少陰經虛弱導致口渴不止,或伴隨心痛的症狀。(《本事》用來治療喝冷水過多的人。)
藥材:川烏(選用肚臍大的,四個,炮製去皮),炙甘草(30克),牡蠣(生用,90克),蛤粉(選用厚的,炮製,180克)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醋浸泡後,用蒸餅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15丸,用新汲的水送服。如果心痛,用醋湯送服,馬上就好。即使每天飲水一石,服用一劑也能治癒。王海藏認為此藥能化解體內停滯的水液。
甘草石膏湯,治療口渴症狀痊癒後又復發的情況。症狀是舌苔白滑微腫,咽喉吞嚥唾液時感覺疼痛,咽喉腫脹,時而口渴想喝冷飲,口中白沫像膠水一樣,喝冷水後症狀就會停止。
藥材:升麻(4.5克),柴胡(2.1克),甘草梢(1.5克),石膏(1.8克),黃柏,桃仁,防風,荊芥穗,生地,知母,當歸身(各3克),杏仁(6個),熟地,黃連(各0.9克),細辛(0.3克),紅花(少量),川椒(3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