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三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卷 (5)

1. 面門

《靈樞經》曰:面熱者足陽明病。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。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,其宗氣上出鼻而為臭,其濁出於胃,走唇舌而為味。其氣之津液,皆上薰於面,而皮又厚,其肉堅,故天熱甚寒不能勝之也。

青紅黃白黑五色,以應五臟,是以外候驗內症也。

東垣曰:飲食不節則胃病,胃病則氣短精神少,而生大熱。有時而火上,獨燎其面。

丹溪曰:面熱,因胃熱,有鬱火。面寒因胃虛。

咳逆停息不得臥,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薰其面。以茯苓桂枝甘草五味湯,加大黃利之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經》提到,臉部發熱通常表示足陽明經的疾病。十二條經脈中的血液和氣息都上升至臉部並流向孔隙。精氣上升至眼睛成為視力,異常氣息流向耳朵成為聽覺,宗氣自鼻孔而出形成呼吸的氣味,而消化後的氣息則自胃上升,最終在嘴脣和舌頭形成味道。體內的水分和液體上升至臉部,臉部皮膚較厚且肌肉堅韌,因此即使天氣極熱,臉部仍然保持冷靜。

青、紅、黃、白、黑五種顏色對應著五臟,從外觀可以觀察到體內的症狀。

東垣認為,飲食過量或不適度會導致胃部問題,胃部問題會使人感到疲憊無力,並且產生高熱。偶爾,熱氣會上升,只會燒焦臉部。

丹溪則指出,臉部發熱通常是胃部熱度過高的結果,可能伴有鬱積的火氣。相反地,臉部寒冷則表示胃部虛弱。

若出現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無法平躺的情況,且臉部發熱如同醉酒,這表明胃部熱度上衝,燻烤臉部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茯苓桂枝甘草五味湯加上大黃來調理。

羅氏治楊郎中之內,五十一歲,身體肥盛,己酉春,患頭目昏悶,面赤熱,多服清上藥不效,請治。診其脈洪大而有力。《內經》云:面熱者,足陽明病。《脈經》云:陽明經氣盛,有餘則身已前皆熱。況其人素膏粱積熱於胃,陽明經多血多氣,本實則風熱上行,諸陽皆會於頭目,故面熱之病生矣,先以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黃連三錢,犀角一錢,疏下三兩行,撤其本熱。次以升麻加黃連湯,去經絡中風熱上行,如此則標本之邪俱退矣。

白話文:

羅大夫醫治一位姓楊的郎中,這位郎中五十一歲,身材肥胖。己酉年春天,他患上了頭昏眼花、面部發紅發熱的病症,服用過許多清熱解毒的藥物都沒有效果,於是前來求醫。羅大夫診脈後發現他的脈象洪大有力。

《內經》中記載:「面部發熱,是足陽明經的病症。」《脈經》中也說:「陽明經氣盛,有餘則全身前部皆熱。」這位郎中平時飲食豐盛,導致體內積熱,陽明經氣血充盈,原本就實熱,再加上風熱上行,諸陽之氣都匯聚於頭面部,因此才出現了面部發熱的病症。

羅大夫首先開了七錢的調胃承氣湯,加三錢黃連、一錢犀角,瀉下三兩,以去除其本來的熱邪。接著再用升麻加黃連湯,清除經絡中的風熱上行之邪,如此一來,標本兩方面的邪氣都可退去。

升麻加黃連湯

升麻,葛根(各一錢),白芷(七分),甘草(炙),白芍(各五分),酒黃連(四分),生犀角(末),川芎,荊芥穗,薄荷(各三分)

用水半盞,先浸川芎、荊芥穗、薄荷外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一盞,入先浸三味,同煎至七分,食後溫服,數服愈。忌酒面五辛物。

面寒,尼長老,六十歲,體瘦弱,十月間病頭面惡寒,不敢當風行,諸治不效。脈短細而微,且年高,向素食,日惟茶果而已。陽明之經本虛。《脈經》云:氣不足,則身已前皆寒慄,又加看誦損氣,由此胃氣虛,經絡之氣亦虛,不能上榮頭面,故惡風寒。先以附子理中丸,溫其中氣,次以升麻湯加附子主之。

白話文:

升麻加黃連湯

藥方組成:

  • 升麻、葛根(各一錢)
  • 白芷(七分)
  • 甘草(炙,五分)
  • 白芍(五分)
  • 酒黃連(四分)
  • 生犀角(磨成粉末)
  • 川芎、荊芥穗、薄荷(各三分)

用法用量:

  1. 先用半盞水浸泡川芎、荊芥穗、薄荷。
  2. 用兩盞水煎成一盞,再加入先前浸泡的三味藥,一起煎煮至七分。
  3. 飯後溫服,連服數次即可痊癒。

禁忌:

忌食酒、面食及辛辣食物。

病案:

