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一卷 (1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卷 (17)

1. 外內君相篇(祁邑汪子良著)

故曰君火者,猶人火也,可以水滅,可以正治,惟黃連之苦瀉之。相火者,猶龍火也,不以水滅,不以正治,順其性而折之,惟黃柏之辛制之。又曰:實火可瀉,黃連解毒之屬。虛火可補,參朮生甘草之屬,兼瀉兼緩。故內之君火者,實火也,猶人火也,宜用寒涼之味瀉之。

如肝臟素熱,復加酒熱上行,而為目赤腫痛者,治用柴胡、黃芩、龍膽草之屬。又有肝經素有濕熱,又復感淫穢,以致肝經熱鬱而為下疳者,治用龍膽瀉肝湯之屬;或為便毒者,治用大消毒散之屬;或為楊梅瘡者,治用防風通聖散之屬。又有膽癉,因於謀慮不決,故膽虛氣上溢而為口苦者,治以膽募俞。

又如小兒因聞異聲,內激膽熱而為驚搐者,治用瀉青丸之屬。又如過食膏粱之味,熱積於心,而為癰疽者,治用黃連解毒湯之屬。經曰: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。(足,充足也。)又醉以入房,或臨房忍精,以致小腸膀胱熱鬱不散,而為淋濁者,治用黃柏、知母、木通、梔子之屬。又如有因勞動熱起於脾,而為痰涎帶血者,治用黃連、芍藥之屬。

又如過食肥甘而為消中,或為中滿等症,治用三補丸之屬。經曰:肥者令人內熱,甘者令人中滿。又曰:消中熱中,皆富貴人也。又如醉以入房,酒熱鬱於脾胃,而為熱厥者,治宜解酒散熱,間服滋陰之劑。岐伯言熱厥者,此人必醉飽以入房,酒聚於脾胃不得散,酒氣與穀氣相薄,熱盛於中雲云。

腎氣日衰,陽氣獨盛,故手足為之熱也。又有因於飽食,熱積大腸而為痔漏下血者,治用黃連、枳殼之屬。經曰:因於飽食,筋脈橫解,腸癖為痔。又如食滯,腸胃鬱熱不散,而為下痢赤白者,治用大承氣湯之屬。經曰:通因通用者此也。又如色欲不遂,腎熱內熾,而為遺精者,治用珍珠丸加椿根皮之屬。

內之君火之大意蓋如是。內之相火者,虛火也,猶龍火也,宜分氣血而用甘溫之味補之。有因久視傷血,以致肝熱上騰,而為目赤腫痛者,治用四物湯加黃連、黃芩、柴胡之屬。又有肝血內虛而為發熱者,治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之屬。又有膽府虛熱而為不寐者,治用酸棗仁、竹葉之屬。

又有少陽膽經血枯,不足以配陽氣,則氣鬱為熱而為瘰癧者,治用四物湯,生地、柴胡、黃芩、連翹、玄參、夏枯草之屬。或為耳鳴者,治用清氣化痰丸之屬。又有勞心過度,以致神不守舍,而為驚悸不寐等症,治用八物湯加酸棗仁、遠志,間服硃砂安神丸之屬。又有因於失志,心神受傷,而為癲風者,治用四物湯,間服硃砂安神丸之屬。

又有抑鬱傷心,而為癰疽不起者,治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附子之屬。又有內傷心之元陽,而為惡寒者,治用人參、附子、赤石脂之屬。王太僕云: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之類是也。又有小腸膀胱氣虛,不能運化小便而為淋秘者,治用參、耆、朮、茯、木通之屬。經曰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

白話文:

君火就像人體的火,可以用水來撲滅,可以用正確的方法來治療,通常用黃連這種苦寒的藥來瀉火。相火則像龍的火,不能用水來撲滅,也不能用一般的正治方法,要順著它的特性來引導,通常用黃柏這種辛味的藥來制伏。

實火可以用瀉法來治療,像是黃連解毒湯這類的藥。虛火則可以用補法來治療,像是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這類的藥,同時兼顧瀉和緩和的作用。所以,體內的君火,屬於實火,就像人體的火,應該用寒涼的藥來瀉火。

