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三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卷 (6)

1. 頰車病

平江陳氏,因驚駭後常用手指甲掐住兩頰,遂兩頰破損,心懊憹不安,脈數而實,諸藥不愈。用《活幼口議》牛黃清心涼膈丸,數服如失。

凡伸欠頰車蹉,但開不能合,以酒飲之令大醉,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,嚏透即自止。

東垣云:咽痛,頷腫,脈洪大,面赤者,羌活勝濕湯加黃芩、桔梗、甘草各五分。如耳鳴、目黃、頰頷腫,頭、肩、臑、肘臂外後臁痛,面赤,脈洪大者,以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藁本,通其經血,加黃連、黃芩消其腫,以人參、黃耆,益其元氣,而瀉其火邪。

丹溪治兩腮腫。用細辛、草烏等分,為末,入蚌粉,以豬脂調敷,口含白梅置腮邊,良久,腫退出涎,患立消矣。消時腫必先向下。

《濟世方》治痄腮。

車前草,柏子仁,竹葉

杵碎,熱敷患處。

腮腫,用赤小豆,醋調敷之。

《千金方》卒中風,頭面腫。杵杏仁如膏敷之。

又方,痄腮如神。

雞子清調赤豆末,及喉下諸般腫痛,用蝸牛飛面,研勻,貼腫處。

白話文:

[頰車病]

平江的陳氏,在受到驚嚇之後,習慣性地用手指甲掐自己的雙頰,結果導致兩頰受傷,他心裡懊悔不已且感到非常不安,脈搏頻率快且強勁,吃了各種藥都沒有見效。後來使用了《活幼口議》中的牛黃清心涼膈丸,服用了幾次後,病情就像消失了一樣。

通常在打哈欠或者張嘴時,如果頰車骨錯位,嘴巴張開就無法閉合,可以讓他喝些酒,讓他醉倒,然後在他睡著時,把皁角粉吹進他的鼻子裡,讓他打個噴嚏,這樣錯位就會自動恢復。

李東垣說:如果咽喉疼痛,頜部腫脹,脈象洪大,面色紅赤,可以用羌活勝濕湯,再加入黃芩、桔梗、甘草各五分。如果耳鳴、眼睛發黃、頰頷腫脹,頭、肩膀、上臂、手肘和手臂外側後方痛,面色紅赤,脈象洪大的情況,可以使用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藁本來疏通經絡,加入黃連、黃芩來消腫,再用人參、黃耆來補益元氣,以清除火邪。

朱丹溪治療兩頰腫脹,使用細辛、草烏等量,研磨成粉,加入蚌粉,用豬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,口中含一顆白梅放在腮邊,過一陣子,腫脹會從口中排出,病情馬上就能得到緩解。腫脹消退時,通常會先從下方開始。

《濟世方》中治療頰車病。

使用車前草、柏子仁、竹葉,搗碎後,熱敷在患處。

對於頰部腫脹,可以使用紅小豆,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,突然中風,頭面部腫脹,可以將杏仁搗成膏狀敷在患處。

另一種方法,對頰車病有奇效。

用雞蛋清調和紅豆粉,對於咽喉下方的各種腫痛,可以使用蝸牛殼內的粉,研磨均勻後,貼在腫脹的地方。

2. 目門

生生子曰:治目有專門,以其點藥精妙,及動針手法慣熟外,此不過一理耳。經曰:目得血而能視。是血不可以不養也。又曰:目者神之主。是神不可以不安也。又曰:目者腎之竅。是腎不可以不秘也。又曰: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,藏精幹肝,肝和則目能辨五色也。又曰:心合脈,諸脈皆貫於目。

東垣曰:夫五臟六腑之脈,皆稟受於脾土,而上貫於目,脾者,諸陰之首也。目者,血氣之宗也。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,不能歸明於目矣。可見五臟之精華,皆輸於目,而見於外,足以驗夫。臟腑之根於內者,標本之虛實矣。

經云:瞳子黑眼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。故陰陽合傳於精明,此則眼具陰陽也。又曰: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.而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,筋骨氣血之精,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,此眼具五臟六腑也。

後世以內外眥屬心,上下兩瞼屬脾,白眼屬肺,黑眼屬肝,瞳入屬腎,謂之五輪,蓋本諸此也。又有八廓之說,無義無據,今不得刪之焉。

陽主散,陽虛則眼楞急,而為倒睫拳手。陰主斂,陰虛則瞳子散大,而為目昏眼花。

《保命集》云:在腑為表,當除風散熱。在臟為里,當養血安神。如暴失明昏澀,翳膜,眵淚班入眼,皆表也,風熱也,宜表散以去之。如昏弱不欲視物,內瞳見黑花,瞳散,皆里也,血少神勞,腎虛也,宜養血補水安神以調之。除風散熱者,瀉青丸主之。養血安神者,定志丸主之。