尼長老,年六十歲,體瘦弱。十月間患病,頭面部畏寒,不敢迎風行走,經多方治療無效。脈象短細而微弱,且年老體虛,常年素食,只吃茶果。

陽明經氣原本虛弱。《脈經》記載:「氣不足,則身體前部皆寒慄。」長老因年老看經念佛損耗氣血,導致胃氣虛弱,經絡氣血亦虛,無法上榮頭面,所以畏寒。

先以附子理中丸溫補中氣,然後再以升麻湯加附子治療。

升麻,葛根,白芷,黃耆,附子(炮。各七分),甘草(炙),人參,草豆蔻(各五分),益智仁(三分)

水一盅半,連須蔥頭二莖,煎至一盅,溫服。數服良愈。

白話文:

取升麻、葛根、白芷、黃耆、附子(炮製)、甘草(炙)、人參、草豆蔻各七分,益智仁三分,加水一盅半,再放入連鬚蔥頭兩莖,煎煮至一盅,溫熱服用。服用數次即可痊癒。

2. 升麻湯辨

或曰:升麻加黃連湯治面熱,升麻加附子湯治面寒,有何依據?答曰:出自仲景,云岐子注傷寒論中,辨葛根湯云:黃柏俱長者,陽明受病也,當二三日發,以其脈夾鼻絡於目,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眠,此陽明經受病也。始於鼻交頞中,從頭至足,行身之前,為表之裡。陽明經標熱本實,從標脈浮而長,從本脈沉而實,陽明為病,蒸蒸而熱,不惡寒身熱,為標病。陽明本實者,胃中燥,鼻乾,目痛,為本病。

陽明為肌肉之本,禁不可發汗。在本者不禁下,發之則變黃症。太陽主表,營衛是也,營衛之下肌肉,屬陽明,二陽並病,葛根湯主之。衛者桂枝,營者麻黃,營衛之中,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。營衛之下,肌肉之分者,葛根湯主之,又名解肌湯。故陽明為肌肉之本,非專於發汗止汗之治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道:「『升麻加黃連湯』治面熱,『升麻加附子湯』治面寒,有什麼依據呢?」

回答說:「這出自仲景,岐子注傷寒論中,辨『葛根湯』時提到:『黃柏』俱長者,是陽明受病。通常在發病二三日後,因為陽明脈絡經過鼻樑,連接到眼睛,所以身體發熱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難以入睡,這就是陽明經受病。陽明經病症起始於鼻樑,然後從頭部蔓延到足部,走行於身體的前側,是表裡之病。陽明經的標證是熱而實,從標脈來看,脈象浮而長,從本脈來看,脈象沉而實。陽明經病症表現為蒸蒸發熱,不惡寒,身體發熱,這是標證。陽明經本實者,胃中乾燥,鼻子乾燥,眼睛疼痛,這是本證。

陽明是肌肉之本,禁不可發汗。如果病在本證,則不禁止下法,若發汗則會變成黃疸症。太陽主表,營衛是也,營衛之下是肌肉,屬陽明,二陽並病,『葛根湯』主治。衛者『桂枝』,營者『麻黃』,營衛之間,『桂枝麻黃各半湯』主治。營衛之下,肌肉分佈的地方,『葛根湯』主治,又名『解肌湯』。所以陽明是肌肉之本,并非專門用於發汗或止汗的治療。」

桂枝麻黃兩方,互併為一方,加葛根者,便作葛根湯。故營衛肌肉之次也,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止汗,有麻黃、桂枝、甘草發汗,葛根味薄,獨加一味者,非發汗止汗也,從葛根以解肌,故名葛根湯。錢鍾陽制升麻湯,治傷寒、瘟疫、風熱、壯熱、頭痛、肢體痛,瘡疹已發未發,用葛根為君,升麻為佐,甘草、芍藥安其中氣。朱奉儀作《活人書》,將升麻列作為陽明經解藥。

予診楊氏婦,陽明經標本俱實,先攻其里,後瀉經絡中風熱,故用升麻湯加黃連,以寒治熱也。尼長老陽明經標本俱虛,先實其里,次行經絡,故用升麻湯加附子,以熱治寒也。仲景乃群方之祖,信哉。

白話文:

桂枝湯和麻黃湯是兩個單方,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方,如果加入葛根,就成為了葛根湯。這是調理體內營氣和衛氣,以及肌肉的一種方式。桂枝湯由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組成,具有發汗的作用;麻黃湯也有發汗的效果,但葛根的性質比較淡,特別加入葛根,並非為了發汗或止汗,而是利用葛根的特性來疏解肌肉,因此稱為葛根湯。