例如,肝臟本來就熱,又加上喝酒導致熱氣往上衝,而引起眼睛紅腫疼痛,可以用柴胡、黃芩、龍膽草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肝經本來就有濕熱,又感染了不潔之物,導致肝經熱氣鬱積,而形成下疳,可以用龍膽瀉肝湯這類的藥來治療;如果形成便毒,可以用大消毒散這類的藥來治療;如果形成楊梅瘡,可以用防風通聖散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膽氣不順,因為思慮太多無法決斷,導致膽虛氣往上衝而口苦,可以治療膽的募穴和俞穴。

又例如,小孩因為聽到奇怪的聲音,內心激動導致膽熱而產生驚搐,可以用瀉青丸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過度食用肥膩的食物,熱氣積聚在心,而形成癰疽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這類的藥來治療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食用肥膩食物所造成的疾病,會在腳上長出大疔。」(這裡的足,是指充足的意思)。又例如,酒醉後行房,或是忍住不射精,導致小腸和膀胱熱氣鬱積無法消散,而形成淋濁,可以用黃柏、知母、木通、梔子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因為勞動導致脾產生熱氣,而出現痰中帶血,可以用黃連、芍藥這類的藥來治療。

又例如,過度食用肥甘的食物而形成消渴症,或是腹脹滿等症狀,可以用三補丸這類的藥來治療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肥膩的食物會使人體內生熱,甘甜的食物會使人腹脹滿。」又說:「消渴和熱中,都是富貴人家容易得的病。」又例如,酒醉後行房,酒熱鬱積在脾胃,而形成熱厥,應該要用解酒散熱的方法來治療,同時間歇服用滋陰的藥。岐伯說,熱厥這種病,一定是這個人酒醉又吃飽後行房,酒氣積聚在脾胃無法消散,酒氣和穀氣相互影響,熱氣才會在中焦旺盛。

腎氣日漸衰退,陽氣獨自旺盛,所以手腳會發熱。又例如,因為吃太飽,熱氣積聚在大腸,而形成痔瘡出血,可以用黃連、枳殼這類的藥來治療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因為吃太飽,筋脈會橫向鬆解,腸道積聚病氣而形成痔瘡。」又例如,食物積滯,腸胃鬱熱無法消散,而形成下痢赤白痢,可以用大承氣湯這類的藥來治療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這是利用通泄來治療的典型案例。」又例如,性慾無法滿足,腎熱內盛,而形成遺精,可以用珍珠丸加上椿根皮這類的藥來治療。

以上大致就是體內君火的病症和治療方法。體內的相火,屬於虛火,就像龍的火,應該要區分氣血的情況,使用甘溫的藥來補養。例如,長期用眼過度損傷血,導致肝熱往上衝,而引起眼睛紅腫疼痛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連、黃芩、柴胡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肝血內虛而導致發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、知母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膽腑虛熱而導致失眠,可以用酸棗仁、竹葉這類的藥來治療。

又例如,少陽膽經血虛,不足以配合陽氣,導致氣鬱化熱而形成瘰癧,可以用四物湯,加上生地、柴胡、黃芩、連翹、玄參、夏枯草這類的藥來治療;如果形成耳鳴,可以用清氣化痰丸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勞心過度,導致精神無法集中,而產生驚悸、失眠等症狀,可以用八物湯加上酸棗仁、遠志,同時間歇服用硃砂安神丸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因為意志消沉,心神受到傷害,而形成癲癇,可以用四物湯,同時間歇服用硃砂安神丸這類的藥來治療。

又例如,因為抑鬱傷心,而導致癰疽無法癒合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附子這類的藥來治療。又例如,內傷心的元陽,而導致惡寒,可以用人參、附子、赤石脂這類的藥來治療。王太僕說:「增強火的來源,就可以消除陰寒,就是這個意思。」又例如,小腸和膀胱氣虛,無法運化小便而形成淋漓不暢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木通這類的藥來治療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,氣化功能正常才能順利排出小便。」