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三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卷 (5)

1. 面門

《靈樞經》曰:面熱者足陽明病。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。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,其宗氣上出鼻而為臭,其濁出於胃,走唇舌而為味。其氣之津液,皆上薰於面,而皮又厚,其肉堅,故天熱甚寒不能勝之也。

青紅黃白黑五色,以應五臟,是以外候驗內症也。

東垣曰:飲食不節則胃病,胃病則氣短精神少,而生大熱。有時而火上,獨燎其面。

丹溪曰:面熱,因胃熱,有鬱火。面寒因胃虛。

咳逆停息不得臥,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薰其面。以茯苓桂枝甘草五味湯,加大黃利之。

羅氏治楊郎中之內,五十一歲,身體肥盛,己酉春,患頭目昏悶,面赤熱,多服清上藥不效,請治。診其脈洪大而有力。《內經》云:面熱者,足陽明病。《脈經》云:陽明經氣盛,有餘則身已前皆熱。況其人素膏粱積熱於胃,陽明經多血多氣,本實則風熱上行,諸陽皆會於頭目,故面熱之病生矣,先以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黃連三錢,犀角一錢,疏下三兩行,撤其本熱。次以升麻加黃連湯,去經絡中風熱上行,如此則標本之邪俱退矣。

升麻黃連湯

升麻,葛根(各一錢),白芷(七分),甘草(炙),白芍(各五分),酒黃連(四分),生犀角(末),川芎荊芥穗,薄荷(各三分)

用水半盞,先浸川芎、荊芥穗、薄荷外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一盞,入先浸三味,同煎至七分,食後溫服,數服愈。忌酒面五辛物。

面寒,尼長老,六十歲,體瘦弱,十月間病頭面惡寒,不敢當風行,諸治不效。脈短細而微,且年高,向素食,日惟茶果而已。陽明之經本虛。《脈經》云:氣不足,則身已前皆寒慄,又加看誦損氣,由此胃氣虛,經絡之氣亦虛,不能上榮頭面,故惡風寒。先以附子理中丸,溫其中氣,次以升麻湯加附子主之。

升麻,葛根,白芷,黃耆,附子(炮。各七分),甘草(炙),人參,草豆蔻(各五分),益智仁(三分)

水一盅半,連須蔥頭二莖,煎至一盅,溫服。數服良愈。

2. 升麻湯辨

或曰:升麻加黃連湯治面熱,升麻加附子湯治面寒,有何依據?答曰:出自仲景,云岐子注傷寒論中,辨葛根湯云:黃柏俱長者,陽明受病也,當二三日發,以其脈夾鼻絡於目,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眠,此陽明經受病也。始於鼻交頞中,從頭至足,行身之前,為表之裡。陽明經標熱本實,從標脈浮而長,從本脈沉而實,陽明為病,蒸蒸而熱,不惡寒身熱,為標病。陽明本實者,胃中燥,鼻乾,目痛,為本病。

陽明為肌肉之本,禁不可發汗。在本者不禁下,發之則變黃症。太陽主表,營衛是也,營衛之下肌肉,屬陽明,二陽並病,葛根湯主之。衛者桂枝,營者麻黃,營衛之中,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。營衛之下,肌肉之分者,葛根湯主之,又名解肌湯。故陽明為肌肉之本,非專於發汗止汗之治。

桂枝麻黃兩方,互併為一方,加葛根者,便作葛根湯。故營衛肌肉之次也,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止汗,有麻黃、桂枝、甘草發汗,葛根味薄,獨加一味者,非發汗止汗也,從葛根以解肌,故名葛根湯。錢鍾陽制升麻湯,治傷寒、瘟疫、風熱、壯熱、頭痛、肢體痛,瘡疹已發未發,用葛根為君,升麻為佐,甘草、芍藥安其中氣。朱奉儀作《活人書》,將升麻列作為陽明經解藥。

予診楊氏婦,陽明經標本俱實,先攻其里,後瀉經絡中風熱,故用升麻湯加黃連,以寒治熱也。尼長老陽明經標本俱虛,先實其里,次行經絡,故用升麻湯加附子,以熱治寒也。仲景乃群方之祖,信哉。

面上有熱毒惡瘡,治以,柏連散

胡粉,黃柏(炙),黃連(各等分)

上為末,面脂調敷,豬脂亦好。

面上肺風瘡,以無灰酒濃磨鹿角尖敷之。

指爪爬破面皮,生薑自然汁,調輕粉敷破處,更無痕。

玉容散,面上黑䵟雀斑。

甘松,三柰,茅香(各五錢),白芷,白殭蠶,白及,白蘞白附子天花粉(各一兩),防風藁本零陵香(各三錢),肥皂(二個),綠豆粉(一兩)

為極細末,每洗面用之。

秘方,面上雀斑。

櫻桃枝,紫背浮萍白梅肉,豬牙皂

等分,焙乾為末,每洗面時用之。七八日後,其斑皆沒,神效。一方加鷹屎少許尤妙。服藥在後。

防風通熱散,風熱上攻面熱。

胃風湯,虛風症,能食,麻木,牙關急搐,目瞤動,胃中有風熱攻面,故面獨腫。

白芷(一錢二分),升麻(一錢五分),葛根,蒼朮(各八分),甘草(三分),柴胡,藁本,羌活,黃柏(各五分),草豆蔻(五分),蔓荊子,麻黃(八分),白殭蠶(三分),川歸(一錢五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丹溪治一婦人面頰兩腮熱腫,膈壅之病也。

乾葛,桔梗(一錢半),升麻(一錢),蘇葉(一錢半),薄荷(一錢),甘草(炙,七分)

姜一片,水煎食後服。

一人登廁,被臭氣薰觸,隱忍良久,明日滿面皆黑色,月餘不散。相士斷云:不出月外必死。至期無恙,拉孫召先生治,教以沉、檀香各一兩,銼碎,安爐中,燒薰帳內,以被蓋定,令病者瞑目端坐,候香盡,方可出帳。明日引鑑照之,面上黑色漸散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