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三卷 (4)
第三卷 (4)
1. 大頭病
(頭痛腫大如斗是也,大率多是天行時疫病。)
泰和年,東垣以監納濟源稅,時長夏多疫癘,初覺憎寒體重,次傳面目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。俗云大頭天行,親戚不相訪問,如染之,多不救。張縣丞亦得此症,至五六日,醫以承氣湯加板藍根下之,稍緩。翌日其病如故,下之又緩,終莫能愈,漸至危篤。
或曰李明之存心於醫,可以請治。遂命診視。具說其由曰:夫身半已上,天之氣也;身半已下,地之氣也。此雖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而為腫盛。以承氣下之,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罰無過,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。
遂處方用黃連、黃芩,味苦寒,瀉心肺間熱以為君;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瀉火補氣以為臣;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、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勃、白殭蠶,味苦平,散腫、消毒、定喘以為佐。新升麻、柴胡,苦平,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;桔梗味辛溫,為舟楫,不令下行。
共為細末,用湯調,時時服之,拌蜜為丸,噙化之,服盡良愈。因嘆曰:往者不可追,來者猶可及,凡他所有是病者,皆書方以貼之,全治甚眾。
普濟消毒飲
黃芩,黃連(各五錢),人參(三錢),橘紅,玄參(各二錢),連翹,鼠黏子,板藍根,馬勃(各一錢),甘草(生),柴胡,桔梗(各二錢),白殭蠶(炒),升麻(各一錢)
為細末,服如前法,或加防風、薄荷、當歸身、川芎,每服五錢,水煎,食後時時熱服。如大便硬,加酒煨大黃一錢以利之,腫熱甚者,宜砭刺之。
生生子曰:觀消毒飲以普濟二字為命名之首,書告四方,使人人得躋壽域者,君子之存心也。乃今時之醫,偶獲一未穩之方,就括囊緘口,自秘終身,為徼利之計,視此普濟消毒飲,寧不自愧於心乎。
大頭病者,雖在身半以上,熱伏於經,以感天地四時,非節瘟疫之氣所著以成。至於潰裂膿出,而又染他人,所以謂之疫癘也。大抵足陽明甚則逆傳,視其腫勢在何部分,隨其經而取之。濕熱為腫,火盛為痛。此邪發於首,多在兩耳前後,所先見出者為主,為根。治之宜早,藥不宜速,恐過其病所。
謂上熱未除,中寒已作,有傷人命矣。此疾是自內而之外者,是為血病。況頭部份受邪,見於無形之處,至高至分,當先緩而後急。先緩者,謂邪氣在上,著無形之部分,既著無形,所傳無定,若用重劑不瀉之,則其邪不去,反過其病矣。雖用緩藥,若又急服之,或食前,或頓服,或失緩體,則藥不能除病矣。
當徐徐潰無形之邪,或藥性氣味形體擬象服餌,皆須不離緩體,及寒藥或酒炒浸之類是也。後急者,謂前緩劑已經高分,瀉邪氣入於中,是到陰部,染於有形質之所,若不速去,反損陰也。此卻為客邪,當急去之,是治客以急。且治主當緩者,謂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各為本家病也。
若急治之,不惟不能解其紛,而反致其亂矣,此所以治主當緩也。治客當急者,謂陽分受陽邪,陰分受陰邪,主也。陰分受陽邪,陽分受陰邪,客也。凡所謂客者當急去之,此治客以急也。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,少陽者,諸邪出於耳前後也。陽明者,首面大腫也。先以黃芩、黃連、甘草,通炒過銼,煎,少少不住服呷之。
或服畢,再用大黃,或酒浸,或煨。又以鼠黏子,新瓦上炒香,㕮咀,煎,去渣,內芒硝各等分,亦細細呷之,當食後用,徐得微利。又邪氣已,只服前藥,如不已,再服後藥,依前次第用之,取大便利,邪已則止。如陽明渴者,加石膏。少陽渴者,加瓜蔞根。陽明行經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之類。
太陽行經,加羌活、防風、荊芥之類。選而加之,並與上藥均合,不可獨用散也。
黑白散,大頭病如神。
烏黑蛇(酒浸),白花蛇(去頭尾,酒浸),雄黃(二兩),大黃(煨,五錢)
為細末,每服一二錢,白湯調下。
治疫毒頭重者,甘桔湯加鼠黏子、大黃、芒硝。
大頭天行病,羌活,酒芩,酒蒸大黃。
大頭風,用井底泥調大黃、芒硝塗之。
又方,治大頭疫如神。
貫眾(三錢),葛根(二錢),甘草(一錢半),白殭蠶(炒,一錢)
水煎服,極桂。加黑豆三錢,尤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