錢鍾陽製作了一個升麻湯,可以治療傷寒、瘟疫、風熱、壯熱、頭痛、四肢疼痛,以及疹子的發作或未發作的情況。升麻湯以葛根為主藥,升麻輔助,甘草和芍藥則調節中氣。

朱奉儀寫的《活人書》中,將升麻列為陽明經的解藥。

我診斷楊姓婦女的陽明經症狀既有標(主要症狀)也有本(基礎病態),首先需要攻下裡部的病症,然後清掃經絡中的風熱,所以使用升麻湯加上黃連,利用寒涼的藥物來對抗熱性的病症。

尼長老的陽明經標本都是虛弱的,首先需要補充裡部的虛弱,再進行經絡的調理,因此使用升麻湯加上附子,利用溫熱的藥物來對抗寒冷的病症。

張仲景的醫學理論,確是眾多方藥的鼻祖,確實可信。

面上有熱毒惡瘡,治以,柏連散。

胡粉,黃柏(炙),黃連(各等分)

上為末,面脂調敷,豬脂亦好。

面上肺風瘡,以無灰酒濃磨鹿角尖敷之。

指爪爬破面皮,生薑自然汁,調輕粉敷破處,更無痕。

玉容散,面上黑䵟雀斑。

甘松,三柰,茅香(各五錢),白芷,白殭蠶,白及,白蘞,白附子,天花粉(各一兩),防風,藁本,零陵香(各三錢),肥皂(二個),綠豆粉(一兩)

白話文:

臉上長了熱毒引起的惡瘡,可以用柏連散治療。將胡粉、炙黃柏和黃連等量研磨成粉,用面脂或豬油調和塗抹。臉上長了肺風引起的瘡,可以用無灰酒浸泡鹿角尖,濃稠後塗抹患處。手指甲抓破臉皮,可以用生薑汁和輕粉混合敷在破損的地方,可以預防留下疤痕。玉容散可以治療臉上的黑斑雀斑。將甘松、三柰、茅香各五錢,白芷、白殭蠶、白及、白蘞、白附子、天花粉各一兩,防風、藁本、零陵香各三錢,肥皂兩個,綠豆粉一兩,混合在一起使用。

為極細末,每洗面用之。

秘方,面上雀斑。

櫻桃枝,紫背浮萍,白梅肉,豬牙皂角

等分,焙乾為末,每洗面時用之。七八日後,其斑皆沒,神效。一方加鷹屎少許尤妙。服藥在後。

防風通熱散,風熱上攻面熱。

胃風湯,虛風症,能食,麻木,牙關急搐,目瞤動,胃中有風熱攻面,故面獨腫。

白芷(一錢二分),升麻(一錢五分),葛根,蒼朮(各八分),甘草(三分),柴胡,藁本,羌活,黃柏(各五分),草豆蔻(五分),蔓荊子,麻黃(八分),白殭蠶(三分),川歸(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洗臉時使用。這個秘方可以治療臉上的雀斑。將櫻桃枝、紫背浮萍、白梅肉、豬牙皂角等份,烘乾磨成粉末,每次洗臉時使用。七到八天後,雀斑就會消失,效果神奇。如果再加一點鷹糞效果更佳。服藥要等到洗臉後再進行。

防風通熱散可以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面部發熱。胃風湯可以治療虛風症,患者能吃東西,但手腳麻木,牙關緊閉,眼球不停地轉動,胃中有風熱上攻面部,導致面部腫脹。

白芷一錢二分,升麻一錢五分,葛根、蒼朮各八分,甘草三分,柴胡、藁本、羌活、黃柏各五分,草豆蔻五分,蔓荊子、麻黃八分,白殭蠶三分,川歸一錢五分。

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丹溪治一婦人面頰兩腮熱腫,膈壅之病也。

乾葛,桔梗(一錢半),升麻(一錢),蘇葉(一錢半),薄荷(一錢),甘草(炙,七分)

姜一片,水煎食後服。

一人登廁,被臭氣薰觸,隱忍良久,明日滿面皆黑色,月餘不散。相士斷云:不出月外必死。至期無恙,拉孫召先生治,教以沉、檀香各一兩,銼碎,安爐中,燒薰帳內,以被蓋定,令病者瞑目端坐,候香盡,方可出帳。明日引鑑照之,面上黑色漸散矣。

白話文:

將兩盅水煎煮,至八分滿時熄火,飯後服用。

丹溪醫治一位婦女面頰兩側發熱腫脹,屬於膈氣壅塞的病症。

乾葛、桔梗(一錢半)、升麻(一錢)、蘇葉(一錢半)、薄荷(一錢)、甘草(炙,七分),姜一片,加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有一人上廁所時,被臭氣熏到,忍耐了許久,第二天臉上全都是黑色,一個多月都未消散。相士斷言他活不過一個月。到了預定的日子,病人卻安然無恙,於是請來醫生治療。醫生教他用沉香、檀香各一兩,磨成粉末,放在爐中燒薰帳內,用被子蓋好,讓病人閉目端坐,待香燒完後才可走出帳篷。第二天拿鏡子照,臉上的黑色逐漸消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