婦人,地黃丸主之。或有體肥氣盛,風熱上行,目昏澀者,槐子散主之。此由胸中濁氣上行也。重則為痰厥,亦能損目。若常使胸中氣清,自無此病也。又有因目疾服涼藥多,氣因損者,久之眼漸昏弱,乍明乍暗,不能視物,此則失血驗也,地黃丸,消氣定志丸,相須而養之。視物不明,見黑花者,腎氣弱也,駐景丸主之。

或有暴失明者,謂眼居諸陽交之會也,而陰反閉之,此風邪內滿,當有不測之患也。

目閉不開者,足太陽之脈為目上綱,足陽明之脈為目下綱,平則約束,熱則筋縱,故目不能為之開也。

【治風熱之劑】

《本事方》睛痛難忍者。

川歸,防風,細辛,薄荷(各等分)

每服二錢,麥門冬湯調下,食後、日午及夜,各一服。

菊花散,肝腎風毒氣上衝眼疼。

甘菊花,蒺藜,大力子(炒。各一兩),甘草(一兩五錢)

為細末,每服二錢。

槐子散,體肥氣盛,風熱上行,目昏澀。

槐子,黃芩,木賊,蒼朮(各等分)

為細末,食後茶調下。

川芎散,風熱目眩,熱腫,胸中不利。

川芎,槐子(各一兩)

為末,氣滯下利,薑湯調;目疾,茶清調;熱上攻,水煎服。

潔古方,治赤暴發腫,,散熱飲子。

防風,羌活,黃芩(各一兩),黃連(一兩)

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,溫服。如大便秘加大黃一兩,如痛甚加川歸、地黃,煩躁不得臥加梔子一兩。

洗肝散,風毒上攻,赤目,腫痛難開,癮澀眵淚。

薄荷葉,川歸,防風,羌活,甘草(炙),梔子,大黃,川芎(各等分)

為末,每服二錢,熱水調服。

【養血和血疏風之劑】

龍膽湯,目暴赤雲翳,疼痛不可忍者。

四物湯(各五錢),羌活,防風(各三錢),龍膽草,防己(各二錢)

益氣聰明湯,飲食不節,勞傷形體,脾胃不足,內障耳鳴,或多年視物昏暗。令目廣大。久服無內障、耳鳴、耳聾之患。又令精神倍常,飲食加倍,身體輕健,耳目聰明。

黃耆(五錢),甘草(炙,六錢),人參(五錢),葛根,升麻(各三錢),白芍,黃柏(酒洗四次,炒。各一兩),蔓荊子(一錢半)

每服五錢,水煎,臥時熱服,五更再煎服之,得睡更妙,如煩亂或有熱,春月漸加黃柏,夏月倍之。如脾胃弱去之。熱減少用,但有熱,或麻木,或上壅頭目,三兩服後,其熱皆除。又治老人腰以下沉重疼痛。此藥久服,治人上身,反有精神。兩足輕浮,不知高下,空心服之,少加黃柏,輕浮自減。小兒減服,多則壅滿。若治倒睫,去黃柏、芍藥,忌菸火酸物。

地黃丸,眼小昏澀、因發而久不能瘥。

防風,羌活,當歸,地黃,人參,茯苓,黃芩,黃連(各等份)

每服五七錢,水煎,溫服。

東垣,助陽和血補氣湯,眼赤熱壅,白睛紅,眵淚,不疼痛,惟隱澀難開。此服寒藥太過,而真氣不能通九竅也,故眼昏不明。

防風(七分),黃耆(一錢),甘草(炙),蔓荊子(各五分),歸身(五分),白芷(二分),柴胡,升麻(各七分)

水盅半,煎一盅,臨臥時服,避風及忌食冷物。

【補氣血之劑】

丹溪方,治勞力後兩眼上星,右眼獨昏,此熱傷血也。

白朮,當歸,生地,木通,黃連(酒浸),黃芩(酒浸,炒),黃柏(炒。各二兩),甘草(炙,四錢)

分三帖,水煎服,大熱加白芍藥。

倒睫拳毛,其毛入眼中央是也。

防風飲子

黃連(炒),甘草(炙),人參(各一錢),歸身(一錢五分),葛根,防風(各五分),細辛葉,蔓荊子(各三分)

水煎,臨臥溫服。

連翹飲子,目中溜火,惡日與火,隱澀,小角偏緊,久視昏花,迎風有淚。

蔓荊子,甘草,連翹,人參,紅葵花,生地,當歸身(各三錢),酒芩,防風,羌活,黃耆(各五分),升麻(一錢),柴胡(二分)

水煎,稍熱服。前方治倒睫拳毛,此方治眼楞緊急縮小者,即倒睫拳毛之漸也。蓋陽虛則眼楞緊急,陰虛則瞳子散大。故東垣治眼楞緊,用參耆補氣為君,佐以辛味疏散之,而忌芍藥五味之酸收也。治瞳子散大,用地黃補血為君,佐以酸味收斂之。而忌茺蔚子、青葙子之辛散。一開一闔,大有徑庭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